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导报》2011,(16):37-37
"文革"期间,著名作家沈从文被下放到多雨的湖北咸宁劳动"改造",饱受痛楚。可沈从文毫不在意,在咸宁给他的表侄、画家黄永玉写信说:"这儿荷花真好,你若来……"  相似文献   

2.
周长海先生以画梅闻名,他自己也最看重其笔下的梅花作品,自号梅屋主人。甲申盛夏,我有幸拜会长海先生于他的画室,得见先生与他的作品,始知先生不止梅花画得自成一格,风格独具,其他诸如禽鸟、荷花、松、竹、兰、石也自成风貌,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3.
刘怡斌 《学习导报》2013,(20):16-16
湖南省委原书记熊清泉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卸职回家,拜著名画家黄永玉为师,学习作画。如今,这位86高龄“学生”的画备受业内好评。在一次竞拍中有的作品飙升到20万元人民币。他淡泊名利,将画款全部捐献给有关部门兴建希望小学。  相似文献   

4.
《奋斗》2017,(12)
<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飞檐斗拱,画梁朱柱,停留、记忆中国古建筑之美,殊非易事。三晋大地,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古代建筑数量冠居全国。古建筑的魅力也牵起了一段晋黑缘分。一位来自黑龙江的小伙儿用10年时间持一支钢笔手绘古建,将百座寺庙重现纸上,在中国他是第一人。他就是我省庆安县人——连达。多年来他寻访山西各地古建筑、古村落、古民居,并用绘画写生的形式锁住古建筑的旧时光,入  相似文献   

5.
隔山 《党课》2012,(19):117-118
人们大都知道张大千以山水画著称,其实他的花鸟、人物也画得十分精彩。他的泼墨荷花浓墨重彩,堪称一绝;他笔下的仕女刻画精细,雅俗共赏,成为他绘画题材中很受欢迎的一类。  相似文献   

6.
有这么一个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没有拜过老师,也无门无派,却当上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副主席;中学没毕业,连留了五次级,后来却成为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他是个"畅销"制造者——他画的猴放到邮票上就成了畅销的猴票;他画的阿诗玛、用泥巴随便捏的酒瓶子也都变成了畅销的烟酒品牌;就连他的身世也成为畅销书的好题材……他就是艺术界有着"鬼才"之称的黄永玉。进入耄耋之年的他是跨画种、跨领域的艺术家,国画、油画、版画、漫画、雕塑、壁画、散文、小说、诗歌、杂文,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中国美协在他80岁生日时颁给他"中国美术金彩奖终身成就奖";著名作家金庸对他赞不绝口,夸他是个全才;还有人称他是天上掉下来的"画神"。  相似文献   

7.
心底的窗     
著名画家黄永玉年轻时命运多舛,当过瓷场的小工,在码头卖过苦力。“文革”时,他因画猫头鹰遭受批斗,一大家子被赶到大杂院最角落的一间房屋居住,环境十分恶劣。那段日子里,黄永玉非常绝望。  相似文献   

8.
木又 《干部之友》2003,(2):38-40
曾几何时,沈阳日报报业集团原总裁、党委书记、日报总编辑傅贵余,不仅在沈阳是位风云人物,在全国新闻界也很有名气。他从一名普通的记者干到总编辑,不知写下或策划过多少得意之作。然而,他在政治生涯行将画上一个圆满句号时,却为自己留下了一生中最为惨痛的“败笔”。  相似文献   

9.
柳鹏出生于安徽阜阳市临泉县杨小街乡。1993年,在北京林业大学读书时,他就被学校荷园里的荷花吸引。毕业后,柳鹏回到了家乡,研究怎样让荷花的美走进千家万户。经过长期观察,柳鹏想到了盆栽——传统的荷花大多在池塘里种植,城里人想看荷花很不方便,盆栽荷花就解决了地点的限制。但当时这种技术在国内还十分少有。经过一次次试验后,柳鹏成功培育出了盆栽荷花。之后,他把自家所有的田地都变成了荷花培育基地。几年下来,他培育出了226个理想的荷花品种,  相似文献   

10.
开始的勇气     
1915年,丘吉尔被撤销了英国海军大臣的职务,回到家乡调养散心。那天,他独自在花园里转悠。遇见弟媳琼纳夫人正在练习水彩写生,便在一旁驻足观看。几分钟后,一朵清秀的花跃然纸上,他忍不住夸赞起来。弟媳友好地将画笔递过来,示意丘吉尔也画几笔试试。毕竞从未接触过画笔,他便连忙摆手推脱,窘得满面通红。  相似文献   

11.
开心果     
韩峰 《党建文汇》2007,(2):56-56
小屋三间,坐也由我,睡也由我;老婆一个,左看是她,右看是她。——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卸任后,从北京回到湖南家乡,自己花钱盖了三间瓦房,过起了简单而充实的“农夫”生活。这是黄永玉赠送他画作上的题词  相似文献   

12.
湘西飞出个“熊凤凰”──记熊希龄田智慧清光绪年间的早春二月,湘西沅州府衙内花木争艳,风和日丽。一群文人和官吏正在赏花观景,吟诗作画。有的画牡丹,有的画兰花,有的画荷花,有的画菊花。唯有一位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的青年画了一株棉花。众人一看都觉得不登大雅之...  相似文献   

13.
曲昕 《湘潮》2005,(4):30-34
在世人眼中,黄永玉是个浑身是故事的传奇性人物。国画、油画、版画、漫画、雕塑、散文、小说、诗歌、杂文……黄永玉几乎无所不能,无所不精。这样的全才,在当今中国实在太稀有,难怪有人赞誉他“艺贯中西,肆意人生;耄耋顽童,痴狂大师”。  相似文献   

14.
<正>在碧波荡漾的嘉陵江畔,在“开往春天”的轻轨上,在新旧交融的洪崖洞景区……他穿梭在重庆的大街小巷,用画笔诠释着对这座山城的热爱。走遍千山万水,画家卢泰宇最钟爱的地方还是他的籍贯地重庆。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丹青书画院院士、艺术中国金帆奖获得者……多重身份和头衔带给卢泰宇不同的生活体验与担当,但他仍最爱称自己为“山子”,意为山城的孩子。2010年,油画专业出身的卢泰宇拿起画笔,追逐全国各地的风景。2022年初,卢泰宇开启了“早安重庆·100幅美景画给你看”写生计划。《情满朝天门》是这个计划的第一幅作品,创作期间,他邀请外地游客一同执笔作画。这幅画里,有着重庆人的好客,更有着这座城市的开放包容“。早安重庆”系列作品线条简单有力、色调温暖浪漫,将重庆的刚毅和柔美一展无遗。  相似文献   

15.
正北京画院山水画家庄小雷注重从传统中汲取有益的创作经验,不断探索与创新语言表现形式。他从写生入手,强调自己的内心感受,表现出强烈的个性风格特征,在山水画创作上走出了自己的新路子。庄小雷把自己艺术的感情基点放在了黄土高原万千纵横的深沟丘壑之中,在那里寻找着黄  相似文献   

16.
张大千画虾     
1945年抗战胜利后,徐悲鸿与夫人廖静文在家中设宴,专门招待齐白石与张大千。饭后,徐悲鸿提议请齐、张二人合作一幅绘画作品,但要“反串”,即请齐白石画张大千擅画的荷花,而张大千则画齐白石拿手的虾,共同组成一张画。张请齐先画,齐白石乘兴挥毫,  相似文献   

17.
李辉 《求贤》2012,(4):60-61
沈从文先生的最后一次故乡湘西凤凰行,是在1982年。这一年,他80岁,在黄永玉先生的催促和安排下得以成行。除黄永玉之外,另一位陪沈从文回故乡的是黄苗子先生。因为二叔郁达夫之故,苗子、郁风夫妇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与沈从文就一直有着密切往来。沈从文不止一次向他们讲述当年郁达夫时他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廉政瞭望》2013,(5):53
"高雅"的行贿历史小说《胡雪岩》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清朝地方官员给京官行贿,先要按惯例到琉璃厂的字画古董店问路,讲清楚想给哪个大官送多少银子,然后字画店老板就会告诉他应该送一张什么样的画,而这幅画正是那位大官自己收藏的。字画店老板随后到大官家里,用行贿者事先给的银子买下那位官员收藏的这幅画,再将这张画交给行贿者。行贿者只需拿着这幅画登门拜访,完璧归赵,行贿就高雅地完成了。  相似文献   

19.
荷花,又叫莲花,在中国人心中,尤其是在中国文人的心中的地位颇高,自北宋周敦颐写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后,它就一直被喻作"君子之花"、"圣洁之花",是历代画家所青睐的花卉题材。古今画荷的大家实在太多,比如古代朱耷、徐渭,现代的齐白石、潘天寿等等,他们笔下的荷花美不胜收、各领风骚。而毛泽东独独喜欢素有"古今画荷的登峰  相似文献   

20.
《廉政瞭望》2013,(9):53-53
“高雅”的行贿 历史小说《胡雪岩》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清朝地方官员给京宫行贿,先要按惯例到琉璃厂的字画古董店问路,讲清楚想给哪个大官送多少银子,然后字画店老板就会告诉他应该送一张什么样的画,而这幅画正是那位大官自己收藏的。字画店老板随后到大宫家里,用行贿者事先给的银子买下那位官员收藏的这幅画,再将这张画交给行贿者。行贿者只需拿着这幅画登门拜访,完璧归赵,行贿就高雅地完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