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宏 《广东党史》2004,(4):27-29
肖华,江西藉的三位上将之一,以文韬武略勇冠全军、闻名遐迩。让他的英名长留人间的,不仅是“红小鬼”的大器早成,还有他那史诗般的光辉篇章——《长征组歌》。 1916年,在江西兴国县东街肖屋村一个贫苦的工人家里,肖华呱呱坠地。土地革命的风暴席卷整个中国,尤其是“赣水那边红一角”,形成了中央革命根据地。14岁的肖华,戴上八角  相似文献   

2.
林彪扬言“要彻底砸烂总政阎王 殿”。肖华前景险恶。 6月,肖华从京西宾馆又回到了西山。身体更加虚弱,连发高烧,不得不用电话指挥尚未完全瘫痪的总政工作。 7月,毛泽东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秘书打来电话,要肖华也去。“四人帮”得知后,布置红卫兵在天安门城楼下把肖华的车截住,团团包围起来,不断高呼“打倒肖华”的口号。肖华无法登上天安门城楼,只好坐车返回了西山。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不知道肖华藏在叶剑英家,命令中央警卫局和造反派在北京全城寻找肖华。 事情并没有就此了结。 当天晚上12点刚过,上百辆汽车开到了肖华家住的景山东街,堵住了通往家中的3个路口。 造反派立即将肖华家团团包围了起来。 肖华家与聂荣臻家紧连在一起。那时,各家的院门都关了,造反派认错了门,爬到了聂荣臻的院墙上。肖华、王新兰很清楚地听到了造反派的喝问声:“肖华在家吗?” 里边答话:“这里不是肖家,快下去,再爬我开枪了。”是聂帅警卫人员的声音。 造反派终于认出了肖华的家,从外面剪断了电话  相似文献   

4.
洪涛 《党史纵横》2005,(2):34-35
1930年,毛泽东将14岁的肖华交给红四军政委罗荣桓时说:“这孩子日后会有大出息。”从那时起,肖华便从兴国的“赤崽”成长为少共国际师政委;从冀鲁边区的“娃娃司令”锤炼成共和国最年轻的开国上将。因为年轻,使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身上具有了某种传奇色彩。当一部《长征组歌》唱遍神州大地的时候,人们又认识了一个诗人肖华。然而,“文革”中,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肖华却神秘地失踪了。七年过去了,肖华又在毫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肖华在这七年中到底遭遇了什么?结怨江青、叶群“文革”中遭报复肖华尽管对…  相似文献   

5.
粉碎“四人帮”不久,中央任命肖华为兰州军区第一政委。 一次,开完军区常委例行的办公会,已经过了吃午饭的时间。肖华走出办公楼时,发现一楼的警卫员值班室里坐着一位衣服破旧的老人。老人看见肖华后,赶忙从坐着的地方站起来,要迎上来,被警卫战士拦住了。已经走到大门口的肖华又踅了回来,推开警卫员值班室的门,问那位老人:“老人家,你坐在这里有事吗?” “我想找肖华政委。” “我就是肖华。”  相似文献   

6.
陈赓大将恶作剧:“我是你爸爸!” 荣阳镇,王新兰初次见肖华 肖华和王新兰的相识很有传奇色彩。“如果不是到延安学习,我决不会认识肖华。”50年后王新兰回忆道,“认识肖华也和陈赓大将有很大的关系。” “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坐在了谈判桌上。统一战线形成,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相似文献   

7.
1916年,肖华出生在江西省兴国县一个泥瓦匠家庭。童年的肖华聪颖好学,在学校每年都考得第一名,因而获得了“神童”的美誉。他个头不高,衣衫破旧,却心存高远。12岁那年,老师出命题作文《我的将来》,同学们大都企盼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肖华却立志“打倒军阀”、“铲除列强”。  相似文献   

8.
肖华(1916-1985),江西兴国人.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著名的无产阶级军事家.在血雨腥风的战场上,肖华纵横驰骋,骁勇善战,是一员虎将;在改天换地的建设中,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是一位功臣;在对子女的教育上,肖华是集慈父与严师于一身的楷模.  相似文献   

9.
肖华同志离开我们已经15年了。每当我们追忆起肖华上将那戎马倥偬、充满传奇色彩的战斗历程,捧读《铁流之歌》那情真意浓、感人肺腑的绚丽诗行,聆听《长征组歌》那大气磅礴、憾人心魄的动人旋律,仍然深深地为他在军事指挥、军队政治工作及其文学创作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超群才华和所做出的卓越建树而折服。同时,肖华同志在我党统战工作的史册上,也曾  相似文献   

10.
《长征组歌》又名《红军不怕远征难》,是在纪念长 征胜利30周年时创作的一部史诗性声乐套曲,全曲10 个乐章,以恢宏的气势、精湛的音乐语言和深刻的思想 内涵,再现了长征这一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上的艰难 壮举与奇迹。40年来,令人荡气回肠的《长征组歌》唱响 华夏,影响了几代人,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红色经典。 肖华创作《长征组歌》歌词 肖华出生在江西兴国县东街肖屋村一个贫苦的  相似文献   

11.
对于肖华而言,江青突然提出的 “儿子问题”,仅是一场恶梦的开始。 1966年初,肖华对即将到来的那场浩劫毫无思想准备。 他的肝病还没有痊愈,每天还在按时吃药、打针。不过他已在春节前回到了北京,主持总政治部的工作。 肖华每到夏天来临的时候,他的转氨酶就突然升高,不得不减少工作量。 周恩来建议病中的肖华到北戴河去休息。 就这样,肖华由夫人王新兰陪伴,来到了北戴河。  相似文献   

12.
正1968年初,时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肖华突然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从此渺无音讯。7年后,肖华又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在天安门城楼的国庆观礼台上。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肖华究竟去了哪里,做了什么?今天我们就来破解。拒上林彪"贼船"在1966年8月1日至12日召开的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根据毛泽东的提议,林彪被置于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第二  相似文献   

13.
1938年9月27日,肖华将军率领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来到冀鲁边,同当地抗日军民一起,给日、伪、顽军以沉重打击,为冀鲁边区的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冀鲁边区留下了他光辉的足迹,而肖华四下盐山的故事更为人们广为传诵。  相似文献   

14.
1955年,年仅39岁的肖华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成为共和国历史上最年轻的上将。肖华能文能武,是著名的儒将,一生留下了无数佳话,而他与妻子王新兰的爱情经历则更是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5.
1955年,年仅39岁的肖华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成为共和国历史上最年轻的上将。肖华能文能武,是著名的儒将,一生留下了无数佳话,而他与妻子王新兰的爱情经历则更是耐人寻味。小镇黄昏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罪恶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进入了全民族抗日战争阶段。8月中旬,国共双方达成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即第八路军)的协议。为此,中央军委决定在红军总部所  相似文献   

16.
一 1964年9月,红军长征30周年前一年,曾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刚刚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肖华接到了全军许多文艺单位的约稿,希望他能写一部有关长征的文艺作品.大家向肖华约稿并非偶然,因为爱好写作的肖华此前也一直有个心愿:希望能将"长征"搬上舞台.早在1958年夏,他偶然得到一本描绘长征的画册,如获至宝,便找来有关方面负责人说:除了画册,应该用多种艺术形式表现长征.尽管他本人也一直打算创作一部有关长征的作品,但由于工作繁忙,一直没有时间落笔.此时,长征已过去了30年,正在杭州疗养的肖华想,该是实现这个心愿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7.
当一部《长征组歌》唱遍神州大地的时候,人们又认识了一个诗人肖华。然而,“文革”中,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肖华却神秘地失踪了。七年过去了,他终于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1974年9月,在庆祝建国25周年前夕,中央派专人将出席天安门国庆观礼的人员名单送毛泽东审定。毛泽东仔细看了一遍名单,什么话也没说,退了回去。过了几天,经修改的名单又送到毛泽东面前,毛泽东看后又退了回去,依然什么话也没说。9月29日,第三次将名单送来后,毛泽东看了半天,拿起笔,亲手添上了肖华、刘志坚两个人的名字。“四人帮”慌了,指示专案组同志放肖华出去…  相似文献   

18.
肖华对王新兰说,如果有一整块时间,他一定要写一写长征。 肖华创作这部史诗性的作品,是在他一生中少有的一次大病中。 1964年2月,肖华得了严重的肝炎。在此之前,他经历了在总政工作以来最忙碌的一段时间。头一年的12月,他视为良师和兄长的罗荣桓于久病后去世,总政主任一职空缺,中央军委决定由他负责总政的全面工作。总政工作本来就很多,再加上那一时期频繁下部队检查工作,超负荷的工作,使他感染上了当时正在流  相似文献   

19.
肖华,江西省兴国县人。1928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等职。 1930年春,毛泽东离开兴国不久,肖华就接到了调他去红军工作的通知。由于新的团县委书记还没有到任,他一直工作到6月份才启程去红军前委报到。  相似文献   

20.
一代名将肖华,17岁任“少共国际师”政委,22岁任冀鲁边军区司令员兼政委,32岁任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政委,48岁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常委、军委副秘书长……肖华将军传奇的生涯引起了广大党史界、军史界朋友们的研究兴趣。近几年来华东的方培虎同志、西北的李镜同志。华北的朱仁学同志分别就“少共国际师”发表了颇有见树的文章、人物传记和工具书。笔者曾有幸参加了(肖华传)的撰写工作,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查阅了大批珍贵历史文献,拜访了数位德高望重的老首长,考察了多处革命圣地和著名战争的遗址,所以也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