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两年,英国青年胡润炮制的“福布斯大陆100首富排行榜”在社会上引起阵阵波澜。由于《福布斯》杂志已在上海建立了办事处,而且决定自己做排行榜(在百富榜外,还要做娱乐明星和体育明星榜),不再由胡润代劳。所以今年,中国将出现不止一个针对富人的排行榜,除“福布斯榜”外,还有“胡润榜”,以及最近《新财富》发布的“大陆400首富排行榜”,等等。这些排行榜像一面面镜子,让富人亮相,让世人惊奇,充满了喜剧的效果。 但是,在数字的符号之外,还有许多  相似文献   

2.
近日《福布斯》和“中国大陆百富榜”相继对中国富人进行排名,然而不少上榜者却都极力否认自己的财富规模。富人忌讳上榜,其中的原因不言自明。同样,东南亚国家,富有阶层也普遍存在有财不外露的心态,他们刻意隐瞒财富,甚至他们当中还有人很后悔自己变得富有。笔者以菲律宾为例来谈谈上述之奇怪现象。  相似文献   

3.
英国青年胡润在中国工作了几年以后,一直困惑于如何成功。有一次在英国度假,他问他父亲这方面有没有什么诀窍,他父亲就反问他:“你给中国带去过什么?”胡润后来回忆说这句问话对他来说有点醍醐灌顶的意思,他明白要成功就是要为尽可能多的人做些什么。循着这一线索,他后来做了一个中国的财富排行榜出来。虽然一开始没有多少人理会这些事,但现在有很多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富人都知道这个刚刚结婚没多久的英国小伙子。每年9月胡润把他的富人排行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11月号“独家策划”了一出重头戏——富人与中国,看了不禁为之一振,记忆中头一回看到如此旗帜鲜明为富人说话的文章。本人是典型的上班一族,而且今后似乎看不到发达的希望,但我仍然要为富人呼喊,为富人正身,因为,我们的社会需要富人。  相似文献   

5.
吴三桂抗清 电视剧《康熙王朝》当中,用了很多的篇幅说了这么一个事件——平定三藩之乱。那么,“三藩”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八年间,一份中国大陆首富排行榜已经五次影响了中国。 2002年,中国富人们的感受格外不同。 年初,朱总理“富豪为何不是纳税大户”的质疑,使富人纳税问题成为焦点。一些上榜富人,如南存辉、尹明善都向媒体公开了个人纳税情况,以示清白。但随着刘晓庆在税收风波中落马,首富们进入多事之秋。 由是,大陆的民营企业家一时似乎都在躲避和抗拒着排行榜。 9月,一个有关全国再就业的中央级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规格之高令人瞩目,失业问题、下岗职工问题再次引起聚焦。此时,主动或被动地显露庞大的个人财富,都不免引人侧目。 于是,排行榜在社会心理的镜像中,增加了曖昧、矛盾的气氛——它折射了中国社会变革与财富分配进入深水区的冲突与矛盾。 但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国不会再进入“财富创造——财富集中——破坏性的财富再分配”这样的历史循环。 在解读一个美国式的富豪排行榜与中国大陆民企发展的关联时,你可以看到对财富的不同理解。但无论如何,公开、透明的财富享有与分配,应是一个社会的方向与理想。 从这个角度来说,虽说中国的富人们现阶段不欢迎排行榜,虽说胡润的排行榜仍有诸多缺憾,但它对于中国,仍有着不可磨灭的价值——因为,它提供了全社会对财富状况的一个认识基点,并将与之有关的一系列思考与争议,推向了敞开,而非封闭。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全球化的企业竞争时代,中国人依旧深深困惑于这样一个事实:为什么中国企业依旧处于历史的困境之中,而无法赢得与这个时代匹配的主流价值?美国《财富》杂志在为纪念其推出“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50周年时,曾经宣称,大企业是人类最伟大的创新之一。《基业长青》的作者柯林斯,更进一步将“现代公司”列为与美国宪法同样伟大的社会发明,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是连接市场机制与民主政治的桥梁”。这显然是现代文明对公司意义精辟的见解。简单地说,公司可以创造属于它们自己的有力世界,  相似文献   

8.
让财富充满阳光的味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很多人的想像不同,在中国做资本家并不完全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他们有很多烦心的事。一本杂志公布的调查显示,那些有资格进入富人行列的民营企业家最大的担忧,是“安全”。甚至有人夸张地说,中国的富人生活在恐惧之中。保  相似文献   

9.
石破 《南风窗》2008,(7):41-43
"富人的提案是否合适,应该由政府判断。但我觉得,富人的钱是下面很多工人辛勤劳动为他挣的,他想得更多的应该是工人。富人当人大代表不是不可以,但不能光为他们自己说话——他们应该已经很满足了。"  相似文献   

10.
“三顾茅庐”是史上最有名的求贤典故之一,但我们大多数人对它的了解都来源于《三国演义》,而《三国演义》只是一部文学小说,不是正史。因此,《三国演义》里的很多故事是靠不住的。就“三顾茅庐”而言,历史上就有“刘备三往卧隆中”和“诸葛亮登门自荐”两种说法,“赤壁之战”的那场火也有“周瑜放火灭曹”和“曹操烧船自退”两种记载。那么,历史上的“三顾茅庐”真像小说中那样是刘备采取主动吗?  相似文献   

11.
话题的由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规定:党员干部和名人、富人凡违法生育的,一律依法严惩。1月27日,广东专家建议使用刑罚处理名人、富人超生问题成为辽宁省决定取消违法超生的名人、富人的社会名誉等举措之后的又一重大新闻,足见名人、富人的"特权超生"问题,这已成为一个不得不受到重视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白手起家     
去年,《福布斯》杂志第400期刊出了一个“最富有的美国人”排行榜,研究一下这个名单,你会发现,所列64名其财产价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个人和家族中,只有9名其财富是以世袭遗产为基础的,许多人都是靠白手起家。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1996,(11)
从去年12月起,我陆陆续续在《南风窗》杂志上发表了几篇关于高考的文章,还在今年高考前为“城市故事”写了一个关于高考的专题,并在电视上主持了一个“’96高考大会战”的节目。事后,许多朋友问我,你怎么对高考话题那么有兴趣?这让我想起当年自己参加高考时惶恐的心情,又想起去年我在普通高校招生现场看到一些考生由于报志愿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1996,(11)
提到富人,人们就会想到挥霍、浪费。“无商不奸”、“无商不毒”、“无商不赌”……似乎为富者就一定不仁。 公众对富人最大的不满集中表现在富人的财产来源及其致富手段的合法性上。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在1994年夏所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被调查者中,认为富人是通过正  相似文献   

15.
黄培源先生是台湾著名的投资理财专家,他的《理财圣经》一书名列1997年台湾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尽管他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言”,但对我们来说仍有相当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每天早晨提前一个小时到公司锻炼身体,已经成了我的生活习惯,之前和很多人一样,虽然知道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公司工会也有很好的健身器材和健身场地,但我就是会给自己找各种的借口偷懒.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翻看《工会博览》杂志时,里面的一些活动报道吸引了我:很多参加工会踏青、体育比赛、健身活动的职工,年纪都比我大,却比我更知道锻炼身体的重要性.看着照片上的他们笑的那么开心,一幅幅照片把人物和大自然融合的那么完美,我就知道那样的笑容不是化妆师化出来的,而是身体健康的人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美.那些老职工平时工作压力也很大,他们都有时间锻炼,我还有什么理由说“没空”而不去健身呢?  相似文献   

17.
凡涉足经济、金融或股币的人士,都熟悉一个权威信息来源《华尔街日报》,尤其知道该报每天发布的道琼斯指数。很多读者可能不了解,《华尔街日报》还发布各国的“经济自由指数”(以下简称《指数》)。这个指数是与美国民间智库“传统基金会”(The Heritage Fundation)联合发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大学排行榜,怎一个乱字了得——看排名,同一所学校在不同榜单"跌宕起伏";看指标,评价角度千奇百怪、数据来源不清不楚;看市场,机构鱼龙混杂、盲目扎堆"打榜".有高校专家证实,大学排行榜的确能满足某些人的私利:大学校长以此论证自己的工作成效;排名上升有利于招生宣传;在国际合作中被当成重要的参考依据.(《人民日报》5月24日) 这些年,高校排行榜过多、过滥问题饱受非议,但各路榜单依然充斥人们的视野.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当前存在10多个机构、30多个不同类型的大学排行榜.不同版本标准各异、互相"掐架",引发不少口水战与笑谈.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7,(2)
与《南风窗》谈心今天把多年珍藏的《南风窗》杂志翻来逐期对照,深感办刊质量在不断提高,值得一贺。位于贵州山区的百里矿山,我们煤矿工人为有这样好的良师益友感到高兴和自豪。特别是1996年《南风窗》第11期首辟独家策划一栏——“富人与中国”,确实使我受到教育和启发。作为一名局机关的普通公务员,我没有大的奉献于社会,只能将家中多年珍藏的书籍捐赠出  相似文献   

20.
“泡沫名人”是喜欢“乱世”的,因为“乱世出英雄”。美国小说《飘》里的主人公说“天下大乱时,是发财的好机会”,香港一位经济学家说“市场经济的精神就是以乱对乱”,这些话都是“泡沫名人”们所喜欢的。要是谁能论证出“市场经济就是泡沫经济、投机经济”的话,“泡沫名人”真恨不得立即为他申请诺贝尔经济学奖。“泡沫名人”是标榜自己很有钱其实却欠了银行很多钱的人。他喜欢说自己有多少亿资产,哪怕早已债主盈门资不抵债了,他仍然可以做到大言不惭,心跳而面不改色。“泡沫名人”是保证只要你把钱交给他就可以高枕无忧获得暴利的人。但实际上,他手里可能连一个像样的项目也没有。“泡沫名人”也钻研“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出名”,因为出了名就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