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楠 《法制与社会》2011,(32):247+253-247,253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潮中,类似于"见死不救"这样的不和谐音符不断的刺激着人们的视听神经,其所造成的社会不良效应也引起了相关人士的关注。在道德的约束和示范作用不足以规制人们的行为时,刑法介入的可能性和应然性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问题。一场是否应将"见死不救"的道德丑相纳入到刑事视野的争辩悄然展开。本文围绕刑事立法理论,从"见死不救"行为自身的危害性入手,并结合刑法自身的特性,对此问题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2.
程吓妹 《法制与社会》2014,(16):279-280
近年来,一系列见死不救事件引发了社会道德危机,一些人强烈建议将见死不救行为纳入刑法规制的范畴。对于见死不救的行为目前主要有肯定说与否定说。然而无论从人性的维度还是法律的维度看,都不应将见死不救入罪。从人性的维度看,假设人性本善,那么见死不救可以通过引导避免;假设人性本恶,见死不救入罪将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从法律的维度看,见死不救入罪违背刑法的基本的原则,在实践中也面临操作困境。  相似文献   

3.
一边是受难者临危时的苦苦挣扎,一边却是路人无动于衷的袖手旁观.近日小悦悦事件激发了人们对“见死不救”的思考.学界关于见死不救现象也颇有争议:到底仅仅是道德层面上的问题还是需要用最严厉的刑法加以规制?犯罪化与非犯罪化一直是刑事立法中无可避免的趋向,本文就见死不救的犯罪化问题进行论述,旨在对见死不救入罪到底有无合理性和可行性表达明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当道德的谴责不足以制止屡屡发生的见死不救行为时,是否可以制定“见死不救罪”以实行法律拯救?4月23日,在西南政法大学举行的第六次全国应用伦理法学研讨会上,一位法学教授提出建议,在《刑法》上制定见死不救罪,实行分类处罚。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见死不救事件的多次发生,使得其逐渐与刑法和犯罪联系起来。笔者认为,不宜将"见死不救"行为设定为犯罪,因为有道德义务不应成为追究"见死不救"行为的依据、"见死不救"入罪不符合刑法制裁措施的不得已性原则、惩罚"见死不救罪"客观上存在可操作性等问题。对于见死不救行为,可以通过严厉打击渎职、玩忽职守等犯罪行为,完善党纪、政纪,使国家工作人员身先士卒,通过立法奖励和鼓励见义勇为,以及加强社会舆论监督等措施来应对。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社会失范状况存在的情况下,文章以"小悦悦事件"为例,针对"见危不救"该不该入法的问题,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视角出发,讨论了必须入法、可以入法、不可入法三种情况:即,有特殊关系的、严重违背道德的见死不救,必须入法;没有特殊关系的、一定程度地违背道德的见死不救,可以入法;损己利人的见死不救,虽然违背高级道德,并不违背基本道德,不可入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他们光辉的战斗历程中,都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无产阶级解放的伟大事业之中,无暇全面研究刑法问题。但他们在批判剥削阶级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法律观时,在研究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理论时,往往涉及到许多刑法问题,所以也作出了一系列有关刑法问题的光辉论述。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为刑法学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1989年学术讨论会于10月24日至28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科研、教学和政法实际部门的代表约有150名,提交论文85篇。会议就平暴案件中的法律问题,惩治腐败中的法律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刑法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讨论观点择要综述如下。对刑法总则的探讨研究一、关于明确规定刑法基本原则的问题。有的代表在比较研究各国刑法基本原则的立法例基础上,认为在修改我国刑法时应在刑法中明确规定如下几个基本原则。即:法制原则、刑罚公正原则、主客观条件相统一的刑事责任原则、罪责自负反对株连原则、惩罚与教育改造相结合原则。有的同志认为,刑法中还应明确规定“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原则,以体现党的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刑法学是研究犯罪与刑罚的法律学科,众所周知,它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都有哪些犯罪以及犯罪以后应当受到什么样的刑罚;换句话说,刑法是众多法律部门中最严厉的、能够对行为人造成最大伤害的法律。它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要慎重和宽缓,而任何一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是有自己的指导思想,本文所论述的"人性"就是刑法制定和实施的基本指导思想,因为只有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制定和实施刑法才会真正实现刑法的目的、体现刑法的意义。本文介绍了中外的人性观点,并阐述了我国刑法关于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立法缺失。  相似文献   

10.
范畴是科学之网的纽结,没有范畴这种抽象化手段,我们就无法掌握千千万万个特殊情况。由于种种原因,当然更多的是由于对这一问题的忽视和总结的缺乏,我国刑法学界对于刑法学的一些基本范畴,仍未形成共识,不利于刑法理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法律规范的要求也更高。我国修订后的刑法尽管有了很多充实与发展 ,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民利益的新的需要 ,仍须对我国刑法立法作进一步的充实与完善。一、关于刑法设立见死不救罪问题我国现行刑法没有规定见死不救罪 ,因此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成为愈来愈突出的问题 ,严重损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公共道德。此类事件多数发生在自救能力不强的如未成年人身上。在目前情况下 ,为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和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在刑法中规定这一罪名是完全必要的。前不久 ,全国人大 10 0多名代表和…  相似文献   

12.
刑法学是以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与刑罚为研究对象和内容的科学。刑法是统治阶级以国家名义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它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我国刑法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刑法与其他部门法律(民法、行政法等)相比,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它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它调整的是多方面的社会关系,保护的是各领域中较为重要的社会关系;二是其斗争手段的特殊严厉性,它不仅可以剥夺刑事违法者即犯罪分子的财产权利、人身自由,甚至可以剥夺其生命,这种严厉程度是其他法律制裁无法比拟的。这两个特征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我国法学界,提出了许多严肃的法律问题和法学理论问题,迫切要求人们作出回答。刑法学研究要不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此作些研究与分析。我国刑法第一条第一句开宗明义地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这既是制订和实施我国刑法的指导思想,也是确立、应用和研究我  相似文献   

14.
朱军 《广东法学》2008,(3):42-47
许霆案中“道德法律化”的主张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本质区别,在逻辑前提、价值定位上存在无法弥补的漏洞,许霆案从事实层面上看,正是“道德法律化”对“法的法律化”的误解,从价值层面上看,这一命题隐含着道德标准绝对化、一元化和道德约束强权化的倾向,对社会道德生活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威胁,同时也破坏了法治的核心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5.
教义刑法学的根本属性是逻辑性(或者学术性)。教义刑法学是指以刑法规范为根据或逻辑前提,主要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将法律概念、规范、原则、理论范畴组织起来,形成具有逻辑性最大化的知识体系。在我国特定语境下,规范刑法学与教义刑法学存在差异:在方法层面,规范刑法学主要采取“注释的方法”,而教义刑法学主要采取“逻辑推理”的方法;在结果层面,规范刑法学形成的知识体系突出强调“以刑法规范的含义为中心”,而教义刑法学则突出强调刑法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性最大化要求。当前我国学术界对教义刑法学的批判存在几大问题:对狭义刑法学的学科属性存在根本性的误解;对广义的刑事法学内部的各学科之间的特定功能及其关系存在认识上的混乱;对部门法的整体研究状况存在基本的误判;忽视了不同部门法之间的学科特点的差异性以及具体学科发展状态的不平衡性。刑法学界应该坚持“走向教义学的刑法学”之路。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的中国刑法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刑法学是一门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科学。中华法系素有重刑轻民、刑法泛化和重刑主义的法律文化传统。发达的刑律制度和律学研究孵化了丰富的刑法思想。但刑法学作为一门法律科学在中国出现却是二十世纪初期以后的事情。回首二十世纪中国刑法学的发展脉络,我们大体上将其界定为清末的开端时期、民国的初创时期、50年代的转型时期和80年代以后的发展时期。本世纪初期,在列强的压迫下,清政府开始了全面的改制和修律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以翻译日本刑法为开端,引进、移植了西方刑法制度和刑法思想,传统的刑律学研究开始向近现代刑法学转变,现代刑法学的进程由此开端;民国时期,进一步介绍、引进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制度和刑法学说,以大陆法系刑法学说为蓝本的中国现代刑法学获得  相似文献   

17.
小悦悦事件后舆论哗然,部分人主张将“见死不救列入刑”.这种做法真得能够阻止这些冷漠事件的再度重演吗?本文开门见山提出命题,阐述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其次从三方面论述了“见死不救入刑”的不可操作性;紧接着道出见死不救的真正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得出见死不救不应入刑,反而却应将奖励见义勇为纳入法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刑法学》是政法院系法学课程中的一门基础专业课,对自学法学者来说,也是一门必修课。如何学好这门课程,这是许多自学刑法学者经常提及的问题。每个自学者的情况不同,对自学方法不能一概而论,我这里谈的如何自学刑法学的几点意见,仅供同志们参考。弄清刑法与刑法学的关系刑法是我们国家一个法律,全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在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中,有一门课程叫《刑法学》。那末,刑法与刑法学是两个概念,还是一个概念?如果是两个概念,两者之间有何联系  相似文献   

19.
孙琳 《法制与社会》2014,(4):278-279
安乐死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既现实又复杂的问题,安乐死能否成为排除犯罪性的行为?这是一个长期争论,并引起愈来愈多的国家关注的问题。从刑法学的角度,究竟应该怎样评价这种行为的法律性质?这是值得探讨的。本文站在刑法的角度对安乐死行为的性质进行分析,并且认为,在符合特定条件的下的安乐死行为是一种非犯罪化行为。  相似文献   

20.
刑法中的认识错误是刑法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本文试图对该问题做一点思考。具体涉及到三个最基本的问题,首先是对刑法中认识错误的定义问题,其次是对刑法中认识错误的分类问题,最后就是法律认识错误这一层面对认识错误与刑事责任承担的关系问题,对此,从一种比较法的角度,就我国现行立法与实践对该三个问题的态度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