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恩来的四次痛哭,包含着对父母的大孝,对朋友的深情,对敌人的愤怒和对自己的自责。而他每一次痛哭,都让我们为之深深感动。本文的主人公何树英等曾长期在周恩来身边担任秘书工作,他们的述说还原了一位至情至性的周恩来。  相似文献   

2.
恋爱是人生之花。你品尝过爱情的滋味吗? 爱,基础于纯洁的情。个性的接近,相互的了解,思想的融合,人生观的一致,共同的“学”和“业”,共同的“行”和“言”,铸成永久的心灵火花。恋爱是美丽的花,爱情是甜蜜的果。你想品尝个中滋味吗?请看周恩来与邓颖超当年的相爱,请看周恩来与邓颖超相随相伴的一生。让每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让每对有情人都能做到:互爱、互敬、互勉、互让、互谅、互助、互学。红花绿叶,枝繁叶茂!  相似文献   

3.
汤雄 《世纪风采》2013,(1):7-14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先后一共用过20多位秘书,他们分别担任着机要、警卫、俄文、军事、外文、经济、工业、农业、文教、行政等秘书的事务。其中有位名叫韦明的文教秘书,他曾在周总理身边工作了整整8年,专门负责宣传、文化、艺术、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的事务,直到1958年周总理带头缩减办公室人员,加强基层,他才依恋不舍地离开了周总理。  相似文献   

4.
1974年6月1日:最后一次离开西花厅 1972年5月,周恩来在检查身体时发现尿中有癌细胞,随后被确诊为膀胱癌.1973年3月10日在北京玉泉山做了第一次膀胱镜检查和电灼术治疗.然而,他的病情并没有好转,而是越来越恶化了,以至于血尿不止,有时形成凝血块堵塞尿道内口,排尿非常困难,疼痛难忍.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不得不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5.
钟艳  炫公 《红岩春秋》2008,(3):66-68
1910年初春,年仅12岁的周恩来从垂柳吐翠、百草排芽的故乡淮安来到了冰天雪地的东北铁岭。这次举家北迁是在他的三伯父周济渠的鼎力帮助下成行的,周济渠也许不会想到,自己的这一无意之举,竟会成为世纪伟人周恩来波澜壮阅的一生中至为重要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6.
乔娜  任龙 《党史纵览》2009,(11):25-28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在半个多世纪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为党的事业、军队的建设、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立下了千秋功业。同时,作为党和人民的“大管家”,他还一直主持和领导着秘书工作,在秘书工作方面有着卓越的建树。  相似文献   

7.
秦九凤 《党史博览》2011,(10):14-14
周恩来作为第一代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为新中国四个现代化耗尽了毕生的心血。1954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开宗明义地说:“我国的经济原来是很落后的,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达不到目的。”后来,  相似文献   

8.
《党史天地》2010,(5):22-22
周恩来饮酒一般很有节制,经历过无数酒宴,喝醉酒的时候很少。但他第一次喝醉酒,居然是在他与邓颖超结婚的大喜日子里……。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一生,所遇险境几十次,每次总能化险为夷。而他在解放前的八次遇险,每次都可谓险象环生,九死一生。  相似文献   

10.
1959年1月5日,周恩来总理参加完外事活动后,从上海到广东从化疗养院看望因病在此休养的夫人邓颖超.在从化的几天,周恩来一点都没闲着,他满腔热忱地深入基层进行考察调研,了解社情民生. 亲自蹬三轮车帮服务员送毛毡 有一天,周恩来一行在温泉边散步的时候,见到工作人员正艰难地蹬着载有一叠毛毡的三轮车,于是连忙走过去帮忙,后来...  相似文献   

11.
潘敬国 《学习导报》2011,(24):36-36
著名作家冰心曾经这样评价周恩来:“他付出的爱最多,他得到的爱也最多。”作为开国总理,周恩来常说,自己是人民的儿子。他真诚地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反复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要“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  相似文献   

12.
轩遄 《学习导报》2013,(17):64-64
今年第4期“调查”栏目,我们刊发“周恩来的乡村调查”,讲述了1961年周总理到河北武安伯延公社调查的真实故事。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现在被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秉承“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艺术化地再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3.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离开故乡淮安。在求学、从事革命事业的几十年间,周恩来有过很多机会回家乡,但他竟然一次都没有回去过。周恩来的秘书王伏林曾回忆说:“总理离家后,虽然没有回过一次,但他经常思念淮安,思念家乡。那年,总理从广州飞北京,快到淮安上空时,特意走到驾驶舱中,从飞机上看淮安。”  相似文献   

14.
孟红 《党史博采》2011,(1):39-42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周恩来无论是在会上作报告,还是走路、与人谈话或干其他事情,他的右臂总是弯曲地端在身前.大家都以为这是这位伟人的一种特有的风度和习惯。殊不知,这是一个无奈的、痛苦的习惯。其实,这致使周恩来右臂伤残以及后来又有一次意外摔伤的背后,都有着鲜为人知的不同寻常的内情。  相似文献   

15.
散木 《党史博览》2010,(2):25-29
一位具有全国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范若愚(1912~1985),原名纯智,山西五寨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五寨县区委书记、晋绥边区二专署秘书主任(后称为副专员)、晋绥边区第二中学校长、八路军一二○师独立第二旅参议、中共雁北区党委宣传部秘书等职。  相似文献   

16.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离开故乡淮安,在求学、从事革命事业的几十年间,周恩来有过很多机会回家乡,但他竟然一次都没有回去过。周恩来的秘书王伏林曾回忆说:“总理离家后,虽然没有回过一次,但他经常思念淮安,思念家乡。那年,总理从广州飞北京,快到淮安上空时,特意走到驾驶舱中,从飞机上看淮安。”王伏林所说的这件事发生在1959年的元月,当时驾驶员降低了飞行高度,在淮安上空盘旋了三圈。周总理的卫士长成元功当时也在机上,他将总理扶回座位,总理一言未发,  相似文献   

17.
还是在1939年,刚刚18岁的雷英夫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参谋训练队学习时,就给经常前往授课的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年8月,在重庆负责国共谈判的周恩来回到延安向毛泽东求援:南方局军事组叶剑英那里急需参谋人员。毛泽东对周恩来说:“我给你推荐一个18岁的娃娃,他叫雷英夫。”就这样,雷英夫被调到了南方局,并由此开始了在周恩来领导下的军事参谋生涯。  相似文献   

18.
二十、向中央的最后一个请求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后,邓颖超同志即根据周恩来的生前遗愿,向党中央请求:周恩来的骨灰不保留,撤掉。这是有56年党龄的周恩来最后一次向党中央提出的请求。  相似文献   

19.
孟红 《党史文汇》2006,(3):16-20
周恩来生命的最后岁月是非常耐人寻味的.从1974年6月1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共做大小手术13次,平均40天左右要动一次手术.但只要身体尚能支持,他就废寝忘食地投入工作.在这一年半中,重病在身的周总理约人谈话220人次(包括他主动约请和别的领导人要求来谈话,有时会见外宾后还留下主要陪见人谈话).谈话时间最长时一次可达4小时20分钟.会见外宾65次,会见港澳人士3次,每次时间大都在1小时左右,最短的一次也有15分钟.开会32次,一次会最长可开3小时45分钟.去医院外看人5次.  相似文献   

20.
孟红 《世纪桥》2010,(6):51-55
<正>周恩来一贯以温文尔雅、谦恭和善、忍辱负重等著称于世,可是他偶尔也会忍无可忍而发怒,特别是当他看到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