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近夜西湖     
<正> 一个草长莺飞的暮春时节,朗月当空,信步踏上苏堤幽径,晚风从湖面吹来,浑身透出阵阵的凉意。这里是一片宁谧、安祥,没有了白天的喧哗和如织的游人,看不见夹堤拂水的桃红柳绿,此时的苏堤已把白天沾染的尘灰洗去。它不需要矫饰,它是那样的从容,那样的自然、清新、郁郁葱葱。茂密的植物接叶交柯,浓荫如盖,幽幽的清香飘浮在周围,树丛中偶尔传来唧唧哝哝的鸟语啁啾,淡紫色的路灯透过浓荫洒了下来,将苏堤点缀得更加幽静和神秘。这里静得让人心  相似文献   

2.
阳春三月,记者有幸在三亚见到了我国著名邮票设计家陈晓聪。 坐在记者面前的陈晓聪女士慈祥和蔼、温文尔雅,灰白的头发记录了历史的沧桑,含蓄、婉约的双眸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哝哝细语中流淌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但这个清瘦文弱的女士,却在中国邮票设计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印记。  相似文献   

3.
人的需要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需要本身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发展的确认和明证;人的需要与人的发展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人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的需要不断产生并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满足的过程。政治需要是人的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需要的产生、发展和不断满足既是人的发展的确证又是推动人自身实现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李杰 《前沿》2012,(1):57-60
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自由观,为我们提供了科学认识自由的方法论前提。自由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应该对每个人的自由权利给以尊重;人的自由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在人与人结成各种社会关系中才能得以实现;人的自由依赖于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人的需要发展是人的自由发展的动因。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可以把人的自由划分为生存自由和发展自由。按照自由的内容可以将自由划分为经济自由、政治自由、道德自由以及法律自由等。经济的、政治的和精神文化层面的因素综合影响着人的自由实现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需要范畴是马克思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从生存论的角度来看,马克思的需要范畴具有三层意蕴。首先,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征;其次,它是人的存在发展状态;再次,它是社会发展状况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6.
"需要"范畴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逻辑与历史起点。从人的需要来规定人的本质和审视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一个独特视角。在马克思看来,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人的需要的丰富性和全面性;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就是人的需要的不断产生并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从人的需要来考察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可以深化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研究,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作为几千年封建文化影响下形成的用人观,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用人不疑”会导致被用人的权力放纵;“疑人不用”则可能导致偏听偏信,真正的有学之士却可能因小人谗言而得不到重用。深入思考社会现实,我们应当建立“用人疑人,疑人用人”的新用人观。  相似文献   

8.
徐翼 《人民公安》2014,(11):1-1
<正>我们常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沟通是一种能力。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说,沟通是一种技巧。因为它需要你有一定的口才,善于了解对方的表达,有说服人的能力等。但正因如此,沟通需要用心去做,因此它更是一门心灵的艺术。所以我以为,沟通首先是一种态度。成功的沟通无非两个要件:给予有用的信息,收集有用的信息。这就像我们的双手,一只手上,我们想要陈述我们的观点,清晰、公正、有说服力;另一只手上,我们需要倾听别人的想法,并设法与他们产生交流。有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每天花60%-80%的时间在"听说读写"等沟通上。所以有人这样评论:人生的幸福就是人情的幸福,也是人缘的幸福。而人生的成功就是人际沟通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论和谐教育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和谐教育与和谐社会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一方面,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有和谐教育的支持;另一方面,和谐教育的发展也需要有和谐社会的配合。  相似文献   

10.
王金情 《前沿》2013,(20):49-51
思想政治教育是立足现实又面向未来的教育实践活动,导向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人的需要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维度,二者是内在统一的.引导人的需要发展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性的内在基础.人的需要的发展具有盲目性需要加以引导.要正确处理好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以及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邹新  贺祥林 《理论月刊》2015,(3):174-178
当前中国的网络舆论环境,正日益遭受各种非理性话语的侵蚀,网络社区缺乏谣言自洁机制、网络民主的有效性难以得到保证、群体极化效应的负作用、传统媒体信息“把关人”作用的弱化和中国社会公共理性精神的匮乏都是造成网络公共讨论中网络理性缺失的重要原因.网络理性是互联网良性健康发展的根基,因此,重塑网络理性势在必行,这需要网络监管部门加强互联网治理的顶层设计,推动网络治理向多中心治理转变;需要传统媒体继续做好信息“把关人”;需要网络新媒体积极营造良好的媒体环境生态;需要网络意见领袖善用自己手中的话语权;需要广大网民加强道德自律、谨言慎行.  相似文献   

12.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有关论述来看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发展是一个个体和群体的双向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是一个实践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从人和动物的区别、人和人的各种意识、人的异化角度来看,都是必然的;人的全面发展从人的实践活动、精神活动和人的本质的实现来看,都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物质利益是思想道德的基础。物质利益是人的第一需求;人的需求是发展变化的,影响其发展变化的基础动因是物质利益,也包含精神的需要;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需要加以约束限制。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必须正确认识人的本质,把握人生观发展变化的规律,实现内在动因与外部条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尽管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著作中,把人性或人的本质分别界定为劳动、社会关系和人的需要。如果我们从总体上来把握这些论断就可以发现,在马克思那里,这三者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人的需要是人从事一切生产活动的原初动因,正是通过生产实践活动,人的需要才能够得到实现和满足,同时使人的内在本质力量得到确证,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社会关系,形成人类社会,从而在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形成了包括社会属性、精神属性在内的完整的人性。也就是说,马克思是从现实的人的需要出发构筑自己的人性论的。人的需要是马克思人性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5.
人的本质力量外化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内容,有着丰富的内涵。人的本质力量外化,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指人为求得生存和谋取发展将自己的本质属性、内在需要、能力创造等主体性元素能动地、客体化地施加于自然界和社会,以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发展自己的能力。人类要想在自然界中得到生存和发展,个体要想在社会中立足和进步,都必须外化自身的本质力量。实践是人的本质力量外化成为可能的现实途径,人在实践过程中外化自己的本质力量会受到一系列条件的限制。只有在保持人类与自然界、个体与社会之和谐的前提下,才能使人的本质力量外化得到合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赵科天 《长白学刊》2011,(1):141-147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我国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出现了新变化和新特征:个体需要进入新的活跃期,突出地以利益问题表现出来,并出现了物质、文化、精神、政治诸多需要共同发展的新景象.人的需要新变化使社会主要矛盾呈现出阶段性特征:需要和生产的自我扩张使矛盾双方的内在张力增大;矛盾内部两个方面交替易位,需要上升为矛盾的主导方面;供需指向...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世界上曾经出现的三种国家崛起方式:挑战现存大国的军事战略方式;搭便车方式;以经济利益优先的霸权战略.中国不可能走其他国家崛起的老路,而是要走一条独特的和平崛起之路.中国的和平崛起有自身的特点、吸引力、战略布局,中国和平崛起的终极价值是实现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如何加强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难题.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只有读懂人的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是协调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重要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现过程就是一个谋求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相统一的过程.所以,需求契合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生成根源.在实践中要正确处理好讲党性和讲人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一、运用行为科学及其方法培养职工安全行为 1.把握行为规律。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有共同规律,其基本的模式是:环境影响(有时决定)需要,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指向目标。在这个模式中,环境是人体以外一切客观条件的存在及影响的总和;需要是对个人目标的追求与渴望;动机是引发行为的起始点;行为是人的一系列动作的总和;目标是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追求的某种事物的标准、规格或状态。  相似文献   

20.
关于人学思想的许多问题,马克思都进行了探讨。实际上,马克思对人的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人的需要、人的创造性劳动、社会关系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出发的。从人的存在,首要的是人的自然存在出发,马克思主要研究了人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