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追求的共同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中国式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内在互动性,彼此之间具有相互塑造和映照的内在互动机理,回应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应然要求。经济现代化建设、政治现代化建设和文化现代化建设,是党引领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三大重要任务。在经济现代化建设方面,全体人民摆脱贫困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坚实基础,走共同富裕道路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根本路径。在政治现代化建设方面,必须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践行体现人民民主政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文化现代化建设方面,要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同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适应人类文明新形态,构筑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作为“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作出了彪炳史册的伟大贡献。我们要永远铭记毛泽东带领人民锻造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功勋,缔造和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伟大历史功勋,推进和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历史功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创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历史功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开创性贡献的伟大历史功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历史功勋。  相似文献   

3.
我们党90多年来,在领导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做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三件大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镌刻着毛泽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彪炳史册的不朽贡献,头两件大事是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进行和完成的。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出中国革命成功之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三件大事,是在毛泽东领导建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毛泽东领导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第三件大事的开创和发展提供了制度条件、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眼中的邓小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当代中国的伟大人物,毛泽东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道路,领导人民缔造了新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领导人民开辟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业绩。毛泽东和邓小平在几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是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与建设者,他将毕生的精力倾注到了创建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半个多世纪以来,毛泽东不仅领导中国人民创立了人民共和国,而且领导中国人民为建设一个独立与富强的新中国,进行了艰辛的努力与探索。其中,不乏成功的经验,当然也有曲折和教训。要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就必须系统研究毛泽东建国思想。本文拟就毛泽东建国思想的历史发展作一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的《毛泽东年谱(1949—1976)》,是一部较全面地反映毛泽东领导建立新中国,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7年历程的编年体著作,共6卷。这部年谱为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思想理论和工作实践,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历史成就和经验教训,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基础,提供了丰富史料。一、关于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不但领导新中国长达27年,而且由于中国革命首先在局部地区取得胜利,因而他领导革命战争的22年也是在局部地区执政的22年.在这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领导实现了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到新民主主义再到社会主义的两次大变革,随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并开始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创造了举世公认的丰功伟绩,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深入研究这些经验,特别是毛泽东关于执政的基本观念,对于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经过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新中国,基本解决了困扰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公平的贫困问题;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通过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基本解决了当代中国社会的贫困的公平问题,从而基本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观;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观,是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共同纲领》一直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但随着政治建设任务的加强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到来,制定宪法以代替《共同纲领》就成为当时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1952年底宪法起草工作开始启动,后经过多次修改,终于在1954年9月诞生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且创立了适合中国情况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时期,毛泽东又领导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且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问题,取得了一些正确的、宝贵的成果。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也是中国共产党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进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公平正义实现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公平正义的实现提供根本依据,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是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进入21世纪,以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要求全方位推进社会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新阶段工作重点。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推进制度建设,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是中国共产党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2.
1956年前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初步形成了包括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在内的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改革经济体制;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开始酝酿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强调扩大人民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一系列的理论观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相似文献   

14.
张纯 《世纪桥》2003,(6):14-16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起来,中国从此进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果说建国初期我国建立的经济体制是基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而且也适应了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需要,那么随着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经济体制的内在缺陷也逐渐显露出来,以毛泽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开始了对经济体制的改革探索,这种探索可以说是不懈的,有成就的。认真总结毛泽东经济体制改革思想,无论是思想本身或探索中所体现出来的理论勇气和创造精神,对我国当今的经济体制改革都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和启迪。 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问题的初步思考 建国后的头几年,我国基本上是按照苏联模式进行建  相似文献   

15.
1949年10月1日,古老的神州大地响起了一个震撼寰宇的最强音———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从地球东方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几千年来少数剥削者奴役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摆脱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掠夺和宰割。50年来,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积极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尽管历经坎坷和曲折,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矢志不改,赤心不变,坚信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我党的一贯追求。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我党不断深化对社会公平的认识,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社会公平与社会主义制度紧密相连,领导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我国具备了实现社会公平的坚实的制度基础。在…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了掌握全国政权的执政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奋斗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的真理。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①江泽民也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是加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新课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1956年4月开始,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艰辛的开拓过程。毛泽东运用马列主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工人成了国家的主人,贵州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并积极组织就业,探索和开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国60周年来,劳动保障部门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正确决策和坚强领导下,始终承担起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时历史重任,劳动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促进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这个中心。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和谐贵州”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虽然没有提出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命题,但他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并赢得最终胜利,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选择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根本前提;基于我国国情探索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为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筑牢了制度之基;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的若干思想,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石;在"一穷二白"基础上进行的全方位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为成功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坚强保障和有力支撑。因此说,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奠基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