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重庆市地下娱乐场的金竹大厅,装饰着题为“大江东去、”“碧水青山”的两幅长卷瓷板壁画。每幅壁画长25米,宽2米,是目前我国最长的瓷板壁画。 瓷板壁画不怕工业酸雾腐蚀,不伯地底空气潮湿霉变,能够长期保持绘画的色彩和面目,堪称传统国画与现代科技结合而生的一支工艺美术奇葩。  相似文献   

2.
周立  王红  张久美 《学理论》2012,(13):202-203
张大千一生多次到过重庆,从中学时代的学生生涯到抗战期间来重庆举办画展,张大千在重庆有比较丰富的人生经历。在抗战期间,张大千通过在重庆举办画展积极支持抗战、振奋民族精神,为促进重庆美术界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在重庆成功举办,弘扬了我国传统文化,增强了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传统发展理念的一次历史性变革,它是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于一体的整体主义哲学观,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辩证统一,成为引领和谐的思想之魂。在科学发展观背景下尝试性地从目标、环境、传播、学科等层面探究两种精神融合的具体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生产方式是一种含有后现代成分的经济形态,它远远超越了现代工业文明所容纳的内涵,使现存社会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它将高科技与知识的创新和使用作为第一生产力,从而极大地改变了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和运作方式。知识经济所形成的基础科学、技术科学与产业经济一体化结构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生产力的分布格局,使之从单纯物质生产力结构转变为前沿的知识技术的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的立体交叉结构。具有高科技知识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新生产力的主体和社会的精英层,相比之下,它对普通劳力、资本、自然资源等传统实体性要素需求则大…  相似文献   

5.
李杜风 《学理论》2010,(10):172-174
涂鸦壁画在中国是一种比较新鲜的壁画形式,尽管历史并不太长,但它发展迅速,在今天几乎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开放的,开放的城市在艺术上的认同,会理性地容纳这一充满活力的视觉艺术形式。诸如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发达的城市,其创意文化产业己经成为城市本身的第一象征,涂鸦艺术在这些城市中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广泛的认同。正如重庆市对于四川美术学院附近的老城区整改,并没有选择大规模的拆迁与改造,而是选择了创意文化的方式来改造整个区域,用涂鸦壁画的形式来重新装扮旧城区,使整个公共空间产生了新的活力和文化气息。这种手段既没有切断原本的城市脉络,也为国家节约了大量改扩建资金,成为旧城区改造一种新型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继承民族精神 弘扬时代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是被这个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并接受了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优秀品格、价值取向与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一个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其民族自身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既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产物,又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2,(51)
廉洁奉公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精神,它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加快改革开放、加速经济发展的今天,特别需要发扬这种传统精神。 在新时期,发扬这种精神能够抵御各种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8.
自我牺牲精神是贯穿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传统的一条主线。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形势下,有人认为提倡自我牺牲精神是要求过高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不符,与按劳分配原则相矛盾,因而在思想教育中不敢理直气壮地宣传和提倡自我牺牲精神了。我认为,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讨论思想政治工作传统,有必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  相似文献   

9.
党的宗旨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宗旨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高斌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产生和发展也绝非是一种单纯的思想行为,在它的背后,保留着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的背景。也就是说,它的产生和发展,受到了传统文化精神的支持和某种“...  相似文献   

10.
辩证法是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的精髓。黑格尔通过批判和改造亚里士多德的主谓逻辑,为逻辑学融入了辩证法元素。他对传统逻辑的反思和批评,以及由传统主谓逻辑对主词的突出转换到对谓词的重视,实际上均根源于他的辩证逻辑之内在需求。从马克思的立场看,黑格尔把纯粹思维性和无任何规定性的Being作为起点与绝对的主体,并把其展开的过程把握为能动的"精神"对象性生成,这赋予了逻辑以动态性和历史性。事实上,"绝对精神"尽管有一个不断地生成和展开过程,看起来丰满无比,但这种丰满从来没有跃出过作为起点的Being或"绝对精神"的内在性自身:它缺少一个真实社会空间的维度。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社会事业家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呈个体化分布的社会事业家正积极地从全能主义体制内拓展公民社会领域,以创新精神和能力推动着我国的社会转型。对社会事业家的培育既需要政府的主导,也需要民间组织自身的努力。具体路径是:应顺应和完善社会发展动机;消除制度障碍,营造能促性环境;逐渐创造完整的角色认同模式和道德倡导循环。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理想人格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典型,也是从长期的实际生活中所体验和孕育而成的价值目标和伦理原则。当今社会是一个理想人格需要重塑的时代,孔子重视理想人格的养成,启示人们培养高尚的道德,强调"内圣外王",加强自我修持,做仁人君子,这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内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To better cultivate their world citizenship awareness better in the future, the Chinese citizens today need to inherit the fine Chinese traditional world citizenship thought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world citizenship thoughts, with ideas such as ‘Datong shijie’ (‘a world of grand unity’), ‘Tianren heyi’ (‘unity of heaven and human’), ‘Rendao zhuyi’ (humanitarianism), and ‘Heping zhuyi’ (pacifism), contained the seeds of a concept of world citizenship. In comparison with the Western counterpart, the citizen consciousness in China's traditional society was very weak, China's traditional minzhong (people) concepts were based on its state concept of ‘Tian Xia’ (All-under-Heaven), and a sense of citizenship in the late Qing was built by using the cultural resources of both Confucianism and Western philosophy. For the transcendence of Chinese citizenship toward world citizenship, the first thing to do is to foster a civil spirit in China, the second,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China's civil society, the third, to encourage Chinese citizens to actively take part in global governance and bear international responsibilities, and the fourth,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which serve as the fundamental basis, support, channel, and venue for fostering world citizenship awareness.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要求为官者以道德操守为重。为官者应具备的道德操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以清正廉洁为要、以忠君爱国为首、以爱民利民为本、以戒奢从俭为先。中国传统社会中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以及清廉勤勉的清官廉吏代表,他们所倡导与表现出的清正廉洁、为国爱民、戒奢从俭的道德操守,值得当下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思考与学习。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直至当前的和谐社会之诉求,现代化始终是萦绕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一个实质性问题.然而,现代化又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公共行政现代化是其应然维度之一.现代化从"器物"到"政制"直至社会精神文化和伦理价值观念这一结构性的深化历程,更昭示了公共精神正是公共行政现代化须臾不可"缺场"的价值向度.实际上,从公共行政自身发展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双重维度去探究和反思公共行政的现代化现象,我们也发现公共精神不断地从边缘向中心位移,从"遮蔽"状态走向"解蔽".其中,公共行政现代化所涵摄的民主理念、公正理念、契约精神、公共服务精神以及和谐、科学的发展理念等公共精神既是公共行政现代化本身,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骨核与价值引擎.一种多元宽容、诚信友爱、公平正义、和谐有序的社会公共生活能够得以形成和延续必须以发育良好的公共精神为其基本精神质料和社会价值支撑.我们需要从不断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开新传统公共精神资源,大力培育公民社会、拓展公共治理的实践参与,加强公共意识教育、提升公共理性水平等几个方面努力来促进公共精神的化育与养成.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是我国最古老的医学著作,《脉经》是西晋太守五叔和撰写的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本文分别从卜弥格对《黄帝内经》、《脉经》、对中医中草药的介绍以及他的中医研究、中西医比较研究五个方面,对卜弥格在中医西传方面的贡献做了初步的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哲学,宗教与中国文化精神:兼论中国人信仰的历史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化与世界其他主要化的重要不同在于,中国化的基本精神是人主义的,不是宗教神学的,在中国历史上,官方信仰了、学信仰也间信仰互相交错又彼此疏离,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及其在整个民族化中的作用十分复杂,从全局上看,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的互渗互补构成了中国传统褒庇的主干和基本线索,提供给中国人尤其是知识人以安身立命的依托。虽然道教、佛中国历史上也有长久的影响,但追求彼岸不是民族化的主要传统。了解中  相似文献   

18.
张秀梅 《学理论》2012,(11):248-249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东北广大人民进行抗日斗争中产生的精神成果,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抗联精神内容丰富,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起巨大作用。当代青少年正处于接受新事物快、求知欲强烈的时期,社会上的各种思潮都可能对青少年产生各种影响,在这种条件下,在青少年中弘扬宣传东北抗联精神对将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明治时期的日本人普遍崇尚西欧国家的思想文化,孜孜不倦地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摈弃东方传统的中国古学。评论家田冈岭云指出了日本汉学界所面临的危机,大力宣传中国古学的优越性,积极倡导汉学复兴论。田冈岭云既批判了明治文明的弱点,又不否定西学在日本的地位,还希望将中国古学与西学融为一体,创造出中西合璧的日本式新文明。  相似文献   

20.
To what extent do attitudes toward money—specifically, the love of money—mode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and job satisfaction among public sector professionals in China? The authors collected data from full‐time public sector professionals who also were part‐time students in a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program in eastern China. After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es, the regression results show that a public servant’s love of money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and job satisfaction—that is, individuals with a strong love of money have a significantly stronger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and job satisfaction than those without, a finding that supports the “crowding‐in effect.” Alternatively, for high love‐of‐money civil servants with a “steel rice bowl” mentality, high job satisfaction is explained by the best offer (output) for the minimum amount of effort (input), at least within Chinese culture. Such findings are counterintuitive in light of Chinese personal values, equity theory, public servants’ institutional background, ethical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corrup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