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地“民企概念”在香港股市还能走多远?自从格林柯尔与欧亚农业事件以来,在国内,这个答案已相当悲观。“民企风险更大”的结论广为流传,舆论深陷于民企缺乏诚信的伤痛中不能自拔。日前,本刊记者赴港追踪一个“内地民企上市推荐会”,在广泛接触香港资本市场的各方人士后,倾听到与内地悲观结论相当不同的声音,其中的信息甚至让内地媒体一些可怕的误传显露原形。那么,谁的分析更靠近内地民企在香港股市命运的真实?无论怎样,答案都来自香港资本市场本质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作为瑞银华宝中国研究部的主管,张化桥由于对内地民企的“狂热”鼓吹,成为香港资本市场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但在去年年末,格林柯尔、欧亚农业的震荡事件中,他又极具杀伤力。这一切似乎构成了一个充满矛盾的谜语!在4月5日,本刊记者对张化桥的专访中,他袒露了一直坚持的“独立分析”立场与“民企信仰”的关系。而在这个背后,实际上也显露了香港资本市场与内地民企更为真实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浙江:40家民企争造整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你做汽车了吗?或许这已经成了民企老板见面最流行的问候语。一个省有40多家民营企业正在争着抢着造整车,听起来感觉好像是神话,但却发生在全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浙江。造车潮中独辟蹊径在新一轮造车大潮中,浙江民企凭借独霸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半壁江山的强势,蜂拥挤入或正在努力挤入中国的制造整车军团中,演绎着得陇望蜀、上游企业买下游、借壳上市的传奇。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故事,其实我真希望这只是一个故事,但不幸这却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真实到很多细节不是一个普通记者可以了解的。除了人名以外,时间、地点、过程,我们尽可能做到真实。对于普通的读者来说,不妨将它当作一个故事,就像我们这个时代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商界故事一样;而对于马上可以将其对号入座的圈里人,我们希望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一个教训,毕竟,上海人的下“海”梦还没有圆,我们希望这篇文章的发表或许能为这个项目带来起死回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一个新的和平机会出现了,一个建立在布什总统的远见和和四方路线图基础上的机会,我们已经没有任何保留地接受了该计划。我们的目标是两个国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和平与安全地生活在一起”。 ——摘自巴勒斯坦首任总理阿巴斯在亚喀巴峰会上的声明  相似文献   

6.
最近,有关中国第二“首富”、欧亚农业总裁杨斌“出走”的种种传闻再次引发了其在香港股市的震动。自从中国民企踏上国际资本市场,其是是非非不断被搅动,甚至形成大的风波。有的企业经营者为此甚至有些“悔不当初”。但在金蝶的经历中,我们却看到了坚持资本国际化对一个民企高速成长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是东南? 2003年,专家和民族企业家在汽车产 业的未来发展上再一次发生巨大的矛盾。 从年初开始,中国汽车业顶级的专家纷纷 警告;国内民营企业不宜再进入汽车业,因 为这个产业已经完全国际化,巨大的资本 投入和深远的品牌影响将使这个行业的后 来者裹足难行;而到年末,偏偏大量民营 企业纷纷涉足汽车,除了吉利已经造车数 年,比亚迪前年开始涉车以外,美的、奥  相似文献   

8.
《民主与陀螺》俞可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有机会到西方国家走走的时候,最喜欢看到的场面就是一群人游行示威。一度以为,民主国家的公民表达政治意见,是非常严肃的事,所以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该一本正经才对,等看到了真实的场景,才知道以前的猜想是不准确的。一个或许并不  相似文献   

9.
读者     
《南风窗》2005,(6)
拜读贵刊上期独家策划《生态政治浮现中国》,从对国家环保局副局长潘岳先生的访谈中,了解到中国当前生态情况的真实状况,大感震撼。的确,我们国家正面对一场巨大的生态危机。对此,每个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清晰感受到。贵刊“生态政治”的概念提出很新颖、  相似文献   

10.
两面看特区     
特区是一个诱人的字眼,给人以变革的希望和发展的机会,勿庸讳言,也有“发财”的梦想。否则谁会舍弃半生经营的天地南下呢?但是,“福兮祸之所倚”,特区之“特”,还在于其风险性和不安定感都很大,“财不包发”嘛。我只是不知道。如果孙玉芳再有一次选择机会的话,是肯留在内地安安定定呢,还是会再来一次可能被“炒”的特区?我认为我们在宣传上要  相似文献   

11.
宏观调控、质疑国资流失、国际贸易壁垒增加、劳资关系调整,后人回望2004年,可能从这四大事件中得出一个结论:这一年是中国民企的调整年。问题是这样的调整到2005年是否还要进一步持续?2004年,民企面临的原材料、能源、劳力、资金全线紧张,2005年是否还将持续,民企的生存空间会不会受到影响?2004年,民企大规模向上游产业进军的速度显著下降,2005年,这种进军是否会完全停下来,这是不是一个错误的方向?2004年,联想收购IBM、万向已收购20余家海外企业、华为和中兴的海外业务成为其成长的主要来源,诸多实业巨头纷纷把视线转向海外,把中国民企的高效率转移到海外去是不是一条被逼出来的可行之路?历史是未来的头绪。从诸多头绪中,我们有可能理清中国民企2005年走向吗?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一个“干净”的社会并不是要造就一个“单纯”的社会。我们经历过那样的时代,它并不值得我们回头。“单纯”是丰富和多元——这是我们20年来矢志追求的目标——的“敌人”,但“干净”不是。事实上,正是那些全面渗入社会肌体的肮脏力量在不断剥夺许许多多普通人享受丰富生活的机会和权利。一直以来,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是压倒一切的目标。但是,当许多人感受到以中国之大而“净土”难觅时,我们的目标是否需要修正?我们的眼光是否需要超越眼前的成就? 奥运火炬正熊熊燃烧,在历经百年风雨之后,它正在为“干净”的成绩而努力。如果说,对个人“良心是最好的枕头”,对国家则“干净是最好的指南针”——干净的国家也许会停顿,但不会走偏。  相似文献   

13.
临近岁末,著名经济学家吴敞琏警告“中国经济片面重型化有危险”,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新一轮争论。其核心是“继续与重化工业共舞,还是大力发展服务业”,这是关系到整个国家产业发展路径选择的问题。切实地理顺和解决政府与市场、中央和地方、国企和民企、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等关系,调整和建立政府的指导、规范和监督机制,推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转移财政政策和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形成产业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多方动态一致性,完全可以使2005年的新产业政策制订和执行成为加强我党执政能力的突破口。实际上,200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对2005年的经济发展模式作出了重大调整:即大力推动消费而不是一味发展投资,优化投资结构,调整投资与消费关系,才是中国经济长久而平稳的增长之道。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外交中利益判断与价值判断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判断和利益判断是国家外交理念的基础,也是制定外交政策的出发点。中国外交中较多关注价值判断,对具体的国家利益判断则表现得不甚清晰。从总体来看,中国外交并不缺乏气势宏大的战略规划,如“一边倒”理论、“双反(反美反苏)”理论、“三个世界”理论等等,怎样在规划未来的过程中有效维护现实国家利益,则一直显得不足。从历史上看,中国重义轻利的思想根深蒂固,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导致我们对利益尤其是国家利益有所忽略。我们有宏大的蓝图,但缺乏具体的利益精算。我们习惯于“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从抽象到具体,从大到小;…  相似文献   

15.
还原海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商业周刊》对海尔“国际化”生产的质疑,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对海尔经营状况最严厉的批评。尽管在这之前,国内媒体已经试图从“神化”海尔的惯性中挣脱。不容置疑的是,国人一直对一个在无数光环下更真实的海尔,同样怀有了解的渴念。 本刊特约记者经过青岛等地一线的调查和采访,对海尔尝试做一个“还原”。这并非“冒天下之大不韪”,因为我们需要一个真实、健康的海尔,超过需要一个“神化”的海尔。 我们还原海尔,绝非要否定海尔。作为中国最优秀的本土企业之一,海尔品牌、海尔管理、海尔文化、海尔经验都是我们的一笔财富。我们希望的是,海尔能够与时俱进,与时俱变,勇于直面自己,勇于挑战和进一步超越自我。因此,进行清晰的自我观照就成为一种必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服务业现状与政府作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洲服务业论坛副主席JohnCˇCoughlan说:“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透明的、公平的法律结构,世界上大部分好的服务业公司,在进入一个市场之前,首先要看这个国家是否能够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这些大型的公司都不想有一个过严的监管,或者是监管不利的情况,他们必须保证这些监管是有比例的、合适的、有节制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们需要质疑每一个陈规和习惯。我们需要持续地这样做,不仅在足球领域……改革需要成为一个持续过程的一部分,这个过程不因为世界杯的结束而结束。”“我们有机会重新定义德国,创造一个民族品牌。”  相似文献   

18.
与米卢对话     
从米卢到中国的第一天起,他就处在了漩涡的中心。他被我们描写着,被我们评论着,被我们质疑着,也被我们批判着。然而镜头前、话筒前的米卢永远是三缄其口,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公之于众。在记者们的穷追猛打下,他熟练地运用“太极推手”,巧妙、圆滑地兵来将挡、水来土堰。即使与他成为朋友,米卢讲话也不是无所保留,特别是在谈到一些问题时,米卢不愿批评任何人。他最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是——“这可是我们私下说的,你要保密!”从这一点上说,我不是个合格的朋友,偶尔我会将他的“私房话”告诉读者,但这只有一个原因——让更多的人了解米卢,了解他的真实想法,了解他对中国足球的改造,了解他在中国经历的一切,而所有这一切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与经验。米卢经常说,他尊重每一个人,他努力做到善待每一个人。他说得非常认真,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处事原则。不过,偶尔在他心情舒畅或极度郁闷的时刻,老米也会用一种沧桑的口吻对我说:“LILY,终有一天我要给你打开我的日记本,让你了解所有的一切!”对面是老米的一阵沉默。我接着道,“你不用给我看什么日记,我只想要你一次发自内心的倾诉,关于过去这一年半。”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美国最没有文化,但美国人最为自己的“文化”自豪。在他们的“文化”中,有一个让全世界的人都怦然心动的“美国梦”——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有可能通过努力成为一个成功者,每一个普通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美国的迷人之处就在于美国已建国200多年,而现在仍然充满机会。 但美国梦虽迷人,中国梦更精彩。“美国梦”现在在中国更广泛、更深刻。一位公司总裁认为,世界上最大规模产生百万富翁、最快速度产生百万富翁、最大机会表达自己理想的地方现在已不是美国,而是中国。20年来,无数创业者的故事已充分印证了这一观点。 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里,信息产业正成为最活跃的一个经济领域。而计算机业则是信息产业中最具传奇色彩、最有活力的部分。与国际日益接轨的中国也不例外。 本刊推出中国计算机业6位创业先锋,不是为其树碑立传,也并非想总结什么成功秘诀。虽然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有许多共同的东西,如出身贫寒能吃苦、坚韧不拔、善于学习和总结等,但“成功需要许多因素,而失败则有一个因素就够了”。所以,如果我们能从这些创业先锋的故事中得到一点启发、一点灵感,产生一点观念的突破,则个人有幸,社会有幸。疲软的中国经济正呼唤一批能打开新天地的创业先锋,“中国梦”正引导产生一批市场经济的当代英雄。(注:计算机业的创业传奇即将集结成《影响中关村的50个人》一书出版。)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最近的俄罗斯扣鞋事件,还是2004年的西班牙烧鞋事件,只不过是中国民企在全球产业链中“民工”身份的凸现。可以预见如果中国民企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民工”身份不改变,类似的事件还会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