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静墅 《求知》2004,(6):29-30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就是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就是要健全国家对信用市场的监管和惩戒机制。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这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这一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做出了精辟论述。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着巨大的社会转型,转型期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开发现代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社会经济能量;开发转型期涌现的各利益群体的主体能量;开发现代文化能量,以现代文化取代传统文化;开发制度和法律能量。  相似文献   

3.
刘硕 《学理论》2012,(17):125-126
自法律产生以来,人们就对它充满了困惑和无奈,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同法律价值的对立和冲突.因而,在法律史的各个经典时期,无论是古代和近代社会里,对价值准则的论证、批判或合乎逻辑的适用,都曾是法学家们的主要活动.社会转型期法律价值冲突平衡的意义:是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是走向法治的必经之路;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正处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型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二元户籍制度的矛盾催生了农民工这一庞大的群体.农民工NGO的产生与发展,为维护农民工权益,促进社会公平,缓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目前农民工非盈利组织发展,应关注到法律环境制约、身份合法性等一系列制约因素.改善法律政策环境和加大政府支持的力度,是当前推进中国农民工非盈利组织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大潮催生了相对独立于国家的“社会”的产生,也催生了民众的权利共识。这种共识与国家具体法律发生冲突时,引发民众法治融贯性要求和网络参与。文章以房屋拆迁自焚案和孙志刚案为例,凸显法治不融贯之现状,探讨不融贯之原因是国家建设——社会建设不平衡,提出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思想为指导,以国家主导——社会参与之融贯为基本路径推动融贯建设。  相似文献   

6.
(一)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以社会资源配置充分、有效、科学为前提,使资本得以以物质形态或价值形态在符合生态环境及社会效益要求的基础上,追求最佳的经济效益与利润最大化;在规范的法律制度下,资本运动过程始终体现着社会公正性、公平性和有序性;同时它又要求在规范的法律制度下资本主体的明晰性、资本主体转移的合法性、及资本受益的被保障性。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体现资本的本质。但遗憾的是我国证券市场却没有做到这一点,甚至背离了它。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过分夸大了市场经济的缺陷性。我国正在走向…  相似文献   

7.
社会组织与社会管理有很强的共生关系:社会管理实践为社会组织成长提供了社会空间,社会组织的成长推动了社会管理的有效开展。有效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必须以辩证看待社会组织的社会功能为认识论基础,以维护社会组织法律合法性为法律保障,以强化社会组织党建为政治支撑,以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为根本基石。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府社会管理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那么,在中国,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究竟包括哪些内容?政府应该遵循怎样的理念和以怎样的制度设计、管理体制和组织方式去履行这些职能?这些问题,既是公共管理科学的基本问题,也是政府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能之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更是中国政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面临的比较紧迫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对于新工具的应用可以看作是对于社会秩序发展的一种回应。在网格式的社会治理结构中,传统的等级式关系的治理工具经常显示出其不适应性。市场经济社会信用供给的两种形式有内生型供给和外生型供给,内生型社会信用秩序是市场经济依靠市场主体自身的能动性来形成牢固的利益、市场、权利和法律体系。基于内生型秩序在建构社会和谐稳定性方面优于外发型秩序的特性,所以结合我国转型社会发展特点,通过开发与创新社会治理工具为重构社会信用秩序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信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之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是以社会信任为基础的新型契约经济。它是一切建立在主体之间合意基础上的契约关系。契约的背后是法律。有了法律制度为保障,契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就得到了保护,,它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信任体系和制度保障,尽量达到市场经济参与者信息对称的目的,使市场参与者的主体地位更加平等、交易更加公正、竞争结果更加公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  相似文献   

11.
受乡土规范的代位性、农村经济发展的有限性及农民权利观念的消极性等因素影响,现代社会的农民法律意识依然淡薄。随着市民社会的发展、法治社会的构建及市场经济的深化,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已是当务之急。从现实出发,改善农村的法律环境、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是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企业对社会影响的加深,人们对企业责任的要求已不仅局限于遵守法律,进而要求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国有企业由于在我国经济及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承载了人们更多的希望,也成为国际社会评价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标杆。以河南神马尼龙化工公司社会责任实践为案例,深入分析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加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对策有:加强立法,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法律约束;政府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强企业内部社会责任机制构建。  相似文献   

13.
王家忠 《民主》2004,(3):6-8
社会潜规则是指社会生活中潜在的灰色规则,它是相对于社会道德认可的主流规则而言。从性质上说,社会潜规则属于社会潜意识和不良亚文化的范畴,它是与社会主义文化或社会意识形态相背离、相对抗的。社会潜规则的存在和蔓延,不仅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破坏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且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治理和消解社会潜规则,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引导合理竞争;普及法律知识,破除陈规旧习;调控社会心理,提高民众素质。  相似文献   

14.
魏杰 《理论视野》2007,(4):18-21
法治社会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但是人们对于法治社会的认识并不统一。有法律不一定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应有三项核心内容:法治社会首先表现为契约社会,法治社会的基础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社会的关键是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市场主体改变了过去行政权力不受约束的状况,为 社会主义法治化奠定了基础。法治化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 法治化。要依法治理好市场经济,确立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依法深化国有企业改 革,培育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16.
第八讲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的一种社会安全和稳定机制。它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对其提供一定的物质救助和补贴,以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矛盾和问题进行调节,缓解和诊治,从而为经济发展创造安全、稳...  相似文献   

17.
吴林生 《学理论》2010,(19):252-253
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给高职高专法学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国高职高专法学教育目前与法律职业的需要、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学生的发展需要相脱节,要摆脱这种困境,教育改革必须定位准确、扬长避短、个性鲜明,需要以法律职业要求为本位,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根本,并着眼于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但我国目前的信用问题却非常严峻,企业、个人、社会中介组织和政府都存在着信用问题。究其原因,与传统"自然道德"的衰微与不足有关,也与转轨期政治经济体制不完善与法制不健全有关。因此,要构建新的社会信用制度,必须从道德机制、制度机制和法律机制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穆晓霞  马燕 《学理论》2009,(11):115-116
法律和道德的形成、发展,既遵循着共同的根本客观规律,又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所以,法律和道德是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是不成文的法律。法律中包含道德,是道德的外在表现,道德又是法律的源泉。法律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教育和启迪公民的道德建设,加强道德社会作用的力度,同时,道德的教育和舆论作用,又有助于提高法律的功效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现代政府制度,就是适应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要求,以市场经济和法律规范为基础,以发展民生和社会和谐为取向,建构的公权民授、越权必纠、运作透明、问责清晰、高效清廉的政府体制模式。这种政府制度浓缩了自由、民主、平等、竞争、人权等现代性元素,适应并支撑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其基本特征是治理主体多元化、权力界限明晰化、权力界限明晰化、功能取向社会化、政府行为民主化和权力运行规范化。构建现代政府制度的可行性路径为:完善授权机制,型塑民选政府;强化法律规范,型塑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型塑有限政府;精简行政机构,型塑高效政府;推进权力公开,型塑清廉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