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风窗》2016,(14)
正尽管枪杀案给美国民众带来的伤痛仍在继续,但是武器市场依然红火。走进美国寻常百姓家,他们都拥有枪支,并以此为豪。欢迎来到武器王国。"在这里,坏人们拥有冲锋枪和自动手枪。所以,善良的群众也应该配备武器。每个美国公民都有自我保卫的权利。武器不是问题,单就武器本身而言不会杀人,而且允许向坏人扣动扳机。"简单几句话,一言以蔽之。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商业区的一个射击俱乐部里,大家直言不讳地支持携带并且使用枪支,正如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规定的那样。  相似文献   

2.
造成12人死亡59人受伤的丹佛影院枪击案刚过两周,8月5日,美国威斯康星州奥克利克锡克教寺庙又发生枪击事件,造成7人死亡,4人受伤,半月全美两度宣布下半旗致哀。枪支泛滥造成的暴力犯罪就像一场无声的战争在美国本土进行,虽从未宣战,却真实而残酷地夺去越来越多人的生命。据2011年1月9日美国《外交政策》披露,美国每年3万多人死于枪支暴力,20万人因枪支暴力受伤。人们因而人心惶惶,更多人选择购买枪支以确保人身安全。目前,美国有2.8亿支枪,32%的家庭拥有枪支。然而,一直在全球范围宣扬自由民主、致力反恐的美国政府却始终未提出任何枪支管制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直是世界上的头号武器销售大国。当今,美国武器贸易额占全球军火贸易总量的43%,加之美国是世界上拥有海外基地、海外驻军和海外预置武器最多的国家,这使得有美国标识的各种武器充斥世界各地。随着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美国武器“海外存在”在全球的布局呈现出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2010,(15)
<正>6月28日,美国最高法院以5比4的投票结果就"芝加哥禁枪令是否违宪"公布裁决,判决书称宪法中有关公民享有持枪自由的条款同样适用于各州和地方法律。这意味着目前美国各州及地方有关枪支管制的法律可能面临挑战。最高法院同时指出,一些长期以来实施的枪支管理法令,如禁止罪犯或精神病患者持有武器,禁止在学校、政府机构等"敏感场所"携带武器等,不应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5.
美国及美洲     
美国武器误差率超过10% 美国国际预测公司3月31日报道,美国军方正在打一场历史上最为“精确”的战争,发射了约8000枚精确制导炸弹和导弹,轰炸伊拉克境内的可疑目标。但这种精确武器却常常偏离目标,人为失误和机械故障的比率达到了10%甚至更高。对于居住在轰炸目标附近的平民来说,这个数字是灾难性的。美国驻卡塔尔中央指挥部的一位发言人指出:“没有哪个武器系统是非常安全的,我们总是有一两枚炸弹偏离目标。” 伊拉克战争开始以来,已经有数十名甚至上百名伊拉克平民因为美军的精确制导武器丧命。这些武器因为机械故障或是人为的失误,击中了平民的房屋、市场,或是城市的街道。一位分析人士指出,有数百枚美军发射的精确制导武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目标。  相似文献   

6.
美国布什政府去年12月公布了《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的国家战略》报告,其中有一些观点是明智的,有一些观点需要小的修正,而另外一些观点则是相当危险和激进的。最重要的是,该战略在核问题上看起来是注定要削弱国际社会在核不扩散方面合作的承诺,而不是增强国际社会在这方面的合作承诺。美国一心要使用武力来对付诸如伊拉克这样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将会激起国际社会的激烈反应。然而,一项能够长期消除核危险的真正有效的战略必须是让世人心服口服的。  相似文献   

7.
中俄武器交易来到十字路口?美国专家展望中俄军售新格局21世纪的亚洲是全球防务市场的增长热区,这已是公认的事实。在亚洲各国武装力量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周边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已拥有或即将拥有进攻性导弹武器。中国的国家安全被笼罩在了弹道导弹和攻陆巡航导弹的阴影之下。中国将如何应对威胁和挑战,如何在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技术扩散的令天保护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8.
毒枭归降     
今年,从世界最大的毒品基地金三角传出一个震惊世人的消息:大毒枭坤沙宣布正式退休,从此不再拿起武器!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使得这个驰骋金三角40余年,拥有2万军力的大毒枭一夜归降?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认为,中国领导人对在拥有和使用弹道导弹上的一般态度与美国及西方领导人有很大区别。对于中国而言,弹道导弹不仅仅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在更大程度上是WMD和常规弹头的高效运载系统。在某些情况下,中国将弹道导弹视为比性能更先进且效能更高的运载系统(如作战飞机或甚至射程很远的火炮)的相对低成本替代品。因此,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弹道导弹可以作为常规战争的武器系统,或者作为常规和WMD威慑武器的运载系统,具体情况将视导弹射程及弹头体积和型号等因素而确定。 中国规模相对较小的远程导弹作战力量主要是作为中国核武器的运  相似文献   

10.
现代美国少年司法体系是建立在其少年保护理论之上的。保护者理论和人格权理论是其中最为重要却又互相冲突的两个理论:保护者理论赋予少年获得家长保护的权利,而人格权理论则赋予少年有成为独立个体的权利。理解这些权利的理论来源对于理解美国少年权利保护体系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于构建我国少年权利保护体系也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美国单方面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已近周年。然而包括美、英在内的国际社会围绕伊战的争论却始终没有停止过。一年过去了,尽管美军抓获了萨达姆,扑克牌上的通缉名单也所剩无几,但美国迄今未找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与“基地”组织有联系的有力证据,使其对伊实施“先发制人”打击的合法性遭到了广泛的质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这场战争却有了更深的认识。美国“倒萨”的目的,并非仅是为了反恐,更  相似文献   

12.
美国作为世界航天第一大国,近年来虽然表面宣称反对反卫星武器试验和太空军备竞赛,但自己却一直致力于空间对抗装备的研制。空间对抗有防御性空间对抗和进攻性空间对抗两种模式,从目前美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来看,重点是提高空间态势感知能力和开发反卫星武器,以保持美国在大气层外的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3.
“大中东”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中东”一词的出现反映了本地区地缘政治的变化,美国认为它在本地区拥有重大的战略利益。为了确保这些利益不受威胁,美国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除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铲除恐怖势力等方面继续采取“治标”的措施之外,还致力于在本地区推行民主化改革。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继续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14.
一名叫艾思柏的电脑程序设计师走在纽约时代广场上,其时一群持枪歹徒正与追捕的警察开枪对抗,一颗流弹飞过来,不偏不倚击中他的胸部,艾思柏成为美国枪支泛滥下另一个不幸的牺牲者。令人喟叹的是,艾思柏几天前还在同几名从未谋面的朋友谈论过枪支管制的议题,他们是通过一台个人电脑、一个数据机、一条电话线来进行讨论的。艾思柏通过这种电脑通讯的方式神交了许多忠实的朋友,他们为了帮助没有人寿保险的艾思柏,决定在电脑网络  相似文献   

15.
战略-政治地缘利益的接近能够使中国和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合作达到新的水平。随着新一轮的中俄武器技术合作的展开将使中国拥有更加强有力的战略战术武器,从而在一定条件上使中国逐渐地成为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强国。  相似文献   

16.
在航空百年历史上,被人们所铭记的飞行器有很多很多,但作为一种运输机被载入航空史册甚至改变了历史的却是凤毛麟角。它被艾森豪威尔誉为帮助美国取得二战胜利的四种武器之一(另外三种是巴祖卡火箭筒、吉普车和原子弹)。它就是C-47运输机。  相似文献   

17.
欧盟对华武器解禁发出"积极信号"2004年11月22日,欧盟轮值主席国荷兰外交大臣贝尔纳德·博特表示,欧盟已发出解除对华武器出口禁令的"积极信号"。在解除对华武器出口禁令问题上,欧盟成员国一直存有分歧。法国和德国积极主张并推动尽快解除禁令,但一些成员国持反对立场,其深层次原因是美国对一些成员国施加压力。2004年10月,有美国官员威胁说,若欧盟解除对华武器出口禁令,美国将撤销与欧盟之间的军事交流。美国对欧盟一些成员国,尤其是新入盟成员国的影响力不容低估。按欧盟现行章程,任何一个成员的一票反对,就可以让解除对华武器出口禁令化为空谈。据欧盟外交官员透露,欧盟成员国正在现有的《武器出口行为准则》基础上,积极就制定对每个成员都有约束力的对外武器出口行为准则进行协商,以保  相似文献   

18.
在2003年美伊战争中,美军的大型航空母舰担当重任.但就在2002年,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执意要裁减美军现在拥有的12艘大型航母.美国一些海军高官认为,这类"老式"武器易受到攻击,已经过时了,这在美国海军内部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9.
论点摘编     
正在消失的伊拉克战争 托马斯·鲍尔斯(Thomas Powers)认为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历史上对秘密情报信息进行误读的一个最清晰的事例。由此,他提出疑问:极度的误解是否是一种“错误”?围绕关于伊拉克的秘密情报信息,即继续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计划这个中心问题,鲍尔斯列举了布什总统、国防部长鲍威尔的一系列讲话以及中央情报局伊拉克调查小组的领导人戴维·凯的报告。前者断言有大量确凿的情报证明伊拉克仍然在继续从事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  相似文献   

20.
<正>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造成近三千人死亡的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随后,美国立刻开始采取了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持续的反恐战略,实施各种切实的反恐措施,全力避免恐怖事件再次发生,维护美国的安全。13年来,美国的反恐战略取得了成就,作为一个相对开放、几乎人人持有枪支的大国,"9·11"以来的十几年,美国没有出现过一次造成超过十人死亡的重大恐怖事件,美国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