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国都会根据本国国情设立具有本国特色的国家荣誉制度,它具有荣誉性、权威性、历史性等基本特征。我国的国家荣誉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着标准混乱、多头管理、腐败等问题。遵循国情原则、法治原则,立足国情、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加强创新是建立和建设国家荣誉制度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建立国家荣誉制度是推动我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革新的重要方面。国家荣誉应具有较强的权威性、知名度、认可度,应具有一定的崇高性、神圣性,应具有较高的规范化、体系化水平。应建立针对个人、覆盖所有群体、区别对待多元主体并能避免"官本位"异化作用的国家荣誉制度。  相似文献   

3.
观点     
□建立国家荣誉制度标志中国社会新的转型。——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时提出,设立国家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文钊博士认为,国家荣誉制度的建立以及国家勋章法的启  相似文献   

4.
国家荣誉制度是人类精神文明进步的产物,是对社会人与人之间高尚道德关系的权威确立,它有利于矫正市场配置资源出现的不公正现象,遏制一切向钱看、过分强调物质利益的分配机制。设立国家荣誉制度有宪法依据。决定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很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国家荣誉制度,如法国就有颁给平民的荣誉骑士勋章。我国也有各种各样的荣誉,如香港有相对独立而成熟的勋章制度;全  相似文献   

5.
国家荣誉是以国家名义对那些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士给予的最高评价。作为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最高奖励制度,国家荣誉制度对塑造公民的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颁授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强化了公民的国家认同。国家荣誉制度通过融合颁授仪式,塑造文化认同;通过唤醒集体记忆,增进历史认同,继而强化了公民的文化性国家认同。国家荣誉制度包容公民身份、植根法律规范、融入制度体系,强化了身份认同、法律认同和制度认同,继而增强了公民的政治性国家认同。新时代应进一步发挥国家荣誉制度的精神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  相似文献   

6.
共青团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与纽带,价值建构是其引领和联系青年的重要内容,而荣誉制度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手段。作为党和国家荣誉制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共青团荣誉制度经历了生成-确立-停滞-恢复-发展-规范等六个阶段。其发展变迁,受到国家发展逻辑、共青团发展逻辑与荣誉制度发展逻辑的共同影响,呈现出荣誉授予频次从"运动性"到"经常性",荣誉授予结构从"单一性"到"综合性",荣誉授予的要求从"分散性"到"规范性"的规律与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新加坡的社会救助制度适度而富有效率。在制度建设方面,一直倡导并奉行"国家要自主、人民要自立"的理念,注意避免福利国家综合症,坚决不走北欧福利国家那种由国家承担一切费用的社会保障模式。社会救助制度的主要内容新加坡社会救助制度旨在为"市场竞争的失败者"和"最不能自助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起着兜住社会"底线公平"的最后一张"安全网"的作用。当公民及其家庭已经无法自立自助的时候,或者当  相似文献   

8.
共青团的双重联系功能决定了荣誉制度的双重属性,二者构成了共青团荣誉制度运行的组织基础。团员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在本质上都是共青团荣誉制度的产物,共同形成了团员青年自觉履职尽责的持久内在动力。具体来讲,团员荣誉感是团员自豪感与责任感的内隐基础,团员责任感是团员荣誉感和自豪感的现实基础,而团员自豪感是团员荣誉感和责任感的中介桥梁。当前的共青团荣誉制度建设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现实困境:荣誉获得率偏低,两极分化明显;荣誉标准泛化,政治特征不突出;团内荣誉的自我成长作用不强;荣誉设立制度碎片化,缺乏系统性等。建设一体化的共青团荣誉体系,提高共青团荣誉的社会认可度;完善分级激励的共青团荣誉制度,实现对青年全方位教育引导;构建“政职相辅”结合,兼具政治性、专业性和客观性的共青团荣誉制度;创新政治信仰核心标准,确保共青团荣誉制度的政治本位等举措,有望成为共青团荣誉制度建设的有效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沈开举 《人民论坛》2012,(36):18-19
国家荣誉是国家价值选择的载体,关乎国家的形象和尊严,保证国家荣誉制度的权威性、公信力及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国家应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遵守宪政和法治的基本规则,明确国家定位和权力边界,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理清荣誉与政治、资本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国家荣誉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张耐冬 《人民论坛》2012,(36):10-11
中国古代的"国家荣誉制度",通过对特定群体的褒奖,对全体臣民进行道德教化,借以建立王朝所需要的政治与社会秩序。古代王朝的"荣誉制度"以皇帝或朝廷授予的名誉性称号为核心,辅以相应的实际奖励,用奖励来表现荣誉的价值。以唐代为例,比较典型的荣誉表彰有赐姓、对功臣"图形"(画像)以纪念以及旌表等。  相似文献   

11.
<正>大气污染是当前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是首都建设和发展面临的难点,是北京市"躲不开"、"绕不过"的重大民生、社会问题,关乎千家万户,关乎市民利益,关乎首都形象,关乎国家荣誉。北京市立足宜居城市的功能定位,举全市之力防治大气污染,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整体战略北京市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探索治理大气污染。四十余年来,不...  相似文献   

12.
许多国家都以立法规定了国家公墓建设的制度,安葬、纪念并祭祀那些为了国家利益、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作出贡献的公民。国家公墓所蕴含的关键词,不仅仅是责任、贡献、荣誉、忠诚等关键词,还有人性、缅怀、国家归属感等潜台词,同时也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3.
《求索》2015,(3):193
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11月《湖南两型大典》主要收录了2007年12月长株潭获批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至2012年12月的5年间,以长株潭试验区为核心的湖南省生态文明"两型社会"改革建设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全书共300万字,图文并茂,分十一个篇目,汇集了国家、省委、省政府及委、办、厅局等出台的有关生态文明、"两型"制度建设的文件计146份,汇集了"两型"试点示范案例264个,汇集了  相似文献   

14.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要落实于制度建设才能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度建设集中发力,尤其是在绿色、开放、共享三大发展理念指引下,生态文明、开放型经济、民生保障三方面的制度建设一直在持续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理念引领、问题导向、制度建设的有机整体。其中,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资源节约利用制度,建立环境治理市场化制度,建立地方党委政府生态文明责任制度;开放型经济制度建设方面,围绕"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亚投行"的建设和运行以及实施自由贸易区国家战略进行制度创新,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制度性话语权;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制度,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社会救助制度,成为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基本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5.
德国的诚信教育是一个立体交叉式的网络系统,其通过严格的制度建设、多样化的诚信教育及社会文化建设为社会诚信保驾护航,其中有诸多经验值得借鉴德国在世界上是一个享有较高信用评价的国家,"严谨、认真、诚信"通常是人们对德国人的第一印象。德国公民良好的诚信道德品行,不仅源于其优良传统文化的熏陶,而且也是其多年来社会诚信建设的结果。德国的社会诚信建设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武汉城市荣誉制度是指关于武汉权力机关在行使荣誉权力过程中形成的规则总称,它是整个国家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武汉市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许多成绩,建立了一批有影响力和感召力的荣誉称号,同时还积极探索制定规范文件,规范国家荣誉权力的行使。但在民主法治观念下,武汉市荣誉制度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荣誉称号评比缺乏连续性、评比对象范围较窄、精神奖励重视不够等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认识上,对荣誉制度理解不够深刻全面;立法上,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实践中,出现国家机关争抢荣誉称号授予权力等。在当前建设法治中国的背景下,完善武汉城市荣誉制度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提高认识,从民主角度理解城市荣誉制度的地位与作用;制定相关立法,完善武汉国家机关荣誉称号授予权力的行使;选择具有武汉地方特色的荣誉称号,充分发挥荣誉称号的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7.
张树华  贺慧玲 《人民论坛》2012,(36):6-7,256
功勋荣誉制度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一国的历史传承、相应法律制度的建立等诸多问题。它的完善有利于社会结构的动态稳定和良性流动,有利于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考察英、法、德、俄、美等欧美发达国家功勋荣誉制度的模式、经验,有助于我国功勋奖励制度的创设和运行,展示中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家自主性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国家治理中的权力配置、产权实施、资源分配、社会调控和意识形态引导五个方面进行落实,并且它们有机互动、互相协调。从"结构—过程"的视角看,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结构性"制度安排与"过程性"制度运行,塑造出国家自主性建设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确保国家自主性处在追求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有效状态",从而确保国家治理效能处于"强状态"。中国国家自主性的根本特征是从国家治理的制度安排与制度运行形成的"结构—过程"上,实现了党的领导的全面性、国家权力的人民性与国家能力的有效性的有机统一,有力推动了国家制度优势向国家治理效能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这给城市环境建设和保护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站在新起点、抓住新机遇,泉州市在获得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文明城市等荣誉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前些年的创建工作经验,找准城市经济发展阶段站位(泉州目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积极探索具有泉州特色的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城  相似文献   

20.
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制度公正的保驾护航,只有建立公平合理的制度体系,用法律制度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和实践,才能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应将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作为出发点,以制度公正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以实质正义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将公正的价值理念渗透到各种制度建设之中,实现制度建设与社会公正相融合,推动国家治理向"法治"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