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案情 被告人某甲原系大队党支部书记,自1981年以来,长期与妻妹某乙通奸。1982年3月甲、乙两人在广州市越秀公园通好,被公安机关收容审查。同年5月某乙的丈夫某丙与堂兄某丁一起从香港回乡探亲,某丙指责了乙与甲通奸的行为。某甲怀疑是某丁将他与乙通奸的事情告诉了某丙,即怀恨在心,伺机报复。1983年1月,某甲向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某甲系某乙家保姆。某甲趁某已家人外出时,窃得现金3000余元。某乙回家后,发现钱财被盗,遂问某甲,某甲矢口否认,某甲即报案,后此案告破。在审理时,我们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某甲趁某乙家人外出时,秘密窃取财物,应定盗窃罪;一种是某甲是代为保管某乙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拒不退还,应定侵占罪。 请问哪一种意见正确?  相似文献   

3.
某乙以某甲代理人的身份,向法院递交伪造某甲签名盖章的诉讼状和委托书,代某甲起诉,称某甲因健康和居住在外地等原因不便到庭。法院告申庭在对诉状和委托书进行审查后,受理了案件。但审判人员在审理过程中却发现,某甲并不知道某乙以他的名义起诉。真相大白之后,对这种假借他人名义起诉的民事案件应如何处理,出现几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应让某乙撤诉,以撤诉的方式结案。第二种意见认为,应裁定诉讼终结。因为诉状中的原告虽是某甲,但某甲并未向法院起诉,法院将某甲作为原告来审理,虽然是不合适的。而某乙即非原告以非代理人,审理由其以…  相似文献   

4.
案情简介:某甲有继子乙、养女丙两个子女.某甲死亡后,继子乙要求养女丙分割他父亲的一笔八千元的遗产.丙认为乙对甲未尽赡养义务予以拒绝,乙乃向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款本由某甲生前放在他的弟弟某丁处代为保管.然而在审理中,丁却向法院申称该款是甲归还他的债务,并表示他本人不居住该法院的管辖区,亦非诉讼当事人,因此,拒绝出庭.本案在诉讼程序问题上,对某丁应属分  相似文献   

5.
司法信箱     
一般主体能否构成挪用公款罪? 编辑同志: 某甲为筹款购买一辆大客车搞营运,要求当地供销社会计某乙从中“帮忙”。某乙便以供销社名义贷款6万元并转给某甲使用。 案发后,对某甲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某甲虽然不是特殊主体,但可以挪用公款罪共犯论处。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某甲是  相似文献   

6.
被告人某甲、某乙、某丙分别因赌博、打架被收容审查和行政拘留,关押在公安局行政拘留所二号仓。某甲怕被送劳教,某乙也认为自己关押时间长而产生逃跑念头。随后某甲、某乙密谋撬开行拘仓的门锁逃跑。并由某甲授意某丙,待其拘留期满释放后,找被告人某丁设法把撬锁的铁钎传入仓内。某甲和某乙还相约在某丙释放后第二天凌晨二时许行动。某甲又把其写有求救内容的两张字条给某丙,由他交某丁等人。1986年1月16日下午,某丙行政拘留期满释放,被告人某甲、某乙和因强奸被关押在二号仓的某戊等轮流在窗口“望风”,等候某丙等人的到来。某丙在释  相似文献   

7.
[案情] 私营企业主某甲,以扩大生产为借口,以其厂机器设备办理抵押,从某银行获得200万元贷款。后某甲私自将该设备廉价出卖给某乙得款50万元,并携上述两笔款潜逃。 [分析] 第一种意见认为:某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某甲的抵押贷款手续齐全,其携款潜逃只是一种躲债行为。某甲未经银行同意私下将已抵押的设备出卖属一般民事欺诈行为,应宣布该行为无效。以后找到某甲  相似文献   

8.
司法信箱     
编辑同志: “两高”在《关于执行〈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若干问题的解答》中已明确规定了对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相勾结即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指使或者参与策划非法取得挪用款的,以共犯论处。但是内外勾结的共犯对共同挪用公款的数额如何承担责任认识不一。如某甲(特殊主体)和某乙 (一般主体)内外勾结共同挪用公款10万元,准备进行营利活动,但实际用于营利活动的只有4万元,余款经某甲之手挥霍4万元,经某乙之手挥霍2万元。案发后,某  相似文献   

9.
司法信箱     
公民之间实物借贷逾期未还,违约责任应如何承担?编辑同志:  某甲向某乙借九五红砖5万块,双方并约定了归还期限。事后借用人某甲违约,出借人某乙向我院起诉,要求某甲返还红砖或折价返还货币并承担逾期返还的利息损失。我院在审理中,对某乙要求某甲返还实物和承担逾期返还违约责任的请求无分歧,但对某乙要求某甲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赔偿银行利息损失,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某乙的要求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可以比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息;另一种意见认为:公民…  相似文献   

10.
麦琼 《特区法坛》2004,(9):46-47
2001年8月1日,某乙出具“今收到某甲人民币35000元正.收款人:某乙”的收条给某甲。某甲认为该收条的款项是某乙向其借的款,而某乙则认为该款项属双方买卖关系期间某甲返回的货款.不属于双方之间的借款.其从来没有借过某甲的款项。某甲遂向法院起诉要求某乙返还该款项35000元及银行利息。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某甲与某乙签订了一份购销松木方板合同。合同规定某甲向某乙在规定的时间内供应一定数量的松木方板。某甲因货源不足,请某丙帮助其履行合同,某丙表示愿意。随后,某甲当着某乙的面将合同交给了某丙,但某丙接  相似文献   

12.
故意伤害罪是最常见的犯罪之一。在司法实践中,许多司法工作人员认为故意伤害罪是结果犯,故意伤害行为必须致被害人轻伤或重伤(包括致人死亡),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理由是:第一,从刑法规定看,虽然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未对具体的伤害后果作出规定,但第二款对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残疾、致人死亡等危害结果的刑事处罚作出了明确规定,因此,从逻辑上应当认为,第一款所规定的刑罚就是相对轻伤这种危害结果的。  相似文献   

13.
司法信箱     
司法信箱口头约定并已实际交付超过标的额20%的定金是否有效?编辑同志:我院受理了某甲与某乙购销合同定金纠纷一案,双方在主合同中未约定定金,仅口头约定。某甲依约交给某乙定金3万元,某乙出具了3万元定金收条,但该笔定金达合同总标的额的70%,因此对该笔定...  相似文献   

14.
该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吗?□向明华被告人某甲是某信用社原主任,其在任职期间以个人名义与乙达成一份借资协议,约定由乙将100万元存入该社一户名为丙的通存通兑活期存款账户;乙同意甲使用该笔存款40天,甲为此向乙支付利息10万元。乙依约定交款后,甲亦依约将款...  相似文献   

15.
本文案例启示:根据吸收犯的原则,高度行为吸收低度行为,故意伤害行为自然吸收轻度的殴打虐待行为。虐待中的故意伤害行为构成犯罪的,对虐待罪不再另行定罪,应以故意伤害罪一罪定罪处罚。[基本案情]张某(男)与李某系夫妻,  相似文献   

16.
白水 《法学》1982,(11)
在刑事案件中追查而得的赃物,既要使它发挥证据作用,又要使它物归原主,这是我们一贯的做法.然而在赃物辗转买卖、数度易手的情况下应如何处理,就涉及到民事法律关系的物权与契约行为,是值得研究的.例如某甲家中失窃一件祖传古玩,数月后某甲在某乙家中发觉,某乙称系从某国营寄售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忠县聂典兴问:某甲于去世前15天给县台办去了一封信,表示要将一笔财产遗赠给侄儿丙。该信由某乙代书,但某乙未签名、盖章;某甲仅在信上盖一私章;侄儿丙也在信上盖有私章。另有某丁证实在某乙代书该信时其在场。但信上无某丁的签名盖章。对此信能否认定为有效遗嘱,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信的内容是某甲生前的真实意思表示,应认定为有效遗嘱。另一种意见认为,此信不符合代书遗嘱的法律要讲,不能认定为有效遗嘱。请问:这两种意见哪种正确?答:遗嘱的有效,是遗嘱继承发生的前提条件,有效的遗嘱,是指符合法律规定的实质要…  相似文献   

18.
《现代法学》2017,(3):112-121
故意伤害需"轻伤"才以故意伤害罪定性,是理论上和实践中几乎不受质疑的"共识"。然而,实践中相关案件的定性尴尬情形表明,如此"共识"实际上是片面和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这主要在于没有真正认清刑法总分则的系统关系及其所决定的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规范实质,继而造成对个案适用法律的不完整和对罪刑法定原则的违反。由此,故意伤害罪是否以"轻伤与否"作为定性标准,不能一概而论,需基于刑法总分则关系的系统化理解,将其置于个案完整法律评价体系进行具体考察,其中,对故意伤害"轻微伤"案并非都不以故意伤害罪定性,对故意伤害"轻伤"案并非都成立犯罪。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我们受理一起房屋产权纠纷申诉案。某甲为原告、被上诉人,某乙为被告、上诉人。二审法院判决讼争房屋产权归某甲所有。某乙的哥哥某丙以其母林某借地给某甲盖房,及  相似文献   

20.
刑法理论上的所谓共犯之共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那些非直接地向实行犯罪的人进行教唆或者给以帮助的人。在实践中常见的共犯之共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1、教唆者教唆被教唆者使之转使教唆他人实行犯罪行为。这种教唆者称为教唆犯之教唆犯或称间接教唆犯。例如:甲与乙不睦,意图杀乙,甲知道丙、丁也与乙有仇,而且丁与丙的关系很好,便教唆丙要丙教唆丁去杀乙。丁在受到丙的教唆后,将乙杀害。在此案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