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纯鸭肠炎病毒 (DEV)鸭胚成纤维细胞适应毒 ,免疫BALB/c小鼠 ,取脾细胞与SP2 / 0骨髓瘤细胞融合 ,经间接ELISA筛选 ,有限稀释法 3次克隆 ,获得了 2株稳定分泌DE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1B6和 2G8。经鉴定 ,2株单克隆抗体分别为IgM和IgG1 亚类 ,腹水ELISA效价均达到 1∶1 0 7以上。以 2G8单抗腹水为材料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对DEV标准毒感染的鸭胚成纤维细胞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 ,用该抗体可特异性检出接毒后 6h感染细胞中的DEV ,且感染后 4 8h免疫荧光强度最高 ,该单抗与细胞成分和鸭肝炎病毒无交叉反应。将杂交瘤细胞冻存 3和 6个月 ,复苏后仍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2.
为了制备抗鸭坦布苏病毒(DTMUV)囊膜(E)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将鸭坦布苏病毒E基因进行原核表达,目的蛋白被纯化后免疫6周龄雌性BALB/c小鼠,按常规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间接ELISA方法筛选及3次连续克隆化共获得6株能稳定分泌抗E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它们分别被命名为1F3、1G2、1B11、2A5、3B6和4F9。Dot-ELISA及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这6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原核表达的E蛋白特异性结合。经间接免疫荧光(IFA)试验验证,这6株单克隆抗体均能识别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的细胞,且荧光主要位于细胞质中。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制备了6株抗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今后鸭坦布苏病毒快速的病原学诊断以及E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用鹅胚和鸡胚从山东、安徽两地患病鹅群的病鹅肝、脾中分离到2株病毒,代号分别为SD20和AH20.经电镜观察、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理化特性鉴定等试验表明,2株分离毒符合禽副粘病毒Ⅰ型特征,单克隆抗体介导的间接ELISA检测结果表明,SD20和AH20分离株都能与禽副粘病毒Ⅰ型单克隆抗体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4.
利用提纯的禽脑脊髓炎病毒(AEV)VR株CEF适应毒制备抗原,免疫BALB/c小鼠,应用杂交瘤技术以间接ELISA筛选获得1株分泌抗AEV(VR)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对制备的细胞上清及腹水进行单克隆抗体特性鉴定,经染色体计数、免疫球蛋白类及亚类测定、特异性试验、稳定性试验、SDS-PAGE电泳,表明该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目介于90-110条,该单克隆抗体亚类为IgG2a,分子质量为142 ku,ELISA测定细胞上清效价为11×104,腹水效价为11×106,与其它病原无交叉反应,抗体分泌稳定.  相似文献   

5.
为制备抗鸭肠炎病毒(DEV)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鉴定,本研究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纯DEV鸭胚成纤维细胞适应毒,以此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随后取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有限稀释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经间接ELISA筛选,获得了1株稳定分泌抗DEV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2E3。鉴定结果显示,该MAb为Ig M亚类,ELISA效价可达到1∶10~5以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中MAb可与细胞中增殖的DEV结合,Western-blot试验中MAb不与变性病毒蛋白作用,表明该MAb可能是构象表位的单抗;病毒中和试验表明,该MAb具有较强的病毒中和活性。上述结果表明,本试验获得的一株具有DEV中和活性的MAb杂交瘤细胞株为建立DEV的检测方法和DEV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材料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制备Clade 2.3.2分支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以灭活的超速离心浓缩纯化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duck/Guangdong/S1322/2010(DK/GD/S1322/2010)免疫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取免疫后小鼠脾细胞,使其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通过血凝抑制(HI)和ELISA方法筛选,共获得2株能够稳定分泌HA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A4和D11。2株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均为IgG1,轻链均为κ链。经HI检测,A4和D11的细胞培养上清和腹水的抗体效价分别为23、22和211、211。HI和中和试验结果显示,这2株单克隆抗体与Clade 2.3.2.B分支和Clade 2.3.2.C分支的病毒反应性良好,而与Clade 2.3.4和Clade 7分支的病毒均不反应。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这2株单克隆抗体能够识别MDCK细胞内感染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DK/GD/S1322/2010。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2株单克隆抗体为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检测和诊断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利用提纯的禽脑脊髓炎病毒(AEV)Van Roekel株作为免疫原,免疫6周龄BALB/c小鼠,采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用间接ELISA法筛选,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经3次亚克隆得到了稳定分泌抗AE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F11和G2,制备了腹水,并利用该单克隆抗体初步建立了Dot-ELISA、间接ELISA和IFA等特异性检测AEV抗原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抗水貂肠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水貂肠炎病毒SMPV-11株纯化后免疫4~6周龄雌性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亚克隆和间接ELISA筛选,获得了8株稳定分泌抗水貂肠炎病毒SMPV-11株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D3、H5、F5、F4、A9、B7、H11和H8.经过鉴定:其腹水ELISA效价分别在1:6.4×103和1:2.56×104之间;且与犬瘟热病毒、阿留申病病毒、犬腺病毒不发生交叉反应;而与水貂肠炎病毒、犬细小病毒和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呈特异性反应;这8株单克隆抗体均为IgG类型.  相似文献   

9.
从北京和广西发病鸭群中分离到 2株病毒 ,分别编号为B株和G株 ,病毒大小约 40nm ,无囊膜。血清中和试验表明 ,2株病毒为同一血清型 ,与 1、3型鸭肝炎病毒和鸭瘟病毒无血清学相关性。人工感染试验表明 ,G株对雏鸭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可引起典型的鸭肝炎病变 ,但死亡率随雏鸭日龄的增长而明显下降 ;B株病毒不能致死正常雏鸭 ,但雏鸭经过环磷酰胺处理后 ,感染B株病毒可引起雏鸭死亡 ,死亡鸭肝肿胀、出血  相似文献   

10.
为制备滑液支原体(MS)的单克隆抗体,将滑液支原体WVU 1853株全菌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在间接ELISA检测的基础上经有限稀释法克隆化,成功筛选出3株分泌抗MS WVU 1853株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融合株1B3、1E7及4E8。ELISA和Western-blot试验表明,这3株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地与滑液支原体WVU 1853株的32ku蛋白质结合,而与禽的其他几种常见病原微生物无任何反应。亚类鉴定结果表明,这3株单克隆抗体重链均为IgG1,轻链均为λ型。质谱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3株单克隆抗体均为抗滑液支原体二氢硫辛酰胺乙酰转移酶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1.
以鹌鹑减蛋综合征QAV C94病毒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 ,制备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获得 5株分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 (命名为H1、H3、H4、H6和H8)。这 5株杂交瘤细胞可长期稳定地分泌单克隆抗体 ,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为IgG2a亚类 ,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只特异地作用于鹌鹑减蛋综合征病毒 ;微量血凝抑制试验显示H4有血凝抑制活性 ,腹水效价为 1∶2 6 ;这 5株单克隆抗体都没有沉淀活性 ,也不与CELO抗原发生沉淀反应 ;它们的亲和力以H4最大 ,相对亲和力依次为H4 >H6 >H1 >H8>H3。  相似文献   

12.
以纯化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重组N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通过间接ELISA法对融合细胞进行筛选,采用有限稀释法对阳性细胞进行4次亚克隆,获得了3株能稳定分泌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JY(4)-1、JY(4)-2、JY(4)-3.分别采用体外培养法、诱导腹水法和实体瘤法制备单克隆抗体,并用间接ELISA法检测其效价,结果显示,这3株杂交瘤细胞的细胞培养上清、小鼠腹水和血清的单抗效价均分别为1:512、1:10~5、1:10~5,其中以诱导腹水法制备的单抗产量和效价最佳.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这3株单抗均能与TGEV感染的ST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荧光,而不与猪细小病毒、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轮状病毒等发生交叉反应;经鉴定,3株单抗的亚类均为IgG2a,这3株杂交瘤细胞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鸭瘟病毒DNA聚合酶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了 1对引物 ,以 1株鸭瘟病毒疫苗株DNA为模板 ,进行PCR扩增 ,扩增出预期 5 6 3bp的目的DNA片段。将扩增出的DNA片段克隆到pMD18 T载体 ,经Amp/IPTG/X gal平板筛选 ,HindⅢ、XbaⅠ双酶切鉴定 ,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对重组质粒进行序列测定 ,与参考序列比较 ,二者同源性为 99.3%。小鹅瘟病毒、鸭肝炎病毒、鹅副黏病毒PCR扩增均为阴性。用此方法检测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鸭瘟的组织 (脑、肝、脾 ) ,均能检测到鸭瘟病毒DNA。PCR检测鸭瘟病毒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 ,能够用于鸭瘟急性及亚临床感染的检测与诊断  相似文献   

14.
应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1株分泌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细胞2D6。经检测,其分泌的抗体亚类为IgG3;杂交瘤染色体数为88;间接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效价为1∶256,诱生腹水抗体效价达1∶6×104,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轮状病毒(PRV)、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以及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抗原之间均无交叉反应;ELISA阻断试验表明,TGEV特异性阳性血清对TGEV-McAb有明显的阻断作用,该McAb所识别的抗原是TGEV所特有的抗原决定基。  相似文献   

15.
从发生呼吸道症状的病猪鼻腔中分离到 1株病毒 ,经电镜观察、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确定为新城疫病毒。经对鸡胚平均致死时间、鸡胚半数致死量、对鸭胚和鸡、鸭的致死性测定及荧光PCR检测 ,证明分离毒为温和型毒株。  相似文献   

16.
鸭瘟病毒疫苗株在免疫SPF鸭体内的生长动力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鸭瘟病毒疫苗株在免疫SPF鸭脑、胸腺、脾、肾、肝、法氏囊中的动态分布规律,根据GenBank中鸭瘟病毒的UL6基因设计引物RTF和RTR,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方法,建立了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的标准曲线。利用建立的标准曲线对采集组织中鸭瘟病毒DNA的拷贝数进行定量。结果显示,免疫后在脑、胸腺、肝、肾、脾、法氏囊均能检测到鸭瘟病毒DNA,且免疫后第1天至第3周,肝、脑、肾中病毒DNA的拷贝数较其他受检组织中鸭瘟病毒DNA的拷贝数高。免疫后至第9周,鸭瘟病毒DNA检出不稳定。试验结束时,除肾、法氏囊外,其他组织中病毒DNA的拷贝数均下降至1×105copies以下。表明鸭瘟病毒疫苗株对SPF鸭组织具有泛嗜性,其主要分布于SPF鸭脑、肝、肾中。  相似文献   

17.
为制备鸡毒支原体丙酮酸脱氢酶E1β亚基(PDHB)的单克隆抗体,将鸡毒支原体Rlow株的pdhb基因进行克隆和原核表达。表达产物纯化后作为免疫原,按常规方法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过克隆和筛选,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抗鸡毒支原体PDHB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被命名为2D11、3B5和4D9。ELISA检测结果表明,3株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的抗体效价为1∶1 024~1∶2 048,小鼠腹水的抗体效价为1∶12 800~1∶25 600。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试验显示,获得的腹水单克隆抗体均能与鸡毒支原体各菌株发生反应,而不与其他禽类病原发生反应。3株单克隆抗体的抗体亚型均为IgG1,轻链均为κ链。稳定性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3株杂交瘤细胞均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鸡毒支原体PDHB单克隆抗体的成功制备,为研究丙酮酸脱氢酶的生物学功能和进一步建立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纯化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重组N蛋白免疫BALB/c小鼠,按照常规方法融合、筛选,最终获得2株抗TGEV N蛋白的杂交瘤细胞系,分别命名为2G7和2C2。2株单抗亚类均为Ig G1,腹水的间接ELISA效价均为1∶108。2株杂交瘤细胞连续培养20代,各代次的上清效价保持不变,均为1∶12 800,说明2株细胞分泌抗体的能力稳定。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发现,制备的2株单克隆抗体能与感染TGEV的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在胞浆和细胞膜上有亮绿色荧光。结果表明,所制备的2株TGEV N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细胞株遗传稳定,分泌的抗体敏感性高,为TGEV病原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p30蛋白是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膜蛋白,在病毒感染早期分泌表达,含量丰富且抗原性较高,是重要的病毒早期诊断靶标。本研究以ASFV基因Ⅱ型格鲁吉亚2007株p30基因的质粒为模板扩增p30基因片段,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到大肠杆菌Rosetta后,经IPTG诱导表达和镍柱纯化;将纯化后的重组p30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细胞融合和间接ELISA方法,筛选出了2株能够稳定分泌抗p30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并通过制备腹水的方法获得单克隆抗体;最后经Western-blot和IFA试验鉴定,其均能与ASFV感染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本研究为ASFV感染的诊断和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20.
鸭黄病毒AH01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2010年10月以来安徽望江等地的蛋鸭相继暴发的以产蛋量大幅下降为特征的传染病的病因,进行了病毒分离、特异性目的基因片段扩增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毒(命名为AH01株)能致死鸭胚和鸡胚,不具有血凝性。对病料和接毒鸭胚尿囊液进行RT-PCR,可扩增出基因片段,其核苷酸序列与鸭黄病毒BYD-1株的相似性为94.1%。用鸭胚分离毒接种300日龄蛋鸭,能够复制出产蛋量下降病例。分析表明,分离毒为鸭黄病毒,该病毒是引起此次鸭病疫情的病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