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山顶的寺庙里有一位大悟的和尚,四周的村民都非常尊敬他。可是有一天,一群村民忽然带着一位姑娘气势汹汹地闯上出来,纷纷指责和尚不该让这位尚未出嫁的姑娘怀了孕。和尚看了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1990,(9)
有人说:好的领导者应该没有什么事不可‘透明’的。也有人说:透明要适度,在管理上,有些东西还是不宜透明的。谁对? 岳飞是南宋的抗金名将。岳飞是个公认的坦荡荡的君子。岳飞是个重视礼教的儒将。岳飞遇上了一个令他恼火和头疼的难题。那是一段相对太平的时期,岳飞和他的指挥机构较长时间在一个镇上停留。一天,一桩通奸案败露了,当事人是附近一所寺庙的和尚和岳飞部下一员将领的妻子。事虽不大,却关系军心,岳元帅亲自审问。谁料那和尚一下子便供出了据说曾与之有暧昧关系的十多个妇女的名字。  相似文献   

3.
供奉冤家     
傍晚时分,两个和尚在返寺途中,突遇雷雨.怎么办呢?和尚着急地四下张望,雨雾中,他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庄园,于是快步往那里走去. 庄园很大,看门的仆人听和尚说明来意,态度冷淡下来,阴沉着脸说:"我家老爷向来和僧道无缘,你还是另作打算吧."说完便将院门关上.  相似文献   

4.
北京人仗义,却爱“挑刺儿”(找毛病)。能让他们挑不出毛病的事实在是太少了。一天晚上,一位叫万嗣全的中年男人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他要做个报告,讲亚运会的重大意义。按照惯例,干这事儿总是不合算的。想想吧,面对那么许多精明过人的北京人,你还不得让他们折腾个够?! 这不,他一坐上主席台就让人“挑”上了:什么亚运会组委会秘书长,我怎么不认识?这是哪个庙来的和尚?接着,还有更“邪乎”的:怎么长这样啊,对不起观众!!! 不料万秘书长一气讲了近三个  相似文献   

5.
1999年从老家的特警学校毕业后,贾树庆只身到北京做了一名保安.16年“玩命”的工作,换来的是一本本荣誉证书和一座座奖杯.他也从一名默默无闻的保安,变成了小有名气的“名人”.不过,在贾树庆看来,16年来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融入到小区居民的生活中. 想要找到贾树庆并不难.记者走进位于石景山区的海特花园小区,随便问几位小区里的居民,都知道他.“王大姐,您接孩子去啊?”“这几天真是麻烦你们了,风大,叶子满地都是.”巡逻的过程中,不管是小区里的居民,还是环卫工人、物业维修人员,贾树庆总是很热情地打招呼.而这些人见到贾树庆也总要聊上几句.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古代笑话:一位解差押送和尚上府城。途中住店时和尚借机把他灌醉,又为他剃了光头,然后逃走了。解差醒来后发现少了一人,大吃一惊,继而一摸光头转惊为喜:“幸而和尚还在,”可随之又困惑不解:“我在哪里呢?”一个理智正常的人,大概不至于闹出不知“我在哪里”的笑话。然而,要真正认识“自我”,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请你扪心自问,你对自我是不是既熟悉又陌生呢? 每个社会角色的扮演者都有独特的自我。个体的自我,就它的最广的含义而言,是一切个体能够叫做“我的”之总和,它不但包括个体的躯体、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而且包括所有与个体有关的存在物。如个体的亲戚、朋友,个体的成就、名誉等等。这一切使个体对自身的存在产生满足或不满足的体验。狭  相似文献   

7.
开心酒吧     
《工会博览》2006,(22):42-42
现在流行一种幽默方式叫做讲“冷笑话”。说起冷笑话的起源有这么个故事:小企鹅有一天问他奶奶,“奶奶,我是不是一只企鹅啊?”“是啊,你当然是企鹅。”小企鹅又问爸爸,“爸爸,我是不是一只企鹅啊?”“是啊,你是企鹅啊,怎么了?”“可是,可是我怎么觉得那么冷呢?”有点无厘头,有点无聊,说的好听一点,有点后现代主义。现代人讲那些原始的笑话讲的腻了,听的烦了,就想出了这些冷的东西了。冬天到了,说几个冷笑话给大家听,不知道您适应不适应……  相似文献   

8.
阳光下的罪恶——为了自立? 一个烈日当空的中午,广州市南方大厦一带,熙熙攘攘,人流如织。一位刚买完东西的顾客,边走边点着钞票,从商店门口走出来。突然,从墙角落窜出几个歹徒,一手抢过这位顾客手中的钱,便拼命四散而逃,“抢钱啊!捉贼呀!”顾客大声喊道。周围的人群立刻围追堵截,很快便把这群歹徒擒获了。歹徒中有一位是未成年的少年,当他坦白自己的作案动机时,不禁使人惊讶不已。原来,他生长在一个幸福  相似文献   

9.
几天前,朋友的妻子阻止了一件事—— 朋友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是手机促销商打着一家电讯运营商的旗号打来的,里面甜美的声音说,预缴电话费几百元,就能得到一个新的智能手机.朋友很是心动.他的手机用3年了,大屏智能的那种.“400元,每月返还到话费里?行啊,我订一个吧.”在他身边的妻子问“什么事?”他说了.妻子说,先不订,她知道有一种“更好的手机.” 他回答对方“我再考虑一下.”放下了电话.  相似文献   

10.
新龟兔赛跑     
自从兔子输给了乌龟后,心里很生气.有一次,他遇见了乌龟,要求和他比赛,乌龟答应了.第一场兔子输了,原来他太急,跑错了方向,等他来的终点时,乌龟早已获胜了,兔子不服输.第二场比赛,兔子认准了方向,跑啊跑,快到终点时,他想看看乌龟在哪里,便转过头来看,他见乌龟不在,心里暗暗高兴,想:这次我赢定了,乌龟算老几啊?等他回过头,乌龟已经在终点上了.  相似文献   

11.
赵义 《南风窗》2008,(7):28-29
策划人语一提到公平,人们容易联想到一个个历史的幽灵:平均主义,仇富,吃大户,生之者寡、食之者众,高积累、国家全包但几无任何自由,甚至还有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心理:和尚摸得,我也摸得……  相似文献   

12.
杨文荣 《法制博览》2010,(11):28-30
历史上第一个造反的皇帝是秦始皇的孙子秦二世的侄子,秦王子婴。二世末年,秦相赵高见秦朝气数已尽,乃搞了一次政变,杀死了秦二世,立子婴为秦王。又叫子婴斋戒几天,然后到太庙来领玉玺,再正式立为皇帝。谁知子婴外貌沉厚,心性却机灵。他对两个儿子说:赵高这厮跟我玩的是引蛇出洞的把戏啊,想把我骗到太庙去杀掉啊。我们不如给他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吧!斋戒完了,他竟不去太庙。  相似文献   

13.
小幽默     
.电工学徒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母亲问他: l跟师傅闹别扭了吗? l嗯。我问他电线杆子是由种子长大的还是栽种的,他不知为什么生起气来了。.|前几天您丈夫在和我谈话时要我相信,他过着狗一般的生活。 l一点儿不错,他总是拖着肮脏不堪的脚走进房问,坐在壁炉旁等着人来喂池。.|真有趣。那么这座城堡是否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系?|旅游者问道。 l当然了,|导游回答说。|有个旅游者在此给了我的失人一些小费。.!本地居民问外国旅游者: l贵国的死亡率是多少? …与您的国家是一样的,先生:每人一次。小幽默@曹春~~…  相似文献   

14.
他一夜难眠,1983年2月,这是一个海南之夜。仅仅为了反复思考一个下级的不同意见,仅仅是一个海岛上的几个开发性项目。作为总书记,他已经说了:不,国家不投资了,海南自己解决吧作为下级,那位海南行政区负责人力争:不行啊,这些项目,国家不投资,海南根本无力开发。领导说了算,一锤定音吧?但这位领导是耀邦。天亮了,他主动走向那位下级,说:我昨晚一夜没睡好。我想过了,国家还是应该投资,就投资3000万吧。  相似文献   

15.
王善明 《法制博览》2009,(23):41-41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逢庙必进,而且喜欢与大德高僧交友切磋。相传,有一天苏东坡与相国寺佛印和尚对饮,酒兴起,和尚即兴挥毫一首打油诗于墙上:“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往墙里藏;若能跳出墙垛外,不活百岁寿也长。”  相似文献   

16.
萨苏 《法制博览》2011,(14):54-55
前几天,我陪一位朋友在日本大阪旅游,我们不知不觉走进一座寺庙。日本的寺院,多半就在车水马龙之中闹中取静,最主要的功能则是墓地所在——日本人死后。无论原来是哪个宗教,都要取个法号,把葬身之地放在佛寺里面。  相似文献   

17.
陶杰 《南风窗》2011,(12):94-94
Zuckerberg之名,只3个音节,却硬生生拼了4个中文字出来,其中3个字发音都不准,这样的垃圾,竟也获传媒公认,可见中文翻译之今不如古。自打开眼界,知道天外有天,中文始有翻译。古代翻译人才,主要来自佛教,譬如高僧玄奘。菩萨、涅槃、世界、宝塔、劫难,佛经的外来语,与中文水乳交融,难分难解,丰富了中文语言本身:"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诸天雁塔几多层","三生同听一楼钟","宝马雕车香满路",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好的翻译,中文语言会失色多少。  相似文献   

18.
活了70年,抽烟也抽了半个世纪了,大学里的同事和学生都知道我吸烟吸得凶。前几日,《南风窗》的编辑打电话来问:您老吸了这么久的烟,可曾尝试过戒烟?我一听笑出声来,其实啊,我这一辈子,从来没停止过戒烟啊。 小的时候家里环境还算不错,族里面也有那么几个不长进的兄弟叔侄,一天到晚正事不干,提着鸟笼子上茶楼,抽烟听戏斗蟋蟀。父亲是这个家族里最严  相似文献   

19.
凌召 《法制博览》2009,(19):44-47
在我国历史上,皇帝当和尚的屈指可数。第一位是梁武帝萧衍。他当和尚有点像喜剧,老让朝廷花大把的银子给他赎身后又去当和尚。第二位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是在生活所迫下出家当和尚.从和尚而成一代开国皇帝。第三位是大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顺洽,他当和尚是为了一个女人!前两位皇帝的事无可争议,而顺治皇帝出家当和尚就有些让人不可思议了。  相似文献   

20.
有一位抗战中入伍的老干部,三十多年来总不被正式任用,他很纳闷,但却无法知道原因。甚至还被动员转业。粉碎“四人帮”以后,参加一次会议,偶然发现人家在他的登记表上填了个“旧军人”出身。可是,他连一天也没有在旧军队干过呀!于是,他去追问干部部门,穷根究底,发现原来是几十年前一次偶然的疏忽,干部部门把他的档案搞错了。真相大白! 一字之错,背几十年黑锅。一个老干部尚且如此,一般干部呢?人们说,鸡毛蒜皮的事,塞进档案就能压死人。还有一个据说是国民党“CC”人员的,原来是“国民党司书(文书)”的语音之误。另一次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