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观园报》每况愈下,一年不如一年了。 《大观园报》征订会议,年年都要开,年年都要为此下发红头文件,但是《大观园报》的订量却在年年下降。从最红火的两万份,下降到了500份。内行的人一听就知道,《大观园报》遇到了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2.
冬季的颜色     
蔡俊楠 《工会博览》2023,(36):46-47
<正>眼看着叶子枯了,叶子黄了,然后一阵又一阵凛冽的冬风吹过,路旁的树枝又变成光秃秃的模样。同样的早晚奔波,同样重复的日常生活,明明是同样的人在同样的地点每天做着一样的事情,但是冬天就会让人觉得更寂静萧瑟,冷漠孤独。仿佛四季每个季节都是有自己性格特征一般,冬天的性格就是安静沉默。  相似文献   

3.
侯国平 《法制博览》2009,(24):27-27
大观园里有民主么? 这话不好说,如果这是一张问卷,调查的对象又是大观园里的老爷、太太、少爷、小姐,甚至包括赖二、来升、林之孝这一班有头有脸的白领,那么问题的答案就不言而喻了。答案只有一个字:有。  相似文献   

4.
正初读《红楼梦》我12岁,那是一个寒假,在朋友那里找到的这本书,是个白话版。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躲在棉被里用手电筒照着看,从此它成了我的精神小屋,为我开启了一段特别的记忆。每天感受着大观园里的勃勃生机,感受着人物口中道出的经典诗句,甚至我会妒忌他们在大观园里五彩缤纷的生活,梦想着自己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怀揣这样的憧憬,我度过了躁动的青春时期。  相似文献   

5.
10月26日,北京大观园内文化味十足,喜迎十八大系列书画作品展在此开幕.自1984年建园以来,大观园凭借其清新的文化魅力和深远的社会价值日益得到社会广泛公认,不仅被称为"潜在的文化遗产"、"百年后的真文物",更被打造为京城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  相似文献   

6.
那只手     
包光潜 《工会博览》2008,(12):46-46
一百四十个小时过去了,那只手还在我的眼前晃动。 从地震的第一时间(当时我正在网上同一位朋友交流,他说电脑在晃动)起,我就一直关注着四川灾区,没日没夜地翻看各大网络和央视“抗震救灾,众志成城”节目,被揪心的疼痛一阵又一阵地折磨着。  相似文献   

7.
那只手     
一百四十个小时过去了,那只手还在我的眼前晃动。从地震的第一时间(当时我正在网上同一位朋友交流,他说电脑在晃动)起,我就一直关注着四川灾区,没日没夜地翻看各大网络和央视抗震救灾,众志成城节目,被揪心的疼痛一阵又一阵地折磨着。面对灾难,我潸然泪下,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往灾区。  相似文献   

8.
南方朔 《南风窗》2012,(22):95-95
借着打击中国的科技企业来削弱中国的经济实力,已成了美国"整中国"的主战场。对于美国的这一波经济攻势,中国已必须有自己的对策!近年来,有两个关键词非常流行:一个是归咎(blame),另一个是围殴(bash)。这两个词已成了美国国际关系的主轴。只要美国一感觉到受了某国的挑战,它的媒体知识界就会自动或被组织地动员起来,最先是一阵指责归咎,然后是一阵围殴,等到整个气氛形成,它的政府就会通过国安体  相似文献   

9.
正在大观园南门见到周维龙的时候,他还在工作岗位上忙碌。他对我说,他们每隔30分钟进行一次轮岗。到采访结束,他大概进行了3次轮岗,可以说整个采访过程都是在周维龙的工作岗位上进行的。在这期间,很多老人像朋友一样走过来和他交谈,也有并非游客的行人在路过南门门前时上前向周维龙询问着什么。周维龙说:"如果不是节假日,来大观园游玩的都是住在周围的大爷大妈,这是他们打发时光的一个主要去处儿。很多人  相似文献   

10.
何东平 《南风窗》2008,(16):90-91
一个成人世界的政治游戏,在八九岁孩子的世界里是什么样子?事实上,从这个想法实施的那一刻,"孩子与民主"就变成了一个伪命题,家长介入竞争后,孩子即时变成表演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那场秋雨     
周全满 《工会博览》2012,(35):61-61
记忆中的那场雨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落下了.虽刚过中午,天却很快地暗下去,暗下去,直至等到了那场期待已久的秋雨. 这是典型的秋雨,是"一层秋雨一层凉"的那种.这如诗如画的雨啊,像是在为今年的春夏做出一个总结,又像是为这硕果累累的秋做一个安慰.她顾自下着,看不出一点忧郁和寒冷,她下的是一种心情.  相似文献   

12.
政治胭脂     
陈萍 《法制博览》2010,(11):35-35
谁是中国古代最关的女人?约定俗成的答案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赫赫有名的四大美女。可是,上下五千年,漫漫历史长河,难道美人如此稀缺?当然不是。那么在姹紫嫣红的女人大观园里,为何被推到顶尖地位的,就这四位呢?是她们真就绝对美貌无瑕、艳压群芳?答案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3.
我的好奇心历来就强,就是到外地出差或旅游,也是“恶习难改”。去年3月到古都北京出差,就好象刘姥姥初进大观园,东摸摸,西瞧瞧,眼睛几乎没有眨过一下。经过近一月的揣摸观察,居然也发现了一些京粤两地人、文、经济等方面的有趣差异。下面不妨撷取一二而“弹”之。说货声,话风情,各显千秋无负胜早听说旧时北京人的“货声”,很独特,很风趣。如当年一个叫大兵黄的人在北京天桥卖药糖是以谩骂  相似文献   

14.
燕树森 1950年11月出生,政工师,毕业于北京电大。1973年开始从事工会工作,现任北京大观园管理委员会工会主席,1992年加入北京市摄影家协会,2000年加入北京市博物馆学会。  相似文献   

15.
梁小英 《工会博览》2023,(10):25-26
<正>真快,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以十年为刻度来丈量逢山开路编织经纬的历程。十年前,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几个新学员坐在项目部迎新车辆上,绕着十八道弯的盘山公路走了一程又一程,奔赴了职业生涯第一站——宜万27标项目部。记忆中,那一年雨水特别多,报到的第二天,驻地气象站就发来紧急传真,建议位于山脚的第三工程队全体转移。  相似文献   

16.
贾平凹 《法制博览》2011,(10):44-45
小时候,我对母亲的印象是白天去生产队出工,夜里总是洗萝卜、切红薯片、或者纺线、纳鞋底、在门上拉了麻丝合绳子。母亲不会做大菜,一年一次的蒸大菜,都是父亲亲自操作的,但母亲的面条擀得最好,全村出了名。家里一来客,父亲说:吃面吧。随后,厨房一阵案板响,一阵风箱声,母亲很快就端上几碗热腾腾的面条来。  相似文献   

17.
鄙人拙作《红楼梦》问世几百年来,褒贬不一。前不久见贵报刊发《大观园声明:“黛玉裸死”千古疑案》一文,也想就此再说几句。  相似文献   

18.
正寒冷的冬夜,我彻夜难眠。不为别的,就为几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深深打动着,温暖我心房的同时,他们就像那善良的一束光,点亮另一束光;就像那冬天里梅花傲雪,给人一种期望,给人一种幸福的体验。窗外的雨不停地下着,我的笔端不停。多么感人至深的故事,多么令人难忘的回忆。忙碌在这四季交替的岁月,打拼着艰难坎坷的生活,欣赏着美丽的大自然。他们有的活成一束光,有的逆境中不忘善良,有的成为弃婴守护天使,有的让善良爱着这世界。  相似文献   

19.
顺治六年年底,多尔衮成为“皇父摄政王”刚满一年,他的王妃就去世了。一个月后,顺治七年正月,多尔衮纳娶了肃亲王豪格的夫人。当时,豪格死去不到两年。多尔衮死后,在汉族士大夫——甚至今天文人的笔下掀起了一阵喧嚣。  相似文献   

20.
陈统奎 《南风窗》2011,(10):26-27
把共赢和包容性发展结合起来,就变成一个"立体式共赢",不仅国与国之间实现共赢,而且每个国家之间不同群体、不同利益之间实现共赢。这就使共赢理念进一步扩大了,对于共同富裕、和谐发展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