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良端 《世纪桥》2010,(10):17-21
<正>卓琳,1916年出生在云南富甲一方的工商名绅家庭里,她原名浦琼英。1936年她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37年冬奔赴革命圣地延安。1939年9月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和八路军老战士们,在毛泽东的土窑前以淳情朴素的方式,为卓琳和邓小平操办了婚事。自此,她和他相濡以沫58个秋春。  相似文献   

2.
1997年3月2日,遵照邓小平同志及其亲属的意愿,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的骨灰撒入祖国的辽阔大海。2009年7月29日,卓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和邓小平一样,卓琳也留下了这样的遗愿:遗体和角膜捐献出来,骨灰撒入大海。她要在大海深处,和邓小平重逢。  相似文献   

3.
毛毛 《广东党史》2010,(6):15-15
<正>1973年4月9日,已经恢复了工作的邓小平偕夫人卓琳一同到玉泉山看望在那里治病的周恩来。关于这次会面,邓小平的女儿毛毛在她的《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中是这样记载的:  相似文献   

4.
《党课》2009,(9):30-30
卓琳既是邓小平相濡以沫的伴侣,又是共同奋斗的战友。“不要到外面工作,不要出风头!”这是邓小平从西南,局调至Ⅱ党中央工作后对妻子提出的要求,也是卓琳一生的准则。  相似文献   

5.
余玮 《学习导报》2010,(6):50-52
与邓小平相伴走过了58个风云多变的春夏秋冬,卓琳一直在生活中给予邓小平最大的支持和帮助,人们都称她为站在伟人身后的“红色大姐”。  相似文献   

6.
余玮 《新湘评论》2010,(6):50-52
与邓小平相伴走过了58个风云多变的春夏秋冬,卓琳一直在生活中给予邓小平最大的支持和帮助,人们都称她为站在伟人身后的“红色大姐”。  相似文献   

7.
彭苏 《红岩春秋》2022,(2):39-43
浦代英原名浦黛英,是云南"宣威火腿大王"浦在廷的女儿,红7、红10军团政委乐少华的夫人,邓小平夫人卓琳(浦琼英)的姐姐.1952年乐少华含冤自杀后,浦代英独自抚养儿子长大,在"文革"中饱受打击.她晚年写下回忆录,向外界披露了她的家族,以及她和小妹卓琳的丰富人生,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夫人卓林,原名浦琼英。多年来,许多人并不了解她与云南名绅、北伐军少将和著名实业家浦在廷的家庭关系。1993年邓小平的女儿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记述母亲卓琳出生于“著名实业家”家庭,邓小平岳父浦在廷的身分简要凸现出来。最近,笔者通过查阅地方史志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1949年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第二野战军遵照中央指示,吹响了进军大西南的号角,邓小平也由此开始了两年零八个月的西南之行。这里,留下了他领导西南建设的丰功伟绩,也留下了他耐人寻味的亲情故事。1939年9月,邓小平与卓琳结为伉俪。从太行山到大别山,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邓小平率领部队每解放一个地方,卓琳随后就带着孩子们也赶到那里。多年来,他们彼此信任、互相支持,从未吵过架。但进军西南的时候,邓小平考虑到行军路途遥远,地形复杂,危险性大,便打算不带家属。这天,邓小平对卓琳说:“这次进西南,你们就不要去了。”话音刚落,卓琳赶紧说:“不行。你们老是把我们丢下不管,这次我一定要跟着你去。”斩钉截铁的回答让邓小平有些始料不及,正准备答话便又被卓琳给堵了回去:“我是共产党员,你砍我的头我都得跟着你去。”看这气势,邓小平没办法,只好同意随行。但随行的路途困难重重,随时都有可能遇到国民党散兵游勇、潜伏特务、土匪、地主武装的突然袭击。为了保证首长和家属的安全,二野作了充分准备,专门组建了一个内卫班,警卫员都是从各纵队抽调出来的战斗骨干。1949年11月1日,刘邓向第二野战军发出了进军川黔的命令。刘邓指挥部紧随三兵团之后出...  相似文献   

10.
曾希圣是邓小平和卓琳的红娘,毛毛所著《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说的"经人介绍,卓琳认识了一个人,名字叫邓小平"。这个"介绍人"就是曾希圣。 由此可见,邓小平和曾希圣的私交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11.
著名工运领袖邓发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代伟人邓小平早年曾是一对很亲密的战友.他们共同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延安又同住过一个窑洞,工作之余,更是形影相随,亲密得就象亲兄弟一般.据邓小平的女儿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中写道:他和邓小平“私交甚笃”,“情同手足”.就连邓小平和卓琳的美满婚姻,也是由邓发一手撮合而成的,当时在延安被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2.
2009年7月29日,邓小平夫人卓琳逝世,享年93岁。为怀念卓琳同志,本刊特邀四川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吴启权教授撰就此文,讲述卓琳与四川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1973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回北京复职之前,于2月7日偕夫人卓琳和女儿邓榕来到瓷都景德镇市,下塌景德镇宾馆.小平同志对市委负责同志说,毛主席要他回北京前在江西看看;景德镇很有名气,他小学念书时就知道景德镇.卓琳同志说,小平同志是第一次来景德镇,想看看规模较大、生产恢复快一点的工厂.8日上午,在市委领导陪同下,小平同志和夫人、女儿一起参观了景德镇陶瓷馆,认真、仔细地观看了各展厅的陈列瓷品.当听到“三阳开泰”颜色釉花瓶是“吉利”的意思时,小平同志很欣赏,对卓琳同志说:“这窑便是国宝.”  相似文献   

14.
《党史纵览》2007,(6):55-56
如同自己的政治生涯一样,邓小平在爱情婚姻的问题上也经历了一段曲折坎坷的道路.他曾两次失妻.如果说第一次是由于天灾所致,第二次则是"人祸"所为.而邓小平与卓琳的结合则可称得上是生死不渝、相濡以沫.  相似文献   

15.
1950年春天,邓小平回到重庆的消息传到四川广安,舅舅谈以兴立即找到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决定乘船去重庆寻亲。甫见面,卓琳打量着夏伯根,只见对方身材高挑、衣衫整洁,便以为是舅母。直到谈以兴介绍:贤娃子,这就是你后妈。卓琳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16.
曾希圣是邓小平和卓琳的红娘, 毛毛所著《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说 的“经人介绍,卓琳认识了一个人,名 字叫邓小平”。这个“介绍人”就是曾希 圣。 由此可见,邓小平和曾希圣的私 交非同一般。 曾希圣对邓小平一向非常尊重, 邓小平对曾希圣也很赏识。1960年2月 19日至25日,邓小平和彭真、刘澜涛、 杨尚昆等4位中央领导人一起,到安徽 视察工作,时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曾希圣一直陪同。 邓小平等这次到安徽视察,曾希 圣向…  相似文献   

17.
1 1978年11月5日,邓小平与夫人卓琳前往东南亚三国访问. 而就在同一时刻,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京西宾馆第一会议室的主席台上,华国锋的旁边没有邓小平的位置.今天,许多关心这段历史的人依然弄不明白,为什么在那样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邓小平没在现场.  相似文献   

18.
王凡 《党史博采》2006,(2):47-52
邓小平给王敏清的感觉是不多说话,很稳重/卓琳告诉王敏清:鸡蛋倒是每天煮了,但是邓小平不吃/在朝鲜访问时,康生总和团长邓小平拉开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19.
正在广安乡亲们中,邓小平与草鞋亲的故事,广为传颂。幺舅来渝串门1950年春天,邓小平的舅舅淡以兴和继母夏伯根来到重庆。警卫员崔来儒立刻向正在开会的邓小平悄悄报告:"政委,您舅舅和老娘从广安老家来了。"邓小平一怔,崔来儒继续说:"要不要通知卓琳校长,叫她回来招呼一下?"邓小平把手轻轻一挥:"不用了,告诉接待科安排他们在招待所住下。""不行呐,您那个舅舅等得有些不耐烦了,一个劲嚷嚷说大老远赶来,  相似文献   

20.
1939年1月,日寇对太行山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大扫荡”。2月10日,刘、邓、徐(徐向前)、陈(陈赓)指挥香城固诱伏战获胜,全歼日军一加强中队二百余人。这年夏天,邓小平再次到延安参加政治局扩大会议。此时,卓琳自抗大毕业,分配在延安的中共北方局妇女促进会工作,成为兼任北方局书记的邓小平的“部下”。在1939年8月的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身穿着灰色粗布军服、时年36岁的中共高级将领邓小平和24岁的卓琳,在延安一间土窑洞里举行了简朴的婚礼。战友们给他们胸前扎上了红花,他们各自的军被搬到一起,并排放在一张土砖砌的小炕上,洞内四壁、木门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