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亚男 《人民论坛》2011,(10):84-85
我国《法律适用法》第44条首次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引入侵权责任领域。对意思自治原则在涉外侵权领域适用的必要性及国际立法实践进行研究,认为将意思自治原则引入涉外侵权领域并对其进行适当限制引领了当今国际私法立法发展的一个潮流,体现了国际私法追求实质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意思自治原则引入我国侵权冲突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冲突法愈来愈灵活处理的发展趋势和侵权法向着私法本质的回归,越来越多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以不同的方式允许当事人协议选择侵权行为的准据法。我国的侵权冲突法应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以两种方式引入意思自治原则:一是允许当事人协议选择法院地法作准据法;二是在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位于不同国家时,应允许受害人从中选择对其有利的法律作准据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法律适用法》第44条首次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引入侵权责任领域。对意思自治原则在涉外侵权领域适用的必要性及国际立法实践进行研究,认为将意思自治原则引入涉外侵权领域并对其进行适当限制引领了当今国际私法立法发展的一个潮流,体现了国际私法追求实质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论意思自治原则在我国合同制度中的运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思自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私法的最高理念,也是合同制度的核心和灵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意思自治原则的出现和演变符合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历史必然性。现代社会对意思自治原则的种种限制并非表明其地位的衰落,而是对这一抽象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完善和发展。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应当在我国的合同制度中树立意思自治原则。但同时,必须密切联系我国的具体实际,对意思自治的实践进行限制和引导,使这一原则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5.
201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意思自治原则加以重点规定,一方面大量扩张意思自治原则适用范围,另一方面又通过“直接适用的法”、弱者利益保护等原则对其加以限制,充分体现其二维性.这种二维性的价值根源正是当代国际私法对实质正义的追求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需求所致.然而,《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与《民法通则》、《继承法》中相关条文的协调问题、“直接适用的法”总括性规定问题以及具体把握意思自治原则适用范围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增加了意思自治原则二维性实现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王莉莉  翟云岭 《前沿》2012,(11):81-83,98
现代物权法中,物权的类型、物权客体的范围以及物权权利保护等制度中均可寻见意思自治原则的身影。在物权法背景下探讨意思自治对于物权法体系的完善意义重大,该理念与物权法品质和功能上的契合力证了其根植于物权法的合理性,虽然一定程度上受到法定原则的削弱,但是意思自治理念仍然可以透过规范配置的技术层面和物权法制度的内容层面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以此为中心展开分析,以期推动我国物权法上意思自治制度的更新。  相似文献   

7.
个人数据是数据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个人信息的载体。基于个人信息体现的主体自主与人格尊严价值,需要明确数据经济发展的前提性预设;基于私法不足、社会关系的特殊性以及基本权利横向效力的功用,可为个人数据提供多维度的体系化保护。我国应在立法中规定强制性的技术安排,以事前技术保护与事后国家惩戒形成符合数据特征的保护方案,以私法、宪法、社会法构成多维度的协调方案,形成行业自律、个人参与主导及国家介入的个人数据法律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8.
如何界定国际私法中的弱者,是探讨国际私法弱者保护的重要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本文持以下点:首先,国际私法中不宜采用“弱势群体”这一用。原因在于:第一,从语义上看,“群体”是指“持续直接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在特上表现为‘有明确的成员关系’、‘有持续的相互交’、‘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有一定的分工协’、‘有一致的行动能力’五方面。”[1](P190)但事实明,“社会弱势群体并未形成真正的群体,其内部能没有组织化”。[1](P191)第二,若构成群体必然有的要求,但在国际私法的某一法律关系中,数量对弱地位的存在无…  相似文献   

9.
涉外扶养之债是建立在扶养权利人与扶养义务人之间具有涉外因素的人身性质的债权债务关系。欧盟成员国关于扶养之债的实体法与冲突法互有歧异。欧盟于2009年正式公布《扶养之债条例》,将管辖权、准据法、判决承认与执行、司法合作等方面的规范集中规定在单一的欧盟立法中,实现了扶养之债区域国际私法的协调统一。践行对人的关怀、尊重当事人对管辖权与准据法的选择、简化涉外扶养之债判决流转程序是该条例最核心的成就。我国在制定国际私法和区际私法的过程中要注意吸收和借鉴《扶养之债条例》体现的人权理念、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精神的尊重及便利构建国际或区域扶养之债司法合作网络的制度精髓。  相似文献   

10.
范海燕  刘文 《前沿》2004,(6):123-125
本文对我国未来的知识产权制度进行探讨 ,指出建立我国知识产权国际私法制度的必要性 ,并对未来我国知识产权国际私法制度的基本原则以及管辖、法律适用、外国判决的承认和执行等具体制度进行初步构思。  相似文献   

11.
周翔  虞浔 《理论月刊》2003,(7):127-128
证人权益得不到保护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通过分析我国现行法律关于证人权益保护的现状及立法缺陷,可以看到我国应该出台《征人权益保护法》,以专门法的形式详细规定证人应当享有的各项权利和各项权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范国真  肖明 《人权》2008,(5):24-28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instru- ments, including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UDHR), the International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ICCPR),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 (ECHR) and the Americ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 (ACHR),  相似文献   

13.
公共利益是典型的不确定的法律概念。公共利益常常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混淆在一起,公共利益的表象性往往掩盖了其以个人利益为起点和归宿的本质内容,甚至抹杀了个人利益。在行政行为中,公共利益是有限的,它无法逾越产权保护原则、比例原则、行政补偿原则的界限,正是这三大原则构成了对公共利益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冲突规范是国际私法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弄清了冲突规范,也就基本上了解了国际私法的一般规律,掌握了处理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主要方法。分析冲突规范的结构和种类,探讨冲突规范的缺陷和立法趋势。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基于《妇女权益保障法》及各地实施办法的修改,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保障妇女权益法律理念的变迁。本文认为,《妇女权益保障法》及各地实施办法较好地吸收、借鉴了近年来保障妇女权益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尊重和保障妇女人权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17.
白云 《理论月刊》2004,(9):114-116
对于人权问题,世界上形成了一定的国际标准。各国在国际法框架内负有承认、尊重、保障、促进人权国际标准实施的义务;另一方面,对于人权保护问题,国际上也形成了具体的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8.
冉维山 《桂海论丛》2005,21(2):83-85
加快农民权益保护立法是切实保护农民权益的一个重要举措。当前,农民权益保护在立法上还存在着空白,还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民经济、政治权益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以及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立法,以尽早实现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9.
近年频发的城管暴力执法事件,折射出我国城管违法执法的普遍存在。究其根源,与城管执法以人为本理念缺失密切相关。在执法过程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既要实现维护公共利益的执法目的,又要考虑行政相对人基本人权的保障。在重塑执法理念的同时,只有对相关制度予以完善,优化执法队伍、注重柔性执法手段的运用,健全权力监督机制和权利救济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城管执法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20.
论私有财产权的行政法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现有行政法对公民一方即行政相对人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存在许多不足,其背后存在着“公共利益绝对高于个人利益”和“私有财产在行政法中地位与民法中的地位混同”的认识误区,为此需要公正权衡行政相对人的财产权益和社会公有财产权益,正确认识行政相对人私有财产在行政法中的地位,并加强对行政主体特定行政法义务的要求,以有效保障行政相对人的财产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