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往今来,国人“尚官”之习历久不衰,时至今日,其风日盛,“官念”日隆,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因事设官,乃官之由来,做官亦是为了做事,而人忘却根本一味取其中,说到底,实是“官念”在作怪。钻营官位,乃在于官外之物诱人,更在于社会价值观念的误导。君不见,学而优则仕、官高俸禄优之类的准则自古已然,至于吃苦干事,自有“干家”为之。久而久之,做官的根本日渐式微,“官念”的异化因此而生。如此看来,“官念”不正于个人于社会均有害无益。因此,有必要端正“官念”,进而淡化“官念”。鉴于“官念”在国人心目中有如顽疾一般早…  相似文献   

2.
从政的境界     
从政是有境界的。 从政的境界,首先表现在脚踏实地的工作上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上,而不在于动辄“大手笔”、“超常规”上。“大手笔”同然好,但太大了,极容易忽略普通群众关心的一些小事;“超常规”鼓舞人,但一且“超”过了,留下的空白地带照样会迈着“常规”的步子走。这是因为,自然也好,  相似文献   

3.
王一牛 《前线》2014,(7):117-117
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看似不远,但厘清这段末梢上的路况,我们方能胸有定见,成竹在胸。官念问题。官念,既是一层窗户膜,指戳即破,但也如一座山,让人徒增隔空喊话之感。官念问题妨碍着我们在“最后一公里”上密切联系群众,是因有些领导干部官念扭曲,还有根深蒂固的高低贵贱思想,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贵赫三分,即使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也是做做秀而已,从骨子里压根就瞧不起民众,割裂了与群众水乳交融的鱼水深情。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修身治学需要平心静气,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干事创业也同样需要平心静气;不平心静气,不仅不能成就事业,甚至会贻误事业,正如《菜根谭》中所说:“性躁粗心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相似文献   

5.
热词     
《廉政瞭望》2011,(7):11-11
“官念” 顾名思义,就是当官的念头。“官念”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是有几千年来“学而优则仕”的历史根源和文化背景的。它的危害在于,让信奉的人要做“官”,不肯做公仆。这种想法和追求也许一时得逞,但是风光短暂.从总体上看是没有前途的。抱住“官念”不放,留下难成好干部,外调也难有作为。  相似文献   

6.
从风险社会理论的视角看,我国改革关键期从政者中出现的“双重人格”、“权力期权化”及“裸官”等偏差的价值取向,既是受传统社会关系结构及现行政治权力结构的影响,又是在现代化特征影响下对知识的反思性运用和群体文化心理认同偏差的结果。因此,矫正这一偏差要强化廉洁从政的思想教育、规范廉洁从政的制度约束和优化廉洁从政的权力监督。  相似文献   

7.
“官德”是从政者的政治操守和职业道德,是从政者社会道德与公民道德在行使权力中的集中表现。百姓看“官德”,就看领导干部能否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立身处世,能否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排忧解难,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下面,笔者想从群众眼中的乡镇领导干部的“官德”,粗浅分析应如何加强乡镇领导班子整体合力建设。  相似文献   

8.
廉洁从政,是新时期从严治党,端正党风的重要前提,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维护政治、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廉政与监督是结伴而行的,“好的干部如果没有经常的监督也可能变坏”,只有加强从政监督,才能依靠我们党自身的力量,对权力行为进行制约和调控,保证权力的正常运行,使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在从政监督上,依我之见,应做到“四管齐下”: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4,(20):18-18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一地一部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集中体现,直接决定着从政环境的好坏。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干净。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领导干部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对上对下讲真话、实话;要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格按党纪国法办事;要严肃纲纪、疾恶如仇,对一切不正之风敢于亮剑;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正确行使权力,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要将“为民务实清廉”内化为从政信念。要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需要拿出治理生态环境的恒心和决心,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讲,要经常想一想“参加革命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根本性的问题上,这三个“什么”是时刻不得忘记的,应该时刻让其萦绕在脑际,时刻以之衡定言行。从更具体的方面来讲,从政为官至少应该做到“三想”——想事业、想人民、想他人。一、想事业为官从政,职务上想进步,想得到为人民“服大务”的舞台,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但想的立足点必须放在事  相似文献   

11.
杜吉明 《奋斗》2011,(5):44-45
中华民族传统历来注重从政者的个人修养。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就包含了把从政者个人修身放在从政第一阶石位置的含义。一个朝代治世、盛世的出现,首要缘于最高统治者的开明贤达。  相似文献   

12.
据媒体报道,3月23日下午,长沙市召开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警示教育大会,找了两位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他们一位是被称为“玩权、玩钱、玩女人”的“三玩市长”,郴州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雷渊利,一位是湖南省邵阳市人民检察院渎职犯罪侦查局原局长李勇。他们穿着囚服以罪犯身份由狱警带至台上“现身说法”,告诫与会者廉洁从政。  相似文献   

13.
张春贤书记在湖南省委九届五次全会上提出:要把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湖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一化三基”战略、加快富民强省的重要举措。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仅需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也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解放“官念”,正确对待自身进退留转,经受住党和人民的考验。  相似文献   

14.
尤国勋 《共产党人》2004,(17):49-49
政绩是指领导干部从政的业绩。为官一任,谁不希望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成就一个留芳百世的美名。但时人对领导干部的政绩颇多微词.有时简直是口诛笔伐.何也?笔者寻思,问题就出在一个“观”字上:由于少数当权者的“政绩观”——追求政绩的动机和目的与老百姓的“观政绩”——对领导干部政绩的期待与评价之间产生巨大落差,甚至南辕北辙,如是.人们对政绩的非议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15.
桑林峰 《党建》2023,(2):42-43
<正>为政者,以正为本,以廉为先。202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会议上强调,“领导干部自身硬首先要自身廉”。这一重要论述告诫领导干部,要立标杆、树威信,挺起浩然正气、坚硬骨气,必须做到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廉洁自律的本色。事业发展,关键在人。“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领导干部自身有硬气、有骨气,  相似文献   

16.
张春贤书记在湖南省委九届五次全会上提出:要把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湖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一化三基”战略、加快富民强省的重要举措。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仅需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也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解放“官念”,正确对待自身进退留转,经受住党和人民的考验。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一要求明确了政德的内涵和外延,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政德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一、新时代加强党员干部政德建设的内在逻辑政德,即从政者的政治品质,简单来讲就是指从政者需要具备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8.
周桂钿 《新视野》2000,(4):71-74
中国古代讲人才问题的内容很多,现在研究起来,对我们今天的事业、企业的用人方面都会有启发作用。中国古人一方面讲选拔人才要“德才兼备”,一方面又讲“无求备于一人”。在“备”与“不备”的问题上,似乎有矛盾,应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 所谓“任人唯贤”,这个“贤”就是指贤人。什么样的人才是贤人呢?一般认为德才兼备的人就是贤人。这样一说,似乎很简单,但实际生活却是非常丰富、十分复杂的。例如,什么叫德才兼备?有德的人会不会犯错误?会不会犯道德方面的错误?犯了道德方面错误的人还能不能任用?有德无才和无德有才,这…  相似文献   

19.
“福”论     
古人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其意是说为官从政者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在任期内,当努力为百姓谋利、造福,使辖区内的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一名言,至今仍然是广大干部追求的从政目标和座右铭。那么,这里的“福”字包含了哪些意思呢?我个人体会,这个“福”字,内涵很丰富,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富”,即物质生活的富裕。吃饭、穿衣、居住是人们生存的第一需要,在当今,能够在解决温饱之后,尽快过上小康生活,发家致富,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第一要求,也是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面孔     
《廉政瞭望》2011,(8):10-10
张翕飞:高调退贿 “在2010年9月的一次公务中,我收到3个企业给我的现金。现在,我通过汇款退还给他们。”这是某网站上发布的《一个公务员的廉洁从政宣言》里的内容。它的作者是张翕飞,江苏省盐城市经信委行业处副处长。今年3月17日,他再次将另外3笔“退礼”清单晒了出来。有人质疑他沽名钓誉,他回应道:“如果你也是公务员,欢迎你也这样沽名钓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