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1月12日举行的台湾第七届“立委”选举,是“立法院”席次由225席减半为113席后的第一次,是实施“单一选区”的第一次,同时也是“两票制”实施的第一次。新的选举制度是台湾“立法院”50年来最大的变革,这一新的选举制度的实施,不仅对台湾现有的政党政治、政治生态与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而且对台湾地方政治生态也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这个多事之秋,李敖大陆之行风波未息,岛内政治又起波澜。9月26日,台湾“立法院”朝野协商破裂,泛蓝阵营将挟人数优势,誓言要在“立法院”通过泛蓝版本的“海峡两岸和平促进法”草案。而民进党、台联党则全力阻挡,押后“和促法”的议决,双方气氛紧张程序,且都已发出甲级动员令备战。民进党与台联的“立委”在“立法院”展开了肢体动作,分三批人马霸占主席台、发言台与议场中央,与泛蓝阵营的“立委”展开了好几轮规模不一的肢体拉扯,并互控对方打人,场面火爆混乱。由于绿营“立委”持续在议场静坐抗议,“院  相似文献   

3.
马英九上台后根据台湾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局势的变化,一改陈水扁时期以分裂国家为目的的攻击性“烽火外交”、“金援外交”政策,提出两岸“外交休兵”,实施“活路外交”新策略,重建了台美互信,稳定了与“邦交国”的关系,前“副总统”连战参加了APEC会议以及台湾60年来首次成为WHA观察员等等利好因素均显示出马“活路外交”策略实施以来的“成果”,但“活路外交”本身的问题和隐忧仍然存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马英九当局“活路外交”的理念与内容、目标与实质.直面“活路外交”未来发展中的障碍,预测“活路外交”策略的今后走向。  相似文献   

4.
国民党败退台湾至今,台湾当局的“外交”政策,几经嬗变。近几年台湾当局把现阶段台湾的“外交”政策美其名曰“务实外交”。“务实外交”就是台湾当局为了强化台湾的“政治实体”地位,以最终达到“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目的,在发展对外经贸文化关系中,同各国建...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与实践论台湾“公民投票法”活动刘佳雁近年来,“台独”势力继大肆炒作“公民投票”的同时,又推动所谓“公民投票法”的立法活动。1991年,前民进党“立委”、“公民投票促进会”会长蔡同荣于“立法院”提出第一个“公民投票法草案”后,岛内各派政治势力包括...  相似文献   

6.
谈“作秀”     
谈“作秀”台湾一名过去以歌唱走红的立委,曾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在“立法院”众目睽睽之下,演出鲜血淋漓的“割腕秀”;无独有偶,同样的戏码,日前也在国民大会出现,从电视上看到那“壮士断腕”的一幕,一般人直觉的反应是:唉!又在“作秀”了。“作秀”一词,系英...  相似文献   

7.
李登辉“务实外交”综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登辉在主政台湾十二年期间所推行的“务实外交”,竭力利用了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及岛内政治经济情势的急剧变迁,把确立“主权国家”地位视作台湾“生存发展的重要目标”,竭力通过扩大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图谋使台湾问题“国际化”,两岸在国际上的斗争因此进入了统一与分裂的尖锐复杂的斗争阶段。本文拟从“务实外交”的阶段划分、特点、政策矛盾等方面进行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8.
论台湾推行“务实外交”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冲击萧敬,张黎宏一、前言自李登辉在台湾执政以来,台湾当局的对内、对外和大陆政策在不断变化调整之中。就其对外政策而言,一反过去的“汉贼不两立”和很少“主动出击”的传统,以一种名为“务实外交”的政策逐渐取代了蒋氏父子...  相似文献   

9.
在中美大国竞争态势下,日台关系呈现出新特征和新变化。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日台之间正借助所谓“政党外交”、“地方外交”和“智库外交”,形成三位一体的对台交往新模式,与台湾进行所谓“准官方交往”;二、美日同盟逐步将台湾问题纳入战略规划,实现美日台安保一体化联动;三、美台借助日本作为第三方或中介进行交往,达到双方实质性“官方交往”的目的。对于日台关系新动向的历史脉络、现实表现和未来走向,需要持续关注并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0.
关于台湾“参与联合国”问题的重点剖析李义虎一、背景和问题1992年,台湾当局把重返关贸总协定放在对外关系的重要位置,1993年则以“参与联合国”作为其“外交”的首要目标。这两大举措标志着台当局的“弹性外交”已超越“金钱外交”的运作阶段,而进入了一个新...  相似文献   

11.
台湾2012年“大选”过程中,国、民两大党选情胶着,双方始终难以拉开明显差距,因此当宋楚瑜及亲民党宣布参选后,一度被视为可能影响选举结果的关键少数,并再次引发对于台湾第三势力问题的关注。这是继2008年第七届“立委”选举前,一批国、民两大党之外的政治人物推动建立“跳脱蓝绿的第三势力”之后,第三势力在岛内的又一轮兴起。面对第三势力这些年来为岛内政坛增添的变数以及它自身的起伏,学界似有必要透过台面上喧嚣复杂的表象,探究台湾第三势力一词的概念体系及其主要特征、生存空间等,本文拟就台湾第三势力这些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从国际法论台湾“参与”联合国的非法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国际法论台湾“参与”联合国的非法性刘文宗台湾当局为了实现其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图谋,挖空心思,竭力推行所谓“弹性务实外交”,把“参与联合国”作为其重要战略目标,企图通过这一活动,向全世界表明台湾已实际上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从而将中国...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亚太地区国际关系进入了重新组合与调整的新时期,中日关系以及这一大框架之下的日台关系也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日本国内右翼亲台势力,基于联合美国、牵制中国的战略构想,积极发展与台湾的“实质性”关系。台湾当局则竭力拓展“外交空间”,开展“务实外交”,试图借助外力,抗拒统一。  相似文献   

14.
党朝胜 《台湾研究》2005,(1):3-7,64
2004年,台湾政局紧紧围绕蓝绿两大阵营对岛内执政权和政局主导权的争夺展开,跌宕起伏,诡谲多变。3月份,陈水扁靠不正当手段取得连任,民进党政权得以延续,蓝绿矛盾更加激化;年底,泛绿在“立委”选举中受挫,“全面执政”计划落空,不得不继续面对“立法院”“朝小野大”局面。“急独”气焰日益嚣张,并在不少领域取得突破,但却在“公投”等问题上碰壁。  相似文献   

15.
刘佳雁  张华 《台湾研究》2009,(2):27-31,41
“侨务”政策是台湾当局拓展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党败退台湾以来的数十年间.台湾当局的“侨务”政策经历了一个从最初的巩固与海外侨社的传统关系,争取侨心认同。积极服务于国民党对台湾的统治,逐步转向以“侨务”推动“外交”、以文化维系侨心的过程。2000年3月台湾实现首次政党轮替,民进党上台,台湾当局推展“侨务”政策的政治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1999年12月11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会主办的第七届“首都高校研究生国际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与国防大学六所高校的研究生就“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美关系”这一主题,针对“美国的全球战略与中美关系”、“中国的外交战略与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中国加入WTO与中美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7.
台湾第六届“立委”选举对今后—段时期的政局走向和两岸关系产生什么影响,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从总体上看,虽然泛蓝军获得“出乎意料的成功”,但没有立即转化为提升整体实力的动力;虽然陈水扁当局没有获得“立法权”,但没有改变泛绿军的上升趋势;虽然泛绿军进入“后陈水扁时期”不可避免出现“权力卡位战”,但是民进党当局推行“绿色恐怖”和准备“长期执政”的步伐不会放慢;  相似文献   

18.
关于2008年1月12日台湾地区第七届“立法委员”选举,大量选情分析集中于讨论国民党大赢与民进党大输格局的形成。本文结合选举分析和选后在台湾社会调研的材料,关注本届选举出现的新现象——国民党、民进党的政党得票率与“立委”当选席次比例之间同时存在大幅差距。本届选举的统计数据显示了这种比例上的差距:国民党当选席次比例(81席,占总席次71.69%)远高于其政党得票率(51.23%),  相似文献   

19.
《国际政治研究》2005,(2):149-150
1月 8日 ,为纪念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重要讲话发表 10周年 ,探讨台湾“立委”选举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 ,从学术层面寻求解决台湾问题之道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太平洋学报》 ,联袂邀请海内外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 ,在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新落成的大楼里 ,举行了一场富有学术成果的研讨会。全国核心期刊《太平洋学报》将在今年 2月份出专集刊登这次研讨会的成果。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前军事科学院政委张序三中将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常务副院长潘国华教授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贾庆国教授 ,《太平洋学…  相似文献   

20.
2001年台湾政局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郁 《台湾研究》2002,(1):20-25
2001年是台湾政局持续动荡、两岸政治僵局依旧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岛内朝野之间争夺政局主控权的斗争十分尖锐,逐渐形成了泛蓝与泛绿两大阵营对垒的局面;各主要政党围绕“立委”及县市长选举展开了激烈的角逐。选举结果,国民党丧失了第一大党的地位,民进党成为“立法院”最大党,形成了“二大一中一小”的政党新格局。在李登辉的支持下,陈水扁逐步走出“朝小野大”执政困境,对政局的主控能力得到了加强。展望2002年,民进党当局将正式开始全面执政。但是,在“立法院”内朝野间的斗争与较量仍将十分激烈,被视为2004年“总统”选举前哨战的北高两市长选举,将成为今年各主要政党全力争夺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