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政策》2010,(3):61-61
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了解到。由国家认监委组织制定的国家标准《食品防护计划及其应用指南食品生产企业》顺利通过审定.有望于2010年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成为我国第一个食品防护的国家标准。该标准将指导企业应对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故意污染食品、形成“行业潜规则”等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如三聚氰胺事件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大》2011,(11):30-30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武汉市副市长刘顺妮表示,危害民众健康和生命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近年来频频发生,这些事件大多与食品中的添加物密切相关。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非食用物质等违法行为,给食品安全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完善食品添加剂监管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闫海  孟娜 《桂海论丛》2012,(6):113-117
食品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是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食品标识是经营者向消费者披露食品信息的基本方式,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是解决食品领域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措施。欧盟、美国对于食品标识立法起步较早,且形成较为系统的食品标识法律制度。我国食品标识法律制度已经初步建立.但是尚存较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健全食品标识的内容,并强化相关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4.
李蕊 《人民论坛》2021,(4):92-94
食品浪费具有较强的负外部性,不仅意味着对食品本身的浪费,更意味着与食品生产相关的土地、水等资源的浪费以及生产资料消耗,乃至对环境的污染破坏。这就需要政府运用公权力对于食品消费领域予以适度规制,一方面要确保私权有效行使,保障民众的食品消费权以及食品经营者的食品经营权,另一方面也要对食品浪费行为给予适度干预和约束。  相似文献   

5.
随着重庆石蜡火锅底料、安徽阜阳毒奶粉等重大有毒食品事件的内幕被新闻媒体“爆炸性”披露后,一时整个社会哗然,公众的焦点全部对准了多年来累受诟病的伪劣食品、有毒食品。据媒体报道,年初,某省政府对2003年政府工作满意度进行民意调查,老百姓把“第一”的票投给“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而不是当年政府首要工作“抗非胜利”。  相似文献   

6.
杨蕾 《中国减灾》2012,(8X):16-17
<正>日本食品给人的印象是比较安全,但实际上日本也经历了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时期。1953年,日本的"水俣病"震惊世界,"水俣病"这种因为饮用了被污染的水源而造成死亡和后遗症的公害病影响甚大,有关水俣病的诉讼在五十几年后的今天还在进行当中。1955年,日本发生森永砒霜牛奶事件,造成12159人中毒,其中131名死亡。1968年的米糠油事  相似文献   

7.
吴忠泽 《中国人大》2011,(11):28-28
尽管在高压之下,近来食品安全事件仍然层出不穷。因此,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在强化食品生产企业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消协的作用,继续发挥好食品相关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对推进行业诚信建设、促进和引导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白酒塑化剂"等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再次使其背后的物流安全问题浮出水面。回顾一系列与物流相关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现,食品物流风险的主要来源分为物流操作层、企业管理层、技术层和外部环境层四个方面。物流并不是食品安全事件的元凶,但会受到物流管理能力、操作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要实现食品物流安全,需要跨部门、跨组织的多方合作。不但需要加强在物流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的投入和软件方面的技术支持,还需要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的建立,更需要食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合作和协调,从而从物流层面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银川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召开食品添加剂使用专题会议,会议传达了有关部门关于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有关工作安排,通报了“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中毒事件”等非食用物质作为添加剂引起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会议要求,库房不得进购、存放任何非食用添加物;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要以必要性、安全性和合法性为前提,不得随意使用和超计量使用。  相似文献   

10.
祁小纳   《协商论坛》2007,(1):41-41
【问题一】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缺陷.监管力量和监管资源严重不足。 【问题二】农业投入品不当使用现象仍然存在.初级农产品源头污染还比较严重。 【问题三】分布在农村的一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小、硬件差、从业人员素质低,管理不规范。 【问题四】假冒伪劣食品从城市流向农村的趋势仍较明显.农村食品市场抽检合格率明显低于城市。 【问题五】农村一些餐饮摊点的环境和从业人员卫生状况令人担忧.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问题六】农民群众食品安全知识缺乏.食品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假冒伪劣食品危害。  相似文献   

11.
王萍 《中国人大》2009,(23):21-23
“三鹿奶粉”事件曝光后,“三聚氰胺”让人谈之色变。有人形容,“三鹿奶粉”事件用生命和健康作代价,进行了一次全民化学知识的普及运动。从“苏丹红”到“瘦肉精”,再到“三聚氰胺”,都是商家把不是食品添加剂的化工原料添加进了食品。真正的食品添加剂却因此背上骂名。  相似文献   

12.
蒙牛特仑苏的OMP事件看似有惊无险地过去了:国家6部门日前组织了卫生、营养、毒理、食品、农业等方面的诸多专家,研讨了OMP的食用安全性,专家们认为其“没有健康危害”,但明眼人可以一眼看出来的是,OMP是未经我国现行国家卫生标准允许使用的食品原料,难道蒙牛就不应为此违法事件承担责任吗?在三聚氰胺事件出现后,许多人开始改喝“贵一点”的牛奶了,因为不懂如何识别奶粉质量的消费者大多把质量好和价格高画等号。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对动物性食品安全卫生要求的提高,人们发现食品安全出现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特别是随着食品生产的工业化和新技术、新原料、新产品的采用造成了食品污染的日益复杂化。近几年在国内发生了许多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等恶性事件,已呈上升趋势,如:在我国出现了肉食鸡养殖抗生素滥用与残留、猪肉中检出瘦肉精残留等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4.
李静 《中国减灾》2008,(12):40-41
我国现今的食品监管制度耗费公共财力与人力,但是效果却不好。从三鹿奶粉事件可以看出,我国食品监管的模式与食品生产链不相适应,现有的分散养殖模式无法保证奶源质量的问题.而现有的分段监管模式无法监管分散养殖模式造成的劣质奶源问题。因此,除了改变原有的分散养殖生产模式,政府在监管制度方面要引入集体诉讼制度,以保障消费者利益,震慑乳品生产企业.使食品生产者真正成为第一责任人。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政报》2009,(4):19-2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果断决策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迅速采取患儿筛查救治、乳制品市场检查、奶业整顿等一系列措施,开展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刺整治等专项行动,有序、有力、有效地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乳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6.
张旭 《小康》2010,(5):55-57
虽然至今尚未出现健康受损事件,但超四成人认为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接近2/3的人倾向于购买非转基因食品;虽然转基因作物的环保价值也在被强调.但种种意外事件的发生,让人们对这个新物种充满疑虑.  相似文献   

17.
建立和完善加工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呈现不断提高的态势,食品标准要求日益严格,质量合格率稳步提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日益完善。但是,食品安全事件仍不断发  相似文献   

18.
从地沟油到瘦肉精,从有毒奶粉到染色馒头……近年来频频暴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意味着我国食品监管遭遇了空前的“道德难题”。  相似文献   

19.
食品生产企业若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安全,就应当立即停止生产。5月23日,国家质检总局就新修订的《食品召回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征求意见,问题食品的召回程序比2007年实施的规定有所简化。同时,对被召回的食品,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的,也不能重新甩于食品生产和销售。  相似文献   

20.
好的食品从哪里来?要享受到安全卫生的好食品,主要应该靠政府“管头管脚”,还是消费者炼成“火眼金睛”,抑或是企业等生产经营者“提高觉悟”?答案自然是最后一个。譬如河流,如果源头污染了,下游再怎么过滤可能也都无济于事。正因为如此,食品生产企业素来被称为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