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问题的今天,一些有良知的农村干部、青年、新闻媒介纷纷站出来为农民说话。可是,有些说话的下场却令人痛心。按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来说,最早的一件是山西岚县青年农民李绿松,因为本村农民集资建校的资金去向不明,仗义执言向上反映情况,结果遭到公安局刑事拘留和严刑拷打,大约是他“多嘴多舌”,他的  相似文献   

2.
政治效能感是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的政治态度,农民政治效能感的程度不仅反映了他们与村委会的关系,更体现了农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属性。通过量化研究和统计分析发现:其一,农民的内在、外在政治效能感多数偏低。其二,在影响中国农民政治效能感的因素中,经济水平并未影响农民的政治效能感,而受教育程度和党员身份是影响农民内、外在政治效能感的重要因素;物质诱因没有构成对农民内在政治效能感的影响,却构成了对其外在政治效能感的负面影响;与干部是否有关系是影响农民内在、外在政治效能感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向农民学习——一种经济学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为什么缺乏知识?农民真的没有知识吗?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第一,我们有没有给农民接受知识的机会?有没有给农民使用知识的机会?没有嘛,就是叫他们种地。第二,我们说农民没什么知识,但他们却能将有限的知识进行最有效的配置,把仅有的一点知识用到最佳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高新军 《南风窗》2011,(18):23-25
农民最主要的财产就是土地。如果农民的土地可以被政府或者其他社会集团随意调整、侵占、剥夺,他的权利就很难实现。最近,《土地管理法》修订引发热议。一个调子是,"重点要保护农民权益"。但在城市化、征地拆迁、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却利益受损的背景下,如何做才算、才能保护农民  相似文献   

5.
要使农民成为一个有力量的群体,必须将其组织起来。只是这种组织必须是深深植根于农民自身的需求和利益之中并能有效表达和保护农民利益的组织,即具有权源于民并寓于民之中的“草根性”。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作为我国农民重要组织依托的村级组织却具有较强的行政化倾向,以致与其自身的应有特性相背离,从而不利于农民的需求满足和利益保护。这种现象恶性发展的结果,必然会导致乡村治理危机,影响农村社会的和谐。通过扩大村民参与,能够推动村级组织实现“去行政化”、复归“草根性”的角色转换,从而促进乡村社会的良好治理和农民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自16岁起,河南周口农民张彦民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但不论做什么都赚不到钱,只好踏踏实实来到北京地铁的建设工地。这位34岁的农民正面临新的难题:在故乡失去了土地,在城里打工又不足以支撑生活的成本,生活该怎么办?不敢在城里生病腊月的北京,寒风刺骨。对于大自然的变化,张彦民感知的却并不明显,因为他每天要有近10个小时是在地下工地度过的,除此之外,就只有吃饭和睡觉。  相似文献   

7.
假如去内地的大宾馆,没准儿主人会被卡在门口,雇员却可以长驱直入。因为主人是中国女农民,而雇员是来自莱因河畔的洋绅士。女农民企业家,辽宁新金县服装工业总厂厂长李桂莲,财大气粗志存高远,为了搞好服装的出口和内销,为了管好手下的12个企业。她招聘了一批专业人才,其中有已退休的联邦德国服装企业专家埃德加·基维霍夫,这位德国人将充任女厂长的顾问,为开辟国际市场,诊断企业症状,培训人员而出力。好样的,愿为农民企业当顾问的洋大丈夫!  相似文献   

8.
泰国这次危机和1973年、1992年的两次相比完全不同,这是一次在泰国民主体制内的危机,但普密蓬国王却比以前的介入更加积极主动一些。有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在国王登基已有60年之后,如果任由他信这样亲农民的强势总理主政,国王的传统影响力势将不保。  相似文献   

9.
农村民主的发展是党的利益代理动员和农民的利益考量回应之间结构性紧张的产物。通过以农民利益作为动员资源进行乡村社会的现代国家建构,虽然能够建立起具有高度动员能力的政治体制,但却始终面临忽视甚至违背农民自身利益诉求和表达的危险。农村民主则是有效沟通党的利益代理和农民的利益考量之间断裂倾向的重要机制,因而具有其内在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又集中体现为农民收入问题,而农民工的收入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要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工转移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共识。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从农业中转移出来在城镇务工的农民工群体。  相似文献   

11.
没有上帝     
什么是最彻底的穷?是万恶的旧社会里“风扫地,月点灯”、“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贫苦农民,还是当今社会住有别墅出有奔驰却倒欠着国家银行亿万元贷款的“亿万‘负’翁”?是穷山村里一家数口共穿一条裤子的农家,还是繁华都市里一顿饭吃掉15万元公款却成天嚷嚷着经费紧张的官场“败家子”?  相似文献   

12.
6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运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给了广大农民一个翻身的机会。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被授予“农民作家”称号的赵树理,却仅仅创作了一部反映土改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积谷防饥,是一种古老的储蓄形式。在现代社会中,大多城里人“积谷防饥,养儿防老”的观念已渐淡化,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储蓄也并不能为退休生活带来更积极的变化。然而,外来务工者的社会保障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面对1.5亿外来务工人群,我们又将如何努力?在外来务工人群中,大多数是农民兄弟,他们同样生活在城市中,但却  相似文献   

14.
现在已经不适合仅仅用土地问题来概括农民问题,而所有的问题包括土地问题归结为一点,是农民的权利问题。在这个社会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农民的权利在制度安排上还有缺失疏漏,农民的权利还得不到平等体现,就必然有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5.
那个“外滩中心”顶部的仿真皇冠,看起来很像是迪斯尼乐园风格的造型,但它却表达了隐含在农民和小市民欲望中的权力崇拜。  相似文献   

16.
石破 《南风窗》2013,(8):9-9
征地拆迁和城管执法,是极易制造社会矛盾的两个领域。手边就有两例:3月22日,网民爆料云南昭通市昭阳区城管人员将一名盲人乞丐打伤后丢入水中;27日,河南中牟县农民宋合义在自家承包地被开发商的铲车辗死。为什么人人看得出来、全社会深恶痛绝的暴力行径却总是公然得到施行?为什么施暴者可以轻而易举伤害别人而不受良心谴责?1961年,以色列开庭审判前纳粹  相似文献   

17.
以前,进大工厂做工人,人们会有一种安全感,即铁饭碗——打不烂。但今天却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危机感。如房子的危机感。一些工人到了结婚年龄一直没房子。我厂是一间大厂,却出现过因房子而离婚的悲剧。女方到法院提出离婚,其理由是:登记了多年,岁数越来越大,而男方一直分不到房子。在我厂大青年座谈会上,男方满脸泪水说出了此事。现在,农民、个体户发了,而工人呢,基本工资不高,靠的是奖金。而奖金一年限于450元,平均每月30元左右,大约可买个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改革20年,其增长引擎大约经过了三次变迁,一是在农村实施土地承包制度,它丝毫没有触动城镇居民的利益,却使农民在束手待毙中有所解脱;二是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事实证明当初那些相当粗糙和原始的作坊,在农村自救地有限地分享工业化的好处时,表现出了极  相似文献   

19.
视差之见     
在今天的英语里面,“pig”指的是农民喂养的牲畜,“pork”则是我们吃的肉。阶级差异是非常明显的:“pig”是一个古老的撒克逊词语,撒克逊人是地位低下的农民;而“pork”来自法语“porque”,为享有特权的诺尔曼征服者使用,他们中的大多数却正是吃农民养大的猪的。这个二元对立标示出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鸿沟。在《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中,柄谷行人将其作为一个“视差”的例子提了出来。作为他那一代最引人注目的日本文学批评家,柄谷早就声名卓著。现在,他已经从《作为隐喻的建筑学》等一系列思考中抽身出来,转向一个根本性的尝试:重铸反…  相似文献   

20.
天天都能看见的奇事“世界上做生意赚钱的办法真是无所不有,但最紧要的,是要讲一个‘奇’字。”在熙熙攘攘的茶楼里,一个茶客颇有见地地发表一番议论。是的,生意人的奇事几乎天天都有,但天天看见生意人做同一奇事,却不明其“内幕”,则又是一奇。近一年多来,广州市的大街小巷里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一些农民模样的人,站在粮店附近,或蹲在街头巷尾的拐角处,身旁总有两个布袋,一袋盛着尖细油亮的优质米,别一袋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