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侦查监督工作中运用刑事和解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和解对我国刑事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来说,还有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待探究和解决.刑事和解对于我国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落实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侦查监督是检察机关贯彻刑事和解制度、促进社会和谐的主要环节.应当进一步明确检察机关侦查监督工作的现状、在该环节适用刑事和解的基础、价值取向及如何适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轻缓刑事政策是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轻微犯罪适用轻缓刑事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司法手段。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刑事和解、相对不起诉、社区矫正是轻缓刑事政策的重要内容。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相对不起诉、社区矫正制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应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王琳 《法制与社会》2013,(10):122+126
刑事和解制度作为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检察机关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积极举措,在保护被害人权益,使犯罪嫌疑人改过自新、回归社会,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理论上,在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都应有刑事和解的实现空间。在审查逮捕阶段引入刑事和解制度既具有理论依据又具有现实意义,但检察机关在审查逮捕阶段的刑事和解中不宜作为和解的主持者,而应以监督者和审查者的身份参与到刑事和解中。同时文章还对审查逮捕阶段适用刑事和解的具体程序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为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发布《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意见》等三个文件,对检察机关如何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意见。本刊特组织“宽严相济与检察工作专题”,邀请相关人士与专家学者,就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在检察工作中的具体适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刑事司法工作的一项基本政策。2006年底,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对检察机关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  相似文献   

6.
李晔 《法制与社会》2010,(29):117-118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体现了刑事司法的务实倾向,有利于促进人权保障和刑事司法改革。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的"严"与"宽"是不可分离的。本文指出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引下,一方面要严厉打击恶性刑事犯罪,另一方面也要展开刑事诉讼机制创新,如刑事和解、诉辩交易等,同时还要激活我国刑法中的非监禁刑适用。  相似文献   

7.
龙景 《法制与社会》2012,(28):21-24
刑事和解最早来源于1974年加拿大安大略州基秦县实施的一项"加害人和被害人之间的和解".伴随着恢复性司法的倡导和被害人保护运动的勃兴,刑事和解制度受到各国的青睐并显示出蓬勃的发展力,成为刑罚轻缓化或"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一项重要制度.特别是在审查起诉阶段,其意义特别,我国各地推行的刑事和解试点也集中于检察机关上,取得良好的效果.故对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此切入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我国现阶段各地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审查起诉阶段适用刑事和解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8.
相对不起诉制度是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在刑事诉讼中的具体体现。但检察机关适用相对不起诉时程序繁琐,加上起诉工作考核机制以不起诉率作为公诉工作好坏的考核指标,导致相对不起诉在司法实践中适用率过低,背离司法规律和设立该制度的初衷。在提倡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今天,有必要使相对不起诉制度实现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9.
宽严相济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后我国刑事司法领域处于指导地位的刑事司法政策,在执法办案各环节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高检院对各级检察机关的具体工作要求。本文在此将对人民监督员制度与宽严相济司法政策的关系试作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刑事和解制度是恢复性司法的体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背景下,我国已有一些地区的司法机关对刑事和解制度进行试行、摸索,从中逐渐凸显出其价值与局限,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叶青 《政治与法律》2008,(1):100-104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推动检察工作发展完善的必然要求.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必须解决检察机关在执法观念、价值取向、监督标准、评价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将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落实到检察工作的各个环节,以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12.
刑事和解制度是一种新型的刑事纠纷解决方式,对于我国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落实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侦查监督是检察机关贯彻刑事和解制度、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环节。在该阶段如何正确运用刑事和解机制目前尚无明确的规定,本文拟从基层检察院的具体实践出发,通过对现状及问题的研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3.
检察机关适用酌定不起诉情况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玲  杨秀春 《政法论丛》2009,(4):109-112,F0003
酌定不起诉制度是基于起诉便宜原则而确立的,其通过对轻微犯罪进行非刑罚化的处置,适时终结已经启动的不必要的刑事追诉诉讼程序,是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重要载体。由于在法律规定、理解适用、工作机制等方面的原因,目前酌定不起诉的适用率仍然极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检察机关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效果,亟待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作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刑事和解制度在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作出了明确规定,新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有了更加具体的规定.文章对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制度的范围、程序规定、处理方式以及适用意义作了详细阐述,以期对检察机关办理刑事和解案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周珺 《中国检察官》2007,(11):32-34
通过对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与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关联考察,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宽严相济政策是对自侦案件现实困境的缓解,自侦案件形势的超前性为宽严相济政策的适用提供了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春玲 《法制与经济》2010,(12):34-34,36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必须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本质与内涵,深刻认识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联系,在检察工作中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努力提高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水平和能力。本文将简述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在侦查监督中的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针对新时期社会现状而提出的一项刑事司法政策。本文试从宽严相济视角审视现代检察工作,提出检察机关当前办案中贯彻宽严相济政策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完善新时期检察机关的办案方式和工作机制,使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在检察工作中得以充分体现,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8.
刑事和解视野下不起诉制度的完善与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和解制度起源于西方。我国引进刑事和解制度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司法资源。应当通过扩大检察机关相对不起诉制度的适用、建立暂缓起诉制度等完善现行不起诉制度的途径来落实和体现刑事和解制度的精神实质,并应通过强化检察官的客观、中立义务、强化公众对检察机关行使裁量不起诉权的监督等,保障不起诉职权的正确行使,最终服务于刑事和解刑事政策,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刑事和解作为一项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新型刑事案件解决机制,在刑事司法实践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各种困惑和问题,建议通过不断完善法规、规范程序和工作制度,来规范刑事和解工作,使其在刑事检察环节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审查逮捕工作与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之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高人民检察院最近出台的《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指导思想、原则,并对检察工作各个环节贯彻这一刑事政策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措施。我们就审查逮捕工作中如何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