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楠 《求索》2007,(11):220-222
通过对清末民国时期离村农民流向的量化分析,可以看出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所占比例最大。究其原因,有人口膨胀的巨大压力;有社会动荡经济结构变革的冲击;有天灾人祸的直接推动;有城市发展的引力。是政治、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时期的农民大量进城带来了复杂多元的社会效应。致使城市劳动力市场受到巨大影响,对日益衰退的农村经济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但同时又顺应了近代社会转型的需要,冲击了传统的封建观念。  相似文献   

2.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释放的制度效应,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使农地资源进一步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在此背景下,乡村既有的利益格局被搅动,农村剩余人口的生计受到冲击。本文尝试建构土地流转的人口分析范式,从家庭束缚和人力资本两个维度,将农村剩余人口划分为相对剩余人口和绝对剩余人口两种不同类型,阐释他们与土地结合而形成的生计模式,即“范围经济”和“老人农业”,在此基础上,分析资本下乡促成的土地规模流转如何重塑他们的生计。最后从社会政策的角度,提出如何完善社会保护体系,构建多元化的就业格局,以缓解因土地规模流转对农村剩余人口造成的生计压力。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现实背景和农村留守妇女特点,在对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进行解释和说明的基础上,按照"脆弱性环境→生计资本→结构和过程转变→生计策略→生计结果"的研究主线对目前已有关于中国农村留守妇女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和评析,并指出未来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早期,如何发动革命是核心问题。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运用到中国农村。从湖南到井冈山再到赣南,毛泽东进行了大量的农村调查,对于如何在农村划分阶级和发动农民革命逐步形成了成熟的判断。在湖南的农村调查中,毛泽东充分认识到了农民运动的力量,但对于如何划分农村阶级还没有形成准确的认识。在井冈山的农村调查中,毛泽东把小地主和富农作为农村社会的中间阶层,对他们的斗争有所缓和,但却没有找到富农和地主区别对待的依据。在赣南的农村调查中,毛泽东从剥削性质上认清了地主和富农的区别,并制定出了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具体标准,这标志着毛泽东对农村阶级问题的认识已经成熟。此后,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关注点从农村阶级问题变成了基层组织问题。  相似文献   

5.
朱海平 《前沿》2013,(16):110-112
农村社会救助的力度近年来不断增强,然而,部分救助对象存在长期依赖社会救助的现象,救助效果有待提升。农村救助对象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等方面处于或轻或重的劣势,挖掘他们在生计资产方面的潜力,通过组织类似综合农协等团体建构新的社会资本或组织资本,有助于救助对象走出困境,从而摆脱对救助制度的长期依赖。  相似文献   

6.
冀致明  邓继杰 《前进》2008,(6):38-38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税费改革之后,农村公益事业如何兴办,成了一个新难题。通过对平遥县岳壁乡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和农村投工投劳情况的调研,笔者认为,创新机制、多管齐下是推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民国街由重庆陶然居集团投资修建,位于重庆两江国际影视城,是以“民国历史,巴蜀特色”为主题的复古街区,  相似文献   

8.
民国前期 ,北京政府迫于各方面的压力相继公布了《暂行工厂通则》、《矿工待遇规则》、《工厂条例》等有关劳动法令 ,开创了中国劳动立法的先河。尽管这些法令实行的程度和范围十分有限 ,但并非如人们过去所认为的“一纸空文”。它们在某些局部范围的实施 ,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民领“双薪” 在德保县华宏糖厂打工的那甲乡农民黄开傲,每月在工厂挣700多元工资,而他自家种植的甘蔗年收入5000多元,两项相加年总收入达1.2万多元,务农、打工两不误。近年来,那甲乡党委、政府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为农民创造就业机会,让他们既能到工厂上班,又能做好家里的农活。如今,在那甲乡既种地又上班领工资的农民有1400多人。  相似文献   

10.
安瑞锋 《传承》2010,(15):30-31
中央对三农问题一直是非常重视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回顾农村改革发展的历程,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保持农村稳定发展需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统筹城乡发展,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发展适度规模农业生产;农村物质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并重;建立和健全农村的相关制度;发挥农村党组织的先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央对三农问题一直是非常重视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回顾农村改革发展的历程,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保持农村稳定发展需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统筹城乡发展.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发展适度规模农业生产;农村物质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并重;建立和健全农村的相关制度;发挥农村党组织的先锋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民国长沙米市的盛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沙米市在民国年间取得长足发展,行业分工基本明确,各业公会相继建立,传统行业成功改造,历经两次发展的“黄金时期”,成为与无锡、芜湖、九江齐名的中国四大米市之一。抗战期间,长沙米市急剧衰落,到解放前夕,乃至一蹶不振。长沙米市是在民国年间全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兴起的,湖南稻米生产的重要地位及其自身的诸种优势也给它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战乱等因素却使它骤起剧落,很不稳定。长沙米市有效地调动湘米出省,从而成为全国粮食供需的平衡者,同时也是湖南地区社会发展的支撑者。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民国建筑群体为研究对象,依据南京图书馆、南京市档案馆等处所庋藏的珍贵文献图集与历史档案,从建成的历史背景、建造的艺术风格和建筑的多元功效,概述其独特的军事史价值与深远的文化史意义,从而凸显其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中国近现代军事史上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4.
在清末及民国早期,作为统治工具的指纹登记制度,亨利式、汉堡式、武塞蒂赫式、爱蒙培尔式、日本式等等指纹分类法,随着列强进入中国。在民国政府的倡导下,经大量指纹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努力,经历了从民国早期的各自为阵,民国中期的筛选验证,到民国后期全国指纹分类标准基本统一,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创新的艰苦历程,为建国后的指纹分类逐步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罗荣 《思想战线》2013,(Z1):70-71
民国文献的开发利用目前是各个公共图书馆开展的一项热点项目,本文对民国文献开发工作各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究,民国文献开发工作有效地防止珍贵的民国文献流失,为民国文献的传承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民国文献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扬帆 《同舟共进》2009,(11):42-45
民国是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群雄逐鹿的时代、性情中人的时代、士的时代,几可与春秋战国媲美。然而,民国的开放,是部分人的开放;民国的进步,也是部分人的进步。它本质上是对外开放对内不开放的。  相似文献   

17.
涂胜华 《政策》2002,(4):35-36
一 农村改革以来,我国实行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但是,在农村改革中也难免会有许多方面的随意性和局限性,最突出的表现是不少地方在“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本质规定性受到了冲击,致使村级集体经济成为  相似文献   

18.
赵英秀 《春秋》2010,(5):32-34
在黄河人海口的乐安县(今山东广饶),民国3年(1914)发生过一起义民为反对贪官污吏横征暴敛.揭竿而起的戕官案,系一件震惊朝野、轰动民国的大案.后世却鲜有人知。  相似文献   

19.
在民国特定的时空背景下,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照抄照搬西方军事理论已无法实现民族的救亡图存,客观上要求从中国的国情、军情出发,走中国自己的兵学发展之路.围绕民族救亡这一主线,孙子学踏着尚武思潮之波涛,借着新文化运动之东风,在社会各界抗日救亡大军的推动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幅图是一段历史,是一个见证,它记录了一座“皇城”的变迁,记载了一座“京城”的过去、今天与将来。那里有很多很多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