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青少年犯罪原因和治理措施,一九八四年六月至一九八五年三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青少年研究所青少年犯罪研究室、司法部政研室、国家统计局社会司联合在全国六省市(辽宁、山东、陕西、四川、广东、天津)的在押犯中,抽取5350名青少年犯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表明,青少年之所以犯罪,是由于两种对立的力量矛盾斗爭的结果。这两种对立的力量,就个体的行为人来说,是使其走上犯罪道路的内驱力和自控力。正常人的内驱力向着社会需要,自控力扼制着过分的私欲;而青少年犯内驱力和自控力倒置,内驱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9)
青少年犯罪成为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它与吸毒贩毒、环境污染并称"三大社会公害"。在我国,青少年犯罪呈现出犯罪数量上升、犯罪案件恶性程度加剧、犯罪年龄日趋低龄化等态势,这些问题不仅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构成威胁,同时也对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对青少年犯罪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对提出相应的治理预防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原因论是犯罪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自我国开始青少年犯罪研究起,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严重的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存在,向我们理论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社会现象?青少年违法犯罪为什么会大幅度上升?它又有哪些特点?如何处理这些违法犯罪者?又怎样从全社会来预防犯罪问题?等等。鉴于人们认识问题的方法、观点、立场不同,因此,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的解释就不一样。例如,近年来,在某些探讨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文章中,就存在着一些错误观点;有些甚至比较严重。尤其是“社会主义异化论”的散布,也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青年研究》1982年第9期的《人性异化与青少年犯罪》,1983年第6期的《对青少年犯罪“原因论”的两点商榷意见》,1983年第9期的《青少年犯罪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问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问題已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十分关切的问题。青少年犯罪人数占社会犯罪人数的比例是多少,在校学生犯罪人数占整个社会犯罪人数的比例有多大,在校学生犯罪人数在青少年犯罪总人数中占多大比例,不同学历的在校学生犯罪呈现什么特点,在校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治理在校学生犯罪的切实有效的措施有哪些。为了弄清以上问题,笔者对云南省在校学生1983——1992十年间的在校学生刑事犯罪中的盗窃、抢劫、强奸、伤害、抢夺、流氓、杀人等七种主要类型的案件统计情况作了系统的调查分析,企图从中发现云南省在校学生犯罪的一般规律,希望能对从事法制工作的同志和广大学校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司法统计来看,青少年犯罪仍是我国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提出了青少年犯罪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犯罪研究是我国青少年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先涉足的领域,至今它仍然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如同整个青年社会的研究一样,青少年犯罪研究在我国还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它还远未形成自己的科学体系。现在头等重要的问题是,它还没有自己独立的、系统的科学方法论作为指导,而任何一门科学,没有科学的方法论作为认识手段和研究手段是难以设想的。青少年犯罪研究,主要是一门应用科学,它的研究成果要直接应用于予防和治理青少  相似文献   

7.
国外可资借鉴的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预控的司法预控模式、社区矫治预控模式、多机构协调预控模式为我国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预控策略提供了更为翔实的实践及其经验.域外经验的借鉴及对比,对我国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预控的多主体协作的泛体预控机制、单一预控策略的多元化、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预控的治理系统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农村的犯罪成员中青少年所占的比率逐步上升,它以特有的社会危害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对农村青少年犯罪的研究起步较晚,有许多原因与对策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笔者根据最近两次赴南通市某县进行青少年犯罪问题调查所得的资料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农村青少年文化科学知识水平的高低对青少年犯罪率的高低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抓好文化科学  相似文献   

9.
陈晓晨 《团结》2006,(4):45-46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的预防、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当务之急。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当前,青少年犯罪现状是:所犯罪行严重,大案要案多,社会危害性很大。青少年犯罪还经常为抢劫、故意杀人、盗窃、绑架等故意犯罪,很少为过失犯罪,犯罪时不计后果,手段残忍,社会危害大。1.犯罪的低龄化趋势明显。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不满14岁的儿童的恶性犯罪也屡屡出现,令人震惊。从青少年所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0.
越轨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能 《青年研究》2003,(11):30-37
青少年越轨与犯罪现象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中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较完整地介绍了越轨社会学领域中有关青少年越轨和犯罪的种种理论取向 ,结合对中国社会现实情境中可能影响我国青少年越轨和犯罪现象的重要的社会趋势的分析 ,对各种越轨理论在中国情境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简要评估。进而建构出了一个在中国社会情境中研究青少年越轨和犯罪问题的整合性理论框架 ,并给出了如何控制我国青少年越轨和犯罪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流动青少年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主体,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社会问题,开展流动青少年犯罪预防研究意义重大。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基线调查数据,以初中一年级(7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流动青少年和本地青少年的社会联结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流动青少年在依恋和信念两个层面的得分显著低于本地青少年,而二者在承诺和参与两个层面则无明显差异。基于此,从社会工作服务的角度提出预防流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一、基本情况与特点同全国加以比较,我市青少年犯罪情况既带有普遍性,又有自己的特点。据统计,我国近几年青少年犯罪不断增多。另据我国一些主要城市统计,青少年犯罪较文化大革命前增长几十倍,约占全部犯罪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我市这次调查统计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把全国情况与我市情况作个粗略的统计并加以比较,有助于找出我市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犯罪在美国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第一号社会问题,青少年中暴力事件逐年增加,参与犯罪案件的年龄越来越小。 为防止青少年犯罪的进一步蔓延,美国国会新近制定了犯罪法和枪支管理法,同时国家和私人团体也增加了对犯罪研究的拨款和捐赠,近年来,国家拨款的大型研究机构包括国家青年调查及罗切斯特、丹佛和匹兹堡3个青少年研究中心,对青少年犯罪问题展开了全面的追踪研究。美国国家暴力研究中心由卡内基大学、匹兹堡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及芝加哥大学  相似文献   

14.
肖伟 《青年研究》2007,(1):16-21
由于传统治理模式缺乏对青少年犯罪者的人文关怀,而且往往推行脱离正常社会环境的边缘治理,因此无法根除其所带来的“标签”效应,影响了整体治理的效能。因此,将刑事和解引入我国青少年犯罪治理领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历 《瞭望》1993,(30)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近年来,中国青少年犯罪形势也日趋严峻,25岁以下的犯罪人数占全部犯罪人员的70%多。这一状况,引起了中国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7月6日,中国当代社会研究中心与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中国当代社会研究基金管委会,在北京科学会堂联合举办了“青少年犯罪与道德建设”座谈会。一批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就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如何治理、目前所面临的道德建设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专家们认为,“青少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犯罪是一种动态的社会现象。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局面。本文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时空发展观思考分析新世纪中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成因、预防和控制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  相似文献   

17.
台湾社会转型中青少年犯罪问题剖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概括了台湾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并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三方面分析转型时期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最后对台湾青少年犯罪的治理措施作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各国十分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有的专家学者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列为世界三大公害.在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在70年代末、80年代出现还只是-个潜在的社会问题,但近20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有了严重化的趋势,青少年犯罪已几乎涉及整个犯罪领域.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都关注的问题。通过建立多元时间序列的VAR模型,利用我国2001-2015年青少年犯罪统计数据,分析惩戒犯罪的严厉性政策、惩戒犯罪的确定性政策、司法投入、处于青春期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中入学率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惩戒犯罪的严厉性政策对青少年犯罪具有震慑效果,高中入学率有助于青少年犯罪率降低,惩戒犯罪的确定性、司法投入、处于青春期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朱诚亮 《学理论》2009,(31):140-141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各国十分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本文从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影响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因素、青少年犯罪的防治对策三个方面对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得出了初步结论,要遏制住青少年犯罪蔓延扩展的趋势,必须形成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的立体网络,建立预防为先、齐抓共管的社会系统屏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