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设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极其重要的现实问题。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三个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对这个问题各自作了努力的探索,形成一股较为重要而富有深远影响的非苏联模式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2.
肖枫教授的新著《苏联解体我的解读——一个大国的崩溃,如何看,怎么办》,最近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中央对外联络部王家瑞部长题词,著名社会主义问题专家中央党校赵曜教授、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前副校长李君如教授分别作序.作者认为,苏共长期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其说是右的修正主义,不如说主要是思想僵化和“左”的教条主义;在指导思想上看近了共产主义,低估了资本主义,高估了社会主义,忽视了封建主义,从而扭曲和僵化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尽管苏共败亡、苏联解体已近20年,但国内外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反而是随着苏联档案的陆续解密,在不断拓展研究视角,提升研究深度.周尚文教授的《苏共执政模式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版)一书是该领域研究的一部新著.详读全书,掩卷思考,发现该书视角新颖独特,逻辑结构严密,文献资料丰富,语...  相似文献   

4.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由黄宗良、林勋健主编的《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书,最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阐述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国外对全球化的研究状况,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思想的建构和发展,总结了近代中国、苏联在此问题上的历史经验教训,探讨了全球化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各方面的影响及我们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宣言》的社会主义原则永存,但苏联却是用封建社会主义冒充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7.
苏联后期思想文化领域的多元化思潮引发了价值观的多元化,直接动摇了苏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人道主义思潮否定道德阶级性﹑走向抽象化的极端解构了苏联核心价值观的伦理学基础,俄罗斯思想探寻传统俄罗斯精神价值从文化认同上疏离苏联核心价值观,东正教复兴在世界观和信仰上否定共产主义,新自由主义全盘否定苏联根本制度和价值观念,非暴力伦理学抨击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为道德极权主义和道德专制主义,这些都从不同层面解构了苏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苏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能与时俱进地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反而被后者解构,最终导致苏共意识形态堤坝全线崩溃,苏联解体。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研究,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化思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9.
10.
苏联模式是苏联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然而,随着冷战全面爆发,苏联强行把这一模式推广到东欧各国,给这些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斯大林去世后不久,在东欧一些国家就发生了对苏联模式的冲击和改革.但是,断断续续的改革并没有使东欧国家摆脱苏联模式的痼疾,最终导致各国彻底抛弃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末,随着德国对一些欧洲国家的侵占和反苏意图的愈益明显,苏联越来越把自己西北边境的安全与波罗的海沿岸三国联系在一起。最初,苏联通过警告和炫耀武力的方式,使这三个国家不敢建立亲德政府和接纳德国军事力量进入,并试图通过和英法达成保证这些国家安全的协议,来防止德国染指这些国家。但苏联的这些尝试,因波罗的海沿岸三国不买账以及英法在谈判中采取不合作态度,而未能如愿。1939年秋,苏联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将波罗的海三国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二战爆发后,苏联对波罗的海三国采取了强硬政策,并通过在三国设立基地、驻扎军队、组建亲苏政府以及将部队部署在其所有重要城市,将三国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相似文献   

12.
我院国际政治系中国政治与外交教研室副教授孙岩与中共中央党校副研究员刘德喜、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刘宋斌合作编写的《苏联解体后的中俄关系》一书,已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于1996年11月正式出版。全书13.5万字。 该书在对新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做了一定历史回顾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苏联解体至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各政治派别就资本主义在俄国能不能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问题争论不休,严重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为回答俄国的资本主义命运之问,列宁同民粹主义的"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合法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完美论"、党内"经济派"的"机会主义"三大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了斗争,...  相似文献   

14.
苏联模式虽然随着苏联的解体而一去不复返了,但20年来人们对其功过是非的反思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历史告诉我们,这个模式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既创造过骄人的业绩,也存在严重的弊端,它不是也不可能成为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通用模式;把苏联的具体经验和模式等同于社会主义的一般,离开本国国情盲目照抄照搬,是不可能成功的;以“老子党...  相似文献   

15.
苏联模式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在新中国建设初期曾显示出无比活力和巨大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逐渐觉察到它存在的种种缺陷和弊端,开始试图摆脱其束缚,并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进入60年代后,随着中苏关系的继续恶化,毛泽东对于此前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大问题的正确认识,予以否定和反复,从而未能走出苏联模式的误区。  相似文献   

16.
17.
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是从外交角度来理解、论述“一面倒”政策。的确,这个政策最初与“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起并列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三大外交方针。但是,这只不过是浅层次上的含义。其实,在重大的国家政治和国家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上,中苏两国不仅很少有一致的地方,而且后来还发生激烈的争论,这种争论导致了国家关系的破裂。我认为,从更深层次上说,“一边倒”政策所表明的实际是把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锁定在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上  相似文献   

18.
《赫鲁晓夫执政史》一书 2 0 0 2年 7月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 4 0万字 ,共1 2章 ,计有“赫鲁晓夫出任苏共第一书记”、“整顿和清理”、“发展农业的三板斧”、“苏共二十大”、“对波、匈、苏伊士事件的干预”、“绝对权威的确立”、“工业改组”、“农业改组”、“苏美之间的较量”、“苏共二十二大”、“苏、中关系的恶化”、“赫鲁晓夫下台”等。作品通过对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重大历史事件来龙去脉的梳理、对事件的总体把握和个案的研究将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历史鲜活地展现给读者。研究历史贵在求实 ,尤其是研究赫鲁晓夫这样一个在…  相似文献   

19.
华东师范大学姜琦、张月明教授的新著<悲剧悄悄来临--东欧政治大地震的征兆>一书,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多年来研究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待苏联模式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以苏为师"到"以苏为鉴"的曲折过程,开始时接受苏联模式主要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不仅仅是苏联模式造成的,也有与我们在学习进程中未能充分吸收其精华、抛弃其糟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