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论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冲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由于实行偏袒以色列的政策,引起伊斯兰世界的不满,美国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渐行渐远。布什新政府曾提出进行“新十字军东征”口号,继阿富汗战争之后又绕开联合国,悍然发动入侵伊拉克的战争,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紧张。尽管其中有文化价值观的冲撞,但这并不是纯文明冲突。  相似文献   

2.
12月10日《华盛顿邮报》社论以《布什先生的叩头》为题,来评论前一天布什在国际电视摄影机面前发表对陈水扁的警告。北京向华盛顿施压而华盛顿“叩头”屈服,这就是《华盛顿邮报》社论所显示的当前中美关系状况的重要现象。该社论也对布什让步的原因作了分析,认为是“在大选年避免另一个外交危机”。这一分析是中肯的。社论又补了一句:“可是为了避免自己头疼,他(布什)又一次显示出他忠实于美国政策原则而做出保卫自由的保证是有伸缩性的。”目前全球三大国际冲突热点(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印度与巴基斯坦以及台湾海峡两  相似文献   

3.
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两家在死打——往死里打,打出许多孤儿寡母。大家都想劝,但劝不住。美国有这个能力,但美国偏袒以色列。阿拉法特都求布什总统了,但布什铁石心肠,就是不管。副总统切尼更是铁杆支持以色列。大概他还是记仇。“海湾”战争中,切尼是美国国防部长,相当于中国宋朝总领兵马的高俅、高太尉。而当时巴勒斯坦站错队了,站在伊拉克的萨  相似文献   

4.
本月之最     
最强烈的谴责 12月7日,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在斯德哥尔摩的瑞典学院播放的事先录制好的长篇领奖演讲中,较少提及文学,而是重点谈论了政治问题,他强烈谴责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要求他们对在伊拉克战争中死亡的成千上万人负责,称他们应该因入侵伊拉克受到起诉。“入侵伊拉克是强盗行径,是无耻的国家恐怖主义行为,是对国际法准则的公然蔑视。”  相似文献   

5.
以色列内阁5月25日以微弱多数通过了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这是以色列政府第一次正式肯定了巴勒斯坦人独立建国的权利。总统布什对此颇感振奋,称将于6月在埃及旅游胜地、有“和平之城”之称的沙姆沙伊赫同以色列总理沙龙、巴勒斯坦总理阿巴斯以及阿拉伯三个主要国家的领导人会谈。 和平之门似乎正在为中东开启。但据笔者观察,各方领导人一时的专注、妥协,不足以消解中东多年的积怨。当下“美好  相似文献   

6.
新闻眼世界     
《南风窗》2008,(2):9-9
踊脚布什紧盯伊朗鉴于窝在华盛顿与国会缠斗于事无补,美国总统布什1月8日以任内首度出访以色列,拉开了他中东"6天7国行"及2008"国际公关年"的序幕。尽管他此行广泛涉足约旦河西岸、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等地,并声称要把巴勒斯坦建国问题提上日程,但其实最主要目的乃是听取以色列对于伊朗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向海湾国家阐述美国对此的  相似文献   

7.
“一个新的和平机会出现了,一个建立在布什总统的远见和和四方路线图基础上的机会,我们已经没有任何保留地接受了该计划。我们的目标是两个国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和平与安全地生活在一起”。 ——摘自巴勒斯坦首任总理阿巴斯在亚喀巴峰会上的声明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2007,(19):11-11
扑朔迷离的叙利亚核风波以色列9月6日对叙利亚的空袭,两周后终被在野党领袖内塔尼亚胡率先证实,英美媒体随后拼凑出空袭的全景。但新闻当事人之一、被控协助叙利亚建造核设施的朝鲜,则指责华盛顿鹰派造谣,目的是想破坏朝美在月底六方会谈上达成停战协议的机会。据报道,以色列情报机构几个月前就向美国通报了在叙利亚发现朝鲜专家和核材料的消息,布什当时要求有"铁证"。于是,以色列新任国防部长巴拉克指挥特种兵从叙北部的地下仓库窃得直接证据交给布什,从而取得美国的动武许可。以军随后推算空袭时间,并进行了多场预防战争爆发的演习。为防叙方怀疑,以总理奥尔默特在8月份大肆散布和  相似文献   

9.
1982年为了清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以色列发动了入侵黎巴嫩的“加利利和平”行动,在战斗中与另一个地区军事强国叙利亚发生直接碰撞。1982年6月,全世界多数国家达成了一致决议,为了劝解交战双方,建立和平有序的秩序,他们将向黎巴嫩派驻军队。依照这一决议,从1982年8月11日起,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的军队开始进驻黎巴嫩  相似文献   

10.
“得克萨斯杂音” 谁都知道,美国现任总统乔治·W·布什有个习惯就是喜欢给人取绰号,不过正因为如此,在他成长的道路上,布什本人也得到了不少绰号。1972年,当布什26岁时,他离开休斯敦,前往阿拉巴马州为布什家族的朋友温斯顿·M·  相似文献   

11.
解读波兰     
2003年5月30日,美国总统布什夫妇前往圣彼得堡参加建城300周年纪念活动,他们的“空军一号”座机飞经波兰上空时,特意在古都克拉科夫降落,作一天逗留。在克拉科夫瓦韦尔王宫的集会上布什总统专门感谢波兰大  相似文献   

12.
王建 《当代世界》2014,(1):56-59
2013年1月22日,以色列举行第19届议会选举.“利库德-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联盟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团,内塔尼亚胡受命组阁。3月18日,以色列新一届内阁宣誓就职。面对国内日益尖锐的社会经济问题和严峻的地区局势,以及执政联盟内部各党派的重重矛盾.内塔尼亚胡领导的本届政府面临着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3.
除了一帮顽固的新保守主义乐观派和布什政权的官方辩护士之外,目前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美国在伊拉克把自己弄进了凶险自伤的困境之中,它在打一场无法取胜的长期游击战。与此同时,美国和欧洲很多批评美国入侵伊拉克的人们却不断地说,不管怎样美国都不能干脆“一走了之”。不走意  相似文献   

14.
进入3月、4月,巴以局势经历了剧烈起伏。3月22日,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遭到以色列定点清除;4月14日,布什会见访美的以色列总理沙龙,首肯其单边计划,将其作为路线图计划的一部分;4月17日,沙龙再次指挥定点清除刚刚接任哈马斯加沙地带负责人的兰提斯,4月18日,沙龙在每周内阁例会上说,以将在撤离加沙地带前完成隔离墙建设。4次重大事件在不到一个月内发生,充分说明巴以局势所特有的变幻莫测性,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巴以紧张局势加上伊拉克乱局,显示中东局势的紧张链条正面临断裂,也猛烈揪扯着全球的敏感神经。  相似文献   

15.
7月12日,黎巴嫩真主党越境掳走以色列军的两名士兵.第二天,以空军就轰炸贝鲁特机场,19日,以军地面部队进入黎境内,真主党进行反击,与入侵以军进行激战,还用火箭弹打击以境内海法市等目标,黎以冲突全面爆发.  相似文献   

16.
最近看到美国一报章上的政治漫画,画了“9·11”三个竖立的大字,投射在地面的阴影却形成了“oil”三个字,生动地揭示了布什“倒萨”行动的一面。 布什“倒萨”好比硬币的两面。硬币的两面都有图案。一面是“前台”,是现象的天下;另一面则是真面目,也就是“本质”。表面上,布什“倒萨”是为了维护联合国权威、捍卫民主和平;骨子里,他似乎得到了得州石油大亨的口授,是为油气而战。 美国作为大轿车与四乘四越野车的消费大国,易闹汽油饥渴。无奈美国又是石油入口大国,尤其要依赖中东。9·11事件  相似文献   

17.
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泽纳维[Meles Zenawi]肯定研究了美国先发制人入侵伊拉克以及以色列最近突袭黎巴嫩的巨大成功经验。显然他决定加以模仿。他的理由与乔治·W·布什和埃胡德·奥尔默特[Ehud Olmert]说的一模一样,我们必须打击我们的邻国,因为我们必须防止伊斯兰恐怖分子发动圣战打击我们。在每一种情况下,入侵者对自己的军事优势都充满信心,也认定大多数人会把入侵者视为解放者。泽纳维宣称,他是在配合美国的世界性反恐斗争。确实,美国不但提供了情报支持,而且派出本国空军和特种部队协助埃塞俄比亚人。但各地的情况有所不同。有必…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月10日,朝鲜退出核不扩散体制,美国做出强烈反应。美朝第二次核危机出现。朝鲜认为美国拒不履行核框架协议中的承诺和布什执行敌视、扼杀朝鲜的政策,迫使朝鲜采取重新启动核设施的“自卫”行动。布什认为朝鲜的行为破坏了核不扩散体制,挑战美国的权威,威胁了美国的安全,决定对朝鲜采取“对话”与“施压”政策,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制裁和军事威胁,并动员国际社会迫使朝鲜放弃核计划。由于美朝彼此敌对,缺乏信任,因此解决朝鲜核问题将会是艰难的讨价还价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P.12据美国《华盛顿时报》5月11日报道,近日,美国最新建成的超级核动力航母“里根”号经过连续四天的处女航行后安全返回位于纽波特纽斯港的造船厂。它将是除“布什”号以外的美国最后一艘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相似文献   

20.
美国总统布什于7月7日至12日首次出访非洲的塞内加尔、南非、博茨瓦纳、乌干达和尼日利亚五国。这次布什总统访问非洲虽有所获,但不如五年前克林顿访非时受到那样热烈的欢迎,而且出访前遭到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批评,指责他越过联合国以军事推翻萨达姆的做法,并避而不见布什;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则以比较委婉的言语表达了非洲各国对美国和布什的不满;尼日利亚部分群众冲进美国驻尼使馆抗议布什的到访;南非群众也上街反对他访问非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