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在是横的吃掉直的!”还在星航机上,一位同机的华人乘客就颇有愤慨地这样告诉我。可能他觉察我的茫然的神态,便歉然作了解释:“你知道的,英文是横写的,华文是直写的嘛,现在新加坡以英文为第一种语文,华文都快绝种了!”“不是说新加坡尊重华人的民族感情,积极推行华语吗?”我记起曾经在报纸上读到一则报道新加坡推行“华语运动”的消息。“那是一箭双雕!新加坡华人都讲华语,但不懂华文,这不是就丢了方言,丢了同故乡的纽带;同时,这华语没有了华文的基础,岂不就成了一种‘巴杀’语言了。”我没有再要这位同机乘客作解释,便知道他的意思:这么一来,华语就成了一种肉菜市场上的交际工具,一种可以不要文法,不要词藻的低级语言了。这场飞机上的谈话,对我这个曾经于殖民统治时期在华校教过语文,在华文报纸上发表过文章的“老  相似文献   

2.
目前,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在全省推广普通话的决定。笔者不久前赴新加坡探亲期间了解到该国近年来在华族中推广华语(普通话)的一些成功经验,也许可供我们作为借鉴。总理言教身行新加坡是由华、巫、印等多元化种族组成的国家,因此,政府实行双语政策,以英语为各族的共同语言,同时允许各族保持各自的母语。新加坡的华族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但华族中的方言有十几种之多。为了使华族有一种统一的语言,从1979年开始,由李光耀总理亲自倡导,在华族中提出“华人,华语”的口号,开展“推广华语运动”。号召新加坡的华人讲华语(普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新加坡是个“花园国家”,因为环境优美,每年的外来游客几乎与本地人口一样多;又有人说新加坡是一间展览馆,在那儿各族人民和平相处,在绝无资源的情况下,共同建设了一个小型的现代化国家;还有说新加坡是崇尚儒家文化、勤劳智慧的华人在“欧风美雨”的沐浴下创建出来的国家……可是,大家可别忘记了新加坡与跨国公司的隔世情缘。早在1819年,当英国东鳊公司的代理人莱佛士爵士登上这个岛的时候,新加坡还是一个荒凉的小渔村,大约住着120个马来族渔夫和30个华人。莱佛士在当年6月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在此地建立一个自由港,终将会威胁到荷兰的垄断局面,我们的目标不在拥  相似文献   

4.
在新加坡,人们虽然对政府也有不满意的地方,但从未听到有人议论政府官员有贪污腐化行为,这是新加坡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地方。他们把新加坡政府的廉政.归功于被称为“现代新加坡之父”的前总理李光耀。早在五六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独立之初,政府官员道德沦丧,贪污腐化,被某些西方国家称为“东南亚之癌”。新加坡独立后的第一位总理李光耀,立志要在新加坡根治这种不治之症。李光耀多次声明:我是政府总理,我可以造就出多个百万富翁、亿万富翁,但我自己绝不能成为富翁。  相似文献   

5.
种族和谐的新加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南亚是世界上极为复杂、多样的地区之一.在这个广阔的地区,除了地理构造的差异外,还表现为人种、民族、语言、宗教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因此,东南亚国家大多面临着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即消除种族和宗教的矛盾,达到种族和宗教的和谐.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国家--新加坡可以说是东南亚国家中成功解决这一问题的典范.从人种上来看,新加坡国内有黄、棕、黑、白各色人种.新加坡总面积682.7平方公里(新加坡年鉴2001年),人口为326.32万(截至2000年6月),其中华人占76.8%,马来人占13.9%,印度人占7.9%,其他的占1.4%.此外还有欧洲人、日本人、阿拉伯人、犹太人、菲律宾人、泰国人以及缅甸人.语言有华语、闽粤方言、马来语、泰米尔语和英语.宗教有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锡克教以及民间流传的一些宗教.大体上来讲,华人信仰佛教,马来人信仰伊斯兰教,印度人信仰印度教.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1997,(5)
天生的华商网络李政道已在美国生活了半个世纪,但生活方式仍然很“中国”。每逢春节,先是合家吃年夜饭,然后给孙辈们派发压岁钱。他说春节就是团结,是乡情和亲情。岁月沧桑,经过一代人或几代人的磨合,海外华人已融入了当地社会,然而作为“华人”的那份特殊的感觉,依然没有改变。他们的心中,深烙着亲缘、地缘和业缘的印痕。联合国1992年海牙研讨会文件指出,“位于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香港的华人提供了天生的网络优势”,他们借助  相似文献   

7.
王江雨 《南风窗》2013,(13):95-95
新加坡的法律制度虽然暗合了法家的不少主张,但法家并不是新加坡法治的思想源头。说实话,几乎完全由英文教育的精英所统治的新加坡,恐怕在成为法治国家以后也不会有什么人懂得或有兴趣去了解何为"法家思想"。新加坡作为一个华人社会不同于传统中国社会(如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最大特征是它的法治,这一点新加坡自身深以为傲,也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李光耀曾经指出,新加坡成功的关键是法治(rule of law),以法律在今日新加坡社会至高无上的地位来看,可以说这一点并非虚言。  相似文献   

8.
重读新加坡     
策划人语在当今世界上,新加坡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家不吝给予好评的国家之一。“狮城”新加坡以其高度的经济发展水平、廉洁高效的政府和优美整洁的环境,赢得了世界的普遍赞誉。新加坡的治国经验特别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政府所重视,这个国家经济繁荣、法制有序、社会稳定,同时又能成功地长期保持一党执政的局面。这个华人占总人口3/4的岛国的领导人时不时提及的东亚价值观和儒家文化,无疑令它的亚洲邻居中国倍感亲近。1990年后,中国的“新加坡热”迅速升温。该国的《联合早报》这时已获准成为唯一一份能够在中国公开发行的外国华文报,成为中国人…  相似文献   

9.
在新加坡的日子里,感触最深的便是新加坡是一个执法严厉、铁面无情的国度。政府管得宽,大到政治经济小到吃香口胶上厕所冲不冲水等,都在政府的法令之中有所规定。而执法,更是毫不留情,从罚款、坐牢、鞭刑、到极刑,应有尽有。据了解,在新加坡犯私带武器、贩毒等重罪,一般都要判极刑。而抢劫、强奸等罪犯,不但要坐牢,而且要受鞭刑。甚至行乞也会被罚款或监禁。刚去的时候,我对新加坡至今仍保留鞭刑感到很不理解,于是去询问有关人土。他风趣地说:“不错,鞭刑是封建时代的东西,但只要对维护国家利益有效,不管什么时代的东西,我们都要照用。”据了解,新加坡也有一些大罪不犯小错不断的人,对罚款无所谓,把进监狱看成“找碗饭吃”,可鞭刑这一着威力甚大,令他们“谈鞭色变”,不敢干坏事了。  相似文献   

10.
开国之父李光耀的逝世,标志着新加坡一个时代的结束,他带领着新加坡独立,并且走向繁荣,创造了新加坡模式.他35岁出任总理,87岁宣布退休,奉行铁腕政策、集权治国,他曾说:“管治新加坡的人必须强硬如铁,否则只好放弃,这不是玩纸牌游戏,是关乎你我的生死存亡,我用一生去建立这个国家,只要我一日在位,就无人能够摧毁它.”他执政期间,新加坡从一个禀赋匮乏、国民素质低下、社会动荡不安的小岛跃升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一路走来,新加坡各个方面都留下了李光耀思想和政策的烙印,时至今日依然深深影响着一代代国民. 建立新加坡的严刑峻法 新加坡地小人少,在短短十几年内,从一个又脏又乱的烂摊子变成一个社会、政治稳定,犯罪率极低的国家,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当有人问李光耀产生奇迹的原因时,他自豪地说:“新加坡的今天是多年法治的结果.没有铁的社会法纪,也就不会有今日的新加坡.” 英殖民当局给人民行动党和李光耀留下的新加坡混乱不堪,不仅国小民寡、资源贫乏、工业凋敝、失业严重,而且谋杀、抢劫、勒索、纵火、吸毒、贩卖妇女等恶性事件层出不穷,搅得人心惶惶,社会不得安宁.面对这种情况,律师出身的李光耀当机立断,决心用法律的铁腕来治理新加坡.  相似文献   

11.
我清楚地记得那一个夜晚,深夜11点,我拖着疲惫的身体收工。回家路上要开半小时车,我习惯性地打开收音机,电波里传来标准的广东电台播音。1分钟之后我才反应过来,以为是一个幻觉,接着便惊叫一声。来到新西兰已近半年,这才知道有个华语广播电台。自此,我成了华语电台的听众。并非它有什么精彩节目编排,除了新闻报道外,其节目内容实不敢恭维。即便是新闻也不过是本地中文报刊的“文摘”版。每到时候我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打开收音机,究其因由或许为的就是听听自己熟悉的汉语言。想不到后来我居然加入了此中行列。  相似文献   

12.
狮城琐事     
走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迎面而来的大多是华人的面孔,以至有时让我常常忘记身在异国。当我操着英文跟同事谈工作,或者和出租汽车司机用中文聊天的时候,彼此口音的差异却总是不断提醒自己与当地人的区别。带着这样一种距离感,我在这个岛国一天天认真又疏离地生活着,对于新加坡的感受早已洗去了初来乍到时的新鲜与好奇,而积累下一些思考的片断。第二职业与居安思危前不久,我发现自己教授的一个华文师资培训班中,有好几名学员都正在从事其它行业的工作,而且干得还不错。我问他们,为什么还要在下班以后来上华文教育课程,他们说这是为了给自己留一…  相似文献   

13.
据报载,目前北京等地的一些酒店饭馆提倡顾客“吃不了兜着走”的做法。这对那种吃不了白糟踏,讲排场摆阔气的不良风气,无疑是一种冲击。然而,笔者不久前偕太太赴新加坡探亲旅游期间,却发现新加坡的一些酒店实行一种更为文明的规定,即“吃不了加倍收钱”(实际上是对浪费者的一种罚款)。有一次,亲戚陪我们到新加坡的名酒店“北京楼”去吃自助火锅,每位定价28元新加坡币。涮火锅的食物丰富多彩,应有尽有,任由顾客自选自取。但在开膳前,亲戚却  相似文献   

14.
岛国新加坡,报业市场有限,但却曾有数家报社激烈竞争。《联合早报》的前身是《南洋商报》和《星洲日报》。1983年,这两家报纸合并,共同出版了《南洋ˇ星洲联合早报》,简称《联合早报》,目前主导着新加坡华文报市场,并在华人世界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它的出版方新加坡报业控股公司是新加坡规模最大的媒体出版与印刷机构,于1984年在新加坡股票交易所主板上市,是新加坡规模最大的多元化信息服务媒体机构,位列新加坡股票交易所10大上市公司之一,市值73亿新元。本刊记者日前专访了《联合早报》总编辑林任君先生。只要消息是确实的,我们肯定会报道《…  相似文献   

15.
感受新加坡     
最近,我去新加坡呆了一个月,所见所闻感受颇多.这个国家虽小,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但是该国人民和睦相处,市政管理井井有条,公德意识深入民心,华人传统浓郁热烈,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王江雨 《南风窗》2013,(6):94-94
从根本上讲,所谓的"新加坡模式",有一点一开始就不易学,或者学不来,即新加坡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专制国家,而是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议会民主国家。面积不足700多平方公里,人口仅500万人的小岛国新加坡,在中国多年成为官商学各界甚至是普通老百姓的关注对象,也颇具传奇色彩。究其原因,无非两个核心因素吸引国人:一是它是经济成功的华人国家,二是它的威权发展模式。中国官员学习新加坡的热情之  相似文献   

17.
1993年9月至94年3月,我与邱恩田老师同赴香港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学术研修。除专题的研究与收集资料外,我对香港的学术界,特别与我们本行有关的学术圈亦饶有兴趣。现就一已所知,贡献大家,聊作参考。 香港是国际性大都会,面积千余平方公里,人口600万,98%为中国人。目前其金融地位居全球第四,港口吞吐量居亚洲第一,人均GNP已达18000美元,是全球华人地区或国家中最高者。香港在亚洲“四小龙”中成就举世瞩目,有所谓“香港现象”或“香港奇迹”之称。香港的繁荣是与其重视教育、繁荣学术分不开的。香港的朋友们常对我这么说。  相似文献   

18.
懂得 《法制博览》2008,(22):11-11
我不大看国产电视剧,因为我性子急。那种滴里搭拉抬不动步子的絮叨,真是浪费我十分有限的耐心。但那些夹带着“女人”的剧目,即使在换频道的间隙,还是像子弹一样嗖嗖地射向我的眼睛:《女人一辈子》《女人花》《关中女人》《当家的女人》《女人不再沉默》《女人不哭》  相似文献   

19.
常听人说:搞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如果不去新加坡看一看,总是令人遗憾。今年2月,我随一个考察团去新加坡考察了一周,果真大开眼界。新加坡是一个热带城市,离赤道只有100多公里,可是身历其间并不感到炎热难熬,反而觉得心旷神怡,因为这是一个见缝插“绿”的  相似文献   

20.
李大维闯店     
有一天,穿着一身便服的李大维在友谊商店门前被守门的服务员拦住了。“为啥不让我进去?”李大维莫名其妙。“因为这里只让外宾进出。”服务员平静地回答说。“什么?!”李大维一下子被激怒了。“这不是象解放前一样吗?”他大概是指旧中国租界内的“华人与狗不准内进”之类吧。对不起,甭管你怎么说,反正不能进。”服务员礼貌地坚持“原则”。“这是规定吗?上级有这样的规定吗?请你们总经理出来,我要问问他!”李大维语气强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