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鲁政办发[2014]43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山东省信访事项听证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行政机关信访听证工作,客观公正地处理信访事项,切实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信访条例》、《山东省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等法规规章,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听证,是指行政  相似文献   

2.
正鄂政办发[2020]58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修订后的《湖北省信访听证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2020年11月22日湖北省信访听证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信访听证行为,保护信访人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和《湖北省信访条例》,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信访听证,是指行政机关在对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作出处理、复查、复核意见之前,为查明事实、分清责任、明确依据,采取听证会的形式,对信访事项所涉及的事实、证据、依据和程序进行陈述、质证、辩论、合议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2005年修订的国务院《信访条例》通过第十三条、三十一条、三十五条的相关规定,将听证作为信访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确立下来。本文拟从贯彻落实《信访条例》、进一步完善信访听证制度的角度,对信访听证的构成原则、应当注意的问题和难点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一、信访听证的法理渊源行政机关实行听证制度不仅有利于政府行为法治化,防止行政机关利用垄断地位谋取不正当部门利益,而且有利于双向沟通、民主参与,消除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不信任。听证制度所体现的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行政法原则,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行政…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8月20日)沪府发〔2015〕46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上海市信访事项听证办法》《上海市信访事项查询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上海市信访事项听证办法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本市各级行政机关在信访事项办理中的听证行为,增强信访工作的透明度,及时准确查明事  相似文献   

5.
正青政办[2016]148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16年8月10日青海省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第一条为规范全省行政机关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保障信访人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引导  相似文献   

6.
正黔府办函[2021]23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将《贵州省信访事项听证办法(试行)》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3月18日贵州省信访事项听证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信访事项听证工作,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处理信访事项,维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依据国务院《信访条例》《贵州省信访条例》《贵州省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实施行政许可听证办法》已经2007年3月19日省政府第8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省长韩寓群二○○七年四月十一日山东省实施行政许可听证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许可实施过程中的听证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许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行政许可听证(以下简称听证),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依照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通过听证会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意见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青政办〔2006〕164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信访听证办法(试行)》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二○○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青海省信访听证办法(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信访听证行为,增强处理突  相似文献   

9.
<正>东莞市人民政府令第142号《东莞市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发布。市长袁宝成东莞市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办法2015年1月13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本市重大行政决策听证活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重大行政决策中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根据《广东省重大行政决策听证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市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以下统称行政机关)开展重大行政决策听证活动,适用本办法。  相似文献   

10.
<正>青政办[2014]124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暂行)》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2014年7月15日青海省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暂行)第一条为规范本省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程序,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保护信访人合法权益,引导信访人依法有序信访,根据国务院  相似文献   

11.
正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317号《四川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已经2017年1月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第14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省长尹力2017年1月17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四川省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开展行政处罚听证,适用本规定。  相似文献   

12.
甬政发[2015]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宁波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5年1月13日宁波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实施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市、县两级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强化有权处理行政机关责任,促进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引导信访人依法有序信访,推动信访事项及时解决,提高信访工作效能,根据《信访条例》、《浙江省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第二条市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县级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行政处罚法》第42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听证是行政机关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公正合理地实施行政处罚,在制...  相似文献   

14.
豫政办〔2005〕101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随着新修订《信访条例》的贯彻实施,信访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妥善处理这些问题,根据《信访条例》的规定和信访工作实际,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关于省、市、县三级成立本级人民政府信访案件复查复核委员会,承担本级人民政府复查、复核信访案件职责的问题。《信访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规定,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请求原办理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信访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请求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核。国务院…  相似文献   

15.
1996年11月25日出版的《人民公安》第22期刊载的《关于治安处罚程序的思考》一文,认为治安拘留处罚“理应适用听证程序”。笔者认为不然,治安拘留处罚不应适用听证程序。第一、《行政处罚法》第42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该法通过列举的形式确定: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罚款三类行政处罚才适用听证程序,这符合我国行政执法的实际情况。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像治安…  相似文献   

16.
蔡日升 《人权》2014,(3):52-55
行政听证制度是法治社会民主制度的重要标志,更是许多国家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我国自《行政处罚法》专章规定了听证程序,标志着我国独立的行政听证制度产生,《价格法》等也相继对听证制度作了相关规定。《立法法》第58条第一次规定了行政立法听证程序制度。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8月19日)沪府规[2019]34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修订后的《上海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上海市信访事项核查终结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上海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的活动,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保护信访人合法权益,引导信访人依法有序信访,根据《信访条例》和《上海市信访条例》,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8.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安徽省信访听证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9.
<正>大政办发[2014]100号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大连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业经大连市第十五届人民政府第二十四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4年12月16日大连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信访秩序,规范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监督和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辽宁省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及有  相似文献   

20.
一、信访制度的现实困境目前,有关信访权利与信访制度最直接、最主要的规范依据是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信访条例》。限于立法主体的地位和性质,《条例》第二条所界定的信访仅包含了信访人对行政管辖内的事项向行政机关或其设置的信访工作机构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的内容。但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