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统一战线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上的作用更加重要。政治安全是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核心与根本。一方面,防范与化解政治风险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统一战线是国家政治安全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防范与化解统一战线领域政治风险也是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防范与化解统一战线领域政治安全风险要在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领导的基础上,注重发挥统一战线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独特优势,注重通过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引领作用,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建立起更加广泛的团结。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如何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作用,防范与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值得我们进行研究。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统一战线一直是我们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新形势下统一战线有效地推进了增强政治共识、政党合力,以共同抵御风险,促进了国家的政治稳定与国家安全。统一战线有效地汇聚了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中的力量与智慧。基于人民政协这一制度性平台,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也成为防范和化解风险中的重要方法与形式。当前在国家治理实践中,需要积极探索丰富与发展统一战线的新举措,在实践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
制度安全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的安全,离不开参政党的支持与维护。参政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属性,要求其注重自身意识形态建设。作为参政党中的"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在意识形态领域还存在社会思潮敏感度不高、互联网新媒体意识不强、意识形态工作不积极等问题。需要突出政治理论学习,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借力参政议政平台,主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更新观念理念,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上,"两个先锋队"性质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深厚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共产党"能"的逻辑起点;"三个代表"奠基了中国共产党先进性深厚的物质基础、文化基础和群众基础,是中国共产党"能"的深层缘由;"主义、信仰、组织、纪律"构筑了中国共产党鲜明而独特的马克思政党气质,是中国共产党"能"的内在根由。历史上,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尝试接连失败,而只有工人阶级中的先进部队——中国共产党成功达成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这是中国共产党"能"的历史明证。现实上,新时代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波谲云诡,化解新时代产生的国际风险是中国共产党"能"的全面展现;新时代国内问题不断,矛盾层出,应对新时代新问题是中国共产党"能"的全面反映;新时代创造新辉煌、党的自我革命是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巡视工作在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围绕深化党内巡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时代深化党内巡视工作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内监督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中国传统巡视制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是对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制度发展历程的经验总结和对新时代健全与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的科学回答。新时代深化党内巡视工作彰显了以辩证法思维引领党内巡视制度建设、确保理论落地生根的独特优势;推进党内巡视制度建设成为防范化解政治风险、维护政治安全的重要制度保障;有利于增强反腐败斗争效能,不断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开辟自我革命新境界;有利于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11部分以专章形式对国家安全作出阐述,提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彰显出深刻的战略逻辑、制度逻辑、善治逻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谋划国家安全,贯穿统筹发展和安全治国理政重大原则,强调对安全风险的防范化解,体现了战略逻辑;强调重点领域和重大事项的制度化,推进国家安全法治、战略、政策等方面的体系化,注重国家安全政策制度落地实施的机制化,体现了制度逻辑;在明确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的基础上,融入善治精神目标,体现了善治逻辑。三重逻辑对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防范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灵魂和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家安全、党的执政安全和民族伟大复兴进程。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交锋依然复杂严峻,意识形态安全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对此必须予以警惕和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审思总体国家安全事业,立足新时代国家安全风险实际,强调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工作必须凸显前瞻性、把握方向性、强化协同性、增强主动性,为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提供了思想智慧和方向指引。新的历史方位下,必须坚持"解题"和"固本"并重,既要强化制度引领,夯实意识形态安全阵地,主动阐释宣介,从而有力化解意识形态重大风险,也要强基固本,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8.
坚持底线思维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非常重要的方法论。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应对内忧外患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维护国家安全,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促进改革稳定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无一不体现了底线思维的运用。在强化底线思维的百年探索中,中国共产党丰富了治国理政的思维方法,提高了从严治党的历史自觉,筑牢了各项工作的安全之基,保障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序进行。百年大党强化底线思维的宝贵经验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坚持以防范风险为重点,坚持以主动作为为基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阐述坚持系统观念这一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运用系统的、完整的、全面的方法防范化解炼化企业安全风险。注重从思想认知的层面和防范化解的方式方法层面,探讨运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防范化解炼化企业安全风险,着重从“怎么看”到“怎么办”论述炼化企业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的措施,全面夯实炼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以高水平安全支撑和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应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保障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内在要求。从生成逻辑方面来看,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维护国家安全经验的有效借鉴;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原则方面,要加强党对国家安全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维护国家安全的系统性与重点性的统一,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在完善国家安全体系方面,要着力健全国家安全防控体系,构筑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不断加强国际安全合作,统筹协调好内外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1.
苏俄政策转变时期,为有效应对纷繁的执政考验以维护俄共(布)的执政安全,列宁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列宁提出,执政中的共产党需采取必要且可行的办法破解民生难题以夯实执政的群众基础;要重视并改善党的思想宣传工作以守护执政的意识形态疆界;要改进并加强党的建设工作以提升执政的科学性。在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当下,深入研究列宁在政策转变时期维护俄共(布)执政安全的思想,对在新时代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与防范化解风险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社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晴雨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风险因素很容易被经济、金融、科学和国际政治因素放大,并传播到政治及其他领域。当前形势下尤其需要明确防范化解社会领域重大风险的重要意义,强化底线思维,对当前社会领域重大风险准确研判,重点提升风险辨识、法治治理、现代科技运用、应急管理、舆论引导等五大能力,推进治理工具创新,增强防控合力,提高风险防范与化解本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的"五一口号",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政治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历史蕴藏着一切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应该从"五一口号"给以我们的启示中吸取智慧,不断加强民主党派自身的政治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提高到新水平。为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防范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献计出力。  相似文献   

14.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新时代协商民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本质属性,有如下逻辑基础。其历史逻辑根源于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后等各个历史时期弘扬民主理念、建构民主制度、推动民主实践的探索;理论逻辑上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政党理论、统一战线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实践逻辑上是立足现实问题、直面新挑战、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而不断完善的产物。新时代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糅合中国传统文化、巩固人民当家做主所构建的完整体系,具有历史传承与现实创新相一致、制度建构与实践探索相符合、精英推动与民众参与相统一、民族特色与世界意义相融合的鲜明理论特征。新时代协商民主的实践探索将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提供坚实支撑,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创造强大动能,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与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使命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蕴含深刻的逻辑内涵。其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理论逻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人民立场是价值逻辑,作为精神主线贯穿党的奋斗历程是历史逻辑,唤醒党员初心和使命的新时代需要是实践逻辑,坚定初心、勇担使命、再创辉煌是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的发布,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了政治保障。民营经济的“两个健康”,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支持民营企业加强风险防范管理,防范化解政治风险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防范化解政治风险,其核心是维护基本经济制度权威;其根本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习近平经济思想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指导地位;其基石是坚持党的领导,保证做大做优做强后的民营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把优质政治资源优化配置到民营企业中去,深化政治巡视,加强对民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监督。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成功地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为什么要建立统一战线、如何建立更具广泛性和包容性的统一战线、如何不断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等重大问题,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统一战线发展道路,真正成为中国共产党能够执政并长期稳定执政的重要法宝之一。本文分析了新时代统一战线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面临的风险挑战,提出了维护统一战线政治安全必须解决的三个问题:对统一战线正确认识的问题、统一战线制度以及相关制度的位阶问题、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的问题,并对其解决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当前,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采取的"西化分化"战略没有改变。中国在社会全面转型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发生"颜色革命"的土壤和条件并没有消除,诱发"颜色革命"的风险因素依然存在。这些风险因素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和较量依然激烈,深化改革中交织叠加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等等。有效防范和化解"颜色革命"风险,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导权,进一步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从而筑牢防范抵御"颜色革命"的钢铁防线,确保国家政治安全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了独有的斗争精神,其自身也在坚持和发扬斗争精神中不断得到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生成基于理论基础、历史依据和现实价值的三重逻辑,对于百年大党保持长期执政地位、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新时代,传承和发扬党的斗争精神要以坚持正确斗争方向、站稳鲜明斗争立场、增强高超斗争本领、掌握灵活斗争艺术为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成是政党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政党逻辑是主体推动力和关键,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承的高度责任担当和理论自觉;实践逻辑是基础和起点,是对新时代的变革和问题的理论回应;理论逻辑是源泉和导向,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责任担当、新时代实践诉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共同推动了新思想的形成,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现实需要与历史反思、实践创新与理论指导、发挥主体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唯物辩证本质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