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要完成现代国家制度的构建,必须要有赖于适应合理性和民主化需求的"公民参与网络"型社会资本的塑造。适应制度变迁的需求,社会资本也要予以转型和更新。但传统的"垂直柱状网络"型社会资本向"公民参与网络"型社会资本转型和更新是一个艰难的"传统的现代性转换"过程。要摆脱社会资本的路径依赖效应,从根本上讲还是取决于制度的创新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出世入世,天地之间,只有将重根深固柢,方能长生久视,既能瞻前,也可顾后。从道、物、俗三方面描写,将形而上与下统摄,从中可以看出重必然生轻,其本身具备生轻的道径,且有具体的运用之法。由重生轻,轻重双泯,大制不割;轻复为重,重复为轻,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社会形态,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状态。和谐文化是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状态相对应的一种文干匕状态。路径依赖理论对视阈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大的启示,本文以此来讨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和文化建设自身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及炎帝文化,对于中国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中华民族自认为"炎黄子孙",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炎帝与黄帝齐名,地位同等重要。由于受帝王功绩观、炎黄二帝历史功绩、文献记载及民间信仰等众多原因的影响,从政治层面到民间层面,一直存在"重黄轻炎"的现象。可通过创新邀请明星方式、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改进宣传内容、建立教育基地等方式改变"重黄轻炎"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深入发展,志愿服务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引起学界的较大关注。结构决定功能,中国共青团通过机构交错和人员交叉任职使得中国青年志愿者组织在中国共青团的绝对领导之下;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的决策权与领导权在各级民政部门手中,并通过基层组织与基层政权进行实施,这也就使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和社区志愿服务必然会打上行政化的烙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必将提供新的替代路径,破除中国志愿服务管理模式行政化的路径依赖,救治原有的路径闭锁。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总是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而无法摆脱,这是典型的非良性路径依赖的“锁定”状态。当前正在进行的大部制改革,同样面临着非良性路径依赖的挑战,具体体现在思想观念、制度体系、组织行为上的非良性路径依赖。大部制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打破非良性路径依赖,实现路径替代,这需要在更新观念、政府职能转变、遏制部门利益、配套改革上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内容包括实现中国人民的政治自由,它落实为构建中国的民主政治的实践基础与文化价值迥异于西方,因而其运行的"路径依赖"也异质于西方.这种"路径依赖"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由此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在内容上与西方的异质性.这种"路径依赖"的必然性内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精神匮缺民主传统,而不实行市场经济又难以构筑民主政治基础的现实.中国民众现代性素质薄弱,缺乏制度转型时的理性态度,而领导民主政治建设的权威需要合法性根据的现实,难以有效构建民主秩序.因而,民主治制的实际确立有赖于制度化、程序化的现实.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地方政府广泛开展的"万人评议政府"活动,标示着政府绩效考评模式的创新和转型。杭州的政府绩效考评模式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典型样本,可以通过杭州案例,从发展连续谱的视角来对"公众参与式"绩效评价的产生原因、演进过程进行深度阐释,发掘这一新模式与以往"压力型考核"模式的内在逻辑关系,评析各自的功能与局限,探讨模式转型中的信息困境、路径依赖、"谁来监控监督者"等重要问题,进而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深入发展,志愿服务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引起学界的较大关注.结构决定功能,中国共青团通过机构交错和人员交叉任职使得中国青年志愿者组织在中国共青团的绝对领导之下;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的决策权与领导权在各级民政部门手中,并通过基层组织与基层政权进行实施,这也就使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和社区志愿服务必然会打上行政化的烙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必将提供新的替代路径,破除中国志愿服务管理模式行政化的路径依赖,救治原有的路径闭锁.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关系型社会资本的下降,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要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完毕的任务依然艰巨。实证研究了社会资本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选择的影响,以及依靠社会资本成功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质量,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其中,个人关系型社会资本的影响最大;组织关系型社会资本的影响次之;制度关系型社会资本发挥作用最弱;而依靠三类社会资本成功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质量较好,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选择对个人关系型社会资本的依赖会逐渐减弱,组织关系型和制度关系型社会资本应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构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体制对于维护城市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与原因,强调理性对待流动人口犯罪的必要性,提出应平等对待流动人口、在控制人口盲目流动的同时应当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权益,并发挥犯罪预警机制在预防流动人口犯罪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上海市司法社工是由政府设计和推动的,它在实践过程中仍然按照以往行政化管理的路径,政府为社工提供体制内资源,社工在政府的制度安排下主要依赖行政资源开展活动。地方政府通过行政手段不断涉入,影响着司法社工运作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语境下的第三部门发展的实然趋向是一种"官民二重"的结构模式,这与我国传统文化与转型时期的社会特质性是分不开的.完善我国第三部门之路径依赖的探索,应从经济因素、法律因素及文化因素等诸多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4.
智慧城市建设是当前及未来城市规划与发展的必然趋势,被认为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一剂良药”,然而,当下部分智慧城市建设却逐渐呈现出内卷化的趋势。基于对s省a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追踪观察,试图解释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有投入增长无实质治理绩效提升”的重建轻效现象。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中内卷化风险的形成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行动主体在既有的规章制度、政策设计与结构安排下互动博弈的结果,具体表征为目标替代、资源竞争、路径依赖与功能锁定四个维度。透析其背后的深层机理,不难发现,建设价值的偏离、“智慧锦标赛”的惯性、市场遮蔽社会、深层条块分割等才是催生智慧城市建设内卷乱象的根本原因。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批判性反思有助于真正理解其本质内涵与实践逻辑,同时也为更好地建设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提供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15.
2014年,南京籍青奥盛会,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对于南京来说,青奥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后青奥时期,南京在办青奥期间积累的资源、势能和经验等将持续助推南京的发展。未来南京应从青奥再出发,从更宽广的战略层面谋划南京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的解决事关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改革的综合推进,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前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保障。同时",三农"问题的分析、突破与化解需要遵循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规律,坚持客观、系统、灵活、稳健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就是要立足"三农"来高效整合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物质资本。  相似文献   

17.
城市社区生态环境建设与治理是实现城市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与根本保障。面对城镇化引起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社区推行“微治理”这一治理实践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着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受的生态环境治理共同体,把广大社区居民的思想、行动、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形成与国家“自上而下”相耦合的生态环境治理机制,增强基层社会自治能力,提高城市社区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8.
资本主义进入数字时代以来其外在形态发生了变化,但资本的增值本性未变,资本逻辑一方面作为拜物教的社会历史根源,另一方面同拜物教相“耦合”推进资本的增值。在数字时代,数字劳动依然是剩余价值的源泉,“数据”成为资本增值得以实现的载体,与之相对应而衍生出了数字拜物教,在同数字资本逻辑相“耦合”中不断模糊劳动与休闲的界限,实现了对数字劳动的隐匿性剥削。消解此类剥削现象需从资本逻辑的破解入手,坚持马克思开辟的资本逻辑批判的科学道路揭露其内在否定性,并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打破资本逻辑提供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19.
“全周期管理”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出的重大创新理论,为构建城市安全风险防控新机制、提升城市安全风险治理能力提供了科学遵循。当前,面对城市安全风险来源更复杂、防控难度更大、破坏性更强的新形势,要以“全周期管理”理念为指导,探索城市安全风险治理新路径: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对城市安全风险治理的统领作用;坚持系统治理,提升城市安全风险治理整体效能;打造高韧性社区,夯实城市安全风险治理的根基;推进多元共治,构建城市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在以全面依法治国为目标的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法治本应渗透至国民生活的每处细节,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仍然充斥着非法治,中国法治陷入细节困境。究其根源,中国传统文化以人情+权力为核心的社会观念的作用不容忽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可以尝试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中工匠精神的法治化、多元化延展为法治中国的建设创设一条有益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