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感恩节收到许多朋友发来的短信,其中说得最多的一句是“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命中的每一个人”,读后令人感到温暖,同时也心生感慨。其实,“感恩节”是个舶来品,而感恩文化一直是国人的传统。《诗经》有“投桃报李”之说,文人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句,百姓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之语,世间有永怀感恩之心的“结草衔环”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共“一大”研究中现今仍被视作重要史料的几份资料——即陈潭秋《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葛萨廖夫《中国共产党的初期革命活动》和《董必武给何叔衡的信(1929年12月31日)》——进行探讨。通过探讨,我们将看到,在共和国时期党史研究中,史料的翻译、整理、编纂等都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今后中共“一大”研究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3.
《论语·述而》云,“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日:“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句话是说,孔子在齐国的时候,曾闻听了《韶》乐,被深深吸引,以致三月不知肉味。韶,是雅乐的一种,相传为舜所作,主要是用来“明帝德”,即歌颂并展示帝王之德。传说舜作此曲,是为了表明自己要继承尧的帝王之德。此后,《韶》乐就被作为祭祀或大典这些场合的音...  相似文献   

4.
王士禛是朝鲜文人热议的人物,其诗文集《蚕尾集》和《带经堂集》不久就传入了朝鲜。王士禛的“神韵说”既保存了汉民族文化的传统,又不对抗清朝统治,也十分符合此时朝鲜士人的心态,经过李德懋的倡导及众多文人的次韵、模仿,王士禛的“神韵说”及“神韵诗”对朝鲜诗坛产生了积极影响。朝鲜诗家承认王士禛的诗坛领袖地位,认为他是“海内诗宗”,总体诗风“清雅淹丽”,其诗歌有“守唐人声格”且“转益多师”的长处,也有体制、对仗方面的瑕疵。在朝鲜,围绕王士禛也诞生了一些诗坛佳话和趣闻。  相似文献   

5.
中央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广大党员干部树起道德“高线”,划清纪律“底线”,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依规管党的坚定决心,集中体现了“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的最新要求。  相似文献   

6.
王国彪 《当代韩国》2011,(2):104-115
韩国古代著名类书《芝峰类说》共9次征引了宋代笔记《鹤林玉露》的内容,其中有7条与作者李啐光的诗论有关。《芝峰类说》对《鹤林玉露》的征引,以节录为主要方式,以阐发诗论观点为主要目的,体现了他深厚的学识和“尊唐抑宋”的诗学观念,也是当时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7.
苗炜 《新民周刊》2022,(34):77-77
1899年前后,康有为的一个弟子提出了问题,小孩子以《三字经》开蒙以四书开蒙,七八岁小孩明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是什么意思吗?如果他不明白,不就是变得更蒙味了吗?当时的儒生不会反对旧学,但知识界有共识,四书五经的文字太深奥了,应该用更浅白的文字来教孩子,用切音字来教孩子认字发音。  相似文献   

8.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意思是说:君子教人和教射箭一样,总是拉满了弓,不射出去,但箭在弦上有一触即发之势。这种跃跃欲试的样子,是便于让别人观察和体会。其目的是教人们掌握射箭的方法,而不是代替别人去射箭。我们不去讨论到底如何教人射箭,单就其采用的这种教授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在领导工作中借鉴的,...  相似文献   

9.
战智峰 《法国研究》2023,(1):98-112
布朗肖在《文学空间》中发展了马拉美的“双语制”,发掘了词语的“物质性”及其导致的“模棱两可”。而在《想象物的两种说法》中,布朗肖将语言的模棱两可在三个层面展开:与世界的融洽、形象和意思。布朗肖的文学尤其强调了语言、书写的被动,他一方面批判了主体性的权能,另一方面以沉默的方式为他异性提供了话语层面的尊重,并因此从根本的不可溯源的层面提出了文学的可能性,即一种话语伦理——对无限的呼应。  相似文献   

10.
一、《公约》的缔约已排除领土争议的可诉性 制定《公约》的初衷是为了对国家在海洋领域产生的问题进行规范,而排除了就领土争议制定解决方案的可能性。《公约》的序言中有明确的表述:“本公约缔约各国,本着以互相谅解和合作的精神解决与海洋法有关的一切问题的愿望”。陆地或是说领土的问题,并不包括在《公约》规定的有关海洋法的议题之中。...  相似文献   

11.
《里斯本条约》未尽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2月13日,欧盟各国国家与政府首脑在葡萄牙里斯本签署了《里斯本条约》(简称里约),在条约的前言中,这些“条约主人”的代表“希望就此结束由《阿姆斯特丹条约》和《尼斯条约》启动的、旨在提高欧盟的效率和民主合法性以及改善其行动的聚合性的进程”。其后的欧洲理事会(布鲁塞尔)会议的主席结论也肯定了里约的成就:“通过里约,欧盟拥有了一个稳定、持久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2.
孟渐新 《新民周刊》2022,(32):80-80
如果用粗略的方式划分科幻片,主要有三种:形式科幻、内容科幻、形式内容兼而有之。上世纪影坛名作《2001太空漫游》《星球大战》《黑客帝国》可谓三者皆有。21世纪涌现的如《人类之子》《阿凡达》《星际穿越》等,我认为是“内容科幻”的标杆——恢弘的气象里,导演们想探讨的,往往是人类深层的困境。而在厮杀如红海的“形式科幻”领域:动物怪兽、机器异形、天外来客……或人与之厮打、或另一波巨兽与之厮打、或者就是人穿上机甲与之缠斗——这类作品因为特效奇观,往往有不错的市场表现,但这块蛋糕往往被欧美片方直接划走,徒留我辈叹喟。  相似文献   

13.
浩然气     
黄祺 《新民周刊》2022,(13):F0003-F0003
元丰三年,东坡被贬黄州。三年后,张怀民来“陪”他了——就是也被贬官的意思。两位同志慢慢相惜,交往密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子瞻赴偃暂住的承天寺与之一道赏月,写下了《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十一月,侄于新居西南筑亭以览胜景,子瞻欣然起名“快战亭”,附赠《水调歌头》一闵。扬州平山堂的“江南烟雨”“香香没孤鸿”,没得说;而快哉亭的壮丽景象与欧阳修的平山堂风味一致,可见坡仔评价之高。  相似文献   

14.
阙政 《新民周刊》2015,(1):78-81
圆了英雄梦之后,他开始渴望通过演喜剧展现自己演技的另一面:“早晚有一天,我会因为喜剧而出名。” 演剿匪英雄“杨子荣”之前,张涵予已经得了个“英雄专业户”的外号——从《集结号》的谷子地、《水浒传》的宋江,到《十月围城》的孙中山、《建党伟业》的宋教仁……古今英雄,演了好几轮,但他特别想演的,一直还是英雄,尤其是孤胆英雄。  相似文献   

15.
古文辞的美     
苗炜 《新民周刊》2022,(36):77-77
这次我想介绍一本书,叫《国文课》,副标题是“中国文脉十五讲”。作者徐晋如开篇就说,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反对者,正是新文化运动断了中国的文脉。《国文课》从《诗经》讲到李杜,讲到宋词。作者说,“我认为骈文是中国文字运用到了极致的产物,是汉语之美的最终极体现,因此骈文应该有比古文更高的文学价值,更应该被看作是中国文章的正宗”。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逆耳之言?按照词典的解释,逆耳之言就是听起来不舒服的话,多指尖锐、中肯的劝告或批评。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出自《孔子家语·六本》,后面还有一段话——“君无争臣,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友,无其过者,未之有也。”意思是说无论什么人,如果没有直言敢劝的朋友,  相似文献   

17.
《重现的镜子》(1985)、《昂热丽克或迷醉》(1988)和《科兰特的最后日子》(1994)构成了罗伯-格里耶的“传奇故事”三部曲。在这种新自传写作中,虚构人物不仅仅是第一人称叙述的替代,经由他们,自传空间和想像空间还可以达到共谋。也就是说,叙述通过“迂回”的方式展开,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狂人日记》(1918)和丹斋的《梦天》(1916)共同表现了作者精神再生或思想认同确立的过程。通过首次觉悟或最初觉悟,主人公们(“狂人”和“一民”)在最亲近的人际关系中发现人世的罪恶。之后,主人公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对这些罪恶进行批判,但最终不免饱尝挫折甚至受到监禁。狂人明白了自己也不是没有吃人欲望的“真的人”之后,才能摆脱疯狂状态;一民认识到自己也不是除了国家之外什么情感都没有的“真的爱国者”之后,才能脱离地狱监牢。从分析中可以看出,《狂人日记》和《梦天》在结构上和思想上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曾刊登《毛泽东在延安“挨骂”的史实》一文,讲述毛泽东面对群众的怨骂之声,不仅认真倾听,而且敏锐地从中察觉出政府工作和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迅速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事情是这样的:1941年6月,陕甘宁边区的清涧县农妇伍兰花的丈夫在耕地时,不幸被雷电击中。伍兰花一边悲痛,一边怨骂“共产党黑暗”“世道不好...  相似文献   

20.
翟韬 《美国研究》2023,(1):138-16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宣传政策的方针主要围绕《美中关系白皮书》展开,主要是诉说中美友谊、离间中苏关系。美国宣传机构主要通过其在华旗舰宣传期刊《今日美国》,从中美友谊、美国不是帝国主义、反驳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美宣传三个方面入手,对华展开大规模宣传攻势。《白皮书》和美方的宣传引发了中国的强烈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掀起批判《白皮书》和反驳“中美友谊”为主轴的大型反美宣传运动。毛泽东主席系统地讲述了三个观点:美中不是友谊而是侵略关系,美国要把中国作为保护国,《白皮书》所言的中国革命性质和道路问题是无稽之谈和“唯心史观”。从后殖民视野出发,两种观念的冲突实际上是带有殖民主义色彩的“恩人家长观念”和反殖民的“革命民族主义”的交锋。美国宣传对华的“友谊”“恩德”与“保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看来则是强加给中国人的奴役与帝国主义。这种宣传战至今仍有现实回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