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兴运 《政府法制》2014,(35):15-15
李膺,字元礼,东汉颍川襄城(今属河南)人,屡官至河南尹、司隶校尉,长乐少府。为人疾恶如仇,廉正刚直,后死于“党锢之祸”。其人虽殁,其志犹存。李膺生活于东汉王朝后期,王室衰微,大权旁落于外戚、宦官之手。越是后来,朝政越是腐败,宦官集团大权独揽,赃官污吏横行州郡。  相似文献   

2.
“张书记:进看守所已近四个月,我错了,没听你的话,我悔恨不已,整夜难眠,万分惭愧,我对不起你。就是现在我死了,也没任何理由埋怨你,决(绝)忘不了你张书记对我的情、恩、德……”这是阜阳“白宫”举报人李国福在狱中给时任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区委书记张治安写的《悔过书》。2008年3月13日,李国福被人发现死在安徽省第一监狱医院,办案人员在他的口袋里发现了这封信。  相似文献   

3.
孙晓兵 《政府法制》2008,(13):20-20
“党把我培养成人,我却把自己变成了鬼。”这是江苏省宿迁市体育局原局长王维洲被判刑后在“悔过书”中所写的一句话。此人在担任宿迁市体育局副局长、局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非法收受他人财物计22.3万元,被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  相似文献   

4.
吴坤华夫妇贪图钱财,竟然强拆女儿吴春燕的家庭,然后索要高额“开亲费”和“抚养费”,将女儿“嫁”给大龄青年刘定清为妻。债台高筑的刘定清在新婚期间就发现吴春燕惠有严重的癫痫病,随着妻子的癫痫病频繁发作,刘定清的父亲刘大国以吴坤华夫妇隐瞒女儿病史,借婚姻索取钱财为由,一纸诉状将吴坤华夫妇告上了四川省梓潼县人民法院,要求法院解除儿子刘定清与吴春燕的婚姻,同时要求被告退还婚前给付的“开亲费”和“抚养费”共计2.6万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不少落马贪官在悔过书中都会提到这四个字“交友不慎”。其实,很多官员的“商界朋友”之所以和他们交朋友,是冲着他们手中可以变现、寻租的权力,是想从他们身上得到可观的利益。不知道交往的时候这些官员是真分不清楚还是不愿意分清楚这些“朋友”的本质。也许.在“朋友”向他们行贿的时候他们心中一直抱着幻想和侥幸心理,直到自己被查处的那一天。  相似文献   

6.
漠南 《政府法制》2013,(21):22-23
“吴官正这个黑皮,不知海里的水有多深,不知人心难测。”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期间,吴官正曾经梦见有人这样议论他。这个梦至今仍存留于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在梦中,吴官正为自己作了辩解:“脸黑不是我的过错,虽不知水深几何,但再深也有底。虽不知人们心中想什么,但知道人民心中有杆公平秤。”  相似文献   

7.
潘璠 《江淮法治》2012,(12):21-21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写道:“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著地思考它们,心中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在法律的天空中,检察之星的光芒无疑是炫彩夺目,摄人心魄的。它给予那些求索与迷茫之人以力量。而这种力量恰恰是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是对人民利益的维护,是对社会发展终极目标的敬仰。检察,简单的两个字背后承载了太多的注目与希望,公平、正义、廉洁、监督……一个又一个意义深远的字眼不禁让我顿生自豪,也有些迷茫。我,一个刚刚开始仰望检察之星的普通人.能为这些伟大的目标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浙川县香岩寺内有一棵“痒痒树”,能识恶辨善。善人一摸,枝叶乱颤;恶人一碰,纹丝不动。我初闻此事,甚是好奇,忍不住上前摸了一下,只见树干枝叶在空中微微颤抖,好像一个人被挠了脚心忍不住浑身乱动一样,不由心中窃喜,我是善人:  相似文献   

9.
报载:安徽第一大案中的主犯——安徽省阜阳市原市长肖作新第一次在法庭上接受审判时说:是“阜阳的不良风气”促使他走上了犯罪道路。另一位原领导干部则说“办事不收人家的钱就会得罪人。”还有一位原领导干部在“悔过书”中写道:“我在担任某某职务的时候,干部队伍中一些人把我推着、护着、哄着……使我朝腐化堕落的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远,最终滑入不可挽救的深渊。”照此说来,贪官被治罪也冤。冤从何来?以肖作新为例,他本来是好干部,只因在“阜阳的不良风气”之环境中工作,才导致贪污受贿的。今治罪于他,焉能不冤?果真如此吗?我们还以肖作…  相似文献   

10.
汪金友 《中国监察》2011,(22):63-63
越是成功的人,越说自己浅薄;越是伟大的人,越说自己平凡。袁隆平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主持研究的超级稻,亩产已经达到926.6公斤,但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他仍把自己比作种子”、“小学生”和“运动员”。  相似文献   

11.
晓红 《检察风云》2012,(1):29-31
妻子瘫痪,丈夫默默兑现当初的承诺 “我妻子在我最落魄的时候嫁给我,跟着我吃了很多苦,因此落下许多病根。我33岁那年,妻子瘫痪在床,生活完全需要人照顾。她病了,唯一能依靠的只有我,我曾答应过她,一定会治好她的病,让她重新站起来?——摘自王开健的“悔过书”。  相似文献   

12.
历史常常会跟人们开各种玩笑,越是被人们认为是历史陈迹或者是封建弊端,越是在现代化社会中顽强地生存。“警车开道”的封建特权即是一例。昔有“鸣锣开道”,今有“警车开路”.两物生成虽年月不同,表现形式有别,  相似文献   

13.
一犯罪嫌疑人在悔过书中写了这样的话:“过去存有侥幸心理,总认为公检法有朋友,出了问题不会被查处,即使查了,他们也会帮我。”“公检法有朋友”是否犯罪嫌疑人产生侥幸心理的直接因素,暂且不论,但犯罪嫌疑人的话从一个侧面提醒了我们:政法干警应慎交朋友。我们不止一次听到或从报道中看到这样的事:有些地方坏人当道、腐败分子横行,他们对控告、举报的群众扬言:“我公检法有朋友,随你告(举报)到哪里也不怕。”“他公检法有人(朋友)”往往造成部分群众与违法犯罪之徒斗争时心存不安。虽说有些犯罪分子有故弄玄虚,吓人壮胆之嫌,…  相似文献   

14.
在近期央视热播的电视剧《辛亥革命》有这么一段情节: 总督张鸣岐亲自逐个审讯和诱降被捕的革命党人,林觉民、喻培伦、陈可钧等面对诱惑誓死不降。李准问张鸣岐,其余的革命党人还审吗?“审,我就不信这些革命党没有一个软骨头。”……大雨倾盆,革命党人就要被执行集体枪决。张鸣岐慈爱为怀是假,想诱降革命者、不相信没有一个“软骨头”是真,“精彩”的诱降又开始了。“还给你们最后一个机会,要想活下去,你们就过来,在此写下悔过书,你们就可以回家了。”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的语言文字中,谁都知道“别有用心”是个贬义词。然而,这个本是天经地义的判断,却由一位北京“的哥”作了一番令人耳目一新的解释,这番解释终于让我对“别有用心”的理解有了更新更广更深的内涵。 某日,打“的”出外公干。上车后,通常的录音欢迎词刚放完,又听到了“的哥”更热情的问候和询问。我报了目的地,他随即热情作答:“好的,我一定安全及时把您送到目的地。”一路上,“的哥”笑脸相伴,有问必答。快到目的地,似乎从未享受过如此礼遇的我不解地探问:“您这样热情又规范的服务,好像比较少见?”答曰:“其实,我这…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贾政被放任江西粮道,对州县官的馈送,一概不受;并告示乡里,凡折收粮米,勒索乡愚民,必定详参揭报,严惩不贷:善于投机钻营的门官李十儿,看没有油水可捞,便算计起贾政来,先是到处散布:“凡有新到的老爷,告示出的越厉害。越是想钱的法子。”州县官信以为真,纷纷地送银子。  相似文献   

17.
徐中潞 《中国监察》2009,(11):63-63
近读《明史》,对一则故事感触颇深:泰和典史曹鼐(相当于现在的司法干部)捕捉到一绝色女贼,因路遥日昏。夜宿破庙。女贼欲逃生,千娇百媚以色诱之。曹鼐在心猿意马之际挥笔写下了“曹鼐不可”四字贴于墙上,警醒自我。过一会几,又揭掉烧毁重新再写,写写烧烧连续十几次,最终克制住了心中浮起的欲望,保持了“清白之身”,留下一段“英雄终过美入关”的佳话。  相似文献   

18.
黄冠 《公民与法治》2013,(10):32-32
“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人民并不满意的增长”,越是憧憬美丽中国,越是不满意环保现状。民意民声如此强烈,环保问题成了今年两会的一大焦点,并且直接体现在代表的投票中。无论是政府的环保部门还是人大的专门委员会,应该都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牛皮癣”     
我说:“拿上照相机,出去走走。”妻子问:“拍什么?”“我想写一篇文章……”“写文章还要配照片?”“不拍照片,人们会不相信的。”“不至于吧……”“不!这次如果不配照片,人们肯定不信。”妻子拿上照相机,半信半疑地跟着我往外走。  相似文献   

20.
涂丁 《行政法制》2005,(2):64-64
鄙人从政府督查室调到政府法制办公室工作以后,过去的一位同事见到我故作深沉地问道:“你现在搞法制工作了,知道我们国家最大的法是什么吗?”因为这是一个路人皆知的常识问题,太简单了,我便不屑一顾地反问道:“你是故意地考问我,还是调戏我?”同事满腔严肃地说:“我是真诚地考问你。”于是,我不加思索,脱口而出:“宪法!”同事抚掌大笑道:“大错特错。”见我目瞪口呆,同事又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国家最大的“法”是领导的“看法”。你想想,你为什么会从督查室到法制办?真是孺子不可教也,朽木不可雕也!”顿时,我哑口无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