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女性主义心理学的逻辑演进及其对心理治疗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证主义取向的女性主义心理学、现象学取向的女性主义心理学到后现代取向的女性主义心理学,当代的女性主义心理学力求把女性作为心理学知识的主体,关注女性群体内部多元的差异性身份,以社会性别视角透视女性心理发展,主张在公平正义的视角下展开对女性心理的研究,与此相应,女性主义心理治疗家也更加重视社会文化情境以及情境的差异性如社会阶层、种族、性别、民族等对女性心理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情商教育基本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实,情商是一个人能够成功和成才的必然要素,因而加强情商能力的培养对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和顺利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情商教育既需要学校教育高度重视,转变教育理念,强化培养措施,把情商教育纳入学校的正规教育中;也需要当代大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的情感认知和情绪调控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3.
洪长安 《桂海论丛》2008,24(2):94-96
建构主义是当代心理学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文章从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三方面对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学员为主体,尊重学员自己构建的知识体系;注重合作交流,建立起协商式教学模式;教师转变角色,作学员知识建构的引领者等观点,以揭示建构主义对党校主体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伴随全球化的迅猛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面临新的历史语境.在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若想成为有生命力的学术资源,并继续对当代世界做出自己的解读,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就必须在方法论上实现自觉的转变;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若要成为全球化时代的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它就不仅必须深化抽象的理论探讨,还必须实现从抽象的理论探讨向历史研究和现实研究的转变;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当代可能性还在于,它还必须在规范研究和实体研究的结合中,有能力提出一种"可执行性策略",从而为未来的社会形态确立一种新的规范基础.  相似文献   

5.
创造力的心理学研究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者们对创造力的心理学定义各有不同,因此创造力的心理学模型也是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智力三维结构模型、创造力三侧面模型、创造力系统模型、创造力的过程阶段理论、创造力理论等.虽然关于创造力的心理学研究起步较晚,却不单薄.近几年对创造力的研究开始注重生态化、实证效度,综合化和领域的特殊性,注重创造力的脑机制研究,这些为进一步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创造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在西方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中,心理学取向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占居了主导性的地位。其功绩首先在于使社会心理学彻底摆脱哲学思辩和经验描述的初级发展阶段,跨入精确化、定量化的高级发展阶段,使研究方法和理论完成从抽象到具体,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部分的转变。但心理学取向也存在诸多缺陷,主要是割断了同社会的联系,从而使社会心理学的发展面临困境。作者分析了我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现状,指出西方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对我们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丹琦 《传承》2011,(5):42-43
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凸显,生态理性的哲学思考顺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而在这种价值取向下中国经济发展也从单纯的追求GDP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重点分析生态理性与技术理性的区别,探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当代中国视角下的可行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锐 《长白学刊》2007,(6):35-37
自哲学怀抱下的心理学直到科学心理学及当代后现代心理学的提出,都蕴含了对于自我的不同理解,而这种理解决定了如何理解心理学研究中主客关系问题,如何理解主体心理性质问题,甚而言之,决定了如何去看待心理学,如何看待我们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按照心理学不同时期对于自我关系的理解,可将这种理解划分为三种阶段形态,思辨主我形态、实证客我形态、创生主体形态。这是一种历史演变的划分,同时也是对心理学未来时代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刘美丹  孙玉娟 《人民论坛》2012,(35):194-195
随着西方科学心理学的衰落和文化转向的兴起,本土心理学面临着崛起的契机。而中国本土心理学作为世界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心理学解释,成为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颗耀眼新星。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复兴,将为面临困境的科学心理学提供广阔的研究视野,拓展全新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实践的飞速发展,当代哲学认识论研究的方向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即从旧有的宏观对象的实体性认知转向认识过程微观机制的深入研讨;从认识本质的客观规定转向人类知识结构的主体性研究。在此,本文仅就这一转变的客观基础、研究进程以及这一进展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意义等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见解,以期引起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罪犯心理的发展不同于社会普通人,具有定向性、阶段性、连续性、反复性、个别差异性等特点。罪犯心理发展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发展起点和方向上的定位的过程;解决心理冲突,确定方向和目标并趋向变化的过程;不断修正自我、塑造新我的发展过程。罪犯心理存在向善或恶的发展和相应特征。  相似文献   

12.
犯罪行为受犯罪心理的影响和支配,犯罪心理的形成因素复杂多样,概括起来不外乎主体因素和主体外因素.个体价值观作为犯罪心理的心理因素之一,在犯罪心理形成的认知、情感、意志过程中分别起到过滤、催化、推动的作用.本文从价值观角度剖析犯罪心理的形成,旨在展开加强主导价值观教育从而预防和减少犯罪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黑话的使用与犯罪心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话是民族共同语在犯罪亚社会群内产生的特殊变异 ,它的使用往往折射出种种犯罪心理现象。黑话的使用与犯罪心理梯度、认同心理、禁忌心理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犯罪心理学无论作为一门课程,还是作为硕士研究生的一个专业方向,均始于政法高校。而公安高校犯罪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也是在参考和借鉴政法高校相关做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学校性质和培养目标不同于政法高校,公安高校需要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犯罪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教学体系、导师队伍建设、质量监控等方面突出公安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浓重的巫术意识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法律、文化、民俗乃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都产生过非常深刻的影响。巫术凭借其深厚的民间信仰基础参与了中国传统文化品格的塑造并一直影响着它的发展。巫术虽然被现代文明逼向历史的边缘和角落,但其生息繁衍的力量却一直未曾衰竭。巫术的存在有着深厚的社会学、心理学基础,曾一度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孙子》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流传时间最久、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兵学圣典。《孙子》中虽然从头至尾并未提到“心理”一词,但在整篇中却处处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折射出谋略行为的心理问题,把谋略中的有关心理问题发挥到淋漓尽致的透彻境界。纵观《孙子》兵法十三篇,其谋略心理思想集中表现在五个方面上,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谋略心理战观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谋略认知心理规律;“庙算而战”的谋略思维运筹思想;“权诈”与“诡道”的谋略战术心理方法;形成与应用抗争心理谋略的艺术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犯罪心理测试所测的心理内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传统认识使犯罪心理测试变成了刑事测谎 ,导致犯罪心理测试业内的争议和业外的质疑。心理学家改变了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传统认识 ,主流心理学思想对犯罪心理测试重新进行了审视 ,形成犯罪心理测试的定向反应理论 ,开创了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科学认识。现代犯罪心理测试研究揭示 ,犯罪心理测试所测的特异生理反应所反映的是被测者对犯罪的记忆状况 ,与犯罪有关的记忆状况决定着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反应的水平 ,反映被测者是属于作案人、涉案知情人、一般知情人 ,还是属于无辜者。  相似文献   

18.
关注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偶像崇拜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青少年由于其自身所在的年龄阶段和社会环境,他们的偶像崇拜又具有不同特征和原因。本文将以青少年这一群体为出发点,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试对这一问题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9.
犯罪心理中的侠义与广义问题困扰着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作为学科概念的犯罪心理学和作为犯罪心理学最基本概念的犯罪心理必须明确。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确定的,犯罪心理学的定义不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犯罪心理是对犯罪心理现象本质特征的概括,它反映出犯罪心理现象的内在联系。可以有不同种类的犯罪心理,但是不应有广义与狭义犯罪心理之说。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作为公安院校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一直存在着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公安实践结合不密切的问题。公安院校心理学课程应围绕培养合格公安人才的目标来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体系.突出警务实践性,培养公安实战技能,完善实践教学的支持体系,以此促进心理学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