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老人象是打了一个盹,一睁开眼,竟惊诧莫名地发现:在神州大地上出现了一些奇怪的“死亡”现象。一座座豪华的“冥府”吞噬着秀丽的绿水青山。一支支披麻戴孝的队伍拥着棺材扬幡招魂;一桌桌丰盛的“死人宴”洗劫了许多活人的钱囊。更有那摇唇鼓舌的巫婆、呼风唤雨的神汉、煞有介事的风水先生……难怪有识之士忧上心头连声疾呼: 我们面临的不仅是经济、科技的挑战,也面临着死者的挑战,一场不可等闲视之的“死亡之战”! 葬礼变奏曲——迷信专业户——“冥国粮食局” 24辆摩托车一字形地蠕动在西安市郊的一条新街  相似文献   

2.
通观古往今来有关遗诏的种种事情,可以用一句活来加以总结:所谓的遗诏问题,都是活人借死人的口说话,体现的都是活人的利益。死人说得好,活人接着说;死人没有说,活人代他说;死人说得不好,活人修改重新说。  相似文献   

3.
金雪梅 《工会博览》2014,(35):50-50
“我们刚到项目部的时候就被‘慧妈’的热情所感染,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遇到一些小困惑,最愿意第一时间说给‘慧妈’听,她总是耐心细致的为我们排忧解难。我觉得,用热情、热心、善良这几个词,最能体现‘慧妈’的特点……”同事何丹,夸赞起“慧妈”时,正如一句广告语:根本就停不下来。  相似文献   

4.
你要会见最重要的活人!在本书的某个地方你将要突然而惊愕地会见这位活人,并且震惊地认识到这位活人能改变你的整个生活。当你真正地会见了他时,你就会发现他的奥秘。你将发现他随身带着一个看不见的法宝,这个法宝的一边装饰着四个字:积极心态,另一边也装饰着四个字:消极心态。这个看不见的法宝有两种令人吃  相似文献   

5.
早在70年代,罗伯特·基欧汉与约瑟夫·奈就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在迅猛发展的相互依赖的作用下“世界政治的性质在变化”,人们需要分析“经济甚至生态相互依赖在竞争性的国际政治中的问题”。 到如今,冷战已成为历史,但冷战后的历史却并未终结。值得注意的是,冷战结束前后全球出现了许多不同于六、七十年代的新因素,早期相互依存理论所赖以存在的种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个喜欢讲传统的国度,因为我们的历史文化渊源太深,老祖宗留下的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太多。还真别说呢,现代生活中的很多东西如果来个认真“溯源”,都可以顺藤摸瓜走得好远呢。现在来说说“浮夸”这种现象吧。  相似文献   

7.
男孩、女孩说:“将来我中学毕业了,离开家去读大学,那时就好玩了,我会很快乐,生活会很美好。”大学生说:“将来我毕业了。得了学位,找到了工作,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我会很快乐,那才是真正的生活。”年轻夫妇说:“将来我们搬到新房子,得到升职,加入乡村俱乐部,我们会很快乐,生活会很美好。”  相似文献   

8.
集中营是用来干什么的?“用来关押革命党人的”、“关押被视为死人的人的地方”、“集中关押人的思想,扼杀每个人的幻想”、“让活人变成僵尸的场所”,等等。遗憾的是,通常的这些回答都不约而同地“站到了施虐者的一边”。答问者没有从被囚者的角度来思考“集中营是用来干什么的”。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如果将施虐者比作信息发送者,将集中营比作媒介,将囚徒比作信息接收者,那么,只考虑施虐者“拿集中营做什么”无疑是不全面的。进一步说,面对“集中营是用来干什么的”这一问题时,如果只局限于复述集中营的某种罪恶,以为这是它的全部,而忽略…  相似文献   

9.
《文化理论》栏从本期起将陆续推出系列文章,介绍德国思想界的状况和理论热点,以促进国内对德语世界思想的研究。本期要介绍的是德国当代思想界一个传奇人物——布卢门贝格(Hans Blumenberg,1920—1996)。他可以被看成是我们所熟知的“接受美学”的前身,他对“存在”的解释与海德格尔大相径庭,而他对历史的看法又与今天的我们颇为接近,这一切都足以使我们对其人其说产生某种程度的好奇。  相似文献   

10.
和凌汉老人所盼望的生活,是永远和纳西古乐相伴,直到愉快地去另外一个世界。这位75岁高龄的纳西族老人每天晚上都要按时到古城里的乐会,和其他老人一起参加一个多小时的纳西古乐表演。他说:“演奏一天,我们就快乐一天。”表演还可以使老人赚到不少钱。“但那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顺德人精于食,在广州乃至珠江三角洲一带,已是众所公认的了。不说在港澳、广州一些酒楼宾馆的粤菜名厨中有不少是顺德人,仅吃过当地烹制的“大良炒牛乳”、“大良野鸡卷”抑或“风城狗肉”,就会被那独特的烹饪、高超的手艺所折服,由于顺德人太会吃了,所以,有人说:“出了顺德便有(没)啖(口)好食。”这口气虽近乎夸张,但也不能说是完全无凭。日前,我们在顺德的黄连镇吃了一次地道的顺德“鱼生”,便领略到这句话的“真谛”。这天,我们一行应东道主曹、何二君之邀,来到镇里的一家饭店吃晚饭。主人事前就曾介绍说,这里的“鱼生”是颇负盛名的,诸位是否有兴趣一饱口腹?正当大家跃跃欲试之际,同行  相似文献   

12.
廖茂财 《法制博览》2009,(13):28-28
“冥婚”,顾名思义,就是人死后完婚的意思。这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封建加迷信的婚俗类型。古人认为人死后进入阴间,而阴间也有婚姻之义,所以凡男女生前未婚而亡,则两家父母或亲友为之举行婚礼使死者在阴间结为夫妇,而“宜室宜家”。冥婚俗称“鬼婚”,显然,这是作父母的过分疼爱子女之举,以解除心理上对子女夭殇之痛。冥婚又分“嫁殇”、“迁葬”两种方式。《小知录》说:“生非夫妇,而葬相从”即为指此,唐宋以后则普遍称为“冥婚”。  相似文献   

13.
这些年来,每次读到讨论中国现实问题的书籍或文章的时候——无论是像《中国可以说不》这样的“民间宣言”,还是像《中国农民调查》这样的“盛世危言”,我都会萌生出一个想法:能不能有人——精研过大量材料、做过深入的理论与现实思考的专家学者——来为我们解读现实及其所托生的历史背景、脉络?它远比老百姓的街谈巷议来得公允、透彻,但又要对老百姓的所感所惑、所思所想的话题有回应和引导。对于那些贯穿在社会生活、萦绕在我们脑子里的关键问题,应该尽量挖出历史与时代、社会与文化的关联,给我们以庖丁解牛般的解答,因此这种解读就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三顾茅庐”是史上最有名的求贤典故之一,但我们大多数人对它的了解都来源于《三国演义》,而《三国演义》只是一部文学小说,不是正史。因此,《三国演义》里的很多故事是靠不住的。就“三顾茅庐”而言,历史上就有“刘备三往卧隆中”和“诸葛亮登门自荐”两种说法,“赤壁之战”的那场火也有“周瑜放火灭曹”和“曹操烧船自退”两种记载。那么,历史上的“三顾茅庐”真像小说中那样是刘备采取主动吗?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五年九月五日,新上任的代市长朱森林在市政府311会议窒会见了参加“假如我是广州市长”活动的十九位市民代表,当记者介绍暨大毕业生朱川很早就提出设立“教师节”的时候,朱森林热烈地与他握手,说:“谢谢!谢谢!”前年,在暨南大学举办的“一二·九”演讲会上,朱川同学满怀激情呼吁设立“尊师节”。他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节日:建党节、建军节、青年节、儿童节、妇女节,林林总总。但我们不能不觉得很遗憾:我们没有一个‘尊师节’。”为此,他和同学们曾自  相似文献   

16.
永恒     
风靡一时是“只在乎曾经拥有”如今又流行“现代说永远已经很傻”永恒安在?永恒安在? 不是吗?人类亲手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扰乱有序而成的生态平衡:大自然在向人类报复!然而,在再恶劣的环境下,太阳依旧微笑,生命依旧繁衍。创造是永恒的。不是吗?科技的进步,使得世界进入了电脑化年代、穿梭机年代。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再多“光年”的距离也难以阻隔生命要跨越的旅程。因为人类的智慧高于一切。创造是永恒的。哲人说:“一个人如果总是沉浸在对周围苦难的同情中,那就一定会被这些苦难所摧毁。”  相似文献   

17.
孔子说:“有教无类”。孟子说:“君子有三乐”。其中第三乐,即最高的快乐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所谓善政不如善教,教育的至高理想,当属“以斯道觉斯民”;而教育的最低要求,仍是这四个字:“有教无类”。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教育开始筑壕挖沟:城市与乡村,东部与西部,富人与穷人……什么时候开始,教育的品质要看特权的脸色,要为金钱的魔棒所指挥……什么时候开始,当代的孔子收弟子时只挑肥马轻裘的子贡,却赶开居陋巷的寒酸颜渊……不!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应重返教育的大根本。我们应深刻体认:没有教育的公平,就无法实现和谐的社会。我们应深刻体认:只有教育的公平,才能导向和谐的社会。天快亮了,城市与乡村,东部与西部,富人与穷人,子贡与颜渊,请你们坐到一起朗诵: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8.
奇异的杀手     
去年7月10日中午,广州某妇幼保健院发生了一起因注射葡萄糖引起过敏导致死亡的事故。死者是该院一个女药师。事故发生当天中午,死者因身体疲劳用两支中山市小榄制药厂1991年10月10日出厂的葡萄糖针剂注射。注射了12毫升之后出现过敏反应。院方立即进行抢救,10分钟后,抢救宣告无效。她,只有23岁,去年刚从医专毕业。一个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年轻姑娘,就这样无辜地离开了她所眷恋的世界。 7月15日,广东省卫生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省内外各医院立即停止使用中山市小榄制药厂1991年10月至1992年5月生产的“50%、20毫升葡萄糖注射  相似文献   

19.
宋涵 《工会博览》2014,(32):46-46
一个人说的话,其“真理程度”是和他的名气成正比的,所以很快,爱丽丝-门罗的语录就传播开来了。且不论是否真的是真理,我喜欢她说的这一段:“我三十六七岁才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而我20岁时就开始写作,那时我已结婚,有孩子,做家务。即便在没有洗衣机之类的家电时,写作也不成问题。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这句话像一个响亮的耳光,羞辱着所有被时间追债的现代人。“我太忙了……”“我没有办法……”每一个说出这句话的人,都是在宣布,自己丧失了对时间的主权。  相似文献   

20.
人类创造了文化,同时文化也塑造了人类。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即人从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就和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的意识、观念、动机与行为,无一不打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和环境的文化烙印。而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犯罪现象也无一不打上时代和环境的文化烙印。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象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