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广东,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省份,是全国经济的先行者——它今天的地位,你怎么看?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曾经预测道:“七八十年代亚洲有‘四小龙’,下个世纪将是‘九条小龙’。”何谓“九条小龙”?李光耀先生认为,“领头的是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这四条过去的小龙,其次是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这三条80年代新兴的小龙,还有越南、中国的广东这两条未来的小龙。”广东的腾飞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区的前10年,广东的国民生产总值以13%的年递增率迅速增长,成为全国增长速度最快、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进入90年代以后,广东人感受到了一种压力。压力来自资源、交通、技术、人才、基础设施、管理水平等方方面面。而从全国的经济地位来看,广东已不再独领风骚。就如何看待广东地位的问题,本刊采编汇集成如下的“话题拼盘”,以飨关心广东未来的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2.
李光耀的社会主义理念有着非“革命”、非“共”的英国式底线。英国300多年来的议会政治、反对革命的传统给了李光耀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学派(Singapore School)是指那些在各种国际会议和国际刊物上积极表明其政治立场的非常活跃的新加坡政治家和学者。主要代表人物有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卫生、信息与人文部长乔冶·由(GEORGEYEO),外交部常务秘书K·马哈布巴尼(KISHORE MAHBUBANI),东南亚研究所所长陈庆珠和政策研究所所长许通美。  相似文献   

4.
在新加坡,人们虽然对政府也有不满意的地方,但从未听到有人议论政府官员有贪污腐化行为,这是新加坡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地方。他们把新加坡政府的廉政.归功于被称为“现代新加坡之父”的前总理李光耀。早在五六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独立之初,政府官员道德沦丧,贪污腐化,被某些西方国家称为“东南亚之癌”。新加坡独立后的第一位总理李光耀,立志要在新加坡根治这种不治之症。李光耀多次声明:我是政府总理,我可以造就出多个百万富翁、亿万富翁,但我自己绝不能成为富翁。  相似文献   

5.
对亚洲民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其它事物一样,民主体制若要生存与发展,必须要有能够使之生存与发展的土壤为依托。对于民主能够生存的条件,亚洲人与西方人的看法虽不尽相同,但也有相同之处,特别是对文化条件的限定是一致的。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先生指出,民主的关键在于人们必须能够接受异议,要有文化先决条件,即大多数人是否愿意生活在这个冲突和暴力较少的社会,并同意有一套管制集体生活的条例和一套对自己文化的根深信念和价值观,这是民主政府的基本条件。美国的亨廷顿则  相似文献   

6.
开国之父李光耀的逝世,标志着新加坡一个时代的结束,他带领着新加坡独立,并且走向繁荣,创造了新加坡模式.他35岁出任总理,87岁宣布退休,奉行铁腕政策、集权治国,他曾说:“管治新加坡的人必须强硬如铁,否则只好放弃,这不是玩纸牌游戏,是关乎你我的生死存亡,我用一生去建立这个国家,只要我一日在位,就无人能够摧毁它.”他执政期间,新加坡从一个禀赋匮乏、国民素质低下、社会动荡不安的小岛跃升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一路走来,新加坡各个方面都留下了李光耀思想和政策的烙印,时至今日依然深深影响着一代代国民. 建立新加坡的严刑峻法 新加坡地小人少,在短短十几年内,从一个又脏又乱的烂摊子变成一个社会、政治稳定,犯罪率极低的国家,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当有人问李光耀产生奇迹的原因时,他自豪地说:“新加坡的今天是多年法治的结果.没有铁的社会法纪,也就不会有今日的新加坡.” 英殖民当局给人民行动党和李光耀留下的新加坡混乱不堪,不仅国小民寡、资源贫乏、工业凋敝、失业严重,而且谋杀、抢劫、勒索、纵火、吸毒、贩卖妇女等恶性事件层出不穷,搅得人心惶惶,社会不得安宁.面对这种情况,律师出身的李光耀当机立断,决心用法律的铁腕来治理新加坡.  相似文献   

7.
“东突”浮出水面2001年10月9日,美英用炮弹寻找“自由”的第二天,中国外长唐家璇在同俄罗斯外长的通话中郑重提到,中国深受“东突”恐怖分子的危害。两天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孙玉玺说,目前大陆已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东土耳其斯坦”分子参与恐怖组织活动,并在大陆境内外制造了许多爆炸、暗杀、绑架等恐怖事件。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土耳其人”被用来指乡下人,即使到了1930年代,“土耳其”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总理吴作栋7月中旬宣布,现 任副总理李显龙将于8月12日接任新加坡 总理一职。 所有人,包括新加坡人,对这样的宣 布都不意外。 李显龙是新加坡前总理现为资政的李 光耀的长子。在英国剑桥大学接受教育, 回国后,一开始,先在新加坡军中任职,升 到高职后,转入行政部门,历任贸工、国 防、财政、金融等不同领域的首长,1990 年被任命为副总理,到今年升任总理之 前,副总理一职干了15年。李光耀对其儿 子李显龙的刻意培养与磨炼,是十分明显 的。在李显龙对内政各部门均告娴熟之 后,新的也是最后的一门课,就是外交与 台海两岸。就在接任总理前一刻,李显龙 以候位新加坡领导人的身份访问了台湾, 却意外地吹皱了台湾海峡的春水。  相似文献   

9.
2005年的两岸关系,可谓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以春节包机直航的突破开局,以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三·四讲话”、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台湾泛蓝三党主席相继访问大陆与中共达成交流共识为重点,以“双亚”赴台参加前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的吊唁仪式、大陆开放台湾水果零关税登陆、宣布赠送两只大熊猫、对台湾学子赴大陆求学实行同等待遇、简化台商台胞赴大陆通关手续、文化名人李敖大陆行、两岸经贸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空前活跃等为“链接”,以泛蓝在岛内“三合一”选举中大胜为结局,——在在意味着两岸关系进入了转折点暨新阶段,坚冰正在悄然融化,前景令人期待。总括一年来的两岸关系,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0.
新闻眼     
《南风窗》2005,(19)
冷眼看待“李旋风”9月19日,阔别大陆56载的台湾文化名人李敖抵达北京,开始了为期11天的“神州文化之旅”。十几个保镖、二十几名公安布置在机场,由豪华奔驰警车、两部奔驰以及近10辆随行车辆组成的车队浩荡驶过,李敖一个人的光环,简直不输给国民党和亲民党的大陆访问团。而从李敖确定要来大陆的那一天起,“李旋风”就开始横扫媒体和学界:各大网站都开辟了专题讨论此事,学者们轮番上阵,对  相似文献   

11.
1974年3月26日,台湾的两家主要的日报上,同时刊出了一则奇怪的广告,广告上端是一幅漫画式的机车插图,没有注明厂牌:广告下端是几行字: “今天不要买机车,请您稍候六天。买机车您必须慎重地考虑。有一部意想不到的好车,就要来了。”第二天,广告继续刊出,内容只换了一个字:“请您稍候五天……”第三天,又改一个字,“稍候四天”。第四天,取消了“今天不要买”,改为:“请再稍候三天,要买机车,您必须考虑到外型、耗油量、马力、耐用度等等。有一部与众不同的好车就要来了。”第五天,“让您久候的这部,无论外型、冲力、耐用度、省油等,都能令您满意的野狼一二五机车,就要来了。烦您再稍候二天。”  相似文献   

12.
聂卫平输了……第四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的结局,是行家和记者们始料不及的。聂卫平,中国大陆封他为“棋圣”,台湾棋迷尊他是“英雄”,日本围棋界视他作“旋风”。在遍挫日本超一流棋手,创中日围棋擂台赛十一连胜,夺“应氏杯”决赛的伟绩后,他怎么会输给一位在日本只排名20位之后的棋手?!棋迷:聂卫平是故意让棋吧? 1988年12月18日下午6时10分,广东迎宾馆总统房。这是第四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第9场赛事的比赛场地。偌大的房间里一片寂静,只有裁判长计子的数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是个没有腹地的城市,就连引用水都来自马来谣亚的柔佛州。1961年9月,李光耀在电台广播里说:"我们单独生存不了。"新马分家时,李光耀把新加坡形容为"一个没有躯体的心脏"。可正是这个没有躯体的心脏,在1960年至1984年间,GDP年均增长9%,成为亚洲经济"四小龙"之一。今天它已经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之一。世界上不少政治家对李光耀也评价很高。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认为,"新加坡从一个小岛国变成世界上最有活力的贸易与金融中心之一,这应归功于李光耀的卓越领导和远见。"不过,不同的评价背后,有着不同的意味。无论尼克松、里根、布什和撒切尔夫人怎样赞美李光耀和他的新加坡,美国和大不列颠都不会向新加坡看齐。但在东亚其他威权政治国家,李光耀和他的新加坡,却有别样的光环。  相似文献   

14.
季平 《当代世界》2008,(8):63-63
在国际社会热议中印崛起的时候,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吉肖尔·马布巴尼(Kishore Mahbubani)教授出版了《新亚洲半球》(The New Asian Hemisphere)一书。此书共分六个章节,从亚洲国家“去西方化”问题切入,论述了世界重心从欧洲向亚太转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几种情形,并对中印等亚洲国家能否顺利成为新的“全球领袖”作了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自1993年8月新党成立以来,其大陆政策主张就在其所有政策主张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新党自身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台湾政治和社会生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两年来,新党党势衰微,从“关键性少数”变为“边缘性少数”,但是作为一支具有一定实力的政治力量,新党不同于岛内其他政党,其大陆政策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 一、新党大陆政策的基本内容 1、以“一个中国、和平统一”为其政治诉求的基本定位。新党认为,“台湾及大陆都是中华锦绣河山,同为中国人的领土,凡我炎黄子孙皆应予认同。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中国统一势所必然”,“大陆12亿人民亦是我们同胞,我们不敌视他们”,主张“积  相似文献   

16.
从“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看台当局大陆政策的本质特征余克礼今年7月4日至5日,台湾当局召开了第二次“大陆工作会”,并发表了“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以下简称“说明书”)。这是台湾当局主管大陆工作的主要决策部门─—“行政院陆委会”经过将近一年的精心准备拿出...  相似文献   

17.
4月26日,69岁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踏上了大陆的土地——对于中国国民党,对于连战先生,这都是非同寻常的旅程。是的,中国国民党已离开大陆56年了!是的,连战先生已离开西安故居59年了!这个党,曾在大陆失去政权,继而,又在台湾失去政权;这位先生,曾落空过一次“总统大选”,继而,又落空了一次“总统大选”。  相似文献   

18.
清代有大量的闽粤人民移居台湾。在这些移民中,由于清政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大陆移民赴台实行了种种的限制,故很多民众是以“偷渡”的方式移居到台湾的。为什么当时“偷渡”入台会如此盛行?根据恩格斯在《致约·步洛赫的信》中提出的理论:历史是在“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总的合力”的推动下产生的.本文将从闽粤人民移居台湾的推力、台湾对闽粤移民的拉力、清政府对移民台湾设置阻力所形成的反作用力、“偷渡”的助力等四个方面,对清代大陆移民“偷渡”入台盛行的现象进行分析。以期对这一历史现象能有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许春华 《南风窗》2013,(25):78-80
李光耀曾说:"新加坡所建立的制度,不是假设没人会贪污,而是确保一旦有人贪腐,必会被揭发并被处罚。"尤其是,一旦因贪腐入狱,哪怕入狱一天,辛辛苦苦积存一辈子的公积金,包括养老金将全部丧失,这是一项非常重的惩罚。  相似文献   

20.
陈鹏  翟媛 《台湾研究》2014,(4):76-84
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对台湾居民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也产生了有差异的对陆客态度。本文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台湾居民对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结果表明,台湾居民对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影响的感知可归纳“生活环境恶化”、“经济文化提升”、“地方认同与基础设施改善”、“生活成本增加”、“资源破坏”等5个维度,居民对积极影响的感知强度整体上略低于消极影响。并通过聚类分析,把台湾居民对大陆游客的态度划分为“乐观支持者”、“理性支持者”、“中立态度者”和“冷漠态度者”等4种类型。笔者希望通过此文能给台湾和大陆旅游管理部门一些启发,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