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成 《求贤》2007,(10):44-44
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如今,一些官员的学位年年看涨,文凭越拿越高,似乎官帽一变大,文凭也必须“更上一层楼”。然而,这些文凭都是真的吗?其中又有多少水分?显然,这些官员多不是什么尚学之人,文凭是升迁的“门票”,这才是当前官员文凭乱相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当前,官员腐败现象可谓五花八门。在这些腐败中,还有一种新的腐败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且还在蔓延,这就是“文凭腐败”。“年龄越报越小,工龄越报越早,学历越报越高”的极不正常现象再次向政坛敲响了警钟。虚假的文凭不但害了干部自己,也危害了一方百姓,危害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有些干部的文凭即使是真的,但里面的含水量已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文凭腐败”,已逼近政坛。“攻硕”“攻博”——官场“另类风景”近年来,从政的干部们有不少突然变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戴起了“硕士”、“博士”的桂冠;还有一些干部…  相似文献   

3.
近一个时期以来,在干部队伍中兴起了新一轮的“文凭热”。应该说,大多数干部出于求知的动机,踊跃参加各种培训班,妥善地处理工作和学习的矛盾,通过埋头苦学,拓宽了知识面,增长了才干,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但是也有一些干部却挂名攻读学位,“混”字当头,利用不正当手段捞取硕士帽、博士帽。群众戏称这类干部弄到手的文凭是“注水文凭”。干部或利用手中掌握的权,或利用手中可以支配的公款,通过歪门邪道搞“注水文凭”,实现上是“权学交易”,是腐败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转变干部作风,就必须尽快治一治这种变味的“文凭热”,杀…  相似文献   

4.
三歌 《党建文汇》2002,(15):32-33
用“泛滥成灾”来形容当今假文凭的猖獗或许是过分了点,但是,说假文凭正蚕食着人们对文凭含金量的信任是不为过的。如今,一些人没有经过寒窗苦读.轻而易举就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的“文凭腐败”现象,已惊动中南海,引起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不知从何时起,社会上悄悄兴起了文凭“虚热”的“现象。无独有偶,在干部圈内也出现了此类现象:一些干部单纯看重文凭、学历的升高,而不注重从根本上增强自身素质,在学习进修过程中浅尝辄止,甚至不参加面授辅导,考试作弊,让他人代替撰写论文,导致其档案学历很高,实际水平不能与之相符的现象。 产生这种文凭“虚热”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有的领导干部参加学习是“形势所迫”,怕没有高学历会被淘汰;有的则把文凭当成追求个人升迁、沽名钓誉的筹码。他们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那就是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二是一些高…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当代》2007,(8):54-54
沈泉涌在2007年第13期的《人民论坛》上撰文指出:当前,一些干部把进党校学习视为个人升迁的一种途径,陷入庸俗交往之中,使本来应该充满学习、研讨、探索气氛的地方,成为一个“公关”、“社交”以至行贿受贿的场所,严重影响并败坏了党校校风。一些领导干部进党校学习,属下一些工作、业务对口的部门和单位,借机大拉关系,频频开展“公关式慰问”。  相似文献   

7.
权力腐败是当前腐败现象的一个焦点,同时也是一种最危险的腐败。因为这种腐败发生的主体是各类管理机关和政府公职人员,而各级领导干部又是该主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权力腐败不仅败坏党风政风,而且直接侵害社会的公共利益,严重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江泽民同志指出:“经济搞不好会垮台,经济搞上去,如果腐败现象泛滥,贪污贿赂横行,严重脱离群众,也会垮台。”因此,遏制权力腐败是当前反腐败的一个突出课题。一、权力腐败产生的原因首先,物质利益的诱惑是权力腐败的第一推动力。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就提出了“让…  相似文献   

8.
沈泉涌 《共产党人》2006,(10):35-37
近年来,在干部队伍中出现一个可喜的现象,干部在职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其学历层次也越来越高。但伴随着干部学历层次趋高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干部手中持有的文凭为数不少含有“水分”,有的甚至采取非法手段骗取文凭,伪造学历,有的违纪动用公款,占用工作时间混来“泡沫文凭”。他们将“文凭”或当作提拔使用的资本,或作为装潢门面、满足虚荣的摆设。这种行为虽比赤裸裸的权钱交易要“雅”一点,但实际上也是一种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广大干部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斥之为以权谋“学”、“文凭腐败”。如果对越演越烈的文凭腐败不及时制止,那么对干部队伍建设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则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我国各类腐败现象中,有一种“权力期权化”现象日益显现。某些人将权力逐渐向时间寻租和扩张,用权力和将来的利益作交易,预示了腐败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和新动向。预防和抑制领导干部“权力期权化”,已成为一道棘手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王成 《廉政瞭望》2007,(8):20-22
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如今,一些官员的学位年年看涨,文凭越拿越高,似乎官帽一变大,文凭也必须"更上一层楼",这才能显示出能力与学历的匹配,水平与身份的统一。然而,这些文凭都是真资格的吗?其中又有多少水分?干部文凭乱相问题由来已久,屡禁不绝,混学历已成风,假文凭满天飞……文凭情结真是缘于某些官员盲目的知识崇拜吗?显然,这些官员都不是什么尚学之人,文凭是升迁的"门票",牵动着大大小小官迷的神经,这才是当前官员文凭乱相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当前,社会上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组织人事干部能否勇于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则是每个人都难以回避的现实考验。面对所谓“来头”、“背景”的干扰。要有顶住压力的勇气;面对金钱、美色的考验;要有抵住诱惑的勇气;面对他人的进步、升迁,要有甘为人梯的勇气。没有勇气。就会为一己的名利、权力所迷惑,就会成为某些人谋取私利、捞取好处的“工具”也就会被糖衣炮弹所打败。邓小平同志曾经明确指出:。管干部的干部要很公道,很正派、不信邪。不怕得罪人——选贤用能需要勇气。说则易,做则难。且这种勇气不是一意孤行的匹夫之勇…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文明古国,历来崇尚礼义,每逢喜事庆贺一番,已成为中国人的一种习惯。然而,时下各种名目繁多的公款庆典此起彼伏,已形成了一股歪风和新腐败现象。单位公款庆典活动五花八门,周年庆、纪念日庆、挂牌、奠基、落成、开业等都要庆典一番。凡姓“公”的庆典,都要收...  相似文献   

13.
一现阶段党内滋生的腐败实质是权力性的腐败 ,是权力的异化。这些腐败现象败坏党的风气 ,阻碍了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等 ,自然成为党的建设亟待而又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党内为什么在现阶段会产生严重腐败现象 ,原因尽管众多 ,但直接的原因就是现行干部制度存在的弊端。现行干部制度的弊端是党内滋生腐败的重要因素 ,是败坏党风的重要条件。(一 )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任的委任制的弊端造成了任人唯亲、跑官、买官和卖官。我国干部制度在选人用人上 ,长期是“伯乐相马”的方式 ,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 ,其弊端明显 ,在客观上容易造…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利用公款行贿的犯罪活动在许多领域十分猖獗,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头头们,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惜慷国家之慨,将一笔笔巨额公款悄悄地塞进了那些他们认为可以利用的人的腰包。公款行贿已成为目前党政机关和企...  相似文献   

15.
《党建文汇》2002,(15):6-7
少数干部之所以在学历文凭上弄虚作假,其根本原因是思想作风上有问题。干部参加在职学习,不管是读大专、本科,还是读硕士、博士,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掌握知识,提高素质,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然而,有一些干部学习的动机不纯,态度不端正,只有哗众取宠之心,毫无实事求是之意。他们把提高学历文凭当作提拔使用的资本,或作为装潢门面、满足虚荣的摆设。  相似文献   

16.
前几年一家报上发了条消息,说允许博士育第二胎,引起轩然大波———事后人们得知,那是有人在“愚人节”开的一个玩笑。前一阵子的类似消息,可是实有出处的:比如有人建议,允许硕士、博士生第二胎;也有人主张允许双方都是硕士的夫妻多生一个孩子。他们所持的理由都一样:提高人口素质。“愚人节”的恶作剧令人诧异,但已经过去了,人们不会当真;可对当下正儿八经一再提出的这类建议,我们却不能不有所忧虑。提这类建议的人,出发点或许是积极的,但他们犯下了一个致命错误———违背了一些基本常识。什么叫高素质人?人与人之间有个“…  相似文献   

17.
魏天训   《党风建设》2001,(3):11-12
近年来,受利益驱动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一些单位私设“小金库”的现象屡禁不止,甚至无结算职能的车间、班组也呈蔓延趋势,成为资金管理和运行中的严重问题。这种现象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成为诱发腐败现象的“温床”。但在追查清除“小金库”时存在许多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求贤》2014,(12):6-11
有人留恋都市,有人追求享受,有人崇尚权力;但也有人志在四方,努力报效祖国,甘愿服务百姓,这些人就是越来越为社会关注、越来越被人们敬佩的中国“博士服务团”成员。12月12日,记者有幸与天津市第11批“博士服务团”的7名博士面对面,聆听他们讲述在基层服务一年的体会与感受,深受教育和感动。  相似文献   

19.
特权心态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认为手中握有人、财、物等实权,就是高人一等,于是他们官当得越大,谱摆得也就越大。无论从政治上、经济上,还是生活上处处远离群众,公款私用、公车私享成为理所当然,逐渐堕落。“眼红”心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看到有人一夜暴富,就心理失衡,眼球变红。于是在工作中开始依据自身“优势”以权谋私,把公共权力向个人私利倾斜,把公款当成“个人钱庄”,借公务便利吃拿卡要,最终把自己“送”进监狱。而一些老干部晚节不保,是吃亏的心态使他们忘却了党员的身份,被“有权不使过期作废”的思想左右,伸出贪婪…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利用公款行贿的犯罪活动在许多领域十分猖獗。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头头们,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惜慷国家之慨,将一笔笔巨额公款悄悄地塞进了那些他们认为可以利用的人的腰包。据某市检察机关的统计资料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