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革命根据地与国民党统治区卫生防疫工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国统区卫生防疫工作机构建设进度缓慢,且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市,无力顾及乡村,根据地则快速设置卫生防疫机构,基本覆盖全体人民;国统区的卫生防疫工作排斥中医,根据地则团结中医,凝聚成中西医相互合作共同抗击瘟疫的卫生服务力量;国统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片面追求卫生法规的作用凸显强制性,根据地则更注重宣传、鼓动、劝导,号召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彰显人文性。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疫病流行,造成边区军民的大量人员伤亡。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把疫病预防与控制当做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采取成立防疫领导机构、开展卫生宣传、加强医疗机构建设、建立防疫机制、增强人民群众体质等一系列科学疫病防治举措,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疫病的流行和蔓延,并积累了丰富的防疫经验。  相似文献   

3.
李冬钰  邓晗 《党史文苑》2023,(S1):62-64
<正>群众武装是中共武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对群众武装认识的转变起源于土地革命时期,其中,推动党内对群众武装认识发生转变的因素之一则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毛泽东对群众武装建设的实践总结。长期以来,学界对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展的工农红军建设研究较多,毛泽东对群众武装建设的实践探索研究较少。本文拟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群众武装建设实践为研究出发点,探寻其对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张荣杰 《党的文献》2021,(2):104-109
抗战时期,疫病在晋绥边区一度流行,严重影响了边区军民健康、部队战斗力和边区建设.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疫病防治,迅速组织军队、政府、群众等多方力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及时上报并公布疫情信息、颁布防疫法令、组建医疗机构、研制防疫药品、免费医治病患、强调中西医结合、实施封村隔离、开展卫生清洁运动等.经过努力,患者得到治疗,疫病流行得以控制.边区有效的全民防疫,不仅保证了边区军民健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向群众普及了卫生防疫知识,改变了群众的卫生习惯,提高了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与拥护,为边区建设和抗战胜利打下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湖北武穴市石佛寺镇张岭上村出现禽流感疫情后,该市把控制疫情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基层党组织发挥了核心作用,基层党员成为抗疫模范,有效地控制了疫情。武穴市迅速成立了以市长为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治指挥部。疫区石佛寺镇,周边的花桥镇、大金镇及相关村组,分别成立以基层党员干部为负责人的防治机构。1月27日起,该市迅速发动3600户群众,调齐各种物资,投入防疫。1月29日,该市调来禽流感疫苗,在千余名村组党员干部的参与下,当晚对疫区和附近的禽类预防接种4.2万羽。疫区群众陈兴国说:“通过这件事,再次说明了共产党心…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总结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宗教工作的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建设和巩固抗日根据地中的积极作用,团结国统区和沦陷区的宗教界和信教群众共同抗日,争取外国教会和传教士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习仲勋是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被毛泽东称赞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他在领导陕甘革命的过程中,较早地认识到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在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群众工作的方法与路径,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为争取兵源、保障人民利益及加强党对群众的组织领导,中共于解放战争时期,在国统区开展了规模宏大的反征兵斗争.其斗争手段主要包括:对国统区群众进行宣传以激起反征兵情绪;建立群众性反征兵组织以加强党对群众的领导;打入国民党基层政权、争取社会各阶层参与及"顶""拖""避""抗"等具体斗争方式的运用.中共反征兵斗争破坏了国民党政...  相似文献   

9.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之所以能够硕果仅存,有其历史必然性。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领导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顾全大局、忍辱负重,在克服左右倾错误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坚强的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构建狡兔三窟的多区域战略布局,探索出在流动中创建根据地的新模式;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取得社会各阶层和多种势力的支持;全面开展根据地建设,促进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从实际出发,做好根据地内外群众工作,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充分利用特殊的地缘环境,使之转化为根据地巩固和发展的优势。这些工作为根据地硕果仅存提供了思想、政治、军事、经济、组织、群众等各方面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疫病流行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社会现象,从古至今,从未中断过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威胁。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曾多次发生疫病,并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危、身体健康,威胁着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在党的领导下,晋察冀根据地抗日军民在抗击日军的同时,与多种疫病展开了艰苦的斗争。不但取得了很大成果,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70多年后,当中国大地及全世界突遭新冠肺炎病毒的巨大威胁时,回顾和总结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疫病防治工作,既有助于深化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研究,也对当今的疫情防控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习仲勋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被毛泽东称赞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作为苏维埃政府主席,在领导陕甘边区革命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与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群众的实际权益相结合,切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力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方面的建设,探索出了具有显著特色的群众工作方法与路径,保障了边区群众各项权益,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  相似文献   

12.
林木 《党史博览》2011,(10):2+57-F0002,F0003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关心中国抗战的外国记者,曾到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和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采访。他们的工作,使世界了解了中共及其领导的全民族抗战。国统区许多进步青年通过阅读这些记者的书籍,奔赴延安投身革命。  相似文献   

13.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主要有:坚持以人民根本利益为重,赢得民心;掀起土地制度改革运动,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领导国统区群众运动,形成"第二条战线";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可以说,党的群众路线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攻坚克难、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4.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彭德怀、滕代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彭德怀等党员同志非常重视党组织和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无论是根据地建立前平江起义时期还是根据地建立后苏区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贯穿于党和部队的具体工作当中,帮助大量新党员克服了非无产阶级思想,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扩大了党组织的群众基础,加强了党的凝聚力和军队战斗力,同时也为党在后来的革命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质与宗旨,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取向。在新时期,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应当从人文关怀的视角出发,高度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将人文精神作为大众化的实践维度。在人文关怀的视阈下,要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要贴近民生,融合马克思主义与群众的关系;要科学分析,树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教育分众理念;要以文化人,创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群众喜欢的精神产品;要凝聚合力,营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人文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1930年夏,我红三军团在中央根据地一带粉碎了以何应钦为总司令的第二次"围剿"后,从福建建宁转移到江西黎川.此后,在这里巩固扩大革命根据地,开展群众工作,准备对付蒋介石可能发动的再次进攻.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之初,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奋斗目标之一。从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始,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全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注重疾病防治工作,不断推出有效举措,保障了人民生命健康这个最大的利益,深得广大群众拥护,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使命担当。梳理回顾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领导颁布的防疫法规,回望党领导军民一次又一次战胜疫病的辉煌成就,我们深刻体会到党的领导是战  相似文献   

18.
姚远 《世纪桥》2020,(3):23-29
井冈山时期,党的群众动员工作的成功实践得益于动员策略的有效执行,其实践策略主要围绕着以"湘赣边武装割据"为核心任务、诱导性动员与规范性动员双管齐下、叙述内容通俗化与宣教形式多样化三个基点展开。这些策略极大地推动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深入,有力支援了武装割据斗争;增进了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力;为全国其他根据地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2011年初,山东省委组织部决定,深入挖掘沂蒙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在临沂市建设全省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教育基地由临沂市委、市委组织部具体承办.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为主题,以"党做好群众工作——人民群众爱党奉献——革命建设取浔胜利"为培训主线,重点打造了沂蒙红嫂纪念馆、沂蒙根据地群众工作展馆、孟良凿战设纪念馆、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和刘少奇在沂蒙纪念馆等教学现场。教育基地运行以来,承接各类培训班次2300多个,培训干部12.5万余人,浔到  相似文献   

20.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著名的六大根据地之一。方志敏等根据地领导人从闽浙赣苏区群众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中央苏区的方针政策为指导,开展了以扫盲为主要方式、以政治宣传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教育建设,教育和团结了根据地的人民群众,有利于根据地巩固和发展。通过研究闽浙赣苏区的社会教育,不仅可以丰富苏区教育史的研究内容,亦对当代社会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