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初的福建城市社教运动是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关于阶级斗争的错误理论在福建一定范围内的实践,是福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次波折。福建省委以比较谨慎的态度开展了社教运动,但在中央日益“左”倾的指示的压力下,福建社教运动也不断“左”倾,日渐背离教育的初衷而成为阶级斗争的扩大化,最终为“文革”的爆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
1949年至1976年间,我国城乡以不同形式进行了各种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农村社教的目标逐渐定型:一是农民的"资本主义自发倾向";二是干部多吃多占之类特权、强迫命令的"作风",以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向"等。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和思想教育没有也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却推动着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和体制弊端不断发展。因为从根本上说,社教运动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特别是人民公社体制的产物。从更深的层次上看,它又与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密切相关。这种体制在特定历史阶段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弊端也日渐明显,特别是与阶级斗争扩大化相结合之后。解决那些由体制所产生的众多问题的根本方法不是社教之类运动和阶级斗争,而只能是深刻的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官桥经验”的形成、推广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初期,福建形成并推广了影响福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历史进程的"官桥经验",它的形成过程,一方面反映出当时中央、省委和地方的互动关系对社教运动进程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左"的阶级斗争理论逐步掌握各级党委和群众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4.
1962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内在包产到户等问题上存在不同主张,毛泽东视之为严重的阶级斗争,导致他在八届十中全会上对“中国出了修正主义怎么办”的过度忧虑。毛泽东强调对干部群众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熄灭了党内的争论,也统一了全党的思想认识,为以“反修防修”、“防止和平演变”为主旨的社教运动(又称为四清运动)出台找到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社教运动     
《湘潮》1992,(5)
1961年10月到1966年8月,湖南省大部分城乡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湖南的社教运动较全国约早一年,而且规模大。首先,用了一年时间进行酝酿准备。省委要求各单位的党组织要进行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从1962年10月开始,贯彻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农村社教的双十条政策,组织专门力量,在全省191个公社、2899个大队分批进行社教试点。1964年9月至1966年8月,社教在全省各地系统地铺开。先后在1299个公社,18000个大队及湘潭、株洲、衡阳等市和郴州镇进行了以“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简称“四清”)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由于“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全面展开,社教运动结束。  相似文献   

6.
研究概况1957年至1962年,中国共产党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了以“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为形式,以两条道路的斗争为主线,以反右、“三面红旗”、反右倾、整风整社为主题的四个阶段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左”的理论指导下,社教运动每年一次,每次又是一个独立的过程。社教运动对于提高基层干部群众思想觉悟,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同时成为推进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不断革命的重大步骤,实际上是政治运动在民众层面的泛化和进一步延伸,并构成了联系若干重大政治运动之间的关键环节。在农村社教运动中,大量的社…  相似文献   

7.
1966年,我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三年级学习。这年夏天,我们正在北京朝阳区楼梓庄大队(北京工业大学的附近)搞社教。社教运动此时已进入尾声。  相似文献   

8.
苏共二十大宣告了国际共运传统模式的危机,遗留了谁是后斯大林时代国际共运理论的阐释者的问题,这成为中苏论战及社教的共同起源.中苏论战与社教互动的影响:一方面使双方都错过了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契机,毛泽东误入了"抓革命,促生产"的阶级斗争歧路,赫鲁晓夫自认为是对马列主义新发展的"全民党"、"全民国家"等理论,为苏联日后解体埋下了种子;另一方面,使两党两国走向分裂.  相似文献   

9.
1964年12月15日至196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总结前一阶段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经验,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就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和刘少奇对社教运动的看法出现了严重分歧。毛泽东对刘少奇提出的问题并不很热心12月15日下午,刘少奇就各地社教运动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提请会议讨论。刘少奇说:"陶铸同志有一封信给我,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过程与体制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义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可以包括建国后至1978年前党在农村开展的各种政治运动。党把它看作推进我国农业集体化、现代化从而推进整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和保证。由于各历史时期的不同背景和中心工作,社教运动在不同阶段虽然具有相当的连续性,但又具有明显的差别。不论社教所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它实际上都以不同形式触及到当时我国发展战略及由此决定的经济体制所难以回避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1.
1964年12月15日至196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总结前一阶段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经验,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就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和刘少奇对社教运动的看法出现了严重分歧。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起源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3年到1966年上半年,在调整国民经济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一场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有极大影响的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场运动虽然解决了一些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但由于把性质不同的问题都看成是阶级斗争或者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因而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了打击;特别是运动后期又提出了运动的重点是整“走资派”,终于使这场运动走上了完全  相似文献   

13.
福建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开展的.在中央的不断升温和加码之下,福建农村的社教运动从初始时的对以包干到户为特征的"单干风"的批评,发展为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的政治运动,运动性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负面的影响日趋严重,从而为政治运动的"左"倾不断升级蔓延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4.
在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展开的轰轰烈烈的社会教育运动,在全民族抗战的大背景下,它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众进行政治动员的一种方式.这种民众动员方式不仅在组织结构层次,也在观念、心理、情感层面对根据地的改造产生巨大影响.作为社教运动的蒙学读本,<日用杂字>见证着这一历程.  相似文献   

15.
无产阶级的政党为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总是把领导人民群众开展阶级斗争作为最重要的途径,群众运动作为阶级斗争的表现形式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始长期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最终使社会得到根本变革,这也促使共产党夺取政权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后,又惯性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战线发动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本文在阐述中国共产党与群众运动之关系的基础上,着重考察其内在的运动机制和规律,分析其成败得失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6.
苏共二十大所暴露的问题及其引发的事件,使毛泽东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阶级斗争的可能性,并对我国阶级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形成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一重大理论成果。50年代末,中共在整风运动与"大跃进"运动中的曲折促使毛泽东提出"反修、防修"的观点,先后发动了反右派斗争和反右倾运动,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理论初步形成。此后,由于中苏关系的破裂,以苏共二十大为争论核心的中苏大论战爆发,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毛泽东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理论,使其正式形成。可以说,苏共二十大对毛泽东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理论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苏共二十大对毛泽东所产生的这种影响,有助于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颜晓梅  汪永忠  张李娟 《世纪桥》2011,(13):130-132
重庆市涪陵区2010年开展的"新社教"活动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进一步延伸,是涪陵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创举。本文认真总结和提炼了涪陵区"新社教"活动的成功做法与经验,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新社教"活动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市乃至全国"新社教"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颖  方蔚 《世纪桥》2004,(6):38-40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20世纪6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部分农村和少数城市的基层单位开展的一场政治运动。 1962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重提阶级斗争,把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存在的阶级斗争进一步扩大化和绝对化。1963年2月,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关于城市"五反"和农村"四清"问题。3月,中共黑龙江省委召开二届五次全委  相似文献   

19.
反右派运动的错误实践把知识分子从劳动人民的一部分转变为资产阶级的一部分 ,人为地树立了阶级斗争的对象 ;把对错误思潮的批判转变为对右派分子的人身斗争 ,形成了对“人”斗争的形式 ;使人民内部矛盾转向了敌我矛盾 ,改变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提法 ,从而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上产生以“阶级斗争扩大化”为核心内容的左倾错误的起点 ,成为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理论产生的起点。  相似文献   

20.
1965年下半年,江西省铅山县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四清运动。来自中央、省、地、县以及部队等单位的干部组成了工作组,分赴到各个公社、大队参加这次运动。时任公安部副部长的汪东兴就在铅山县石溪公社孔家大队蹲点。9月20日,汪东兴带着社教工作队约五六十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