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中共早期历史上,“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说相当流行。随着历史的大幕揭开,人们逐渐弄明白了它的来龙去脉。但对其中所谓“半个人物”仍感到费解。不久前出版的《杨尚昆回忆录》向世人洞开一角,透露了这“半个人物”就是后来担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徐以新。  相似文献   

2.
《支部生活》2013,(8):50
在中共早期历史上,"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说曾相当流行。前几年出版的《杨尚昆回忆录》披露了"半个人物"就是后来曾担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徐以新。1929年夏,莫斯科中山大学召开了"十天会议"。当时王明远在国内,没有出席。对于该称谓的出现,原中山大学的当事人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第一种,该称谓是在"十天会议"中出现的;第二种,该称谓是反对支部局的人对以支部局为核心的王明等人的讽刺性称谓。关于"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名单,说法不一,涉及52人。而其中的"半个"就是徐以新,因为他"有时与支部局一致,有时又不一致,观点比较动摇。当时只有十七八(岁),是共青团员,所以  相似文献   

3.
于继增 《党史博采》2007,(10):31-34
参加过南昌起义和长征的"红小鬼"、后来担任中国驻外大使和外交部副部长的徐以新同志,曾被称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中的那半个"布尔什维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寻觅徐以新的人生足迹,如同徜徉在历史的丛林中……  相似文献   

4.
在原空军副司令员何廷一将军家中,我看到了何老为悼念杨尚昆所作的挽联:“任劳任怨名传万古,尽职尽责功盖千秋。”从中了解到他和杨尚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交往。  相似文献   

5.
1985年2月,我作为一名遵义会议纪念馆的讲解员,有幸参加接待并亲自为杨尚昆同志讲解了遵义会议和红军四渡赤水这段历史,亲耳聆听了杨尚昆同志的教诲和对遵义会议纪念馆所陈列史实的一些订正意见。事隔22年之久,当我又一次拿出当年杨尚昆同志在听我讲解后、  相似文献   

6.
《杨尚昆日记》是杨尚昆同志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宝贵遗产 ,生前已交托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加以编辑后出版。杨尚昆同志一生担任过许多重要领导职务。其中任职时间最长的是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一职 ,从 1 948年至 1 96 5年 ,即从新中国成立前夕到“文化大革命”前夕。这是中国的历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杨尚昆在担任中办主任这一重要职务期间写下的日记 ,真实地记述了这十几年间党和国家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大事 ,详细记录了中央一些重要会议的基本情况 ,同时也涉及他的家庭和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许多内容都是鲜为人知的。经授权 ,本刊独家首次选载《杨尚昆日记》。本期选载的是关于 1 949年 1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的部分。除对个别错漏文字作了订正外 ,均保持日记原貌。  相似文献   

7.
丁艾  张盈 《红岩春秋》2011,(5):44-45
“老烟枪”一名,是杨尚昆的家人给他取的绰号。为何叫他“老烟枪”呢?一是指他的烟龄长,二是说他的烟瘾大。据杨尚昆本人的介绍,他吸烟的历史当追溯到1928年。那时,杨尚昆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了业后,被分配去做俄语翻释。由于这工作在接待宾客中都有香烟供给,又要经常加夜班,  相似文献   

8.
李老是一九七九年开始撰写回忆录的,计划写二十七个专题,一百余万字。自此至一九八四年李老离开我们止,在一些同志协助下,他完成和基本完成了十七个专题约六十余万字的回忆录。李老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分党史资料,留下了一些历史经验,他撰写回忆录的原则与方法也是值得学习的。杨尚昆同志在第三次革命烈士传编辑工作会议上曾说,在写回忆录方面,“李维汉同志作了很好的榜样。他的几篇回忆录,有历史资料,有事实经过。既有经验教训,还有自我批评,写得很好。”  相似文献   

9.
1945年10月至1965年11月,杨尚昆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一职。杨尚昆曾说:“中央办公厅是中央的办事机构,掌握党的全部机密,把我放在这个位子上,体现了毛泽东对我的信任。”然而,1965年11月,杨尚昆突然被免去中办主任职务,不久“外放”离京,接着,受到林彪、江青一伙的残酷迫害,被监禁长达12年之久。不过,关押批斗并没有改变杨尚昆的政治信念,  相似文献   

10.
1940年底,杨尚昆从太行回到延安,一直到1947年撤退,在延安工作、生活了六七年。在“难忘的延安岁月”中,杨尚昆直接参与了许多重大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对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延安整风是很伟大的,不然全党的思想统一不了” 杨尚昆是1940年底回到延安的。那时,延安正紧锣密鼓地准备七大,把各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都  相似文献   

11.
倪良端 《湘潮》2006,(8):14-15
几句见面话,拉近了留过洋而实践经验“不丰富”的杨尚昆与行伍出身、战功赫赫的彭德怀的距离1933年底,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派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任红三军团政治委员。杨尚昆从瑞金赶到红三军团报到。在军团指挥部,穿着一身褪色的军装,打着整齐的绑腿,面含笑容的红三军团团长彭德怀迎上前握住杨尚昆的手,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说:“欢迎,欢迎你呀!我代表红三军团全体指战员欢迎你到任!”有点腼腆的杨尚昆诚恳地说:“带兵打仗我是外行,到中央苏区的时间也不长,望你多多帮助。”爽直、谦逊的彭德怀说:“我年龄虽然比你…  相似文献   

12.
他是学生出身的红十五军创建人,曾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奋战在鄂豫皖与川陕两个革命根据地。为了革命理想,他别亲离家,改名匿迹,牺牲在长征途中,半个多世纪后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就是与刘伯承、聂荣臻、杨尚昆等并称为“从重庆走出的红军将领”——周吉可  相似文献   

13.
专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王明方(1)南昌起义中的安徽人蒋二明(8)纪念邓小平逝世10周年缅怀伟人业绩推动安徽崛起——在“邓小平与安徽改革开放”座谈会上的讲话王明方(2)邓小平与安徽农村改革聂皖辉(2)纪念叶剑英110周年诞辰历史转折关头的叶剑英汤家玉张成林(4)叶剑英的诗词情趣孟红(4)纪念杨尚昆100周年诞辰“云水襟怀,松柏气节”——杨尚昆革命生涯轶事孟红(7)杨尚昆家世略说程世刚(7)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武警部队风雨历程孙国(9)军歌嘹亮——现当代军旅歌曲的历史回顾王琴(9)新中国各军兵种巾帼英…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对历史人物的研究又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不仅有一些革命历史人物的传记出版,同时也有一些反面人物的传记问世。蔡德金教授撰写、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汪精卫评传》(以下简称《评传》),是一本较为全面、系统地研究这个历史人物的传作。纵观全书内容,可以看出这部《评传》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撰述公允。从历史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评价一切历史人物,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众所周知,汪精卫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是由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逐步走上反共反人民、汉奸卖国贼道路的败类。《评传》对汪精卫的一生按其演变过程,大体上划分了三个阶段。对从1905年至1927年“七一五”这个时期,作者论述了汪精卫如何追随孙中山积极从事反对清朝封建专制,如何拥护贯彻执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从而成为左派领袖的历史事实,肯定了他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应有的历史地  相似文献   

15.
张登全,一个为彭总在庐山会议上的“意见书”提供素材的战士,终于在38年后的今天,带着历史的痕迹,站了出来。有人感叹道:连彭德怀都被折腾死了,你真是命大。杨尚昆说:“不容易啊,九死一生啊!”当我终于见到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时,他很激动地向我讲起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为了一份“口粮”,张登全的母亲竟把已经饿死的女儿塞进坛子……张登全流着泪做了彭大将军的小卒子  相似文献   

16.
杨尚昆是1940年底从太行回到延安的,一直到1947年撤退。他在延安工作、生活了六、七年。在“难忘的延安岁月”中,直接参与许多重大决策的制定与实施。本文试着对杨尚昆在延安的工作和生活作一简述。“延安整风是很伟大的,不然全党的思想统一不了”杨尚昆是1940年底回到延安的。那时,延安正紧锣密鼓地准备七大,把各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都召了回来。但皖南事变的发生,使形势骤然紧张,会期被迫推迟,杨尚昆等也就留在延安。杨尚昆回到延安不久,中央决定由他协助王稼祥管理华北委员会的工作。8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改组,他仍任北方局书记…  相似文献   

17.
1991年10月16日,历史在这一天重重地写下了一笔。国务院、中央军委、国防科工委、国家科委、航空航天部、中科院、中国科协在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联合举行授奖仪式。国家主席杨尚昆庄重地把“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证书和一枚金光灿灿的“一级英雄模范”奖章授予钱学森,表彰这位献身科学、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的杰出科学家为发展科学技术、国防科技事业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林裴 《广东党史》2011,(11):50-50
前一段时间,“开放”张国焘故居一事引起关注和热议。此事引发了我对历史人物故居保护有关问题的思考,即:什么样的历史人物的故居值得保护?这实际上也就是历史人物故居保护的标准问题。对此,历史学家两年前就修复保护张国焘故居时提出:“历史人物无论正反,凡是产生过影响的,其遗物遗迹都应给予适当保护,还历史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开成语“夜郎自大”而家喻户晓的夜郎古国的面纱,中外考古学家的脚步辗转于不足个大西南。半个多世纪以来,夜郎文明虔诚的追随者,在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的指引下,一路追寻。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下半叶.当代资本主义在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分配关系、阶级结构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期。而同期发生的苏东剧变。则使世界社会主义走向低潮。一些资产阶级右翼代表人物如美国政府智囊兰德公司主要成员福山宣称.西方的自由民主已是人类政治的最佳选择.也是最后的形式.即“历史的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