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故事     
《工会博览》2014,(24):67-68
来自工人的自豪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上海中心大厦经历六年建设终封顶,632米的高度不仅超越之前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成为中国最高的摩天大厦,同时也跻身为世界第二高楼,仅次干迪拜的哈利法塔。就在主体结构完工之时,辛勤的建筑工人也难掩兴奋之情,坐在上海中心最高处的桁架上满脸欢笑,向镜头挥手致意,还摆出剪刀手的造型。顶端最后的施工部分,造价近42亿美元,超过121层的上海中心可谓高耸入云间,一览众楼小。  相似文献   

2.
故事     
正来自工人的自豪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上海中心大厦经历六年建设终封顶,632米的高度不仅超越之前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成为中国最高的摩天大厦,同时也跻身为世界第二高楼,仅次干迪拜的哈利法塔。就在主体结构完工之时,辛勤的建筑工人也难掩兴奋之情,坐在上海中心最高处的桁架上满脸欢笑,向镜头挥手致意,还摆出剪刀手的造型。顶端最后的施工部分,造价近42亿美元,超过121层的上海中心可谓高耸入云间,一览众楼小。  相似文献   

3.
王佐镇故事     
乔健 《工会博览》2014,(20):52-53
小时候随父母去河南,在信阳听人唱过豫剧的《王佐断臂》:那苏武有气节可钦可敬,真不愧人称赞汉朝英雄.俺王佐同古人比轻比重,惭愧虚度光阴这一生.从那时起就记住了王佐这个名字.后来知道丰台有个王佐镇(以前叫过乡),不知怎么就把王佐镇的王佐和宋朝那个断臂诈降入金营的王佐连在了一起.直到前些天,才知道王佐镇的王指的是埋在那里的一位清朝泽公爷,清朝的泽公爷自然不姓王,至于佐字,则有辅助之意,王佐即为佐王,与宋朝的王佐风马牛不相及.  相似文献   

4.
郴州故事     
田磊 《南风窗》2007,(9):46-48
盘根错节的裙带关系、任人唯亲的关系网与渗透于官僚各层面的腐败,郴州代表了另一个中国。它的故事终会在时代大潮中被迅速遗忘,或者将换—处地点重复上演。  相似文献   

5.
图片故事     
《南风窗》2000,(8)
1、看林老汉 杜老汉今年63岁,张北人。双眼从11岁开始失明,现在主要的工作就是看护这片已经接近30年的老林子。 这里曾经是一片沙漠,张北人于1973年开始在这里造林,种植了一片大规模的樟子松,现在这里已经是一片林海,杜老汉在这里已经看了将近20年的林子。也听说了不少来此视察的高官。“最近朱总理刚刚来过这里”,杜老汉对记者说,但他并不太了解总理此行的苦心和用意。  相似文献   

6.
名人故事     
《青少年与法》2008,(2):28-29
我国荣登“第29届奥运会官方网站”《名人堂》的运动员有7位。他们是:1、邓亚萍(乒乓球)1973年2月6日出生于郑州。参加过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夏季奥运会和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夏季奥运会,共获金牌4枚。  相似文献   

7.
诚信故事     
刚毕业那会,因为学的是冷门,找工作很难。每当我诚惶诚恐地向招聘单位递上我的如实的简介,都被一次次地扔进了淘汰者的行列。  相似文献   

8.
小城故事     
《南风窗》1997,(11)
每个人心中都会一座美丽小城,弥漫着亲密、淡雅的气息,还有一丝丝的怀旧情怀,不知会是在何时,或是在某个晨昏、小城的故事就如潺潺流动的清泉,似是不经意。  相似文献   

9.
城市故事     
《南风窗》1997,(12)
风云际会的1997年接近尾声了,一年中,几多辛苦几多欢欣,“城市故事热线”和她的读者们一起,苦乐与共。明年,《南风窗》将在“成功、成长、成熟”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策划改版,优胜劣汰,一本更新更精更有品味的杂志将与你一同度过崭新的一年。  相似文献   

10.
编辑部故事     
<正>为了拍到好画面,豁了前不久,记者到门头沟区斋堂镇沿河城采访大山里的邮递员,记者看到邮递员投递途中,需要经常在颠簸的山路上艰难跋涉,为了捕捉到更好地镜头,记者多次趴在山路上拍摄。本刊记者李盛夜里11点灯还亮着为了不耽误杂志出版流程,也为了能按时回家过年,编辑部的同胞们每天加班加点地编版、排版。这不,现在已经是半夜11点了,小编们还在挑灯夜战,从楼下看这黑夜中的一束光,也是一份别样的美丽。本刊记者付少玮  相似文献   

11.
上海故事     
策划人语15年前,美国历史学家罗兹·墨菲给自己提出设问:历史上,同样是西方向东方渗透的桥头堡——加尔各答和孟买改变了印度,上海改变了中国吗?我们的看法是,上海改变了中国。27年前,深圳起缘于市场经济的草莽试验;16年前,上海的使命是承担于中国国运。上海必须迅速切入角色,担当象征作用。历史总是在制造戏剧性。上海崛起的这16年,克林顿治下的美国完成了信息革命而走出经济困境:中国人看美国——“人傻、钱多,速去!”美国人看中国,“人多,钱少,速去。”世界经济史进入21世纪之后,新兴国家经济增长势头汹涌澎湃,当教育、技术、传播共同发…  相似文献   

12.
名人故事     
《青少年与法》2008,(4):20-21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1995,(5)
转眼间,城市送走暮春,迎来初夏。马上就要编发五月号‘城市故事’版块的稿件了,书桌上,堆满了读者朋友写给‘城市故事热线’的稿件和信件。办公室的电话响个不停,我们每个编辑。都有接到过打给‘热线’诉心声的读者电话的经历。越来越多的读者加人到我们的‘office’话题中参加讨论。而每一篇的‘人世间’都以它的真情实意打动着千千万万读者。更令我们感动的是,许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在关注着‘城市故事’,他们的每一个电话,每一声问候,每一份文稿,都给了我们最大的鼓励与支持。编杂志是一件累人的事,编一本精益求精的杂志更是一件困难的事。然而,在读者朋友的支持与关注之中,这所有的累,所有的难,仿佛都变得那么微不足道。我们无以回报,我们只有将我们的这期杂志编得精彩一点,再精彩一点……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1997,(6)
自《南风窗》推出“个人成长、生命成熟、事业成功”的口号以来,“城市故事热线”不断接到读者的来电,在电话中,他们不约而同地倾诉了同一个心声,那就是:不满足现状,却又找不到奋斗的突破口,我该怎么办? 一个沉迷千现状满足于现状的人是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的。但同时,仅仅是不满而不是真正脚踏实地地去做,那么成功一样是遥不可及。一名海南读者打电话来,诉说自己在海南打工几年,却仍然是打工仔一名,他说自己自学了不少知识,却苦于无法进入白领阶层。他也曾多方尝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1997,(9)
我们为今年订阅《南风窗》的“城市故事”的读者又寄去了一批礼品。去年10月,我们在“城市故事热线”中告诉读者朋友,如果你订阅了1997年的《南风窗》,并将订单复印件寄给“城市故事”,我们将为你寄上一份小小的礼品,以纪念我们的相识相知。也有没有订单的读者,他们来信问能不能加入到“城市故事”的读者队伍中来,我们当然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在1997年上半年,我们的读者名单里增加了500多位新朋友。我们通信,通电话,共同为把这个小小的栏目办得更好而努力。远在他乡的雷刚读者希望我们为他在中山大学读书的朋友在20岁生日的时候送上一束玫瑰花,而在海南工作的李学山读者寄了一张明信片给我们,希望每一个《南风窗》的工作人员都能为他签上名。这一切一切,虽说繁杂而琐碎,但我们还是尽力去做。当我将读者的心意告诉我的同事的时候,从社长总编到每一个编辑到广告员和发行员,全都放下手头的工作,找一支好笔,认认真真地签上了自己的名。社长吴迅还特地在自己的柜子里找出一张《南风窗》的祝福卡,叮嘱编辑一并为读者朋友寄去。有不少过去陌生的读者已成了《南风窗》的老朋友,他们不但认识了这本杂志,还认识了杂志社的工作人员,有的读者知道了杂志社的生日,在4月到来的时候,“城市故事热线”收到了来自全国的许许多多的生日卡。得到的回报令我们感动不已。原来,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的心,相隔得并不遥远。相识,已是一种缘;相知,更是难能可贵。下个月,又到明年刊物的征订季节了,“城市故事”将一如既往,为每一个读者奉献她的真诚和祝福,真诚地欢迎您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来。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1997,(4)
又到4月! 4月是《南风窗》的生日!4月也是“城市故事热线”的生日!1997年4月,《南风窗》跨入了12岁的生日是,而我们的“城市故事热线”,则刚刚两岁。12岁也好,2岁也好,我们所付出的,是我们的努力和真诚。我们所得到的,是读者的爱和肯定。12年,读者的支持和拥护,一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12年,我们正摆脱稚气,走向成熟。在过完12岁生日之后的1997年下半年,《南风窗》将继续对一些版块和栏目作出调整,立志为读者献上一份更成熟的杂志,让你们不断感到新的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17.
叶延滨 《法制博览》2010,(16):14-14
三个人坐在一起聊天,因为三缺一,没办法玩牌。聊什么好呢?就说三缺一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18.
镜子的故事     
1932年的某一天,新婚不久的约翰和妻子艾尔西买了面镜子回家.他们把镜子悬挂在壁炉架上.约翰是个工匠,家里地方不大,也没有什么豪华家具,但夫妻俩却引以为豪.几年后,镜子见证了约翰参军的一幕.他一身戎装,照了照镜子,最后整了整军容,离开了家和年轻的妻子.约翰在前线打仗,艾尔西抱着刚出世不久的乔伊斯站在镜子前,母女俩每次出门都穿得漂漂亮亮.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1997,(1)
去年深秋一个早上,一对衣着俭朴的父子来到南风窗杂志社.那孩子又矮又瘦,青黄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而那做父亲的则一脸的哀苦愁云.原来,那孩子天生患有“地中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1998,(6)
4月,编辑同时收到两封信,一封是广东江门市五邑大学的大学生小照写来的,另一封是广东南海华兴五金厂的工人林建幸写来的。小照在信中说:“不知不觉已经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了,看看身边的同学仍在花前月下轻谈浅笑或在宿舍里大玩‘拖拉机’,我真感到很迷惑,他们真有这么多时间去浪费吗?”而林建幸在信中也写道:“我是车工,一天只须上8小时班,一下班就去电影院、溜冰场或台球城消遣,真是无聊之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