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指出,睁开眼睛来看资产阶级科学,注意它,利用它,批判地对待它,不放弃自己完整的确定的世界观。这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待资产阶级学说的科学态度。对于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就需要这种态度。就本质而论,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是庸俗的,旨在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献计献策,是唯心主义的。因此,要批判它,这是前提。但是,作为一种自成系统的理论,既然能在一定的社会时期生成并发生影响,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2.
我们同“四人帮”在资产阶级法权问题上的根本分歧,从思想理论上说,是一个究竟坚持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问题。一九七四年底,毛主席发出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后,张春桥、姚文元竞相发表黑文,散布了大量的唯心主义的反动观点,对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方面都大兴挞伐,把限制资产阶级法权这样一个关系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十分严肃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搞得混乱不堪。曾一度被大肆鼓吹的所谓限制资产阶级法权“不需要物质基础”的谬论,就是他们唯心主义横行、形而上学猖獗的一个典型例证。关于限制资产阶级法权需不需要有一定物质条件,这本来并不是复杂和玄妙的问  相似文献   

3.
【胡适:"我没见过他"】1958年9月,钱锺书《宋诗选注》出版。书出版不到半年,遭到批判,被认为是一本用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观点来编选的书,书中贯穿着一条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路线,是打着反对形式主义的旗帜来贩卖形式主义的黑货,"这面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白旗"必须要坚决地拔掉。有境外媒体对此次批判进行了报道。胡适老友程靖宇看到报道后,在香港买了两本《宋诗选注》寄给胡适,其中一册托胡适转送另一友人。1959年4月29日,胡适收到寄来  相似文献   

4.
(一)朱光潜先生是解放以后在美论争鸣中力主用实践观点解决美的本质的问题的。这的确是卓见。 问题在于,不仅在中国美学界和哲学界,而且几乎在全世界美学界和哲学界,对于什么是实践,至今都还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世界哲学和美学界的一幅独特的学术图景是:大家同时都讲“实践哲学”或“实践美学”,但是,在这一“共名”之下,却进行着马克思主义与机械唯物主义以及唯心主义的尖锐理论斗争。  相似文献   

5.
史学现代化与史家主体意识的觉醒——史家主体修养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应当成为历史和历史学研究中的主体,这是目前史学研究中必须注重的一个问题。我国的史学工作者在认识到人不是自然人,而是社会的人;在阶级社会中,人具有阶级的本质等等情况后,将影响历史和历史学发展的原因,归结为社会存在,归结为经济、阶级、政治等等原因,突破了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历史学的窠臼,这无疑是必要的,也是正确的。然而,我们往往会一种倾向掩盖了另一种倾向,对问题的认识失之偏颇。长期来,我们恰恰忽略了  相似文献   

6.
反思典型宣传中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张志欣树立、宣传、推广先进典型,是我们党传统的工作方法,也是党的新闻工作区别于西方资产阶级新闻的一个鲜明特点。实践证明,榜样具有重要的教化、示范作用。在典型宣传方面,我们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也存在一些唯心主义、形而上...  相似文献   

7.
在说明什么是物质时,列宁的"物质定义"难以区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和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是对具体科学研究对象的抽象,是依据科学事实扬弃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产物。恩格斯关于"有形体"的"物质定义"至今并未过时,无形的场应当属于空间范畴。如果坚持把列宁的"物质定义"作为物质定义使用,必须增添"有形"的内容,才能得出与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相区别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民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包括一定的经济关系,也包括一定的思想关系的综合体。“资产阶级民族”这一提法揭示了这类民族的经济关系,也揭示了这类民族的思想关系的特征。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马恩选集》第1卷第255页)。列宁在谈到民族的产生时说,“这个过程的领导者和主人翁是商人资本家,所以这种民族联系的建立也就无非是资产阶级联系的建立。”(《列宁选集》第1卷第22页)可见,在资产阶级时代形成的民族,其社会经济形态是资本主义的,在其形成过程中,资产阶级充当了领导者,资产阶  相似文献   

9.
哲学发展到今天,应该增生科学意识概念。意识概念内在地包含着分化出科学意识概念的必然性。意识是人类一切精神现象的总和。就其性质而言,它包括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的两部分。正确意识就是科学意识。它是意识的核心内容。因而,意识内含着科学意识。概念有自己的特定功能,即在概念逻辑体系中的特定作用。意识说明它依赖和反作用于物质,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同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划清界限。而科学意识说明它依赖于物质中被认识了的那部分物质,以及它对人造物的决定作用。这是意识与物质关系中更深层次的本质内容。因此,要全面深刻把握物质与意识的内在联系,就需要从意识中分化出科学意识概念。这种分化早已以自在的形式进行着。人们常说的科学的思  相似文献   

10.
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能不能作为一对哲学范畴,很少有人明确论证,从苏联学者所提供的情况来看,在他们的出版物中,包括哲学辞典中,总是找不到主观主义这个重要概念的定义。我国的情况也并不更好些。例如,《辞海·哲学分册》断定主观主义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作风”,又说它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别称”。至于客观主义,人们根本就不把它当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术语。近来,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已经注意到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创立历史唯物论以前认识社会历史现象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是资产阶级历史观的顶峰。虽然其形式是唯心主义的,但具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在我们的哲学史研究中,对这一点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对黑格尔哲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萌芽作出评价,对于我们进一步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黑格尔哲学之间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同历史上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当代中国宗教问题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是无神论,而宗教是有神论;二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意识形态建立在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上,而宗教的世界观是唯心主义。因此,无神论的执政党与有神论的宗教、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宗教之间的关系,就成为研究解决我国宗教问题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课题。如何正确处理这两大课题?核心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13.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一种资产阶级法制原则,最早见诸于1789年《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宣言》中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之后,就一直作为资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财产制度的国家法典所必须遵循的立法原则。如1804年公布的《拿破仑法典》这个“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就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财产,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在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辛劳动而挣得的。我国宪法作为体现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意志的根本大法,理所当然地要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而拒绝“私…  相似文献   

14.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是有内在联系的,唯心主义一般地是限制、束缚了辩证法的发展。但是,不能把这一点绝对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唯心主义也可以促进辩证法的发展。这就是说,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具有矛盾的两重性。本文试图就此作一初步的分析,以抛砖引玉。方法是从实际出发,先分析一些典型的实例,在古代,分析老子和苏格拉底、伯拉图的辩证法;在近代,分析黑格尔和谭嗣同的辩证法,然后加以小结,引出一些有关的结论。错误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实用主义是在美国土生土长的一个哲学流派,它强调哲学要立足于社会现实,把确定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已被美国大众广为接受,成为美国人生活方式和求生手段的重要思想基础。本文通过阐述实用主义的内涵以及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一方面旨在探讨与实用主义思想密切相联的民族精神及当代美国人的价值观,以便人们更进一步加深对实用主义理论实质的把握和理解;另一方面指出实用主义所倡导的价值准则都是立足于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基础之上的,对此应加以鉴别和批判。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篇争鸣的文章。作者针对金春峰、张春波等同志关于董仲舒的唯心主义哲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了进步作用的论点,首先分析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认为它并不象金春峰同志所说的限制了天的主宰作用,充分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而是相反;也不象张春波、包遵信同志所说的具有约束国君的力量。其次,作者分析了董仲舒以唯心主义哲学作论证的“仁德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认为当时的历史实践并不能证明它们曾经起过进步作用。最后,作者认为,董仲舒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反映了当时地主阶级思想的保守方面,它并不能作为“唯心主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起进步作用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17.
王腾 《桂海论丛》2013,(2):30-34
莱布尼茨道德哲学奠基于预定和谐体系的形而上学理论之上,道德哲学研究必须首先阐明预定和谐体系理论。"实体表现世界"原理是理解莱布尼茨实体之间相互交通的新体系的关键所在。莱布尼茨将每一个实体与上帝建立了一个永恒的关系,而实体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和谐。由此,实体与实体、实体与上帝就形成了一个完全和谐一致的体系。实体之间的关系也适用于心灵与身体。莱布尼茨对他所提出的预定和谐体系的可能性进一步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8.
在按劳分配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强调权利和法权的区别,我认为是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的。无论把按劳分配叫做资产阶级法权也好,或者叫做资产阶级权利也好,它作为一种社会的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之一,不管人们愿意与否,都必须贯彻执行。从现实的具体情况讲,权利和法权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那么,能否提出和使用无产阶级法权这个概念呢?我认为这是可以的和必要的。用一句比较概括的话来表述,那就是,按劳分配是具有资产阶级法权形式的无产阶级法权。这就需要作理论上的分析,回答由此  相似文献   

19.
<正>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我们党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回顾这许多年贯彻执行这一方针的情况,总结去年发生动乱和暴乱的经验教训,从社会科学领域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的实际看,对这一方针有一个正确理解和  相似文献   

20.
<正> 现在只有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多党制,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主张在我国“要实行多党政治”,也就是要在我国实行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会出现多党制呢?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政权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但是,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其成员之间为夺取最大利润而竞争的情形非常激烈;就是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也仍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