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教育现代化是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在徐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徐州市各级中学不失时机地启动了教育现代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本文通过归纳徐州市中学教育现代化的特点,以期进一步推动和丰富江苏尤其是徐州教育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提高教育现代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新时期司法工作需要,提高刑事审判人员的政策业务水平和办案质量,更好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江苏省徐州市中级法院和徐州地区中级法院于四月十五日至二十九日在徐州市贾汪区联合举  相似文献   

3.
紫阳中学始建于1941年,是全县唯一一所省级标准化高级中学。学校拥有设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微机教室、电子备课室,数字校园网、卫星资源接收站、校园广播系统;配置了校园网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多种资源库;安装了校园彩频,建成了国家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和校园安防监控系统,实现了管理信息化、教育技术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  相似文献   

4.
郭洪平  李春丽  宋春雨 《方圆》2023,(18):52-55
<正>数字检察是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提升法律监督能力的必由之路。数字检察,前提在于“建”,重点在于“用”,建了就得让它发挥作用,不能当摆设两汉文化看徐州,徐州历史看云龙。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文化历史厚重,是徐州市行政、商务、金融、文旅、居住“五大中心”,也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相似文献   

5.
在距四川省绵阳市区15公里、地处科技城核心的安州花古镇,坐落着一所设施一流、环境优美、现代化气息浓郁的国家级示范高中——安县中学。一个仅有50万人口的县属中学何以能跻身于国家级示范高中行列?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安县中学校长莫万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语道破天机:“安县中学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取决于现代化的办学理念,就是厚德善学,发展为本。”他认为,一流的中学必须在办学理念上有其独特性,能引导时代教育、基础教育不断进步;有现代化的学校管理;学校的师资及师资培训胜人一筹,有众多专家型教师;有独特深厚的校园文化;有处于领先地位的先进教学设施。而这些,安县中学一样也不少。  相似文献   

6.
农村中学思想教育是农村中学教育中最主要的思想教育阵地,也是最薄弱的环节。笔者深刻体会到农村中学思想教育落后是思想教育模式的陈旧与落后,是教育模式的不科学。本文将对农村思想教育的教育模式进行简要的探析。  相似文献   

7.
《法治与社会》2006,(7):61-61
礼泉实验中学,是在礼泉县教育格局大调整的背景下,适应市场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应运而生的一所高级中学。现有学生1800名,教职工90余名。学校从成立之日起即贯彻“新起点,新体制,实行现代化管理;高标准,新思路,组建高素质队伍;高质量,新方法,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办学理念。为了突显“为青年创造美好未来,为未来造就美好青年”的教育目标。学校领导班子把法制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包坤 《法制与社会》2012,(9):219-220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它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新课改以来,我国又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新课改后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是一所坐落在丝绸之路起点上的现代化完全中学,属陕西省、西安市两级标准化中学,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塑胶操场布局合理,规划科学。校内硬件设施一流,各种功能部室和特长专用教室齐全,高质量、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财税法学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比较借鉴的基础上,对中国财税法学教育现代化的提出背景、特征、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对财税法学教育理念、教育水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队伍、教育管理现代化进行了详细论述,对中国财税法学教育现代化实施中的重点问题及其解决思路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中国财税法学教育现代化是财税法学教育因应时代发展而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换过程,是新时期财税法学教育的奋斗目标,对推动法学教育变革和财税法治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人民调解》2011,(11):45
为净化社区服刑人员心灵,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使其在接受社会给予的同时学会回报社会。近日,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司法局在区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隆重举行了"回家之路"社区矫正主题教育活动。此次教育活动分社区服刑人员创业励志报告会和《回家之路》情景剧演出两部分。创业励志报告会  相似文献   

12.
跨入 2 1世纪 ,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教育能否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关键在教育能否实现现代化。为了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 ,我们应该实施素质教育 ,因为素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彻底更新 ,是教育走向现代化的根本标志 ,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一、现代化的内涵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实 ,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系统 ,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从总体上说是与社会的变迁过程相一致的。因此 ,认识教育现代化必须先认识现代化。现代化理论作为一种有影响的思潮兴起于 2 0世纪 5 0年代初。关于现代化问题有许多不同观点 ,综合较…  相似文献   

13.
江云 《法制与社会》2011,(16):242-243
中学德育历来是教育界和理论界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中学教育的首要内容,而当前我国中学德育的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其中中学德育历史系统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本文以一个区域中的一个时段为研究对象,在相关档案文献基础上,以中学德育内容为研究内容,希望对当前我国中学德育内容的构建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社会现代化最终取决于人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现代化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实现人的现代化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目标,也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人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现代化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5.
原告:陈莉,女,31岁,个体工商户,住江苏省徐州市醒华巷。被告: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城市管理局。法定代表人:徐新勤,该局局长。被告: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政府。法定代表人:董峰,该区区长。2002年8月21日,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城市管理局(以下简称城市管理局)执法人员以陈莉擅自占用道路经营冷饮并影响市容为由,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以下简称综合整治指挥部)的名义,扣押了陈莉经营用的冰柜等物品。陈莉不服,认为城市管理局和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区政府)扣押财产的行政强制措施违法,于2003年1月6日向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现代化具有时间的后起性、理论的科学性、目标的系统性、动力的内源性与发展的可持续性等基本特征.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蓬勃展开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后,时间上的后起性是其特征之一.理论上的科学性是又一个明显特征,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指导,并借鉴了世界现代化先进国家的社会和教育科学理论.目标的系统性也是其重要特征.它表现为整体性和层次性.国内外学者通常认为中国现代化模式属于后发外生型.其实,中国教育现代化动力来自于教育发展的内部矛盾,动力的内源性是第四个特征.中国教育现代化还具有可持续性特征,这是因为:一方面它是以上四个特征逻辑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教育资源得到有目的、有计划的合理配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泰州市第一中学是一所历史较长的城市中学,它的前身是江苏省泰州中学,现有三十二个班级,学生一千六百余名。一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中,泰州一中在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统治下,千方百计使学生闭门读书、赶考大学,爬登“宝塔尖”。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洪流猛烈冲击了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这所学校从一九六八下半年起,开始面向三大革命运动,开门办学。先后建立了校内外学工、学农、学军基地,组织教师下乡下厂接受工农兵再教育,初步形成了教育与三大革命运动结合的新体制。  相似文献   

18.
王营  郭新 《中国审判》2010,(10):73-73
本刊讯江苏省丰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以司法廉洁为工作指导思想之一,狠抓干警思想建设,连续15年未出现干警违纪违法现象,先后两次被评为“省青年文明号、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称号,3次荣立三等功,被评为全省法院先进集体,被徐州市政府表彰为市政法标兵单位,并被徐州市纪委确定为党风廉政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9.
王龙亭 《江淮法治》2009,(11):60-60
如何促进中学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有多元答案的命题,因而不同的学校对这个命题就有不同的回答。固镇县新马桥中学全体教职工用了数年的时间对这个命题进行思考、践行、检验和提升,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民国初年,在实施新教育的形势下,中学国文教科书的变革悄然而起。首先,它在承接清末以古文教育为主导内容体系的基础上响应时代的呼唤引入了现代应用文字;其次,在文章观念变革和美育思想的推动下,清末不被重视的骈文辞赋和诗词等美术文字受到了青睐,被选入绝大多数中学国文教科书;再次,出于传承本国文化的自觉和保存国粹的需要,中学国文教科书开始积极选择并收录经史、诸子等传统旧学内容。换言之,民初中学国文教科书的编制已表现出对传统古文教育的疏离,呈现出由古文、现代应用文字、美术之文和传统旧学等内容构成的新旧交织的知识状况,从而为新文化运动时期国文教育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