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检察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是对检察执法活动进行调整、控制的规范体系,核心在于对执法行为的监督和控制。它的建立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就如何坚持科学原则,从规范体系、制度标准、监督主体与权限、监督方式等方面完善我国检察执法监督管理机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最基层的安战单位,承担着防范、管理、打击、控制、服务等多项职能。派出所队伍建设状况、执法质量的好坏、服务水平如何、民警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整个公安机关乃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近年来.特别是全面推行执法规范化建设以来,河南省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日趋规范.执法水平明显提高,执法违法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群众对公安机关执法满意度不断提高.队伍中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公安派出所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与“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在执法活动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完善公安派出所的行政执法成为了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公安执法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执法不规范有密切关系,因此开展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势在必行。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目标应当是使规范执法内化为执法民警的习惯。执法规范不完善的问题需要通过立法加以解决,而执法行为不规范的问题则可通过案件审核来解决。但是,现行的由公安机关法制部门负责或者主导的案件审核模式无法实现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目标,因而必须变更现行案件审核模式,而“莆田模式”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  相似文献   

4.
加强公安执法制度建设,规范基层民警的执法行为,是提高公安机关执法效率,促进执法公正,提高执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开展执法制度建设,要以执法问题最突出,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基层执法民警日常运用最广、最急需的问题为切入点,以建立、完善执法规范体系为目标,以信息化为载体,有计划、按步骤逐步推进。开展执法制度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理念,要充分调研论证,力求可操作性,要及时评估清理,保持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规范执法既是党和政府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吁求。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要强调以法律为自洽的范畴,在实定法范畴内达成规范执法,即以现行法律为执法的唯一和最高标准,以法律解释技术为桥梁,沟通事实与法律,以实现统一的执法程式和执法尺度,促成执法的确定性、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当前,公安行政执法环境较差,这有执法客体方面的原因,也有执法主体方面的原因。故此.必须完善各项执法规范,指导规范执法;考核指标贯彻“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文明管理”的原则;依法追究妨碍执法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7.
公安擞法行为的规范化建设是提升公安机关执法水平的首要环节,没有公安执法制度的规范就没有公安执法行为的规范。努力推动公安执法制度的规范化建设,使规范化的公安执法制度建成长期的专门性工作,根据公安机关的实际需要,做好现行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的清理、细化和解读工作,为公安机关执法行为提供切实可行的、合法具体的操作性措施,不断提高公安执法队伍的执法素质和能力,促进公安钡.关执法活动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执法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警务实战训练由基础性、适应性、随意性向职业化、实用化、规范化转变。这迫切需要人民警察采取相应的武力等级来依法安全、合理、规范地进行处置,其中徒手控制就是最常见、最有效、最实用的方式。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安全意识薄弱、法律适用局限、技能使用短板,导致人民警察在执法执勤过程中发生多起使用徒手控制致人伤亡的案(事)件,引起社会的关注,也引发了公安系统内部“是否使用武力、如何使用武力以及何时使用武力”的思考。借鉴柔道技术的先进经验、优秀做法,重点结合我国警务实战的实践提出合理化建议,可以显著提升现场规范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警察执法心理支配着执法行为,执法行为是警察执法心理的外在表现,通过分析警察在非对抗性执法活动中执法准备。执法中行为、语言、情绪与空间利用及执法认识,揭示警察在非对抗性执法活动中的心理及其成因,为今后警察在非对抗性执法中的规范执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视公安边防在执法用语上存在的不足,是边防警察提高言语执法能力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文明执法、智慧执法、规范执法的必然要求。以执法言语智慧为视角,论及言语智慧与边防执法的关系、当前警察执法用语的现状、言语智慧在执法活动中的作用。以转变角色、打造体系、综合培训、完善配套等措施来解决当前公安边防执法言语能力建设的不足的问题。公安边防执法用语规范建设需要长效机制,其执法质量、执法水平、执法效率和执法公信力才能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