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是现代化进程中最核心的行为主体,国家建构是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国家理论着重于对国家自主性的讨论,其经历了相对自主性、国家自主性到嵌入式自主性的发展。对国家自主性加以考察,可以整合国家自主性理论的核心内容,并提出一套复合式现代国家建构的观念,具体到我国包括国家职能的完善、国家能力的提高和公民社会的培养三方面。  相似文献   

2.
陈富国 《学理论》2012,(29):1-2
国家自主性是对当前国家自主性过度与国家自主性不足双重困境提出的理论与现实诉求,而民主政治建构则是孕育于国家自主性的制度文化中,国家自主性的不足与过度同样是民主政治建构的泥淖。基于国家自主性与民主政治建构的内在互构考察,提出国家自主性与民主政治建构的三维写照,即"掠夺型国家"与民主政治建构的先天不足、"俘获型国家"与民主政治建构的可能风险、"参与型国家"与民主政治建构的互动共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家自主性与民主政治建构的互促模式:中共领导;政府主导;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3.
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新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世界理念提出了新的国际秩序观所谓和谐世界,首先是和平共处的秩序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不同国家平等和睦相处,尊重相互的地位、权利和特性。和平共处状态包含了相互依存的关系。不同国家相互依赖,互为依托,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也非常强。和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国家自主性”范畴的辨析,指出了国家自主性与社会公共职能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国家自主性问题的产生受特定的社会矛盾和社会结构的决定。国家自主性问题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所面临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之间的深层矛盾。本文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由“民主”向“公共行政”的转向,正是国家自主性问题深化的表现。本文最后分析了中国国家自主性的特殊性,并指出国家自主性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了保持国家自主性的合理限度.就必须像进行艺术活动那样,恰当地根据社会发展的阶段和形势制定正确的政策。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与重建国家自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化改革以来,国家和社会、中央和地方不恰当的权力配置使国家自主性的权力基础与合法性基础一定程度上被削弱,社会阶层结构中出现的两极分化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抑制。要抑制两极分化趋势,促使社会阶层结构走上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发育之路,必须重建国家自主性。重建国家自主性的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深入推进行政改革,调整国家与地方的自主性维度;另一条是培育公民社会,促使各种社会组织自由积极地参与政治。  相似文献   

6.
日本能否同东南亚国家共渡难关金熙德日元贬值和经济长期不振直接影响着东南亚经济的恢复。这是因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中,各国经济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加深,每个国家的经济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去年下半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国家、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和国际分工发生了新的变化,跨国公司为顺应这一趋势也开始了新一轮产业布局和调整。虽然制造业的国际转移仍然是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内容,但是发达国家服务业转移已经蔚然成风。我国应充分重视服务业向我国的转移,看清自身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利用我国的优势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积极承接服务业的国际转移,从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自从国家诞生以来,国家安全的概念一直占据国际政治的主流话语地位。然而安全研究领域过去一直比较狭隘,更为冷战时期对军事和核武器的崇拜所强化。当今全球化和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已成时代潮流。而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人的安全上升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不拘泥于传统的国家安全观,重视的人的安全,才能确保国家的安全,进而实现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9.
范春燕 《理论探索》2007,37(1):47-49
“国家相对自主性”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经典国家理论的一种诠释或补充,有一些不同的版本和内涵。实际上,国家相对自主性只有在资本主义国家相对于统治阶级的意义上,也就是国家作为资产阶级的一种间接统治工具的意义上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这种自主性来源于资本主义特定的生产方式,它不排斥阶级性,相反,它使资本主义国家能够以更为灵活的方式为统治阶级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一、我们正面临一个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化的国际社会人 类社会正迈向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时代 ,经济全球化进程不可阻挡 ,政治多极化趋势方兴未艾。我们应当如何把握正在变化着的世界 ?我们意识到 ,2 1世纪的国际关系将会呈现出与 2 0世纪大不相同的新的内容和特点 :从总体看 ,国际政治与世界经济中各种积极的因素增多、增大。国际社会距离世界大战将会更加遥远 ;维护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的时代主题将摆上更多国家的议事日程 ;国际社会进一步增强经济整合力 ,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的相互依存性和相互渗透性增强将使各国在政治上的共识增多 ,国际…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政商关系的异化既体现了国家自主性过度,也导致国家自主性不足,阻碍了国家渗透、管制、提取和分配能力的发挥,以及法治化进程。政府垄断重要资源并主导经济发展和"准分权治理结构"导致国家能力与法治发展的严重失衡,造成政商关系严重异化。为此,应在法治框架下构建政府及官员的嵌入式自主性和民营企业的反向嵌入式自主性,促进政商互嵌的法定化、规范化、制度化,并在政商之间达成治理式互赖,推动国家能力与法治相对均衡发展,使政府、官员和民营企业"各安其分、各司其职、各得其所",从而构建起政商关系新生态。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国家间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以及国际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演进,多边外交日益频繁和活跃,在国际关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边主义也越来越受到外交界和学术界的重视。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多边外交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有几个政策性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政商关系的异化既体现了国家自主性过度,也导致国家自主性不足,阻碍了国家渗透、管制、提取和分配能力的发挥,以及法治化进程。政府垄断重要资源并主导经济发展和"准分权治理结构"导致国家能力与法治发展的严重失衡,造成政商关系严重异化。为此,应在法治框架下构建政府及官员的嵌入式自主性和民营企业的反向嵌入式自主性,促进政商互嵌的法定化、规范化、制度化,并在政商之间达成治理式互赖,推动国家能力与法治相对均衡发展,使政府、官员和民营企业"各安其分、各司其职、各得其所",从而构建起政商关系新生态。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内在包含两个相互联系的层面,即工具主义国家观和自主性国家观,然而,后一观点往往被许多学者所忽视。西方马克思主义注意到这一问题,并沿着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思路对国家自主性理论观点作了进一步拓展。国家自主性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知识视野,在西方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学术影响,为分析当代许多经济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同时也为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能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基本排除国际环境因素影响的前提下,通过税收和财政开支、影响国家自主性的制度化因素与国家集权的程度,以及国家对社会的渗透能力等几个方面,对尼日利亚(1966 —1979 年) 、墨西哥(1940 —1976 年) 和韩国(1961 —1977年) 的国家能力进行了个案分析和比较,并讨论了决策者集团的特征、民族社会的特点、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的非政治化问题对国家在推动和控制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作为当前最有效的政治组织形式,现代国家至少应具备五个基本特性:合法的垄断权力、垄断税收、公共性、自主性和民主性.中国国家成长的历史逻辑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从专制王朝国家、独裁普力夺国家、全能型国家、后全能型国家,最终到一个现代国家的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国家与社会实乃一种互塑的动态关系.对于当今的中国来说.现代国家建构应彰显其公共性、自主性和民主性,并努力培育一个自由自主自治的公民社会,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袁纲 《理论探讨》2003,(6):12-14
腐败现象的存在,在我国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什么我们党和国家对腐败现象的斗争态度越来越坚决,手段越来越严厉,然而腐败现象却久遏不止,且有不断增强和扩大之势?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腐败现象在现行的制度和体制下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自组织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呈现出一种自主性增强和不断强化的发展趋势,即腐败主体数量和腐败报酬(腐败价格)的增强效应,导致了腐败规模的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18.
市民社会理念与社会自主性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市民社会理念的传统含义及其在当代的变化,认为它实际反映了人们对在市场经济和现代化过程中社会自主性问题的关注.作者分析了中国历史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及经济体制的转型、民主政治的建设对社会自主性发展的意义,揭示了社会自主性发展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楚永生 《行政论坛》2011,18(5):33-37
政府职能体系及其内容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行政生态环境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变化,政府所面临的行政生态环境会发生相应的嬗变,进而将影响一个国家或政府的职能定位与转换。1949—1978年,我国政府的职能定位从政治职能与经济职能并重到以政治职能为重心的转变,它很大程度上与新中国政府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家领导者的思想认识等行政生态环境因素的变化密切相关,而政府职能定位与转换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兴衰。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人类社会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不仅标志着一个全球经济相互依存性和国际性大大提高、民族性和地域性迅速减少的过程,而且还意味着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竞争更加激烈、风险更加激荡的时代。任何国家都必须对此保持足够的清醒认识,树立积极应对的战略防范意识,高度重视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风险影响,提高国家经济全球化的战略应对水平。 提高国际经济的战略防范意识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现实潮流和时代趋势,在给当今世界创造出巨大发展机遇和增长空间的同时,必然也给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本身的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