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为了探索小白鼠受旋毛虫感染后主要脏器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我们通过实验对移行的旋毛虫幼虫所造成的小白鼠组织器官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进行了初步观察。 (一)材料与方法 1.旋毛虫虫种:采自河南省南阳地区旋毛虫病猪的肉尸,经大白鼠传代保存。实验前捕杀大白鼠2只,采肉样压片镜检。确诊为旋毛虫阳性的肉供实验用。  相似文献   

2.
旋毛虫肌幼虫氨基酸组分分析李文盛,王省良,沈树满(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广州510515)旋毛虫(Trichinella)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线虫,分布于全世界,引起人和多种哺乳动物的旋毛虫病。我国自1964年首次报道人体旋毛虫病以来,陆续发现不少病例(刘...  相似文献   

3.
我们继7种抗蠕虫药物对实验感染大白鼠旋毛虫肌幼虫杀虫效力试验后,用筛选出的丙硫咪唑、丙氧咪唑、氧硫咪唑、甲苯咪唑等四种抗旋毛虫作用较好的药物,前后四批用43头猪,以不同给药方法,进行了对实验感染猪旋毛虫肌幼虫的杀虫效力试验,同时观察了几种药物的毒性反应。 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动物和人工感染 试验猪系从甘肃临洮县集市购买的长白和苏白杂种猪,体重5~10公斤,公母兼有。经一段时间饲养观察后,用采自疫区的旋毛虫病猪肉经大白鼠传  相似文献   

4.
1988年6月中旬,呼和浩特某牧场的种猪发生以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发热,呕吐,便秘为主要症状的急性病症。经炭疽,猪瘟等传染病的特异性诊断,胃肠内容物毒物检验均为阴性;在末稍血液与桨膜腔渗出物涂片、脾脏触片的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内发现有焦虫虫体,经用贝尼尔、阿卡普林等药物治疗有效,初步诊断为猪焦虫病。发病过程中,先后死亡成年猪10头,对其中的4头进行了系统的尸体剖检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病变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副肝属于肝脏的一种畸形,马属动物多见,而在猪等其它家畜很少见,笔者于1989年在长春市肉联厂检查到猪副肝1例。外观,该副肝与肝韧带相连,位于肝脏的脏面,呈肾形,有分叶,大小为23.5×11.5×9.3cm,重0.73kg。与肝脏色泽一致,呈红褐色。质地较坚实。表面分布有米粒大至黄豆大的透明囊泡,囊泡内含有淡黄色透明液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SDS-PAGE及酶联免疫电转移印迹(EITB)技术对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SDS-PAGE可显示15条多肽带。感染旋毛虫猪血清可特异性地识别6种多肽抗原。本项研究为进一步分析、分离旋毛虫功能性抗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RT-PCR方法从旋毛虫肌幼虫中扩增出谷氨酰胺酶(TsGls)基因全长序列,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中,测序验证后转化到表达宿主菌Rosetta(DE3)pLysS中,用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TsGls。以纯化的TsGls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对旋毛虫肌幼虫中的TsGls进行免疫荧光定位。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2a(+)-TsGls;经SDS-PAGE分析,重组TsGls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72 ku;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024×10~6;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多克隆抗体与重组TsGls具有较强反应性;免疫荧光定位显示,TsGls蛋白存在于旋毛虫肌幼虫皮下组织。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旋毛虫谷氨酸依赖型抗酸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给大白鼠经口感染7000~10000条肌幼虫后7天剖杀,收集成虫。将7日龄成虫于199培养液中37℃培养48小时后过滤、离心收集新生幼虫。将冻融灭活的新生幼虫按不同数是与等体积弗氏完全佐剂乳化后按不同免疫程序经腹腔免疫猪。最后1次免疫后第7天攻击感染不同数量的肌幼虫。攻击感染后35天剖杀全部试验猪,取隔肌脚消化检查,计算每克肌肉的荷虫量(LPG)及免疫效力,同时观察免疫后及感染后的血清抗体消长变化。结果表明,新生幼虫对猪具有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10万条灭活新生幼虫所诱导的最高减虫率达95.3%,免疫保护期至少90天。免疫后特异抗体增加,免疫猪体内肌幼虫感染性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9.
有关旋毛虫幼虫在宿主体内的分布,国内仅见于对实验鼠,兔和自然感染病例的观察。本试验通过对人工感染猪的临床症状观察和各内脏组织、各部位肌肉的系统检查,以了解我国主要疫区流行的旋毛虫虫株大剂量感染对猪的影响和次代包囊幻虫在猪体内的分布状态。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动物和人工感染:10头苏白杂种猪,体重3.75~12kg,用鼠传代保存的旋毛虫幼虫以不同剂量经口感染。试验猪分为4组,第1~3组各3头,分别以800~1000条/kg、1200~2000条/kg、2200~3000条/kg剂量1次感染;第4组1头,以4200条/kg剂量感染2次。  相似文献   

10.
旋毛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呈世界性分布。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广西曾发生过 3起严重的旋毛虫感染事件 ,近百人感染发病。河池市管辖 9个县、1个市、1个区 ,地处广西桂西北大石山区、云贵边陲 ,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部分群众有吃腌肉的习惯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感染发病甚至流行。目前 ,本市还没有一个屠宰场开展旋毛虫检验 ,为了解该地区旋毛虫病疫情 ,笔者于 2 0 0 1年 7月至2 0 0 2年 11月采取镜检法、集样消化法和ELISA法对全市 11个县 (市、区 )屠宰场的屠宰猪进行了旋毛虫普查。1 材料和方法1.1 猪血清和肉样从河池市 11…  相似文献   

11.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动物: (1)小白鼠:实验用昆明小白鼠购自本所健康动物饲养场的封闭群。 (2)大白鼠:实验用Wistar系大白鼠购自兰州医学院动物研究室,体重180~250g,雌雄均有。 2.旋毛虫虫种:实验用旋毛虫虫种为本实验室用大白鼠传代保存的河南邓县猪源旋毛虫。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旋毛虫肌幼虫体内海藻糖酶(TsTRE)和海藻糖在抵抗低温胁迫中的作用,将旋毛虫肌幼虫置于37℃环境中培养1 h后,移至不同温度的环境中,通过qRT-PCR方法筛选出最佳胁迫温度,再在最佳胁迫温度下,应用q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不同培养时间下TsTRE的基因转录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检测TsTRE活性,用蒽酮比色法检测旋毛虫肌幼虫体内海藻糖含量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TsTRE在虫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最佳胁迫温度4℃下,可引起TsTRE基因转录水平、蛋白表达水平和酶活性显著下降,均在1 h时达到最低值,其分别下降约64.96%、68.89%和36.98%(P<0.01),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增加,TsTRE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整体呈“W”型趋势;而海藻糖含量则与之相反,呈“M”型趋势,在3 h达到最高值(P<0.01),约是对照组的1.6倍;TsTRE主要分布于旋毛虫肌幼虫全身表皮、中肠、后肠及生殖原基内,且低温处理组较对照组诱导的绿色荧光信号明显减弱(P<0.01)。以上研究揭示,在低温胁迫下,旋毛虫肌...  相似文献   

13.
将感染旋毛虫肌幼虫的大鼠剖杀,收集3日龄成虫及40日龄以上肌幼虫。将洗净的肌幼虫和成虫于含有0.25%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胺(CTAB)及2%脱氧胆酸钠的PBS中培养2.5小时,离心取上清,经透析、浓缩即为表面抗原。将肌幼虫及成虫表面抗原按不同剂量与等体积弗氏完全佐剂乳化后免疫小白鼠,每次腹腔注射0.2ml,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1周。攻击感染后剖检结果表明,肌幼虫及成虫表面抗原均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免疫鼠体内成虫及肌幼虫数均显著少于对照鼠。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是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PAGE),分析肌旋毛虫抗原的组分,并用ELISA检测盘状电泳蛋白带的抗原活性,制备纯化的蛋白质抗原,实验结果证明,PAGE纯化分离的主要血清学相应抗原为Ag-OI,经ELISA检测水平达到0.7微克/毫升,比Ag-O(粗制)抗原的灵敏度提高7倍,比Ag-G(经Sephadex G200柱层析提取)抗原的灵敏度提高3倍。为寻求诊断用的敏感特异的抗原成份,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于1984年以来,对河南省周口地区犊牛腹泻研究时,发现每年早春和夏季多雨季节,在生后半月至3月龄的犊牛中常发生腹泻,其中部分病例拉血便,有时伴有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到40℃以上。应用抗菌素治疗无效,最后常导致死亡。经病原学和病理学研究确认为犊牛烟曲霉菌病。  相似文献   

16.
有关旋毛虫治疗方法,历年来国内外均推荐使用甲苯咪唑和噻苯咪唑,我们1981年首次应用丙硫苯咪唑治疗猪旋毛虫病,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在多次实验中,发现甲苯咪唑和噻苯咪唑两药,并不象以往报导的那样可以杀灭旋毛虫。1984年在云南大理州应用丙硫苯咪唑治疗人体旋毛虫病127例中,追访了过去使用甲苯咪唑“治愈”的旋毛虫病患者25例,经活体采样镜检,发现“治愈者”肌肉中仍全部存有活虫。为了进一步再论证甲苯咪唑和噻苯咪唑两药对旋毛虫的杀灭作用,以杜绝无效药物的续继使用,1984年12月至1985年3月在本院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采用解剖学、组织学(AE)、组织化学(ANAE,RNA)、免疫组织化学(BAS)、电镜技术和血清学检验方法对28日龄雏鸡人工感染IBDV-J_1-C_7F_5强毒株后不同时期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反应、病毒抗原组织定位和病毒消长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IBDV经口感染后可经血液和粘膜上皮侵入法氏囊,病毒在体内运行有两次病毒血症过程。IBDV主要致法氏囊淋巴组织的坏死和萎缩,受损的法氏囊具有可复性。在IBD的抗损伤反应中,体液免疫和巨噬细胞起主要作用,细胞免疫作用不明显。生物素—亲和素酶标染色法应用于IBDV抗原组织定位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优点,该法可用于早期对IBD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早在欧洲、北美洲、澳洲和新西兰等国发生,并屡有报道。我们对本病的病理学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报道如后。(一)肉眼观察 病牛营养中等,两眼失明,右眼角膜处覆盖有约成人拇指头大较厚的灰色翳斑;左眼同上变化,但翳斑呈灰白色似较薄于右眼翳斑。眼结膜潮红,鼻腔、鼻甲以及中隔粘膜均呈显著潮红充血,下鼻甲粘膜表面发现有多数小而浅形的溃疡灶,特别是在小溃疡多数密集的地方呈虫蚀样的外观。齿龈和舌底两侧面粘膜上也有为数不多的浅形溃疡散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7株旋毛虫6种同工酶进行了分析比较,各株旋毛虫原始虫种分别来自哈尔滨、长春、天津、河南邓县、新野、云南保山及西安。除长春株畜主为犬外,其余均为猪。采用IEF电泳,分别显示6种酶:GPI、PGM、G6PDH、MDH、ALAT及ASAT。结果长春犬株与哈尔滨猪株在GPI、PGM、G6PDH、MDH、ASAT5种酶的同工酶谱均有差异。同工酶分析及长春犬株与哈尔滨猪株在其它生物学特征方面的差异提示它们可能为姊妹种。  相似文献   

20.
关于羊只能否感染旋毛虫病的问题,国内外有关资料的说法不一。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我们根据商业部下达的关于山羊旋毛虫病的调查任务,进行了本项工作。 材料和方法 (一)采样 秋冬季节在兰州、玉门集中屠宰加工点采集材料。采样部位为膈、腰、腹、舌肌。共采集山羊肉样3064份,其中玉门的1558份,兰州的1506份。两地所采检样集中于兰州,均经妥善包装后作低温保鲜贮藏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