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70年的时间内,中国人民的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农村的民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70年农村民生改善既是全体中国人民民生改善的一个缩影,也是整个国家、民族面貌发生质变的生动例证。70年来农村民生之所以能够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归根到底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农村民生的改善永远在路上,农村民生的改善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一、70年农村民生的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性变革  相似文献   

2.
改善农村民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民生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得到了长足发展,获得了极大的改观,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问题.本课题研究意在说明:改善农村民生是坚持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只有改善农村民生,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3.
发挥科技进步对改善农村民生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实》2008,(12)
民生工作是我国社会发展整体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改善农村民生需要大力发展民生科技。农村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要统筹农村农业科技和农村民生科技协调发展。中央支农惠农的政策已经取得了成效,而科技支农惠农还很薄弱。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改善农村民生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视角和新动力。要树立大力发展农村民生科技的新理念,建立发展农村民生科技的新机制。长期以来,农村简陋、传统、落后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现在已经有条件、有必要运用科技的力量来一个重大的改善。要像工业科技、农业科技和军事科技一样,以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大力发展民生科技。  相似文献   

4.
改善民生关键在农村,重点难点在农民。要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扩大内需、保增长和保稳定的重中之重,加大投资力度,强化政策措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速吉林振兴和富民强省进程。  相似文献   

5.
民生工作是我国社会发展整体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改善农村民生需要大力发展民生科技.农村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要统筹农村农业科技和农村民生科技协调发展.中央支农惠农的政策已经取得了成效,而科技支农惠农还很薄弱.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改善农村民生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是社会主叉新农村建设的新视角和新动力.要树立大力发展农村民生科技的新理念,建立发展农村民生科技的新机制.长期以来,农村简陋、传统、落后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现在已经有条件、有必要运用科技的力量来一个重大的改善.要像工业科技、农业科技和军事科技一样,以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大力发展民生科技.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农村牧区民生热点问题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重要体现.近年来,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尤其是2009年我区组织实施了包括安排农牧业保险补贴资金6.6亿元、农村牧区低保标准人均提高15元等在内的"十项民生工程".20lO年1-3月,内蒙古自治区社情民意调研中心开展了"内蒙古农村牧区民生热点问题调研"工作.  相似文献   

7.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特别是广大农村的民生,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也是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的着力点。乡镇领导处于农村第一线,对农村的民生民情了解最全面透彻,对改善农村民生状况最有发言权。最近,在南通市委党校举办的乡镇领导进修班上,我们就农村民生方面的46个问题组织了一次无记名方式的问卷调查。该期进修班共有学员50位,来自南通市6市(县)2区,发放问卷调查表50份,收回有效答卷50份。问卷调查是在自由、开放的状态下进行的,乡镇领导接受调查的态度非常认真、非常投入。用他们的话来说,尽管个人判断可能有误,但说的是真心话。现将问卷调查的结果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林树森 《当代贵州》2009,(23):12-14
对贵州来讲。农村低保可以说是天大的事,我们成天讲以人为本,讲保障和改善民生,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如果连农村低保这件事关百姓切身利益和贵州长远发展的大事都做不好,无论如何都是说不过去的。  相似文献   

9.
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劳动保障部门在改善民生上负有重要职责,而且根据当前形势,劳动保障工作中改善民生的任务较为艰巨。针对以上情况,文章提出了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努力改善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西宁市把家电下乡提到“扩大内需、改善民生、拉动消费、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积极组织家电下乡,努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加快农村消费升级。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何云江 《当代贵州》2009,(21):21-21
作为全国首个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省份,早日让农村住房困难群众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不仅是重大经济任务,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本着对人民、对历史、对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下大决心把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以优异的成绩让党中央放心,让贵州各族群众满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拉动内需,政府把经济刺激的着眼点放在了农村。然而,农村长期以来支援城市发展的代价,使得农村缺乏消费和发展的能力。投资民生成了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有力举措。它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素质;而且可以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小测验     
吴忠民 《当代贵州》2009,(19):57-57
首先,改善民生有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社会公正有两个基本价值取向:一是共享,二是为每个人自由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而民生这个问题的改善与这两个基本价值取向息息相关,因为改善了民生才能共享,也只有改善了民生才能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提供基本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董峻 《党建》2010,(2):29-31
回顾2009年,在“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粮食再获丰收,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供给充足,农业各业平稳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民生逐步改善,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进入了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时代。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不仅是党的宗旨,也是政协的使命。中央和省委强调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政协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应深刻认识促进民生改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人民政协本质属性的具体体现,把关注和改善民生作为立身之基、履职之要,作为政协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在促进民生改善中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6,(12):41-41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和谐社会建设要从关心群众困难做起。当前,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镇,还存在着一些生活困难的群众,  相似文献   

17.
新医改之后     
“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关于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明确提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王建民 《奋斗》2008,(2):43-44
落实十七大精神,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不断改善民生,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民生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问题,包括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四个方面内容。建党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改善民生为己任,以民富国强为目标,进行不懈的努力与奋斗,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彰显了我党坚持执政为民、以民为本,改善民生、以惠民为重的全新理念。  相似文献   

20.
杜梅萍 《前线》2009,(4):7-9
2009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指出:“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为此,本刊请我市主管农村工作的副市长夏占义对如何做好今年的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