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没有去过台湾,但我喜欢台湾,因为它是祖国的宝岛。我歌唱得很差,但我喜欢“阿里山姑娘”的韵律,因为那是台湾歌曲。在我的感觉中,台湾离得很近,只隔着一条海峡。用“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来描述中国暂时分割的现状,实在是高明和贴切的,因为大陆和台湾本来就是一个国家。但是,由于  相似文献   

2.
主要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几位青年研究人员编写的《今日台湾100问》,已于1988年5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汇集并解答了100多个人们普遍关心的今日台湾各方面问题,如:台湾经济是怎样“起飞”的?台湾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何在?“美援”对台湾经济发展起了什么作用?台湾农村有没有地主?第一次“土改”后为什么又提出第二次“土改”?台湾为什么会有75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它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新台币升值的原因何在?为什么台湾当局既宣布解除“戒严令”,又提出“国安法”,二者有什么不同?国民党对大陆采取哪些政策?“台独”的主要论调是什么?在台湾有没有市场?台湾还有国民党  相似文献   

3.
张玉龙 《台声》2006,(2):28-29
在海峡两岸同胞深切悼念和缅怀汪老的日子里,我作为有机会采访过汪老的一名涉台记者,深深感到汪老的离世,的的确确是两岸同胞的“心头之痛”。今天,在送走汪老的?别时刻,我再一次取出了10年前在上海和平饭店汪老会见时任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焦仁和的一段“原版录音”,再一次觉得,汪老在处理两岸事务上不仅具备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刚性?持,同时具有睿智儒雅、谈笑风?的大家风范,既让远道而来的来宾感受到了长者一般的亲近感,又让我们在现场采访的大陆与台湾的记者尽情感受到了汪老的个人魅力。?是在1995年?节的前三天。时任台湾…  相似文献   

4.
黄嘉树 《台声》2000,(5):1-1
近日来 ,台湾民进党的当权人物不断放话 ,表示愿到大陆访问 ,也欢迎大陆领导人访问台湾 ,两岸可以谈“三通”问题 ,如果“一个中国”作为议题而非前提 ,双方也可以谈。这些话似乎是想展现一种理性务实、追求和解的态度 ,对此北京将如何回应 ?其实 ,台湾新领导人的上述姿态 ,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 ,当年李登辉不是也表示他想到大陆做“和平之旅”吗 ?不是也扬言要亲自陪汪老在台湾走走看看吗 ?不是也放话说在“两国论”的基础上 ,双方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吗 ?但是 ,既然李登辉背弃了一个中国原则 ,他就失去了同大陆对话的资格 ,什么“和平之旅”之…  相似文献   

5.
朱磊 《两岸关系》2004,(1):37-38
前不久在福建召开的“台湾经济与两岸经贸关系研讨会”上,我与台湾大学许振明教授谈到台商回台上市的问题,许教授认为台商在大陆的融资顺序应是:先向银行贷款,再争取在大陆上市,最后回到台湾上市。我问他:“排成这个顺序难道是因为在大陆上市要比在台湾上市容易?”许教授列出很多企业在台上市的繁琐手续,事实上,在大陆上市同样会有许多限制。但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唐时风 《台声》2006,(7):65-69
阎延文博士历时10年,终于完成“台湾三部曲”(《台湾风云》、《沧海神话》、《青史青山》)的创作,真可谓10年磨一剑。那么,“台湾三部曲”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阎延文在创作中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她是如何处理历史小说的“正说”与“戏说”矛盾?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阎延文博士。美国汉学家盛赞“台湾三部曲”记者:我知道您刚从美国宣传《青史青山》回来,能跟我们说说此行的见闻吗?有没有什么让您感动或印象至深的事例?海外华人对这本书的反映如何?阎延文:我这次是受全美中国作联的邀请到美国进行文学交流和访问。早在2003年,《台湾风云》…  相似文献   

7.
沙蓬 《台声》2000,(6):6-7
时间 :2000年4月27日地点 :深圳蛇口南海酒店问 :大陆对陈水扁提出的政策是“听其言 ,观其行” ,陈水扁已当选一个多月 ,大陆对他一个月来的言行有什么评价 ?大陆对陈水扁的观察期是以“5·20”为止 ,如果是 ,之后会有什么动作 ?如果不是 ,观察期要有多长 ?答 :我们注意到有的人讲了很多和缓的字眼 ,如“和平”、“善意”、“和谐” ,但是 ,如果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不承认一个中国 ,那我们看来结果就不是和平 ,而是灾难 ;不是和谐 ,而是冲突 ;不是善意 ,而是敌意。1949年以来 ,两岸之间在一个中国问题上是有共识的 ;1…  相似文献   

8.
李登辉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讲演中再一次宣扬他的“台独”理念。他不仅声称要给台湾以新的“定位”,而且提出“要向不可能事物挑战”。那么他究竟要向什么挑战? 李登辉赴美前曾一再声称,海峡两岸目前是“分裂分治”,“大陆主权不及于台湾,台湾主权不及于大陆”。并有台湾官方人士跟着补充,要以“大陆代表大陆,台湾代表台湾”的模式参与国际活动,加入国际组织。李登辉返台之日又表示,台湾“目前最欠缺的”是成为“一个有主权的国家”。寥寥数语,道出了李登辉的真实用意,他所要挑战的首先是“一个中国”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张敏 《台声》2002,(7):11-12
日前,笔者再次遇到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郭俊次博士,故人重逢,分外高兴。他依然爽朗而健谈,依然心系两岸,为两岸交流而奔走。郭俊次先生是台南县人,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经常说:“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这有什么不对呢?这有什么不好呢?”有时还要豪迈地加上一句:“我是中国人,我骄傲!”当台湾岛内一些“台独”分子混淆是非,否认一个中国原则时,郭先生站出来公开表示:“大陆是中国的一部分,港澳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这有什么不对呢?这对台湾有什么…  相似文献   

10.
1991年6月,在一次会议上我曾谈到了民进党的“台独”路线与李登辉的“独台”倾向。当时,有的同志问我:“台独和独台有什么区别?”我说:“台独”是要推翻国民党,建立“台湾共和国”;而“独台”则是要维护国民党的统治,用“中华民国”的名义,实现台湾独立。两者异曲同工,最终都是想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现在,四年过去了,台湾政局的发展,可以说,完全在我们的预料之中。  相似文献   

11.
蓝博洲 《台声》2023,(2):88-95
<正>1990年春天,为了采集“二·二八”民众史,我首次前往北京,采访那些在事件后被迫流亡大陆的台湾省籍志士们的历史证言。因为这样,有机会认识了久闻其名,1949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台湾少数民发言,1954年又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并连任多届的田富达先生。我感到好奇的是:究竟田富达是怎样一个台湾少数民族?他为什么会到大陆?并且是在什么情况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盛典的“台湾高山族代表”?于是就持续几年与他作了几次正式与非正式的访问。  相似文献   

12.
当今,到祖国的宝岛台湾旅游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但如果在20年前也许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自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后,大陆与台湾互不往来。到了1987年,台当局才开放陆籍“老兵探亲”的单向交流:1996年,再发展到“经第三地”的间接交流;直到2002年后才实现了“两岸三通”的直接交流。在这段时间里,不知有多少有志之士为了两岸的和平锲而不舍地努力工作,才换来了今天台海的祥和环境。  相似文献   

13.
李立 《台声》2006,(11):62-67
金秋9月,我在台湾作学术研究,有幸与李敖大师长谈,其睿智和敏捷实在是一般人难望其项背——笔者:您提出支持“一国两制”。当时旁边就有人说了,您是支持还是开玩笑,还是觉得这个词不错,拿来可以让别人一下子产生眼球的注意力。支持“一国两制”和《反分裂国家法》李敖的两岸观李敖:当时只有我一个人敢支持,也敢这样讲。因为讲得很逗,我说问题根本不在两制嘛,现在根本就是两个制嘛。台湾有台湾制度,大陆有大陆制度,两制没有争议,争议的是一国。你觉得你这个国不是大陆那个国,我说美国跟中华人民共和国定条约的时候,在签上海公报的时候,都说得…  相似文献   

14.
张意轩 《台声》2006,(7):22-24
两岸经贸论坛的成功举办,使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大陆如何落实惠及台湾农民利益的一系列政策与具体措施?怎样加强两岸农业技术合作?台湾农产品能在大陆站住脚扎下根的关键在哪里?为此,记者走访了农业部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秘书长李永华。寿光模式直接、迅速、有效记者:刚刚闭幕的“寿光菜博会”非常成功。农业部在落实新推出的15项惠台政策,特别是7项惠及台湾农民利益的政策方面,打算采取什么举措?李永华:在“寿光菜博会”上设立台湾农产品展区,就是大陆积极跟进落实两岸经贸论坛有关共识和承诺的一项…  相似文献   

15.
郭雪筠 《台声》2022,(17):56-58
<正>作为一个4岁开始就在北京长大的台湾人,方承暄听过台湾人认为她“不是台湾人”,也听过大陆人说“你是台湾的,不是大陆的”,她曾经陷入一个“到底我是哪里人”的迷茫时期。在高考作文时,方承暄曾这样写,“或许我对台湾不了解,但那里是我的家乡;或许北京不是我的家乡,但我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很熟悉。”这位台湾“80后”女孩的成长过程,是一个逐步认识“两个家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台湾岛内闹得沸沸扬扬的“3·20公投”已宣告结束,陈水扁妄图以此分裂祖国的行为也以失败而告终。那么“3·20公投”对今后的两岸关系发展有什么影响,此后台湾社会有哪些新变化呢? “公投”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使两岸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局势也更加微妙。谈到台湾问题,首先就要考虑美国的军事存在影响。在此以前,美国已经表态密切关注台湾“公投”,并以台湾海峡的安定为优先考虑,反对“台独”行动,反  相似文献   

17.
郭雪筠 《台声》2022,(22):46-48
<正>当许多人知道张立本是台湾来的老师,以及曾经在台湾的几所大学教书数年时,都会问他一个问题:就你的观察,两岸学生有什么差别?“都是年轻一代,两岸年轻人有高度共通的部分,比如爱玩、爱闹,这种‘年轻人的一般性’两岸没有什么差别。有差别的地方在于,其一,大陆是一个非常大的地方,每个省份就有巨大差异,这种差距比台湾明显。我刚来的第一学期还体会到什么叫’城乡差距’,许多农村的学生确实很质朴。”“还有一个差别,大陆学生到了大三之后(可能更早),读书的‘目的性’会更强,  相似文献   

18.
一缸鱼在一列国际列车上,有一位德国人、日本人、美国人和法国人在一起旅行。途中,上来一位端着鱼缸的客人,缸里的鱼甚为罕见。大家对这种鱼都很好奇。德国人问:“你能告诉我这鱼的名称吗?它在生物学上是什么类别,有什么习性?”日本人问:“请问这种鱼我们国家能不能引进,在日本的气候、水温、水质条件下,这种鱼能不能生长?”美国人问:“你的鱼是不是从美国弄来的?因为只有美国才可能有这样奇特的鱼。”法国人问:“你能不能把鱼卖给我。我想在卧室里养这样一条奇特的鱼,我的女朋友一定会兴奋不已。”数年后,德国人出版了关于这种鱼的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19.
面对这么多自然科学领域的青年精英 ,我不知道讲的话会不会对大家有益 ,感到非常惶恐。可我并不因此怯场 ,因为我不过想讲出内心的一个感受 ,题目是 :“科学工作者的祖国”。没有什么“美国特色”或者“中国特色”的科学知识。科学没有国界 ,科学知识是人类共享的。在今天 ,科学家经常跨国工作 ,成为当前人类社会里最国际化的一个群体 ,是全球化的先锋队。如此 ,科学工作者的祖国认同似乎应当逐渐淡化。然而 ,大家熟悉一句老话 :“科学无国界 ,科学家有祖国。”那么 ,今天的科学工作者还需要祖国吗 ?科学工作者需要祖国认同吗 ?这要看你是哪…  相似文献   

20.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在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一个很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1992年我曾率团到美国旧金山的"硅谷"参访,当时就有不少中国大陆和台湾的青年科技人员,在旧金山科学工业园中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一些朋友告诉我,台湾的新竹科学工业园也办得不错。所以我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到新竹作一次参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