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飞 《政府法制》2012,(15):36-36
明武宗正德帝是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一位皇帝。他天资聪颖,只要是和做皇帝无关的事儿,从斗鸡走狗、骑马射猎到吹拉弹唱,甚至于梵文、阿拉伯文,都一学就会。人们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然而,近些年来,历史学界的一些学者,对这个结论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2.
王海江 《政府法制》2014,(32):19-19
明正德十六年4月,明武宗朱厚照病死。朱厚照没有儿子,便根据封建王朝“兄终弟及”的祖训,由他的堂弟、兴献王朱佑杭之子朱厚熄承袭皇位,是谓嘉靖皇帝。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考察的问题是在可能殃及无辜乘客时是否仍然可以对被劫飞机采取武力行动。文章虽是以德国联邦宪法法院新近做出的裁决为起点,但其却对相关问题从伦理学、刑法学、宪法学和政治学的角度进行了颇为全面的论述。作者认为,公民个人针对被劫飞机采取的致命武力行为构成违法,但应当免除责任。然而当政府官员采取行动以保护其他公民生命的时候,保护权(pro.tectivefights)便与防卫权(defensiverights)产生冲突。但此种冲突不能在有关权利比较的语境下得到解决,因而选择救助更多数人的生命是合法的、正当的。  相似文献   

4.
高宁 《经济与法》2001,(8):36-37
1999年震惊全国的綦江虹桥案就是有关领导和负责人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玩忽职守从而酿成的惨祸。在替40名无辜的受害者长叹的同时,有人曾发出这样的疑问:在虹桥案这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的大案中,除了原县委副书记林世元,其余那些直接制造了惨剧的黑包工头,伪劣建材的供应者仅仅判了10年甚至不到10年,是不是太轻了?那么,让我们从事实与法律层面来分析此案:  相似文献   

5.
佚名 《政府法制》2012,(30):43-43
张雄飞(约公元1220年-公元1288年),字鹏举,元代著名政治家,一生清正廉洁,在地方上担任过重要职务,在中央先后任侍御使、御史中丞,主管监察工作。他不畏权贵,公忠为国,公正廉明,大力整顿吏治,对元朝初年政治清明贡献很大。  相似文献   

6.
盘点中外历史,你会发现不少十分荒唐的法律。这里所说的禁猪令,就是其中的一种。 中国明朝的禁猪令 中国历史上几次荒唐的禁猪令中,以明朝明武宗朱厚照的最为雷人。 爱玩"猥琐"的"潇洒哥"皇帝 说起明武宗朱厚照来,数遍中国历朝历代的帝王,也很难找到像他一样有特色的皇帝了。明武宗朱厚照是公元16世纪中国的一位封建皇帝。  相似文献   

7.
一鸣 《政府法制》2011,(32):30-31
1170年就有“癌” 中国古代帝王,很少有患上癌症的记载。难道古代帝王不容易患上癌症?难道癌症是近数百年的新发现,新出现的病症?  相似文献   

8.
《检察风云》2010,(2):76-76
许昌市魏都区在市统计局创建民调排名、市城建项目协调办考评排名、市信访局信访工作考评排名中,均倒数第一。该区副书记纪某上台发言,实际上是在做书面检讨,可约3分钟后,事先拿到发言稿的许昌市委书记毛万春即叫停了他的讲话:“你的发言都是空话,我看过了,你不要再念了,你下去吧。”  相似文献   

9.
王春瑜 《政府法制》2011,(24):41-41
宋人高承曾谓:“万岁,考古逮周,未有此礼。”此说颇有见地。“万岁”与封建帝王画上等号,成了皇帝的代名词,是有个发展过程的。  相似文献   

10.
佚名 《政府法制》2012,(27):44-44
“天高皇帝远”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民间口语,出自明朝人黄溥编纂的《闲中今古录摘抄》,原文为“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显然,这是一次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武力抗争。那么,“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指的是谁呢?有学者认为,其中的“皇帝”并非针对某一个皇帝,而是对所有封建昏庸皇帝的泛称。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菜丛 《政府法制》2012,(8):49-49
科举时代,经殿试由皇帝钦点为进士中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谓之“独占整头”。  相似文献   

12.
根据1898年英国租借新界后所制定的《新界条例》第13条第一款之规定,香港法院在处理新界土地诉讼时得适用中国传统法,即清律及习惯。2002年,向香港高等法院提起诉讼的“邓光裕堂案”,历时数年、无数次的法庭辩论,于2007年作出终审判决,支持了张伟仁先生的专家意见——族产不可分割和让与的“通则”。这一通则是经由上千年的社会生活逐渐形成的“活法”(living law),涉及伯尔曼所说的“代际关系的法律”,且为制定法即“国法”所认可。从本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天理”“人情”与“国法”之间的互动与“并行不悖”,而非贺卫方先生所说的中国传统社会官员在对纠纷作出裁判时“经常地将所谓天理人情置于国法之上”。  相似文献   

13.
礁石 《政府法制》2011,(30):21-21
贪钱为稳皇帝心 秦朝统一前,大将王翦出征伐楚,带兵60多万人。秦始皇亲自为他送行。告别之际,王翦向秦始皇讨要大量良田美宅。秦始皇笑道:“将军放心走吧,你还会贫穷吗?”王翦却坚持说:“我想及时得到这些东西,留给子孙后代享用呢。”秦始皇再次大笑,让王翦放心去打仗,一切都不成问题。王翦还是不放心,  相似文献   

14.
谢晶 《北方法学》2015,(4):146-153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家一直被尊为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并有众多儒家之伦理被逐渐直接或间接纳入国家法典之中。但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儒家之外尚有释、道等外来或本土的思想流派也在这片土地上发扬、流传。以外来宗教中影响最大的佛教为例,其与儒学曾发生一些冲突,其中较为显著的是后者对前者“毁人伦”的批评。作为被“儒家化”的历代王朝法典,深受儒家伦理的影响,在与宗教管控有关的部分,自然也表现出与儒佛冲突相对应的一些对佛教的限制(而非禁止)。如《大清律例》中,这样的律文主要有“称道士女冠”、“私创庵院及私度僧道”、“僧道拜父母”三条,从唐迄清,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三个条文有所流变、损益,但其限制佛教的立法意旨始终一脉相承。佛教在中华大地上这种“限而不禁”的国家宗教管控政策中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5.
杨雄 《政府法制》2011,(24):44-45
中国历史上最初的皇位更迭方式本来是禅让制,即在位君主还在世之时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在某种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主动让贤,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不过,这一制度只实行了几代就难产了,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相似文献   

16.
2006年7月21日,郑州市交通规费稽查处稽查人员发现了一辆车牌为豫A11993的小型吊车,自1992年购车以来,一直没缴纳养路费,根据征稽收费标准,该车从2003年2月1日至今,应缴纳养路费本金5.9万元,  相似文献   

17.
在封建君主专制时代,皇帝深居深寓,与外部世界长期处在隔绝的状态。而皇帝首先要了解国家,才能治理围家。皇帝要想不被架空权力,就必须得到臣子的回应,这就要求下臣们时刻了解国家大事、百姓动向,然后上报皇帝,等待皇帝作出相应的施政方针。  相似文献   

18.
李声能 《政府法制》2012,(12):16-17
多尔衮是自努尔哈赤、皇太极之后大清第三代政权的核心人物,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16岁统兵,征蒙古、伐朝鲜、讨大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33岁统兵入关,所向披靡,成就大清一统。他的后半生,一直处在皇权中心,也是距离大清皇位最近的人。他若想夺取皇位,易如反掌,可他却像历史上的曹操一样,始终没有迈出这一步。那么,是他不想当皇帝呢?还是根本就当不成皇帝?  相似文献   

19.
刘继兴 《政府法制》2010,(12):26-27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无奇不有,居然出过两位曾向臣子行贿的皇帝,他们是宋真宗赵恒和明代宗朱祁钰。 在古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行贿”是指下对上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采取的一种示好行为。集天下权力和财富于一身的皇帝向部下行贿,这种做法无疑是历史的怪胎。他们为何要这么做呢?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谁之政策?何种政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潭 《行政与法》2004,(5):9-11
公共政策是公众的政策,它既是多数人的政策,也是少数人的政策,但并非少数个人或特殊阶层谋取私利的工具。公共政策应该是公正的政策,公平的政策,公开的政策。公正性、公平性、公开性是公共政策的基准性价值,是体现政策公共特性的基本维度。公共政策通过提取、分配、管制、象征等基本功能,实现自由、安全、秩序和繁荣,最终维系公共利益。本文从三个方面的设问揭示:公共政策的本质就是个人偏好与集体选择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