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在推进政府依法行政中发挥着重要的职能作用。这里,我就地方人大如何强化监督职能,推进地方政府依法行政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地方人大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现阶段的地方人大工作中,很容易产生这样两种现象:有的自恃“国家权力机关”,居  相似文献   

3.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过去一年多来,县级权力运行有一些微妙的变化,比如县级人大换届后县委书记不再兼任人大主任,及强化对政府规范文件备案审查,并对此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 县乡两级人大是基层国家权力机关,是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笔者认为,县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专职配备,对于提升人大"权力机关"的地位,促进地方治理的民主化、法治化,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意义;在某些地方,也可能取得一些实质性成效.但就总体而言,很难改变现有的权力架构和运行实态.  相似文献   

4.
按照宪法规定,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可以撤销同级政府不正确的决定和做法,对下级政府就更不用说了.然而,发生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山镇,历时2年直到2006年9月才算解决的一起镇政府与一个乡镇卫生院承包人的经济纠纷,却让人心存疑问:基层人大说话,为什么很难起作用?到底是政府说了算,还是人大说了算?……  相似文献   

5.
历咏 《政法论坛》2012,(3):135-143
地方人大针对地方政府融资中的还贷承诺进行审议和批准是否是一种符合现行法律制度的程序步骤,伴随着地方债务风险一同引起公众热议。实际上,地方人大对地方政府还贷承诺的批准并非是产生地方财政债务风险的主因。应当因势利导加强地方人大的监督作用借以约束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从合法性角度分析,地方人大对地方政府还贷承诺批准的产生过程和具体操作履行需要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如能完善地方融资中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的角色配置,对加强和完善地方人大对地方政府政治激励与行政权力的制衡监督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也会尽量地减少甚至避免潜在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1986年学术年会于12月10日至14日在汕头举行。会议收到论文65篇,120人出席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建设,着重讨论了四个专题:(一)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使地方人大真正成为有权决定该地方重大问题的国家权力机关;(二)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才能有效地监督本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同样又避免不适  相似文献   

7.
目前,一些地方的人大常委会经常与本级人民政府联合开展执法检查。笔者认为,这种联合执法检查不宜开展,理由如下:一是它混淆了执法检查主体。人大组织的执法检查,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对政府实施法律监督的一种方式;人大与政府搞联合检查,政府便从被查  相似文献   

8.
乡镇人大作为最基层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全面了解和掌握乡镇人大工作的现状,我就乡镇人大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了各乡镇人大工作情况、取得的主要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人大决定权是体现人大是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力.人大能否切实有效地行使决定权,是理顺党组织、人大和政府的法律关系,把国家活动纳入法制轨道的关键环节,也是检验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以下论述略去“县级以上”)是否对人民负责,能否集中人民的意志管理国家的尺度. 什么是人大的决定权?宪法和地方组织法对于各级  相似文献   

10.
政府重大决策属于行政决策的范畴,是政府为了有效执行同级党委和本级人大的决议、决定以及上级党委政府的决定、命令等,确保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而做出的决策.从法理上说,人民代表大会拥有至上的权力和最高的权威,地方政府的重大决策,尤其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本应先向同级人大报告,并在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进行.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公共管理的复杂性和地方政府作为公共管理主体与行政决策主体的自主性,许多重大决策常常是地方政府先行做出并着手执行,再向同级人大报告,同级人大只是履行一种事后认可程序.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同级人大报告,是人大制度设计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因此,对于本地方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问题以及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各级人大应当主动作为,切实加强对政府重大决策的监督,依法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  相似文献   

11.
浅谈地方权力机关的个案监督·张剑林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人大与“一府两院”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能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在我们国家生活的监督中,人大作为权力机关...  相似文献   

12.
蒋松柏 《江淮法治》2008,(15):37-37
乡镇人大没有常设机构,在人代会闭会期间,仅由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负责联系代表,组织代表开展活动。作为一级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乡镇人大存在一个相当长的“空档期”。对此,有地方试行将乡镇人大每年一次的人代会改为“季会制”,以加大人大对政府的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3.
加强地方人大对财政预算的审查监督罗正德党的十四大强调要充分发挥财政在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作用,这就迫切需要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各级权力机关、各级政府、各级财政部门、各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权。八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地方人大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独自掌握国家权力,是国家权力集中的唯一机关。然而,在现实中,人大的权力没有真正实施到位,人大代表的作用没有  相似文献   

15.
当前,有些地方人大似乎陷入了“权威”误区,领导开口必讲权威,报刊宣传大谈“如何提高人大权威”云云,大有不获得人大权威就誓不罢休之势。于是乎,为了提高权威,有的地方人大衍生出不少思路来。一谓依靠党委支持说。党委不点头不办,只想为党委作点配合性工作,顺风顺水,沾点“党威”,以此提高人大权威。二谓争取政府配合说。一心谋求搞好与政府关系,同唱一台戏。政府顺意的就办,不顺意的就听之任之,只求工作顺调,皆大欢喜。三谓重点抓一两个问题说。即挑一两个顺水推舟而又有一定关注度的问题,图个轰动效应,事过留名。这些思路或理论最终都是…  相似文献   

16.
汪自成 《河北法学》2006,24(10):139-143
地方立法在我国法治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地方立法实践中存在着权限冲突,表现为地方与中央立法机关之间、地方权力机关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人大与其常委会之间,导致了地方立法存在僭越中央专属立法权、地方立法权限范围模糊、地方立法主体之间立法权限不明、地方权力机关立法主导丧失等问题.在建设法治国家进程中,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应最终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主要形式,享有立法权、监督权。地方人大相对全国人大而言,立法工作要少很多,基层人大很少能实际的独立使用立法权,那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主要功能就是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因此,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的问题就显露出来,并引起了全国人大的重视。此后,有些地方人大在财政监督、司法机关的个案监督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这种背景下,历经多次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终于正式出台了。《监督法》的出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开创了人大监督的新途径,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项改革举措,其中有关对检察机关的监督权的设置,对检察机关和检察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公民与法治》2013,(23):13-15
切实加强监督工作确保权力运行更加规范 在各种形式的监督中,人大监督是最具法律效力、最高层次的监督。因此,法治政府的建设与运行,不能缺少人大监督。一是政府要正确理解人大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人民的监督,政府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相似文献   

19.
个案监督与审判公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对法院的审判工作进行监督,这是我国政治制度和司法体制的一个特点。近年来人大对审判工作的监督出现了一些新的举措,突出的一点就是加强了对人民法院办理具体案件的监督。有的地方还推出了“人大监审团制度”〔1〕,开展“个案监督年”等活动。这种个案监督是否合法,它对人民法院公正审判具有怎样的作用?本文拟从保障审判公正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并对人大监督工作的改进提出一些建议。一.个案监督的现状及评析(一)个案监督的现状近年来许多地方的人大都在推行个案监督,其中…  相似文献   

20.
谈起变了味的“形象工程”来,人人反感,鲜有例外。可时至今日,这类“形象工程”为何屡禁不绝呢?笔者认为,原因固然很多,但这与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不到位不无关系。英国史学家阿克顿在《自由和权力浅说》一书中曾这样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一届政府在任期内想干一番事业,促进经济发展,树立政府形象,这本是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